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分提問:當孩子大聲指出公交車上有人行竊時,作為父母應該...

2021-01-10 湘湘帶你看社會

我們都喜歡有正義感的人和孩子。

但面對孩子不畏強權、維護公理,挺身而出的正義感,對於爸媽來說,總是陷入兩難,很是矛盾。

我們很容易讚賞別人家孩子正義感的表現,但面對自己孩子出現正義感,卻也捏了一把又一把的冷汗。

鼓勵,是應該,但又憂心孩子是否因此過度介入別人的事情,為自己帶來不需要的危險與麻煩。但漠視,也不對,就怕孩子對於周遭人事物過度的冷漠。

在知乎上有一條評論上萬的問答。

當孩子大聲指出公交車上有人行竊時,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

博主講訴了自己年幼時在公交車上看到有人行竊,出於孩子天然的正義感他大聲的告訴了被偷的大人,大人把他推出了作證後,他又驚又怕的經歷。

當他回家把經歷告訴父母后,這個博主的父親顯然做出了正確的教導。父親肯定了他的作為,並教給他以後如何正確應對此事的方法。

但在這個問題下面,更多的網友傾訴的卻是有同樣正義的行為後,父母糟糕的表現。

有一位湖南株洲的網友就說,當他回去驕傲的告訴媽媽後,他媽媽的第一反應是把他罵了一頓,讓他不要多管閒事,小心壞人報復。當時,小小的孩子內心就感覺受到嚴重的傷害。

霍爾巴赫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他曾經說過,如果孩子在幼年時,能夠接受到來自家長真實的、合理性的觀念,孩子就可以學會明辨是非,往後,孩子也就能做出自己的判斷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想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家長就一定得用對教育方式。

面對孩子的正義感,有些父母認為你幹嘛多管閒事,幹嘛為自己招惹來麻煩。有些事,根本不需要你去處理,有人別人處理。

我們都預設這些事就讓別人來做,不需要自己的孩子親自下場,這裡或許蘊藏著父母對於孩子的擔心與顧慮。

雖然一切看似我是為你好,但卻也讓孩子陷入困惑:正義感有什麼不對?為什麼,別人可以展現正義感,而我卻不行?

在《少年說》節目裡,一個孩子曾講訴過母親對她影響深遠的事例。

他說媽媽是他這輩子最好的老師,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回家遇到了一起交通逃逸事故,媽媽二話不說就騎著電單車去追逃逸的摩託車,最後還收到了交警的表彰。

這件事情給小小的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自己知道了要有正義感,媽媽給他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還說媽媽教會了他人生是需要奮鬥的,因為從來不看別人的想法。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來自父母的肯定和批評,是奠定孩子一生品行良善與否的基礎。而讓父母顧慮的一定不是孩子的正義感,而是孩子展現正義感的方式。

每個男孩都有一個英雄夢,當孩子渴望張揚正義,而你卻又擔心他受到傷害時,到底該如何給孩子正確的指引呢?

孩子愛打抱不平,是好事嗎?

我的小孩剛上小學二年級。

六七歲的年紀就很有正義感,特別喜歡打抱不平。

看見別的大孩子在欺負小孩子,他就要去幹涉。有時還會因為打抱不平反而挨了別人的打。

前幾天,他在學校看到他們班一個「小霸王」欺負女生,還用彩筆在女生衣服上亂畫,當時老師不在,他就控制不住自己愛打抱不平的情緒,跟小霸王「較量」了一番。

一通拉扯,兩人都把對方衣服扯壞了。他奶奶心疼他,老說:「「以後可別去『多管閒事』啦!」

我覺得孩子有正義感是好事,可也怕他因此惹事、吃虧。我真的很矛盾,該怎麼來引導教育呢?

本期分享嘉賓:王建平

心理學博士 | 知名幼兒家庭教育導師

孩子怕黑不是膽小,先給他絕對的安全信念

每個男孩都有一個英雄夢。喜歡打抱不平,愛管閒事,一般都是男孩子的「專利」,也是孩子純真、善良個性的自然流露。

家長可以先了解孩子打抱不平是為了何人何事,只要孩子出發點不是自私的,動機是善良的,家長都要表揚孩子這種熱心、見義勇為的行動,積累和發揚孩子品格中正直、善良、美好的品質,加強他們的道德責任感,讓孩子從小懂得去做對他人、對社會有利的事。

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因為年齡小,對事情的認知度不夠,不能清楚地察覺到對方的真正需要,再加上能力不足,有時會出現「越幫越忙」或「多管閒事」的情況。

甚至還會因為處理不當,反而出現傷害自己也傷害對方,得到破壞性更大結果的行為。比如,孩子因為打抱不平和別的孩子打了起來。

這時,家長應該在肯定孩子正義感的同時,幫助孩子分析怎樣更好地處理此類事情。

比如,跟他探討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往往能冒出一些特別的想法,也許他自己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也可以教給他以後再遇到這種事要學會先講道理,善於團結同學,道理講不通,可以告訴老師,還可以事後通過集體的力量去幫助,但自己違反紀律,動手打人也是不對的等等。

