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路是長寧東部的一條重要的南北向主幹道,北起長寧路,南至華山路,全長1649米。1905年,上海公共租界越界填浜闢築此路,早先稱之為「憶定盤路」,1943年,改為今名。江蘇路以愚園路和延安西路為界,北段(長寧路至愚園路)和南段(延安西路至華山路)兩側多為住宅,「邨」「坊」匯聚,還有不少花園別墅點綴其間。中段(愚園路至延安西路)沿線則商鋪林立,人氣旺盛,分外熱鬧。不僅有婆娑樹影中的綠瓦紅牆庭院深深,好看之處還有著那一份難得的市井喧譁,或雅或俗間亮出了江蘇路的勃勃生氣。
雅俗共賞的江蘇路上,有一所讓人肅然起敬的名校市三女中,它是上海目前唯一保留的女校。學校位於江蘇路155號,這裡過去曾是上海三大貴族女校之一中西女中的舊址(其餘兩所為聖瑪利亞女中和晏摩氏女中)。1952年,中西女中和聖瑪利亞女中合併成立市三女中。聖瑪利亞女中的舊址離江蘇路也不遠,在今天的長寧路1187號,中山公園西南側。
中西女中過去也叫「墨梯女校」,赫赫有名的宋家三姐妹就在這所學校念的書。名演員夏夢也是中西女中的畢業生。據說當年中西女中和聖瑪利亞女中領風氣之先,將跳交誼舞也列入了課程表,轟動上海灘。在那個年代,跳舞是門學問,跳得差的叫「拉黃包車」。電影中的夏夢輕歌曼舞,金庸大俠說自己迷戀的不僅是夏夢,更是那個年代的風流。
市三女中的五一樓和五四樓列入了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名錄。1917年,中西女中購得位於江蘇路上的經家花園,準備建新校舍。1921年,學校搞了場新校區建築設計競賽,當年滬上各路設計大腕都參與了競標,最後由鄔達克代表的克利洋行以美國學院派哥特風格的設計勝出,戰勝了包括設計金陵女子大學的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在內的所有對手。1922年春,中西女中的宿舍樓「藍華德堂」 完工,也就是市三女中現在的「五一樓」。好事多磨,學校的教學大樓「景蓮堂」則是在鄔達克完成設計方案14年後的1935年才建成,這就是市三女中的「五四樓」。值得一提的是,五四樓內細部裝飾古典唯美,最有特色的是主入口處上方有三個哥德式尖券窗,白色窗欞頂部有花瓣飾紋,內鑲有幾何圖案的彩色玻璃。每當陽光灑向大樓並將彩色玻璃點燃的那一刻,各種絢麗奇幻的光影映射到樓內米黃色的大廳地面上,再加之地面上彩色磨石子鑲嵌成的各種圖案,恍如一座「尋夢園」。
毫不誇張地說,學校還真應是一座「尋夢園」。小說家克蘭西有句著名的畢業寄語:今天你們畢業了,總算圓了父母的夢,今後該去圓自己的夢了。董橋說「尋夢」是教育的因果真諦,都是一個意思。畢業時節,路過市三女中大門口,看到學生揮別老師的情景,心中忽然浮起一種溫馨的感覺。我曾經以為日子是過不完的,而如今我就呆在我自己的未來。有過尋夢的過程,即便大多數人得到的還是一種幻滅,一種失望,但至少這是一種很踏實的幻滅,一種很真誠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