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匯丨陳靜:讓城市閒置地,變身生態空間

2020-12-23 身邊24小時

當我們在建設一座城市的時候,我們會劃分很多個功能區。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空間功能布局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如何利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打造自然生態環境?如何將植物更好地融入建築空間?

本周,「星期廣播科學匯·科技與人文對話」帶來「與自然的約定」系列第二篇——

《讓城市閒置地,變身生態空間》

主講嘉賓

陳靜,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講師、碩士生導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員,上海生態學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城市生態學、城市創意農業和城市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01

大家好,我是來自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的陳靜老師。今天從上海落葉不掃這個主題,我想給大家談一談生態城市的建設。

上海城市落葉不掃,它其實是一個非常生態的一種做法。所謂的生態,就是說人們要尊重自然規律,不去過多地幹擾。城市它是一個高密度的人居環境,截止到2014年,全球已經有50%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

城市這樣的高密度人居環境裡面,我們有一個專業的術語叫做「城市是一個人工的生態系統」。 所謂的人工生態系統,就是強烈地受到人類行為的幹擾,是不同於自然生態系統, 自然生態系統,就是山水林田湖草。那麼城市這個人工生態系統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對城市的生態安全以及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城市綠地。

02

城市綠地,它有很重要的生態功能和社會文化功能。其中生態功能是什麼?就老百姓為什麼夏天都喜歡去公園裡呆著,因為公園裡非常涼快,這就是城市綠地的一個重要的功能。此外,城市綠地還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空氣品質,提高人的一個審美價值,讓老百姓感到很愉悅。

那麼在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怎麼樣去改善綠地?很多城市都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優化空間布局。如何做到優化空間布局?在這個有限的條件下,如何增加它的面積?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城市閒置地。

03

我們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沒有開發的、暫時的閒置地。城市閒置地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個空間資源,為什麼這麼說?一般來說,城市閒置地給人的感覺就是髒亂差,很是荒涼的一個地方,所以說它的負面印象就造成人們對於閒置地的一種嫌棄,非常地瞧不上。

上海目前比較常規的做法是,把閒置地改成臨時的停車場。比如說一年之後,這個閒置地再開發,那麼這一年期間就變成停車場在使用。 但是研究發現,閒置地裡面其實有很多自發生長的植物,它能夠為螞蟻、蝴蝶、鳥類等等提供棲息地。甚至在一些居民區的閒置地、荒地裡面,還發現過烏龜和刺蝟,甚至大閘蟹等等,這可能是從居民家裡逃逸出來的。

04

閒置地的資源我們是可以把它給利用起來的,這就需要在綠地規劃的時候,我們要正視它的這種可以利用的價值。

國外的一種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可食地景。一種臨時的社區花園,不就地種植,而採用一些種植箱,種植箱裡面種植一些蔬菜瓜果,讓周邊的社區居民可以參與。這種臨時社區花園在國外是閒置地開發利用的一種比較好的案例或者方式。

那麼對於城市社區花園或者說都市農園的話,其實上海2014年以來,已經陸陸續續在一些地方進行了一些運作。比如我們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劉悅來老師,他在上海創智天地,兩個居住區之間有一塊閒置地,改成社區花園。

2014年以來,這塊閒置地做得非常好,周邊的居民參與度非常高,已經成了一個黨建示範基地,是我們五角場街道的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就是說閒置地變成社區花園,這是一種做法。

05

還有在上海做得比較好的,就是口袋公園。上海在十三五期間,截止到2019年底的時候,已經有151個口袋公園。什麼是口袋公園?就是面積非常小的一種小小的公園,它的面積可能就幾百平米。

最早的口袋公園是1967年美國的佩雷公園,羅伯特澤恩設計了第一個袖珍公園,也叫口袋公園,它就只有390平米,小小的口袋公園就成了一個街區非常活力的一個場地。

我們上海也是在逐步地推進做口袋公園的建設。口袋公園它就是泛指一種微綠地、小綠地,分散、點狀的、斑塊狀散落在各個區域內,但是它靠近周邊的居民區,老百姓非常喜歡,15分鐘步行圈之內完全能夠達到的這種口袋公園。

每個地方的口袋公園都有它的特色。 我舉個例子,有些口袋公園結合海綿城市的建設,它裡面會有一些生物滯留池,用來蓄積雨水,完全跟海綿城市的建設對接。

06

那麼第三個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就是我們2018年,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濱水空間的開放。因為上海的公園有時候晚上不開放,雖然延遲開放到九點,但有時候有些人晚上可能想去跑步,那麼社區的綠道就完全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可以在晚上鍛鍊身體。

