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見的邏輯謬誤,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學會去辨認( 第2期)

2021-03-02 小花生網

檁子:好久沒有聊 Critical Thinking 這類事了,天氣太熱,感覺這類話題不夠清涼可口。不過,兩個月前我們發了一期常見的邏輯謬誤,一直有媒體來要求轉載。其實,這篇文章裡我們只談了12種謬誤,還有不少廣泛存在的謬誤沒有提到。乾脆,今天我們再說四種常見的謬誤吧。

回顧一下,邏輯謬誤 - logical fallacy,也就是人們常犯的邏輯錯誤,指一個人犯了推理錯誤,對他人甚至對自己產生誤導。

國外很多學校,老師會在 Social Study 這類課上帶學生梳理常見的邏輯謬誤,希望能培養學生縝密的思考習慣。而在家庭生活、日常溝通中,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注意這個問題,引導孩子多一些 Critical Thinking,能夠敏銳地辨別謬誤、避免謬誤。

上一期我們提到的12種謬誤有 ...

1、沒有足夠證據就匆忙下結論,以偏概全 - Hasty Generalization

2. 把「關聯關係」 當作 「因果關係」 - False Cause

3.  不是黑就是白 - Black or White

4. 通過誇大後果來阻止他人行動的滑坡謬誤 - Slippery Slope Fallacy

5. 從眾的謬誤 - Bandwagon Fallacy

6. 訴諸情感的謬誤 - Sentimental Appeal

7. 訴諸權威的謬誤 - Appeal to Authority

8. 論人不論事的謬誤 - Ad Hominem  - To the Man

9. 歪曲別人觀點的「稻草人」謬誤 - Straw Man Fallacy

10. 用批評別人的失誤來轉移別人對自己的批評 -Tu Quoque - Appeal to Hypocrisy

11. 自己不懂,就認為別人是錯的 - Personal Incredulity

12. 專找對自己有利證據的「德克薩斯神槍手謬誤」 - The Texas Sharp Shooter Fallacy

沒看過或忘了講的是什麼,戳這裡!

今天,我們再看四種 ...

1、舉證責任謬誤 

Burden of Proof

Burden of Proof,是一個在法律上常見的問題,也是個邏輯相關問題。舉個例子:

甲說:張三殺了李四。

乙說:你胡說八道。

甲再說:我胡說八道?你怎麼知道李四不是張三殺的?

在法律上,甲斷言「張三殺了李四」,因而,對此斷言正確與否的舉證責任就在甲,而非乙。在這裡,甲顯然將舉證責任推向了乙,這就是一個錯置舉證責任的謬誤。

法律以外,也是一樣,提出觀點的人有舉證責任。

如果認為舉證責任不在提出觀點的人,而在於質疑觀點的人,那麼你就犯了「舉證責任謬誤」。


比如,本屆奧運會上,澳大利亞遊泳運動員霍頓說中國運動員孫揚服藥,這就等於提出了一個觀點,考慮到這個觀點帶來的巨大輿論影響,他的確應該擔負「舉證責任」 - 有提供證據來證明他的觀點的責任;否則,就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個人認為,要求霍頓道歉,不如要求他給出證據 ... 如果不能給出,訴諸法律也是可以的。

下面這張圖,說了兩種情況:

A. 提出觀點的人真的證明了自己的觀點,很好!

甲:有時候,我能變成一隻獨角獸

乙:證明給我看

甲:看我,成了一隻獨家獸

B. 提出觀點的人不去證明自己,而是向質疑的人放炮,舉證謬誤犯的妥妥的!

甲:有時候,我能變成一隻獨角獸

乙:證明給我看

甲:你不能證明我不能變成獨角獸

再舉個身邊的例子,熟悉吧?

母親:「你多吃黑芝麻,頭髮就會又黑又亮」

女兒:「媽,聽人瞎說的吧」

2、相對主義謬誤 

Relativist Fallacy

這種也叫主觀謬誤,說的是這類情況:一個事兒大家都認同,但有個人堅持說這事兒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真的或對的,但對自己不適用。

還是有點抽象?來看看下面的漫畫 ...

