萬物皆有靈,機器人也行?

2021-02-08 神經現實


當Alexa回答完我天氣如何後,附加了一句「祝你今天愉快」。我下意識回口說「你也是」。登時,我有些呆呆地望向天空,感到一絲尷尬。我還發現每當家裡的掃地機器人「Robbie」經過走廊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為它加油鼓勁。另外,前一陣子我和一群朋友在加州伯克利的街頭上,圍繞在一個可愛的四輪機器人KiwiBot身邊——那是一個自動外賣派送機器人,正在路口等紅綠燈通行。我們幾個情不自禁地用與小孩或者狗狗說話的語調向它打招呼:「你真棒棒!」



我們正在見證傳統社交生活的重大轉變,但並不是因為我們天天在網上衝浪,或者科技的作用越來越為人所覺察,也不是因為電影《她》中的AI戀人已成現實。正相反,我們發現,即便是無意識或者無生命的事物,人類依然能夠很輕易地建立紐帶並且投入感情。而我們的社交情緒如今正是被這些無行動性且喋喋不休的物品劫持了,例如亞馬遜的Alexa、蘋果的Siri、或者IBM的Watson。甚至,我們覺得這樣的交流反倒輕鬆舒適,令人滿意


「啊啊啊可愛!」作者看到Kiwi外賣機器人如此感嘆,圖為Kiwi外賣機器人萌照。

Kiwibot


要使人對機器產生同理心和情感,智能機器實際上只需要相當粗糙地模擬人類。一項2008年日本的研究表明,養老院中年長者會更快地與一位稚拙的玩具機器人海豹Paro社交。這些長者體驗到更強烈的運動與感情刺激,同時更頻繁地與旁人以Paro作為話題交際。實驗還表明,接觸機器人後,老人們重要器官的抗壓能力改善了。此外,在2018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製造了一位旨在給人們「愛的抱抱」的機器人。體驗者過後紛紛表達自己對這個機器人的信任和依賴,甚至覺得自己能被機器人理解。關鍵不在於機器人模仿人類有多麼逼真以至於我們真的會迷戀上它們,而在於人類自身渴望建立社會聯繫,哪怕只是循於某種含糊的跡象。就像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在《荒島餘生》中和一個叫威爾森(Wilosn)的排球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一樣,我們的做法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荒島餘生》中與主角結下深情厚誼的排球威爾森。

《荒島餘生》電影官方海報


最近,科學界逐漸在了解交往聯結中的情緒。我認為這能幫助我們理解此種「似親密感」輕易產生的原因。關心與聯結之感源於與他人在一起時大腦所迸發的催產素以及內啡肽。如果這種情感是相互的,那最好不過。因此,其他動物之所以能夠與我們聯結是因為他們有相同的大腦化學反應。不過,即使對方沒有相同的感受,哪怕對方根本不是一個「人」,你同樣可以有感於它。你可以與不能對你動情的事物動情。我們的情緒不區分對象,我們還可以很輕易地銘印那些能減少孤獨的事物。但是,為了理解我們與科技的關係,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值得考慮。


電子設備的發展確實放大了擬人論的論調。我們正在與機件、算法、以及界面生出一種去人性化的「人造親暱」,而許多有影響力的思想家認為這是一個全新而危險的現象。我對此保留意見。這種現象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遠比用普通異化去解釋更有趣。我們正在返璞歸真,回到最原始的,人類在科學出現前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泛靈論(萬物有靈論)



在我居住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幾年內,我發現泛靈論普遍體現於大眾生活之間。在柬埔寨,有一位叫做「neak ta」的地方神靈遍布幾乎所有的農場、家庭、河流、街道和大樹中。泰國人通常把這種神靈叫做「phii」,而緬甸人則稱之為「nats」。當你下次去泰國餐廳時,請留意收銀處或者廚房的神龕,可能還會擺放各種花、水果、或者酒作為供品。這些供品不僅僅是為了去取悅「neak ta」和「phii」,還是為了讓這些調皮的神靈回到小屋裡,以免給廳堂帶去黴運和疾病。泛靈論從沒有被現代觀念完全取代,我們還能在宮崎駿的電影裡看到對其奇幻的描繪。