這個的話,有很多國外的優秀案例,我們其實也是在緊緊地追隨著紐約、波特蘭等等這些大城市的綠道的建設。上海的濱水綠道已經完全是走向世界級的一個濱水綠道,做得非常好。

07

就是希望通過這些點狀的街心公園、線狀的綠道的結合,能夠把城市生態系統建得更加完善、更加網絡化,能夠更大地發揮它的生態效益,提高它的生態功能,改善空間的生態品質。

最後就是希望,有更多這樣接地氣的措施、創新的措施,能夠讓老百姓切身地參與進來,對於上海城市生態系統的一個建設和維護來說,是非常有有意義的。

主講嘉賓:上海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高級農藝師 馬坤

分享題目:《如何在都市,擁有一片菜地》

星期廣播科學匯

科技與人文對話

「科技與人文對話」是上海市社聯2014年創建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對話平臺,目的是增進科學家與人文學者之間的溝通,促進科學與人文的良性互動。2020年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策劃「科技與人文對話」系列節目,打造「星期廣播科學匯 · 科技與人文對話」活動品牌。

往期主題

編輯:葉欣辰

監製:袁林、龍敏

新聞工匠,打造最有品質的內容

【來源:上海新聞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海新都會丨豐盛城市配套 開啟城芯都會人居的美好生活
    唯有全系配套,才稱得上理想的生活,中海新都會環立城市豐盛配套,萬千精彩生活,任你一手掌握。在商街,盡攬城芯璀璨 奢享繁華中海新都會咫尺恣享繁華盛景,新蒲匯、方圓薈、美食街、大型商超,同時項目自配漫步式城市商業街(自持),咫尺豐盛配套,構建安逸之享。
  • 城市存量商業如何新生?印象匯煥新背後的實力解碼
    歷時近一年時間的改造,印象匯以全新形象煥新綻放,為南昌老城區建設改造重塑了一處實現零售、兒童、餐飲、休閒等多業態良性共生的「社區商業生態」,老城區存量商業煥發全新活力,印象匯從空間場景打造、商業品牌升級、沉澱流量激活等方面都值得研究,亦是城市更新商業改造中值得深挖的案例。
  • 鄭建新:以高水平水生態建設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以高水平水生態建設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 鄭建新城市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治城先治水已成城市管理者的共識。長沙位於湘江下遊、洞庭湖尾閭,水系發達、河網密布,年均過境水量達700億立方米,加強水生態建設尤為重要。
  • 文創空間層出不窮,成都再添一新青年打卡地
    小關文創空間揭幕搭建城市新青年交互平臺臨街老樓變身文創空間成都小關廟片區有2座關帝廟,一座是玉泉街上的老關廟,別名聖帝宮,這座廟宇在明朝嘉靖年間修成,到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百姓又在這裡修建了一座祭祀關羽長子關平的廟宇
  • 12.11燃情煥新 | 城市存量商業如何新生?南昌青雲印象匯實力解碼
    與城市共榮共生的信念,更讓印力在存量資產改造上的成績可圈可點。   如今,基於城市更新的大時代浪潮下,印力集團錨定經濟、城市發展提速的南昌,繼紅谷灘印象城後,在在洪城商業圈中將再出品質新作。   12月11日,南昌青雲印象匯正式開業。
  • 北京:小微空間改造讓低效邊角地有了新用途
    這是北京市朝陽區繼雙井街道蘋果社區小微空間「井點1號」改造後的又一成果。今年以來,在寸土寸金的雙井地區,共有3處低效閒置空間經過精細化改造,變成了獨具匠心的便民空間。  北京市朝陽區雙井街道責任規劃師團隊、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CEO 茅明睿  這個房子,你可以看上面有個名字,它以前叫English Club,曾經作為社區的一個英語角,然後又變成了一個垃圾的一個堆放地,我們就想把這個空間回收回來,用來做回收,將垃圾分類變得更有序。這樣的話我們就想首先給它注入一個功能,叫作再生資源的回收功能。
  • 統籌協調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認為,人類幾百萬年來先後經歷了「狩獵採集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四個階段的文明形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城市問題是重中之重,而宜居城市、生態城市、美麗城市的建設均離不開水生態。在水生態系統中,與城市關係最密切的水體之一就是大運河。
  • 京津風沙源治理二十年:以生態工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北京市山區綠色生態屏障 北京市治沙辦供圖以生態工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北京市延慶區園林綠化局延慶區地處北京市西北部,坐落於雄偉的長城腳下、美麗的媯水河畔全區以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科院、北京農學院等大專院校為技術支持,利用平原生態林林下空間實施農林複合體經濟示範基地建設,篩選適合本地栽植的中藥材、花卉、觀賞草等品種推廣種植。在重點綠化項目的帶動下,延慶區近萬畝的森林基地達到10處。依託延慶豐富的長城文化、紅色文化和冰雪文化,深層次挖掘森林文化、溼地生態文化和生態園藝文化,森林康養產業迅速發展。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接下來,雲南將持續發力為建成「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不斷向前展望「十四五」努力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編制實施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