教授:這是一個已經被證明的 FACT(事實)

學生:我不相信你說的這些 FACTS

教授:FACTS就是FACTS,不管你相信不相信

學生:那是你的 OPINION(觀點)

教授:這不是一個 OPINION,這是一個 FACT

學生:那是從你的角度

教授:這和角度無關,我們說的是 FACTS

學生:我不這樣認為

教授:你不認為這是一個FACT,並不說明這不是一個FACT

學生:我反正有懷疑

教授:和你討論毫無用處

學生:哈哈,這是一個FACT

在這個學生眼裡,什麼都是相對的,哪怕面對的是事實,也認為沒有 truth(真理或真相)存在。持有這種「相對主義」,任何對真相和真理的求索都沒有意義,不管你怎麼說、怎麼論證,我就是可以不信。

比如,有個人這麼對你說,你會一點辦法都沒有:

「2+2=5」 ,對你來說是錯的,但對我來說就是對的。

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這麼極端的例子,但這類現象,也是隨處可見:

老婆:加強鍛鍊,對你的身體會有好處

老公:這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對的,但對我無用

我並不沒有否認事實,我只是在仔細選擇我願意接受的事實

3、後此謬誤 

Post Hoc Fallacy

如果出現事件B,就認為一定是之前發生的事件A導致的,這就是 Post Hoc;這一謬誤的名稱,來自拉丁語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意思是  "after this, therefore because of this" - 後此,故因此。

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在經典著作《經濟學》裡講方法論的時候特別提到了這個邏輯學上的概念,他說:

「觀察到事件A事件在B事件前的事實,並不證明事件A是事件B的原因。如果認為『在此之後』便意味著『因為此事』,就是犯了後此謬誤。」

這樣的「後此謬誤」在生活中和在科學研究中經常發生:

公雞叫了,太陽出來了,所以公雞喚醒了太陽

我吃了一片藥,感覺好多了,看來這藥很有效

政界商界人物喜歡用這種推理把他們走上領導崗位之後發生的一切好事都攬到自己頭上,而發生的壞事推到其他人頭上。在 2011 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候選人羅姆尼說:

我們這個國家正在經歷慢性失業,兩千萬人沒有合適的工作,房價持續下跌 ... 經濟很糟糕,這一切都發生在歐巴馬當總統後,歐巴馬是一位失敗的總統。

這就是一種 Post Hoc Fallacy,歐巴馬的政策也許和糟糕的經濟有關係,但沒有論證隨便這麼說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當然這種說法可能會很有煽動力。

還有一種  Post Hoc 很常見,比如馬雲現在很牛,有人就把他在成功前經歷的各種事兒拿出來說,好像是這些事兒導致了他的成功;而成功的因果關係,哪有這麼簡單,也往往是普通人根本看不見的啊!

4、轉移話題謬誤 

Red Herring

這種謬誤會扭曲論證對象、轉移討論焦點,典型情況是這樣的:

1、大家在討論A議題

2、讓大家討論看似和A相關,其實不相關的B議題

3、大家就不再討論A了

比如,小布希當總統的時候,當有人提議討論環境問題時,經常會得到這樣的反應  ...

還擔心環境?我們正處在戰爭中!

有人以 「這個雞蛋真難吃的N種回答」 為題,整理了一些不著調的爭論方式,,貌似有 Red Herring 的味道啊 。

當你說「這個雞蛋難吃」時,你可能會受到這樣的質疑:

來源:周玄毅《辯行記37》

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遇到這樣的問題,你原來想說什麼,是不是都忘記了?

呵呵,今天就說到這裡,還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下次再說。有空的時候,別忘了和孩子一起搞搞腦子。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用。下周二的思維和方法專欄,咱們再見。

相關文章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每天推送國內外最優秀的教育資源

周一: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實用的學習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趣味學習資源

