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打擊兄弟允禩允禟到底殘忍到何種地步?

2020-12-27 科技歷史說

胤禩小時候還是挺討康熙老爹喜歡的,不為其他,就因為胤禩儘管生母良妃在後宮地位並不如其他兄弟們,但是他很爭氣,稱其年少有為也不為過。或許很早他就有了必須要努力的意識,儘管看似他這一生註定與皇位無緣,但是他還是沒讓自己頹廢,儘管年紀輕輕,但是他的一舉一動都是被眾大臣看在眼裡,只要是見過胤禩的,基本上都給他一致好評,能夠被眾人一致稱讚賢能,確實證明胤禩不是吃素的。

往往槍打出頭鳥,也就是這個道理,捧得越高,摔得越慘更不是空穴來風,接下來的故事就有點令人痛心疾首了!

還記得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嗎,但是皇宮之中就是如此殘忍且現實,要不就是足夠強大,把競爭者拿捏得死死的,否則,那就是被別人拿捏得死死的,或許按照普通百姓的想法,都已經是皇子了,誰當皇帝不都一樣麼,為什麼要打的死去活來呢,都是兄弟,和和氣氣,大不了皇位換著坐,嘿嘿,想起來確實也沒多大的事,但是只要在那個體制內,就如同那一圈繞著花盆邊緣轉到餓死的毛毛蟲,沒有能夠倖免,要麼大家一起餓死, 要麼就被擠下去,別無他法。

胤禩這一生還是挺勵志的,能夠在眾皇子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17歲的時候,就被父皇冊封為貝勒,這等殊榮,確實令人羨慕,確實在封爵記錄中再創新高,只不過當時胤禩並沒有過分的胡思亂想,畢竟太子爺還在那裡,也輪不到他造次,只能乖乖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接下來就比較有意思了,這件事不僅給了胤禩無限期望,而且也從此將他推上無盡的欲望深淵。

太子被廢,剩下的皇子們基本上只要稍微有點實力的都蠢蠢欲動,此時的胤禩也鬼使神差般的加入競選大軍,但是一不小心用力過度了,那就是關鍵時刻,胤禩犯了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居然找人相面,為自己立嗣,可能現在很多人不明白立嗣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古代男子在沒有子孫後代的情況下,主要是指繼承人,就找輩分差不多的侄子當嗣子,後來恰恰就是因為這件事,讓康熙皇帝自此耿耿於懷。

當然這個時候的胤禩就顯得逐漸喪失理智,沒有大局觀了,此時也不禁有人懷疑,當年年輕有為的胤禩不會是裝出來的吧,何況這個世界本就很現實,看到胤禩奪位希望不大了,所以很多擁護胤禩的勢力也逐漸臨陣倒戈,慢慢見自己大勢已去,不甘心的胤禩,決心幫助自己養母的兒子胤褆,只可惜最後誰都沒有想到,康熙駕崩之後,繼位的確實老四胤禛,深知大事不妙的胤禩,此時後悔也沒有用了。

畢竟當時對皇位有多渴求,做事的時候就有多極端,自然胤禛上臺之後,首先就是清理當年苦苦相逼的兄弟們,直接給八阿哥胤禩改了名兒,這個確實有點屈辱了,相當於直接降級了,我們也知道,古代對於門第看的還是挺重要的,皇帝高興了,可以賜給你國姓,就如同當年的鄭成功一樣,但要是皇帝不高興了,什麼事也做得出來,先是給胤禩改名為允禩,其實也不是雍正一上臺就這麼極端的,還是給了彼此一個緩衝期的,只不過雍正位子坐穩首先就是從改名這件事做起的,當然雍正也不可能就這麼便宜了胤禩等人哦,接下來才是更狠的。

不知道大家知道阿其那賽斯黑以及菩薩保分別是什麼意思嗎,前兩個根據主流解釋,就是不要臉,狗和豬的意思,後邊菩薩保儘管沒有特別侮辱性的意思,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避開弘字輩,但是沒想到,當年父親胤禩的良苦用心還是有用的,最後儘管他也遭受各種折磨,但是相比之下,他比較幸運,最終等來了乾隆皇帝給他平反的那一天。