像我對Alexa一樣,泛靈論者對他們的神靈有著同樣似是而非的態度。他們知道那一點酒並不會真的被神靈喝掉(如果酒第二天還在的話),但他們還是會這樣做。


萬物皆有靈在亞洲和非洲都有跡可循,但事實上全世界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掩蓋於傳統的官方宗教之下。實際的數字和地理覆蓋面積顯示,信仰自然神靈的人遠遠多於一神論者,畢竟一神論也只是另一種隱秘的泛靈論而已。試著在新奧爾蘭生活一段時間,那裡的巫毒文化會讓你感覺到萬物有靈論依然存在,並與天主教這種主流宗教交織在一起。


- Ranganath Krishnamani -


「泛靈」一詞最早被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伯內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用來描述人類宗教最原初的階段。它隨後被「軸心時代的一神論」所代替。如泰勒期望的,其一神論未來又會被所謂「自然神論」取代。人類學家現在正在探討「泛靈論」一詞是否有效用,因為各種民間信仰不盡相同。不過,有兩個本質上的特點標誌著萬物有靈的想法:一是相信所有自然以及人造事物(甚至地理位置),都包含行動性,甚至人格的存在;二是相信自然中一定蘊含著某種目的(目的論)。泛靈論主張世界上存在著不同形態的人格,人類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


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中表現出一種典型的對萬物有靈論的優越態度,認為「神靈和惡魔只是原始人情感衝動的投影而已」。大衛·休謨(David Hume)所持的觀點稍溫和一些,他提出包括世俗的人文學者和科學先驅在內,我們思想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萬物有靈的色彩。我想在他的基礎上加一點:「人類有一種普遍傾向,去構想所有存在物都與人自身相像,繼而把那些自己所熟悉和察覺的品性附加給周遭的所有事物上。」



相比於一套信仰而言,泛靈論更像是一種認知方式。我認為我們天生都是萬物有靈論者,而生活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我們,由於更贊同一個機械論的世界觀,慢慢地學會捨棄這種認知模式。先住民用行動性和目的性來理解自然的方式(例如,那棵松樹為了夜鶯存在的,或者那條河想要復仇),通常被看作是幼稚愚昧的。但是,一些哲學家與心理學家提出反駁,這種萬物有靈的思考方式展示了許多自然中細微的生態關係,而機械論往往遺失了這些關係


如果萬物有靈論是幼稚愚昧的,為什麼先住民能夠在當地的自然生態中從容生存呢?某些泛靈論具有適應性,能夠幫助我們生存,因為它會讓我們留意到生態間的關係,並鍛鍊我們的社會智力,對其他行動主體作出預測與回應。如果你的世界到處都是行動主體,都在為了欲望和目標而爭鬥,那麼你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在這個為了目標競爭激烈的社會場域上去整理、修正、並謀劃你自己的目標。


所以,這個新鮮的「科技有靈論」或許並不會有任何害處。我可能沒有在幫那個機器人,那個機器人可能也沒有在幫我,但是我表現得像是我們之間存在著一種聯繫,而這種聯繫磨礪了我們的同理心,以備未來派上用場。沉浸在與科技的聯結中並不會導致孤獨感,相反,這是人們對於孤獨所作的反應。真正導致孤獨的原因早在數字時代主導社會之前就出現了。這個新的萬物有靈2.0版本或許有助於我們保持健康的的社交情緒與社交技能,以便真實的人與人之間互相聯結、換位思考、同理感受。相比於讓我們變得「非人化」,此種科技泛靈論也許讓我們變得更加具有人性


作者:Stephen T Asma | 封面:Jorge Tovar

譯者:Anna Wen | 審校:二十世紀梨

排版:小葵花

原文:

https://aeon.co/ideas/ancient-animistic-beliefs-live-on-in-our-intimacy-with-tech