周四:不同年齡的中文好書

周五:兒童電影/動畫片/紀錄片

周六:有趣的觀點和畫報

周日:帶來思考的文章

相關焦點

  • 常見邏輯謬誤解析(一)
    在邏輯上近似的術語為訴諸人身。      」 訴諸人身(拉丁語:Ad hominem),指藉由與當前論題無關之個人特質,如人格、動機、態度、地位、階級或處境等,作為駁斥對方或支持己方論證的理據[1],是一種不相干的謬誤和紅鯡魚。訴諸人身又稱作「對人不對事」、「因人廢言」或「因人設事」、「以人廢言」[2][3]。
  • 有舉例有總結!15個常見邏輯謬誤匯總(下)
    「例2:「吉米發燒、鼻竇充血、咳嗽,沒來上學。所以他今天晚些時候可能會去做化驗。」例3:「這個'鹿穿越'標誌應該挪到別的地方去。這段路是事故高發的高速公路,鹿應該從別的地方穿過去。「油管視頻2:後此謬誤(生活大爆炸中謝爾頓剛旅行回來與媽媽通電話)謝爾頓:不,媽媽,我並沒有感到你和教友為我的安全做的禱告。我安全回家這個事實,並不能證明你們的禱告起了作用,這是一個後此謬誤。
  •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15種常見邏輯謬誤 01 以偏概全 根據很有限的例證得出一個普遍的結論。 此推論要成立要有4個前提:1、她會因為誰有錢就會跟誰在一起。2、世界上只有你有錢,或最有錢。3、她知道你有錢。4、她行為和想法保持一致,她是這樣想的就一定且必須這樣做。
  • 12個常見的邏輯謬誤故事,你知道幾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邏輯錯誤,而我們竟渾然不知,雖然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但是在經歷一些教訓後,他就會發現,這些邏輯謬誤有時也會是致命的。今天挑選了12個最常見的邏輯謬誤,一起來了解。1,稻草人你歪曲了別人的觀點,使你自己能夠更加輕鬆的攻擊別人。你誇張、歪曲,甚至憑空創造了別人的觀點,來讓你本身的觀點顯得更加合理。
  • 你知道有哪些邏輯謬誤嗎
    謬誤,是我們日常生活最頻繁接觸,卻又經常難以發現。什麼叫謬誤,如果一個論證的前提不支持其結論,我們就是在進行錯誤的推理,這就稱為論證。然而,大多數謬誤並非形式邏輯的推理錯誤,以非形式謬誤居多,即關注點經常脫離真正要論證的命題。謬誤的分類有很多,下圖是書中對謬誤進行的四大分類。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那麼換個角度來說,這些方法其實都是父母自我的推理方法,但是好多人認為自己已經是在成人自我狀態了,所以要認清父母自我在這些方法上的一些錯誤的方法,這樣我們就知道哪些判斷是成人自我的判斷和思考,哪些是父母自我的思考,也就是說當你認為自己已經進入理性狀態的時候,那個理性是不是不是成人自我理性,而是父母自我的理性。
  • 網絡上的「槓精」有哪些普遍的邏輯謬誤?
    網絡的言論自由,帶來了各大平臺的熱鬧嘈雜,其中聲音洪亮且直搗你面門的「槓精」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往往熱點事件剛剛才生,前應後果尚不清晰,就會有部分人開始了他的「情緒釋放工作」。有反權威型的,只要是大號主流號發的一些帶觀點的表達,就會有人開槓;有維護型的,某些與「槓精」維護者相關的訊息下,如果你發表質疑的觀點,會被迅速攻擊;有情緒型的,他不為任何利益,只是為了讓對方難受而槓;有陰陽怪氣型的,對你的發言冷嘲熱諷;有同情施害者型的,明明某些事件輿論一邊倒,受害者收到了傷害,有些槓精會發表「XX(施害者)也挺可憐的,他也是沒辦法」。
  • 24個經典的邏輯謬誤——稻草人謬誤
    ·知識點:       「稻草人謬誤」是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是指先歪曲他人的論點,再進行攻擊。        稻草人不是真的人,但是它比真人更容易攻擊。這種方法,猶如把對方變成容易攻擊的「稻草人」,然後再進行攻擊。
  • 非形式邏輯-非言辭謬誤小記(上)
    這樣的對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蠻常見的,或者又可以稱為雙標,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02 不相干的謬誤提出與爭議主題無關的論述。乙:你這是在詛咒我家人去死嗎?② 紅鯡魚紅鯡魚(Red Herring)是英文熟語。指以修辭或文學的手法轉移議題焦點與注意力,是一種政治宣傳、公關及戲劇創作的技巧,也是一種邏輯謬誤。一些常見的邏輯謬誤,像是各類的訴諸情感,都可視為紅鯡魚的一種。有潔癖的丈夫:你可不可以不要在床上吃零食?!
  • 關於常見邏輯謬誤的一些思考
    人乃有情眾生,善用情感,總能有些出其不意的效果,只是慎用,傷人傷己。第四條:謬誤謬誤(一葉障目)。說話的人專門在別人身上挑刺,只要有一點缺陷,就否定全部。此條若用,最好和訴諸情感一起,情緒一起,皆是俗人。只是要首尾乾淨,否則情緒易落,自食苦果。