  • 綻美城市花園,生態宜居固安
    決定人們去留的城市要素,一是就業機會,二是宜居環境。固安堅持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積極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富裕的富美鄉村新畫卷。18座城市公園構建了固安一公裡一公園的花園城市格局。
  • 閒置玩客雲變多控系統,限時兩天,終身免費!
    期待多天的閒置玩客雲變開放版活動終於要啟動了!2月21日至2月22日,限時兩天,手上有閒置玩客雲設備的用戶要做好準備啦!小融系的產品和活動一向火爆,這次當然也不會例外。據說只要符合條件的閒置玩客雲,即可到小融指定活動頁面提交玩客雲帳號密碼,申請將閒置玩客雲刷成小融盒子開放版,變身手機多控系統。不用刷機,不用改裝,沒有任何複雜的流程,而且完全免費!
  • 徐家匯「星期音樂會」變身「客廳音樂匯」上線
    記者從徐匯區文化館獲悉,線下「星期音樂會」變為線上「客廳音樂匯」,首場節目《傾聽時光穿梭的聲音》今天亮相B站。    營造客廳般欣賞氛圍    1921年,東方百代購買下徐家匯路1434號地塊,也就是現在的衡山路811號,設立唱片製造公司,建起上海第一座錄音棚。在這座知名的「百代樓」裡,誕生了不少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作品。
  • 重慶城市智能科技研討會召開 特斯聯構建「超級生態平臺」
    特斯聯立足光大人工智慧產業基地打造的首個世界級人工智慧城市AI CITY正是坐落在這裡,作為科技含量最高的創新項目,特斯聯重慶AI CITY代表著城市未來發展的最新形態,也是城市智能科技(UrbanTech)最優秀的樣板體現。特斯聯執行長艾渝在大會現場進一步闡述了AI CITY「科技+生態」的創新布局。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一體化保護修復,請看這個地方的實踐
    作為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工程的試點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出了一條獨特之路。 重慶市將生態保護修復與巴渝民宿產業相結合,開展多方共建共治,以「巴渝民宿」平臺為品牌和運營載體,以巴渝地區民居為空間載體,充分發揮巴渝民宿土地政策、項目、資金的聚合平臺作用,用好修復工程的生態景觀成果和閒置土地、農房等資源,開發生態人文體驗型旅遊住宿服務產品,打造巴渝地區鄉村傳統建築文化、農耕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民宿文化的窗口,走特色化、差異化民宿發展之路,提供旅客鄉野生活與民風民俗體驗
  • 一抹綠到一片林,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廊道正逐步成型
    西集潮白河大堤路兩旁,金黃的樹葉撒落一地樹陣成行、一望無際,大片銀杏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金黃燦爛,人們迫不及待地步入其中。「這是環京最大的銀杏森林,佔地10086畝,種植銀杏樹近14萬株。」萬畝銀杏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河南濮陽交警陳靜:鏗鏘玫瑰 一線芬芳
    「護學崗」就是「平安傘」   濮陽市第三小學坐落在皇甫街北側,皇甫街原是規劃的一條步行商業街,此後規劃為雙向兩車道的城市道路,而濮陽市第九中學與市第三小學僅以皇甫街一路之隔。為給廣大師生、學生家長提供一個安全、有序的入學環境,切實保障中小學生上放學期間道路交通安全,陳靜結合大隊實際,強化「護學崗」責任,積極加大對校園周邊的社會治安管理。每當放學的鈴聲響起,學生隊伍蜂擁來到馬路邊。陳靜和大隊民警都會在馬路兩旁,及時叫停過往車輛,使學生們井然有序穿過馬路。陳靜領導的「護學崗」民警每天風雨無阻地為孩子的安全護航的身影,已成為皇甫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碧桂園森林城市發布《森林城市生態發展行動綱領》
    9月21日,碧桂園森林城市最新發布《森林城市生態發展行動綱領》,明確提出了階段性生態城市發展建設、運營管理的目標。遵循這一綱領,森林城市將以綠色生態發展作為城市基礎建設目標,以高科技產業為城市經濟發展賦能,打造產城一體、多元文化融合、綠色生態的未來城市。
  • 【行業觀察】城市生態修復 ▏ 城市洪澇風險的防控探討
    與流域江 河水系相比,城市河流更集中地代表了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城市的交互影響的密切關係。我國《國語·周語》中 「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的記載。人類自古以來就選擇臨水而居,是自然選擇。自從有了城市,河流就承擔著水源地和水、汙染匯集、輸送和轉化渠道的多重作用。河流成為最重要的城市生態空間,是對人口、城市化壓力的緩衝區,是城市景觀和文化的組成部分。
  • 開業首日客流30萬+,西麗寶能環球匯打造城市商業新磁場
    兩大城市級賽事聯袂上演,也讓寶能環球匯開業一炮打響,為其成為大學城年輕人新的社交休閒勝地奠定好的開篇。   西麗寶能環球匯作為深圳西麗大學城旁首個以及唯一的大型「人文藝術」商業體,展現了寶能商業進入2.0發展階段對於城市商業人文的新思考。其重磅亮相,將極大地煥新深圳西麗片區的商業活力,帶來全新的商業體驗和生活方式。
  • 雙城記·上海丨橋下空間微更新 土地集約開發新空間
    同樣地,因地下管線複雜,出於安全考慮,北側原先計劃設置8個「檸檬傘」,後來縮減到5個。如今,這兩個項目有個共同的暱稱「糖蘇河」。「上海『逛街』叫做『趤馬路』,我們取用與『趤』諧音的『糖』字。以糖為設計主題在橋底空間藏了各種各樣的糖果盒子,給市民更多豐富的停留休憩空間。」黃曉晨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