相關焦點

  • 小閒畫畫:萬物皆有靈(第一集)
    動物園裡要開大會,動物們蹦蹦跳跳全來了,有小腦斧,小兇許, 小海疼,發福蝶,大lai流,強勁怒,大蟒鞋,大ne魚, 大西幾,小白去,陀寥,大帶許,大窮貓,大諾陀,大你魚,丹鼎貨,小烏堆, 沒發怒,大飛饢, 小猴幾,大森森,小nia幾, 大雞居,小福泥,小蜜哄, 毛毛窮……萬物皆有靈
  • 《變身特工》萬物皆有靈
    3、沃爾特雖然年輕,但是他有愛心,相信「萬物皆有靈」,認為: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人。所以他告訴蘭斯,鴿子有鴿子的優勢。不要看不起他們。最後寧願自己死,也要救反派機械手。我並不覺得沃爾特聖母,他點醒了蘭斯,點醒了機械手,點醒了很多人,包括我。4、蘭斯是世界上最棒的特工,所以他自負、高傲、習慣於單槍匹馬,不喜歡與人為伍。
  •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
    心如止水鑑常寧 見盡人間萬物情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
  • 萬物皆有靈,請多一點敬畏和感恩
    讀《單詞的歷史:英語詞源漫談》,不幾行就看到了這個單詞,abracadabra阿布拉卡達布拉。最初是在阿拉丁神燈英文故事中讀過它, 是表演魔術、施魔法時所念的咒語,可溯源至希臘諾斯替教派(Gnostic sect)巴希理德學派(the Basilides),教徒們在祈求神助時使用這一咒語。
  • 插畫師 7leaf | 萬事萬物皆有靈
    栢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這位插畫師——7leaf,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她可以將世間萬物都變成有靈魂的生命體,無論它本身是什麼!    對她來說,世間萬物皆有靈,看似平常的物什也有著自己的角色和靈魂。  而她則熱衷於發現這些神奇的靈魂,並以自己的筆尖構築一扇連接這個奇妙世界的大門。
  •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一、萬物皆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血肉融合的整體關係,萬物都是由道生化演變而來,並無高低貴賤之分。而人類只有順其自然,萬物才可同生共榮,世界才能和諧發展。
  • 萬物皆有靈,修行能看到靈魂!
    有一些機構研究靈魂,對瀕臨死亡的人稱體重,發現死後比死前的人體重減少了,多次實驗後,他們認為這個差額就是靈魂的重量,證實了靈魂的存在。有一些機構研究靈魂,用一種先進的、特殊的光學儀器,對著瀕臨死亡的人,發現死亡前有一個光亮的東西從人體中分離出去,不久,人便進入了死亡,他們認為是靈魂與人體的分離。
  • 小閒畫畫:萬物皆有靈(第二集)不入空門,亦向佛心
    去雞窩裡逮雞,雞會又飛又跳、塵土飛揚、啊啊亂作一團,一隻雞被逮走了,剩下的雞驚魂未定,拉著長音咕咕咕咕,也許是在說:嚇死了嚇死了……又也許,是在為同伴嘆氣,這些雞每天結伴出門找食吃,傍晚結伴趕回家,天黑了睡在一個窩棚裡,它們應該是互相認識的,有感情的。萬物皆有靈,不可妄欺生,草木亦有心,靜念自生長。人為靈長,縱不入空門,當有向佛心。
  • 萬物皆有靈,人真的有靈魂嗎?
    修行的人用道法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否定自我中提高對靈魂的認識,進而達到「身神合一」,達到「靈與肉」的高度統一。人把思維的來源歸於大腦,是因為人的靈魂多數時候居住在大腦中,其實大腦是不會產生思維的,你把大腦中的所有組織進行解剖,你也找不到思維的存在。
  • 貴州遵義:萬物皆有靈,農人殺豬,狗狗卻衝過去叼走了屠刀
    沒想到大家把豬按倒要殺的時候,狗狗卻直接叼起屠刀就走,大家不禁感嘆「萬物皆有靈」!有網友惡狠狠地說「今年過年不吃豬肉,改吃狗肉!」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殺過年豬,寓意過一個肥年。
  • 萬物有靈皆有愛——經典動畫《犬夜叉》穿越時空的愛戀
    高橋在動畫中表達出「萬物皆有靈、萬物皆有愛」,那些意圖搶奪四魂之玉的妖魔鬼怪,只不過是對人性中邪惡貪婪的表現。但在寬容、善良與世間大愛的正義面前,都將被消滅。「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犬夜叉》這部動畫絕對稱得上是情節曲折、畫面優美的佳作。雖然已經完結多年,仍能讓人津津樂道。