同時,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水平,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學會正確處理同伴間問題的技巧,避免出現「幫倒忙」。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父母看見孩子打抱不平挨了打,或者擔心孩子會吃虧,就不要孩子「多管閒事」,或者對孩子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的消極處世哲學來影響孩子,這樣的結果會使孩子頭腦中的是非標準顛倒,引起孩子內心世界的混亂。

在父母的指責和「教誨」面前,孩子會感到迷惘,內心會產生挫折感,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善良、正直和熱情的個性,培養出孩子的自私和冷漠,這是不可取的。

還有的父母只要看到孩子在外面「出了事」「惹了禍」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從不給予孩子正確引導的機會。其實,把孩子遇事後表現的對與不對的成分分別開來,讓他明白正確和錯誤的邊界在哪裡,在這樣的管教下,才能讓孩子不會變得膽怯和怯弱,保留稜角和個性。

培養一個正直、善良、勇敢堅強的孩子是每個家長的美好心願,這更需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始終有明確的是非觀,做好孩子的良師益友,為他的人生點亮明燈。

編輯:小清

【來源:今日女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疑行竊跳窗,男子遭路人拍臀推回公交車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疑行竊跳窗
  •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的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但作為父母,你讓孩子事事聽你的,可是你有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給他充足的空間進行自我探索,讓他成為自己嗎?01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講了9個不同家庭,關於母親通過不同形式對孩子進行控制的故事,其中林茉莉的故事最貼近生活,也最讓人唏噓。
  • 小偷行竊逃跑時頭被公交車門卡住
    近日,一男子在陝西鹹陽50路公交車上行竊時被當場發現。司機穆師傅聽到有人大喊:車裡有小偷!隨即將車停靠在公交車站,關上車門並立即報警。
  • 胡歌在知乎提問——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熱淚盈眶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演員胡歌在知乎發出提問,邀請網友分享那些熱淚盈眶的瞬間,引發強烈反響。或是家國情懷,或是個人經歷,網友們紛紛參與分享,將深藏心中的歌曲變成一個個飽含深情的回答。胡歌在知乎的提問,源於新華社聯手知乎共同發起的「你好中國·問答70年」系列活動。
  • 上知乎,看五一居家觀影指南
    居家觀影如何選到好片,避開雷區,不妨先到知乎做做功課。近日,知乎上線「在家看電影」與「不推薦電影特刊」圓桌活動,邀請影視從業者與資深影迷互動分享,為網友居家觀影提供可信賴參考。網友挖掘經典作品推薦宅家觀影佳作近期影院關閉,新片上映待定,懷舊經典影片成為居家觀影佳選。在「有哪些電影一定要趁年輕看?」
  • 高分低能、沉迷遊戲……面對孩子問題時,知名企業家是怎麼做的?
    高分低能、沉迷遊戲、缺乏學習源動力……面對這些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時,同樣作為父母,那些知名企業家都是怎麼解決的? 從企業家選拔人才的角度,他認為,"高分高能"的學生才能融入社會。父母應該從小就注重提升孩子個人能力。
  • 作為父母的你還不懂,孩子的未來,最終拼的是父母的狠心
    相信這樣的場景,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每個家長都曾經經歷過,畢竟"人外有人",在自己眼中已經非常突出和優秀的孩子,放到網際網路的平臺上對比後,才發現孩子的渺小。
  • 當孩子提問時,聰明媽媽用3招開發孩子智力,讓孩子思維聰明發達
    當孩子提問時,聰明媽媽用3招開發孩子智力,讓孩子思維聰明發達小迪是一個6歲的男孩。最近,他對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遇到不懂的她就問媽媽,但媽媽哪裡知道這麼多知識?她不回答,怕傷害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她回答了,又害怕說錯話誤導孩子。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階段都會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外界的欲望,父母要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孩子的好奇心。
  • 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
    當我們第一次大聲威脅孩子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害怕,會表現得很老實、很聽話。可是大聲威脅的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就會習慣,看似在聽你說,其實注意力早已經游離到別處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說什麼。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關於它的解釋是這樣的:因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 你好中國·問答70年 胡歌在知乎提問——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熱淚盈眶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演員胡歌在知乎發出提問,邀請網友分享那些熱淚盈眶的瞬間,引發強烈反響。或是家國情懷,或是個人經歷,網友們紛紛參與分享,將深藏心中的歌曲變成一個個飽含深情的回答。 胡歌在知乎的提問,源於新華社聯手知乎共同發起的「你好中國·問答70年」系列活動。
