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一詞,起源於歐洲,葡萄牙語中是「不規則珍珠」的意思。19世紀中葉以後,藝術史家逐漸將「巴洛克」視為在文藝復興和古典主義之間的藝術時期名稱,其帶有「顛覆傳統」意味的藝術形式,也反過來對珍珠首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歐洲宮廷皇室及貴族中倍受青睞,多被用以鑲飾在皇家冠冕或胸針飾品。
大自然即興發揮創造的每一顆獨一無二的異形珍珠,開始成為了新一代的寵兒。這種外形不圓溜、形狀不規則,看上去與珠圓玉潤不相干的奇葩,天生崎嶇外形,自帶獨一無二的缺憾美,被譽為珍珠中的維納斯。未經修飾過的自然外形,看似無華,卻有著低調的尊貴,成為歐美珠寶大牌推崇的設計首選,成為優雅與高貴的象徵。絕大多數的無核天然珍珠都會長成巴洛克珍珠。最珍貴的巴洛克珍珠產自南海與大溪地珍珠,由黑色、金色白色的牡蠣出產。在現代個性化的年代,異形的巴洛克珍珠,是首飾設計師不可多得的寶貝,設計師充分利用珍珠本身的造型,設計出各種形態各異的首飾作品。珍珠設計有偏愛其濃鬱復古情懷將Vintage進行到底的;有獨愛單顆異形珠簡約造型的;有奇思妙想將動物造型玩味無窮的.
這些天馬行空的巴洛克珍珠設計,完全打破珍珠的單一佩戴性,重現巴洛克珍珠的缺憾美。
每一顆巴洛克珍珠在設計師眼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只要加以合理的設計,就能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更具風情。
巴洛克異形珍珠雖然不夠圓正,但是它們是大自然最純正的產物,是大自然親手塑造的造物,有些特別的形態只要你發揮想像力,就能別具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