  • 萬物皆有靈,寵物亦如是,你真的懂你的寵物嗎?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有著自己豐富的情感,卻殊不知萬物皆有靈,動物也有著自己的情感,它們也會知道誰才是對它們好的人。寵物雖然不會說話卻用它們的獨特方式來表達對於主人的依賴和不舍。每個喜歡小動物的人,心裏面應該都會隱藏著一絲悲痛和遺憾。在我很小的時候,小到已經忘記了小時候過往的一切,卻偏偏對一隻鴿子難以忘懷。
  • 天地萬物皆有靈,善待之則能天下安心,諸事和順
    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楊伯峻先生這樣解釋:孟子說仁是人的心,義是人的路。放棄了那條正路而不走,喪失了那善良之心而不去找,可悲得很啊!一個人,有雞和狗走失了,便曉得去尋找,有善良之心喪失了,卻不曉得去尋求。學問之道沒有別的,就是把那善良之心找回來罷了。
  • 萬物皆有靈,每個生命都是珍寶
    首先,要有顆強大的心。因為,每天看到的不是萌到讓人尖叫的貓貓狗狗,而是一個個脫毛、缺胳膊斷腿、有嚴重的皮膚病……基本上都醜到爆或者慘到讓人不敢正視的小生命。其次,要很有經驗,能夠看得懂它們的情況,聽得到它們的叫聲。小動物的求助並不是直接跟你對話。
  • 萬物皆有靈性,生命珍貴,請別傷害!
    為霜羽腫 - 為霜萬物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道教繼承了中華民族的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並認為:「一切含識,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血肉融合的整體關係,萬物都是由「道」生化演變而來,並無高低貴賤之分。人類順其自然,萬物同生共榮,世界和諧發展。高士們以「道」觀物,而非以「我」觀物。
  • 品聊齋之蛇人:日久漸生情,萬物皆有靈
    話說東郡有一個蛇人以表演蛇戲為生,這個蛇人養了兩條蛇,一條叫大青,一條叫二青。所謂蛇戲,就是蛇人吹著笛子,而蛇會隨著笛聲的旋律在蛇人身上遊動,其中一條小蛇也就是二青額頭中間有個天生的小紅點,表演的時候特別的好看。也很有靈性,很乖巧,特別受人歡迎。第二年大青死了,蛇人就想再找條蛇給二青作伴,但一直都沒找到。
  • 世間萬物,皆有定數
    佛曰: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緣法和定數,不可過多幹預,不可固執強求!人世間,萬事萬物,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不必貪戀,更不必執念,不要試圖控制什麼,也不要刻意改變什麼,命中所有的一切,老天早就安排好了,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 關於萬物皆有能量
    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無形物質:思想意識;有生命的物質:人和動物等,當然的人比動物的會更高一些;固體的物質:說花草樹木、桌子、椅子,包括像石頭,泥土啊。中國的古人講「萬物皆有靈」,無形的能量總比有形的能量更加具有威力,更具有高層次的力量和功能。這個圖是美國著名的大衛霍金斯博士,還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合作者,共同經過30年臨床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著其相對應的能量,振動的頻率,物理學的指數。
  • 天涯明月刀手遊萬物有靈活動玩法攻略
    天涯明月刀手遊萬物有靈活動玩法是什麼?天涯明月刀手遊萬物有靈活動怎麼玩?接下來和9k9k小編一起來看看天涯明月刀手遊萬物有靈活動玩法攻略吧!
  • 荒島日誌 萬物皆有靈:我曾為蜥蜴拍「寫真」
    【攝影:荒島佳明】我夢想有一臺蜥皮的萊卡相機,如同武林中人希望得到屠龍刀一樣。後來,我有了相機,養了蜥蜴,卻不想扒它們的皮。大學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跟海南島的蜥蜴相愛相殺。給蜥蜴拍寫真,一定要講套路,因為每種蜥蜴都有各自的性格,甚至每隻蜥蜴的性格都不同。多線南蜥最好拍,擺成什麼姿勢它們都不會動,拍完後還要緩一緩才能反應過來,堪稱寫真界的好公民;同為一屬的長尾南蜥就沒那麼老實,它們會盯著攝影師,一旦有機會就迅速逃走。對於不老實的蜥蜴,需要採取特殊方法。曾經有一隻長尾南蜥十分好動,我把它握在手裡整個胳膊做360°旋轉,後來放到載物臺時,整個蜥蜴都懵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