  • 孩子總是亂發脾氣?父母善用全腦養育法,輕鬆養育高情商娃
    除此之外,父母在後天的教育過程中沒有及時把握機會從而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發洩以及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是造成孩子情緒化的一大原因。 《國語·越語下》有云:「得時無怠,時不再來。」所以當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化的現象時,比如生氣、悲傷、害怕,那麼家長們就需要學會感同身受,用自己的右腦和孩子的右腦建立情感上的連接,切身的體會到孩子的情緒,不要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就忽視孩子的情緒問題,只有當父母做到了和孩子的情感連接,才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有效的引導孩子管理情緒。
  • 河南一老人乘公交車被趕下車,女司機大聲斥責:你別坐了
    文丨糞提 審丨易桉導讀: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任何人都有變老的一天,尊重老人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事情。不僅要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同時也要善待別人家的老人。這是我國禮儀之邦的風範,也本該是融入民族文化骨髓的觀念。
  • 王者榮耀:網友在公交車上看到感人一幕,這才是真正的父子情深!
    作為國民手遊,王者榮耀這幾年深受玩家喜愛,天美也是賺得盆滿缽滿。但是王者榮耀這幾年也面臨著不少爭議,尤其是來自家長的指責,他們認為王者榮耀耽誤了自家孩子的學習。不僅如此,有些孩子還瞞著父母偷偷充了不少錢,這讓很多家長憤怒不已。最近,有網友在公交車上看到感人一幕,這才是真正的父子情深。這位網友在坐公交車時,碰見了一對非常有意思的父子。在公交車上,這對父子也是玩起了時下最熱門的王者榮耀。
  • 怎樣培養自覺的孩子?父母先放下「孩子應該……」的控制想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們大多數人,能夠意識到,要關愛地球健康,人生而平等,我們應該尊重他人。可是面對孩子,有多少父母會說:要尊重我們的孩子呢。法沙麗博士提出了問題,也分析了問題產生的根源。然而作為一本充滿乾貨的書,當然不能止步於此。書中不但指出父母們的錯誤,也告訴我們正確的做法。
  • 2021新知青年大會|知乎十周年周源演講全文
    『某種程度上,不管是阿拉伯人發明的 10 進位,還是萊布尼茨創立的 2 進位,世界的本質,是「問」進位。』『在知乎,我們用提問和回答,記錄了一代人的心靈圖譜和精神軌跡。在這個接連我們彼此的社區裡,有人提問,就一定有人回答。』演講全文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可愛的知友們:知乎十歲了。十年光陰,說短不短,說長不長。
  • 2021 新知青年大會 | 知乎十周年周源演講全文
    「某種程度上,不管是阿拉伯人發明的 10 進位,還是萊布尼茨創立的 2 進位,世界的本質,是『問』進位。」「在知乎,我們用提問和回答,記錄了一代人的心靈圖譜和精神軌跡。在這個接連我們彼此的社區裡,有人提問,就一定有人回答。」
  • 大咖齊聚知乎提問未來,展望汽車全新十年
    在本屆車展上,知乎舉辦了主題為「你好,新十年!」的汽車問答大會,本次大會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指導,優秀機構號車雲與鳳凰網汽車作為聯合主辦方與合作門戶,也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現場主流汽車品牌及新造車企業高管齊聚一堂,與知乎的優秀回答者們共同探討了未來汽車行業新趨勢。
  • 我不信,孩子般好奇的提問能力,普通人這樣學提問
    按道理說,這樣一個經驗老到的訪談型主持人,應該是非常善於通過提問來引導出他人的表達欲的。可是網絡上卻出現了很多所謂的「魯豫採訪名場面」。 那我們普通人呢,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主角,當然,忠實觀眾可能最多也就家裡這幾位親人。可是我們要出門呀,要和外面的人交流,要工作,所以必要的談話技巧還是應該掌握一點的。 話說回來,即使是面對家裡那幾位觀眾,也是需要使用點小方法的,比如哄孩子時。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再後來孩子就不說話了……朋友內疚地問孩子:「媽媽發火時你想說什麼?」事實上,媽媽只是偶爾對孩子大聲喊叫,對孩子不會有很大傷害。最怕的是把大吼大叫當成與孩子日常溝通的方式,進入吼娃-後悔-再吼娃的惡循環。 在很多孩子心裡,自己的媽媽好起來恨不得替自己摘星星,發起脾氣來卻恨不得把自己從家裡扔出去。
  • 大媽公交車上逼孕婦讓座,咒罵孩子「早晚會掉」,結局大快人心
    小方是一位有著7個月身孕的孕婦,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樂觀,小方在懷孕期間還堅持工作,來補貼家用,平時小方都是乘坐公交車上下班。在公交車上,很多熱心人都看到小方懷有身孕,都主動地給小方讓座,每次上下公交車的時候,也很有素質的人也都主動給小方讓出一些空間,避免擁擠到她。這天小方上了公交車,看到車廂裡沒什麼人,她就直接坐到愛心專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