雍正四年,僅僅45歲的胤禩,就那樣一命嗚呼了,所幸的是,乾隆上位,並不希望帶上父親留下的恩怨,都給他們一一恢復了宗室名號。

至於當年胤禩究竟在臨死前接受了怎樣非人的折磨呢,不得不說雍正確實有手段,對胤禩身邊的人先下手,九阿哥被發配充軍,十阿哥被圈禁,十四阿哥被發配,剩下的胤禩也就不過是強弩之末了,此時胤禩的苦日子真正來了,不僅被列舉幾大罪狀,而且沒有商量的餘地,很快就被囚禁了,幾個月的時間,胤禩活生生被折磨致死。

#雍正#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䄉、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禵、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 揭秘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允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允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4、五弟允祺
  • 揭秘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䄉、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禵、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 雍正皇帝上位之後,到底是怎麼對待其他幾個和爭儲的兄弟?
    其中十四皇子胤禵和四皇子胤禛是同一個母親所生,雖然是一母同胞,但是十四皇子胤禵卻站到了八皇子胤陣營,還有十四皇子胤禵原本的名字是叫胤禎,後來才被改成胤禵。這九個皇子共分成了五個陣營,以各自擁立的皇子為核心,加上相應的大臣或是兄弟支持,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進行爭鬥。
  • 揭密雍正皇帝的十四位成年兄弟的結局
    三阿哥允祉,雖一門心思編書,但第一次廢太子時,康熙放出風來,讓百官投票,結果前幾個兄弟都掙,允祉但也受到影響。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允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允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他算是胤禛玩死的一個哥哥。
  • 閹人竟逃過雍正清算:允禩給太監下跪,允禟之子認其伯父
    實際上,雍正對這個太監早就看不上眼了。這個太監就是當時的總管太監魏珠。康熙在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病逝後,魏珠、李風、李廣福、李成義、李坤等太監們便被派往馬蘭峪監工皇陵事宜。雍正元年八月的某一天,雍正接到直隸馬蘭口總兵範時繹(?—1741年,范文程之孫、範承勳之子)的密折。密折內,他向雍正匯報:魏珠破壞皇陵風水,與同黨營私舞弊、打擊他人等事情。
  • 雍正為何首先拿十弟開刀?處置非常新奇,事後證明手腕確實不一般
    這個允䄉曾被其父康熙評價為忠厚老實之人,在所有的皇子中,他的出身除了允礽就屬他高,他的外公是康熙初年四大輔臣中的遏必隆,27歲時被封為敦郡王,地位遠高於他支持的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由於在立場上支持八阿哥允禩,因此自然成了雍正的敵對勢力,是雍正的「三大恨」之一。
  • 雍正當皇帝後,八爺、九爺、十爺的下場如何?
    早在康熙晚年時,作為皇八子的允禩,就為爭皇位與四哥胤禛(未來的雍正帝)掐得來來回回。此人雖說出身低微,但情商卻極高,待人接物十分圓熟,因此在朝野裡人脈廣闊,一度也成為了康熙心中的接班人選。無奈他聰明太過,與佟國維馬齊等重臣走得太近,結果犯了康熙的忌諱,一度還被康熙停發了俸銀俸米。可以說是在奪嫡之爭裡高開低走,敗的體無完膚。但對於新登基的雍正帝來說,允禩卻著實是個大威脅:朝中的大小文武,好些都是他昔日的心腹。幾個弟弟更是和他一個鼻孔出氣。
  • 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礻我)、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禎、十五弟允偶、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大阿哥允禔,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允禔已成為一隻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 揭秘: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雍正是否弒兄殺弟?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禵、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 歷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怎麼樣了,和《雍正王朝》描述一樣嗎?