  • 邏輯知識丨生活中的邏輯謬誤②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對話中(特別是吵架時),邏輯謬誤比比皆是,但處於其中的我們,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下面,將介紹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並分別給出了定義、示例並指出謬誤所在。(共13個,本次更新7-13)上期連結:(第一篇發出去才能上連結)定義:給出的論據的確能夠支撐某種結論,然而卻不是想要論證的結論。
  • 講點邏輯:滑坡謬誤
    從今天開始總結一下批判性思維,前一段時間會先寫大部分人都會犯的邏輯謬誤,每天講一到兩個,力求滅掉一切我生活中不講邏輯的蠢貨。
  • 常見思維謬誤舉隅:神奇的歸謬法
    然當謬誤如細菌般大小時,非藉助顯微鏡不能看到;而當其如泰山般大時,則凡視力正常者,老遠就能見到了。歸謬法便有此種變細菌如泰山之神奇效果。所謂歸謬法,便是假設其虛假之判斷是正確的,然後順其思路進一步推理,最終導致人人均能看見其錯誤之邏輯謬誤。(「由一個假設的判斷推出邏輯矛盾,從而否定了這個判斷,這是應用了矛盾律」金嶽霖主編《形式邏輯》第六章)。
  • 24種邏輯謬誤,修正你的認知!
    本文一共列出了24種人們在交談、辯論甚至吵嘴時常見的「邏輯謬誤」。
  • 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舉例:張三說自己去廟裡許願特別靈,李四去聽完後去許願卻沒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張三說是李四許願的時候不夠誠心。張三犯了片面謬誤。 第十條:誘導性問題 你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加入了誘導的成分,使得對方只能按著你的意思來回答。
  • 這24種邏輯謬誤,你犯過嗎
    例子:小紅反對同性戀婚姻,因為她認為如果我們允許同性戀結婚,那麼就會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結婚。小紅犯了滑坡謬論。    第六條:人身攻擊  你討論時針對對方的人格、動機、態度、地位、階級或處境等,進行攻擊或評論,並以此當作理由、證據去駁斥對方的論證,或用來證明自己論點的正確。
  • 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認知偏差-滑坡謬誤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滑坡謬誤去引導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小孩子喜歡打王者榮耀,家長可以拿著佛經故作深沉地說「這種打打殺殺的遊戲會讓你心中的戾氣,讓你無法安心讀書的同時增加你的暴力傾向。學習好的同學對你敬而遠之,想混社會的同學倒是想和你拜把子。如果你希望放學後去學校對面的桌球檯和混混一起然後長大犯罪進監獄的話就繼續玩吧!」
  • 最常犯的12個邏輯謬誤,深度醒腦
    最常犯的12個邏輯謬誤「理中客」是怎樣消解真理的: 最常犯的12個邏輯謬誤由於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輕視,日常經驗、風俗習慣、心理聯想、情緒意向、利害關係……都在妨害我們對是非真相的判斷為此,小編總結了12種最常犯的邏輯謬誤,看看我們的思維到底哪裡出了問題。01賭徒謬誤:強行聯繫獨立的隨機事件賭徒時常有一種心態:我一直這麼倒黴,下次該轉運了吧?他一直這麼好運,總得倒黴。事實上,每一輪賭局都是獨立的隨機事件,相互之間並沒有任何關聯。
  • 平安宏觀:非農大增的邏輯謬誤
    但是按照失業率計算出來的6月美國失業人數小於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顯示出美國非農數據可能存在邏輯謬誤問題。另外,美國疫情的再次反覆並未被6月非農納入統計。本周市場重點6 月美國非農超預期回升但存邏輯謬誤,二次疫情反覆將制約 7 月數據北京時間2020年7月2日晚間,美國6月非農數據公布,失業率連續下行,勞動力參與率也繼續回升,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大幅上行,續創戰後最高紀錄
  • 如何讓自己的說話更有邏輯?
    常見的邏輯謬誤 建議你在收藏之前,先點讚哦! 一、識別論題、理由和結論 很多人沒有邏輯的原因之一是,思考太快。遇到一個問題,總是希望儘快找到原因,或儘快得出結論,而不論這個原因或結論是否合理。要做到有邏輯,你必須要慢思考,對問題進行邏輯分析,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