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做飯的之前,我問二寶:「你中午想吃什麼?」
二寶說:「我什麼都不想吃」
我說:「不行,午飯是一定要吃的」
二寶說:「為什麼你說什麼我都要聽?你是神仙嗎?你是神仙你會飛嗎?你飛一個我看看,你飛呀!你飛呀!……」頓時我就是下面這個表情。
我是被他的這種思維能力打敗了,也許你覺得就是個好笑、好可愛的段子,在我兒子的最後那句話裡,體現思維的形式邏輯和推理邏輯,也許你覺得我有點誇大其詞。但是就是一句話,體現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兒子哪做錯了?"100÷10=1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被打臉:
朱先生的女兒今年四年級了,成績不錯,朱先生也在女兒的身上寄予了自己的厚望,希望女子以後能考上好的學校,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前幾天,女兒的數學卷子發了下來,女兒考了95分。朱先生很高興,但還是決定和孩子分析一下試卷,看一下扣分的地方為什麼扣分。朱先生看著看著,發現孩子扣分的那題好像並沒有做錯。
問題問的是;"一段100米的鐵路,用10米長的鐵軌鋪,需要多少根?"女兒寫的是"100÷10=10",這明明算對了呀,怎麼老師還打了個叉呢?朱先生覺得可能是老師改錯了,為了女兒的分數,朱先生決定去找孩子的老師討回來。
第二天,朱先生去了女兒的學校,並且拿出卷子質問老師:"我女兒哪裡做錯了?"老師看了一眼便笑著向朱先生解釋道:"這題不僅僅考孩子的計算能力,更重要考的是孩子的常識。鐵路有兩條鐵軌是常識,這裡就不應該是10條,應該是20條,您說對嗎?"
朱先生聽完老師的話,感覺臉像被打了一樣火辣辣的,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但他還是覺得,這類題目太過於"腦筋急轉彎",不夠嚴謹。
也許很多網友表示贊成朱先生的看法,但是小編卻覺得這位老師的看法並沒有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農夫想用籬笆圍一個院子,於是他請來工程師、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讓他們用最少的籬笆圍出最大的面積。
工程師用籬笆圍出一個圓,宣稱這是最優設計;物理學家將籬笆拉成一條長長的直線,假設籬笆有無限長,當圍起半個地球時,面積最大了。數學家則用很少的籬笆把自己圍起來,然後說:「我現在是在籬笆的外面。」
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力圖圍出最大的面積,而數學家是先圍出最小的面積,利用逆向思維圍出最大面積。這種逆向思維是邏輯思維的組成部分,在我們面對「山重水複」之時,逆向思考常常使我們找到「柳暗花明」之路。
由此可見,培養邏輯思維的重要性。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孩子的好處
1、信息消化能力強,能更多更豐富地收集和儲存信息,比如聽課效率會高,不用再花太多時間複習。
2、認識事物更客觀,更全面,多角度考慮問題,思考不容易出現漏洞。
3、處理問題靈活,方法多樣,不容易鑽進死胡同。遇到問題不慌張,會在更短的時間內發現規律,想出解決方法。
4、做事嚴謹、全面、不丟三落四,比如考試時不會因為粗心馬虎失分。
5、判斷力強,思考有條理,有主見,容易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意見領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都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在達到目的情況下讓溝通成本最小化。
6、能主動形成思維的延伸和複合性的邏輯思維,在未來的信息環境下能主動編織屬於自己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強。
平時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此類問題,父母應該教育孩子這麼做:
1、需要多一些仔細和耐心。
在學習上和生活中,父母都需要給孩子灌輸一個理念,那就是在面對任何事情都需要仔細和耐心。仔細耐心的面對學習的難題,多思考,多理解,粗枝大葉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2、平時多增長孩子的見識,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現在對於知識的學習不僅僅在於學習的課堂內,想要讓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知識,能夠解決學習上更多的問題,家長們平時就需要多開闊孩子的視野,增長孩子的見識,並且適當的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3、分數並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過程中的收穫。
在學習的路上,分數和結果的確很重要,但是過度地看重分數和結果會讓孩子變得偏激,甚至可能會太過固執。家長們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中最重要的是過程中的收穫而並非分數和結果,只要有所收穫才是最好的。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
1、從小抓起,引導孩子去發現
事實上從學前班開始,就可以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了。對於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這個時期是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萌發期和關鍵期,所以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變得相當重要了,這對於孩子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2、遊戲為主,培養孩子的興趣
以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為例,他們在對著一盤珠子穿來穿去,或者填色塗鴉、玩弄幾個小貝殼時,這些看似都在玩耍的活動,其內容的設計都富含幫助孩子發展認知能力的智慧,自然也少不了與邏輯訓練的內容相結合。
以塗鴉填色為例,可以要求孩子在一組直線排列的三角形上填色,顏色的間序為「紅、黃,紅、黃,紅、黃」。這種具有一定規律性的練習,都體現了模式的概念,但孩子在練習的過程都像在遊戲,不容易有壓力。
3、以體驗和實例為主,內容貼近生活
以數學為例,不要有直接給出數字然後要求計算的題目,數學的學習內容,要生活中的具體活動息息相關。
比如,涉及了解時間的內容,題目會設計成某個人某天花費時間從事的各項活動;涉及學習錢幣的內容,會是使用錢幣進行購物、外出用餐等場景;涉及測量的內容,會利用測量工具讓孩子反覆操作、實驗。
4、強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在教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急於讓孩子通過計算來找到答案,利用實物從推理的角度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孩子明白每個題目背後所代表的數學概念和含義。比如分類概念、時間概念、順序概念、數字概念、大小概念等。
比如,有6個盒子,每個盒子中的珠子數為16、4、16、4、X、16,如何讓這6個盒子中的珠子數都變成12。通過這樣的思維,讓孩子從實物角度去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5、重視推理和多層角度思考的引導
家長平時在家要鼓勵孩子多觀察和思考事物的相似之處,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去發現相似事物。
比如,在廚房時就可以問,勺子、碗、盤子、鍋,它們都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吃水果時可以問,蘋果圓圓的可以吃,橘子圓圓的可以吃,還有什麼圓圓的也可以吃呢?是不是所有圓圓的都能吃呢?
這樣一步步下來,孩子會慢慢建立起各項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