    史學界對於弘時之死,一直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雍正下令處死,另一種是弘時遭雍正打擊後抑鬱而終,筆者以為,第二種說法當更接近歷史真相。在雍正帝所有兒子中,最不喜歡的估計就是弘時了。(康熙帝晚年非常寵愛弘曆)雍正首創秘密建儲制度就是為了避免重演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兄弟傾軋的悲劇,因此,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密定弘曆為儲君時候,便決定不對外公布儲君名字,但是,雍正百密一疏,僅僅兩年時間,他便兩次洩露天機,將弘曆的儲君身份間接的公之於眾,令弘時大為沮喪,徹底失去了對儲位的幻想。
  • 【風雲人物】歷史上清朝皇帝雍正的十五個兄弟是怎麼死的
    雍正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身為清朝的皇帝,雍正是如何上位的?在當皇帝之前,雍正是否犯下什麼罪行?
  • 雍正登上帝位後一直都有輿論,而且為何非要將兄弟允禩推向深淵
    很多人都知道在雍正在上位之後,不只有競爭的兄弟們不服,而且在大臣之間也一直都持有異議,甚至還會在施政的途中遭到各種方式各方面的抵制。這天雍正拋出的話題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他自己繼位以來,在政治方面存在很多的阻礙不暢等問題,多數都是因為廉親王允禩造成的,從而故意給他製造陷阱。
  • 乾隆皇帝為其八叔、九叔平反,就是公開反對雍正皇帝?恰恰相反
    所以,乾隆皇帝為多爾袞、多鐸兄弟平反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但在為多爾袞、多鐸平反以後,乾隆皇帝的另一道諭旨則引起了朝野震動。《清實錄·高宗實錄》有載: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甲戌諭曰:允禩、允禟二人,自不合還其原爵。仍當復其原名收入玉牒。兩人子孫亦當一併敘入。並著軍機大臣、會同宗人府查明應入支派,列譜呈覽。
  • 撥開雍正「奪嫡」的歷史迷霧
    之所以如此,因為以允禩為首的朝中反對派實力猶存,雍正帝尚不敢貿然杜撰七位皇子聆聽遺旨的情節。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雍正帝清除允禩、允禟集團的鬥爭取得全勝。五年(一七二七年)十月,他對於康熙帝傳位問題的說法有了明顯改變,第一次指出:「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諸兄弟及隆科多入見,面降諭旨,以大統付朕。」顯然,此時已有允祉等人面聆傳位遺旨一說的雛形,但不完備。
  • 清朝雍正皇帝:不聽康熙的話,把自己的兄弟關進監獄
    歷史上雍正是個小心眼的皇帝,他對誰都不放心。臨死之前還賜死自己的三兒子弘時,當然這跟他前半生參加「九子奪嫡」有關,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再經歷奪嫡。雍正為什麼會下狠下殺死九弟允禟?《雍正王朝》中康熙爺臨死之前,不是要求雍正不到萬不得已別對兄弟下死手嗎?
  • 雍正的幾個兄弟究竟下場如何
    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死去。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允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允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 康熙皇帝兒子中,潛心學問的老三為何會被雍正圈禁?
    一旦繼位,絕不是胤禛、允禩這些政治老手的對手,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聽到康熙的繼位遺詔,允祉馬上做出表率,向雍正行跪拜禮,叩首稱臣。也了解雍正與允禩之間因奪嫡造成的水火不容,給雍正上密折說允禩他們不忠不孝,應該嚴懲。如此,自然得到雍正的歡心。於是,兩者度過了一段蜜月期。
  • 康熙八兒子允禩的妻子竟是悍婦,雍正為什麼如此恨她
    該劇講述的是21世紀的平凡少女意外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結識了歷史上的人物四皇子和八皇子,在經歷九子奪嫡後晴川回到現代,八皇子隨後也來到了現代和晴川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郭絡羅氏從小亡母,安親王嶽樂人到暮年對這個外孫女很是寵愛,郭絡羅氏的舅舅們也對她呵護有加,郭絡羅氏在這樣溺愛的環境下長大自然不會溫婉優雅,反而滿族女子豪邁潑辣、不拘小節的特點在她身上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