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下的那些事兒,一位真誠寫作者,願我能用一份真誠送你一世溫暖。
作品簡介
賈平凹四十年的散文選集,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對於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第一章第九篇《孤獨的走向未來》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平凹先生在書中寫道: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
其實平凹先生說的很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就猶如我們這一生,從落地那一天開始,我們不帶任何東西孤零零的來到這個世上,至此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所有的人就像流水的兵一樣,陪伴我們的只是人生的一段距離。
從生下來到二十多歲是一個人的獨處時間,就算結了婚,有了愛人的陪伴,但到最後年老的時候,兩個人根本不可能同時離開這個世界。
所以從生到死,每一個人本來就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但因為要生存下去,而生存就逃脫不了與人交往,自然也就有了不少的人戴著偽善的面具去視人,有利益關係的、也有好色動機,總之就是目的不純,所以他們在這層偽善的面具下,那個真實的自己依然是孤獨的。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在精神或者思想層面的孤獨,也就和開篇平凹先生所寫的一樣。
有些人就是喜歡獨處的感覺,可能是他的性格孤僻,也可能是他領悟了人生的真諦。
因為人這一生來說,是悲苦的,要把生老病死統統都讓你經歷一遍,老天才肯定放過你,讓你一個人孤獨的長眠於地下。
從廣義上來講,走向孤獨的人是不需要憐憫和同情的,因為同住地球村的千千萬萬個人,所經歷的大都是一個人出去打拼,當時所受的罪、吃的苦,一個人也都扛下來了;當你失戀了一個出去喝悶酒又或者深夜裡偷偷躲在被窩裡大哭,這都是一個人的孤獨,而這一切也都是人人都會經歷的,所以誰也不用去憐憫誰、誰也更不用去同情誰。
那麼在精神和思想層面,有三種人是孤獨的,這三個人都是不需要憐憫和同情的,第一個孤獨的人反而同情的是芸芸眾生。
站在時代最頂端的人是孤獨的
這些人就是我們俗稱的那些巨商賈富或者在某一個行業處於頂端的人,這部分人佔人類總數的20%,其餘80%的人就是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而這20%的頂端人卻掌握著世界80%的財富。
世界上財富越是多的人,精神層面越是孤獨寂寞的,因為他們這半輩子已經實現了千千萬萬個人一輩子所實現不了的目標。
自然這些人身邊肯定是不缺人的,更不缺的是朋友,但想盡辦法靠近他的人,卻有千千萬萬都是帶有利益色彩的,沒有一個人真正願意去走進這些巨富們的心裡。
就算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兄弟,這個時候對他們也都不會真心,也是想利用血緣關係,在他們身上給自己搜刮一點油水。
自己最親的人都這樣想,那麼還能指望其他人成為自己的親朋摯友嗎?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些人身邊沒有一個真心對待他的人,那麼這些巨富們值得我們同情和憐憫嗎?別鬧了,一個連自己一日三餐都解決不了的人,還去同情和憐憫那些巨商賈富們,可能我們真的沒有什麼資格。
我只想說的是,能力和所擁有的是同等,當然他們一生就得到了別人幾輩子甚至幾十輩子都得不到財富,那麼他們所承擔孤獨和壓力也肯定是常人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他們精神是孤獨,但不需要憐憫和同情,因為如果有得選擇,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巨商賈富們的生活。
從小就喜歡孤僻的人是孤獨的
這些人代表了許多那些因先天性的而自閉的人,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同時也感知不到外面世界的繁華,所以他們是孤獨的。
在他們的思想裡,可能沒有意識自己是個患有自閉症的人,所以他們認為自己和常人無差別。
什麼事都知道,也都懂得,但就是不願意說出來,他們害怕你問他問題,害怕許多人都盯著他看,所以他們難以接受別人的憐憫和同情。
他們知道這是別人對他的愛,但他們又在想:這些愛,為什麼不給別人而是給了自己,那麼自己在別人的眼裡肯定是一個異類。
但這正是他們心裡不想要的,不想讓有心幫助他們的人把他與這些人區分開來對待,所以從他們內心的最初的意識裡,是反感別人的同情和憐憫的。
他們的孤僻性格從小到大都是不愛交流和說話的,外界的一切事情他們都知道,但就是不願打開自己的心門,擁抱外面或者讓外人走進他心裡去。
所以我們遇見這些人,可以給予適當的關懷,但不要有針對性,因為他們的心靈是特別敏感的,也相信總有一天,這些帶有先天性自閉的人,能感受到這個世界溫暖,不再孤獨。
在這個時代最底層的人是孤獨的
這個時代最底層的人,也就是建設起一座座城市的農民工人,他們為了一家老小要吃要喝,跋山涉水來到一個未知的地方,背著蛇皮布袋裡面裝著棉被鍋碗瓢盆。
整天風吹日曬,沒有節假日,幹的是最累的活卻拿的是最少的工資,別人都是拿錢換命而他們是拿命還錢。
他們一離家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他們不想家嗎?想,但比起窮,他們更願意去吃不盡的苦,讓自己家裡的生活條件不再去吃村裡低保,這就是他們的目標。
農民工人是孤獨的,有家不能回,當被拖欠工資時他們就孤零零的坐在項目部門口,卻還總是被保安人員驅散和推搡;費盡了好大的周折,他們終於要到了工資,在回家的路上全身上下卻沒有一件整潔的衣服,在地鐵裡,有成千上萬的人都可以坐,但卻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怕弄髒了靠椅所以他們只能孤獨站著,背上依舊背的是潮溼且夾雜著泥土味的棉被,還有一口已經壞了的鍋就這麼默默地站著,沒有一個人讓其坐下。
但作為他們本身,也害怕被人叫住讓坐下,因為知道自身髒怕弄髒了靠椅,後上來的人就沒法坐了,他們不想給這座參與建設的城市製造麻煩。
這只是一個原因,而他們害怕別人叫自己,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本身的那一顆自尊心受到了來自城市裡的人太多的攻擊和嫌棄,因為覺得我自己有腿有腳,我站著可能是我不想坐的原因,而你非要讓我坐,可能在你心裡是在可憐我和同情我,所以我的自尊心是接受不了的,當然也就特別害怕被這些人的關懷了。
孤獨人在不同程度上,是不接受被同情和憐憫的,就像平凹先生書中寫的這樣:
塵世,並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於使眾生無法幹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聖。
而前一句說的是就像那些天生是孤僻性格的人,還有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工人,正是因為受了太多羞辱或者異樣的眼光,所以才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和憐憫,因為有些人表面是乾淨的內心卻是骯髒的;
而後者那一句則說的是,站在社會頂端的人,他們已經脫穎而出,眾生也無法趕超了,所以面對崇拜和虛偽的人,巨富們是孤獨的,但同樣的他們也是不需要同情和憐憫,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生活過的都比較艱難,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還去同情比他強百倍的人?
END
今日話題:
你曾經認為最孤獨的那一段時間是在什麼時候?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