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王世襄,卻不知他才是中國古家具收藏第一人!

2021-01-18 季三公子

說起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世人皆知王世襄。王老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和傳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收藏的明清家具也樣樣是精品。但是,在他著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扉頁卻印著「謹以此書紀念陳夢家先生」。

陳夢家是誰?為何能讓一代藏家王世襄敬佩不已?他們之間又曾發生過怎麼樣的故事?

斜槓青年陳夢家

陳夢家先生,是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此外,他還是中國古家具收藏家第一人,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妥妥的一名實力派斜槓青年。

陳夢家是30年代有名的才子,涉獵精通的領域很多,在古文字學、考古學、金石學、古典家具學等領域取得重大成績。

他出生在一個基督徒家庭,從小卻鍾愛研讀古詩。他成名於新詩歌,16歲時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後於北京大學從師於大學者容庚教授,讀金石學的研究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陳夢家先生以一己之力,遍訪海外藏家,收集、整理、編纂了一部古器物著錄的典範之作:《美國所藏中國銅器集錄》。

古家具收藏達人陳夢家

早年間,王世襄還在京城街頭玩樂、業荒於嬉的時候,陳夢家已經是一名狂熱的古家具收藏發燒友了。

50年代時,陳夢家在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籌建文物陳列室。在為學校搜羅文物的同時,他也為新住處勝因院12號添置家具,不惜把所有收入都用來買古董字畫和家具,儼然是一名古家具發燒友。在與妻子的通信中,陳夢家先生有不下數百次提到購置古家具的細節。

在王世襄眼裡,陳夢家無論是行事坐臥,還是抽菸喝茶,都非常氣派,每次走進古玩店,商人對他永遠畢恭畢敬。陳夢家也能對每樣古物的來龍去脈進行品評,對某些拼接的偽造家具也能一眼辨別出。

陳夢家與王世襄

1956年,陳夢家買下錢糧胡同34號的一個小院,因購房所用是《殷虛卜辭綜述》所得稿酬,他將這處居所命名為「一書院」,並給書房取名「夢甲室」。陳夢家經常委託勤快敏捷的王世襄將自己購買的家具送去小器作拋光修理,再加上那幾年的耳濡目染,王世襄也逐漸窺得古家具的堂奧。

王世襄一直將陳夢家視為自己在明清家具研究方面的啟蒙者,二人也因共同的興趣愛好成為朋友,並因為收集明式家具這件事不斷切磋爭論。陳夢家喜愛明式家具,不惜重金四處搜求,所收物件均堪稱精品,令同好此道的王世襄豔羨不已。《明式家具珍賞》圖錄中有三十八幅是承蒙趙蘿蕤允許用陳夢家舊藏拍成的。

在《明式家具珍賞》一書的序言裡,王世襄回顧自己和陳夢家的趣事:

夢家此時已有鴻篇巨著問世,稿酬收入比我多,可以買我買不起的家具。例如那對明紫檀直欞架格,在魯班館南口路東的家具店裡擺了一兩年,我去看過多次,力不能致,終為夢家所得。但我不像他那樣把大量精力傾注到學術研究中,經常騎輛破車,叩故家門,逛鬼市攤,不惜費工夫,所以能買到夢家未能見到的東西。

明 黃花梨透空後背架格(陳夢家收藏)

據王世襄回憶:「夢家買到一具明黃花梨五足圓香幾,我愛極了。我說:'你多少錢買的,加十倍讓給我。'抱起來想奪門而出。」「夢家說:'加一百倍也不行!'被他迎門攔住……」

「夢家比我愛惜家具,交椅前攔上紅頭繩,不許碰,更不許坐。我曾笑他'比博物館還博物館'。」

明 黃花梨五足圓香幾(陳夢家收藏)

在提及已故陳夢家時,王世襄千言萬語只剩下兩字:「可惜」。

「陳夢家是我明清家具收藏的啟蒙者,我買的家具跟陳夢家的沒法比,我買的多是邊邊角角,不成系列,陳夢家買家具是一堂一堂地湊,大到八仙桌畫案,小到首飾盒筆筒,一應俱全。」

在文革時期,陳夢家被劃為「反動份子」,在被囚禁多日後,回到家便自縊而亡。而他所收藏的家具也盡數捐給了博物館。

在《懷念夢家》一書的末尾,王世襄如此寫道:「如果假以天年,陳夢家早已寫成明代家具的皇皇巨著,這個題目輪不到我去寫,就是想寫也不敢寫了」。能讓一代大家王世襄如此評價,僅陳夢家一人而已。他的才華、他的眼光,他對古家具、古典文化的熱愛和痴迷,在他的一生中均有體現。

明 黃花梨夾頭榫畫案(陳夢家舊藏)

如果沒有陳夢家先生,這些美麗珍貴的古家具很可能被當成柴燒了,這對古典家具文化來說是個多麼巨大的損失!

(部分資料整理自網絡)#明式家具#

相關焦點

  • 陳夢家:世人皆知馬未都,卻不曉他才是中國家具收藏首席「男神」
    至於當代家具收藏首席大腕馬未都,收藏界都有人說了,「馬爺再努力100年,也許夠得上40歲的陳夢家」,呵呵。在明式家具的收藏與研究方面,他在國內也是先行者。後來在這個領域堪稱巨擘的王世襄先生,也是在他的影響下得以成就的。所以,王世襄一生感念陳夢家的深情厚誼,敬稱他為「啟蒙老師」。
  • 為了收藏這張出身「大唐名家」的古琴,差點讓王世襄傾家蕩產……
    王世襄「變賣家產」買到「大聖遺音」文 | 陳桂湖    圖片提供 | 中國嘉德文章來源 | 《古典工藝家具》2016年12月刊2003年秋拍,中國嘉德舉行「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會。
  • 怎樣判斷一件古家具的收藏價值?牢記6點!
    近年來,隨著明式家具在各大拍賣會上屢屢拍出天價,越來越多的人把收藏的眼光重新投放到古家具上面來。但是,古舊家具都有收藏價值嗎?清朝的家具一定比明朝的價值低嗎?應該怎麼判斷一件家具是否值得收藏呢?今天就跟大家說說,怎麼判斷古家具的收藏價值。
  • 竹徑錦灰堆:王世襄與竹刻
    竹_外__一百零六年前的五月,王世襄先生在北京出生。關於這位「京城第一大玩家」的學識,後人早已無需贅述:中國古典家具領域的裡程碑式著述的《明代家具研究》與《明代家具珍賞》,為中國古代漆器研究開拓了一個無可替代領域的《髹飾錄解說》,作為現代研究竹刻第一人出版的《竹刻藝術》。
  • 王世襄、何安達、劉益謙,這些大藏家背後的神秘女人...
    ~不要太羨慕他們哦~ 王世襄與袁荃猷在家中世人都知王世襄老人是文博界的大咖,而鮮有人知曉的是,其實在老人背後,還有一位與他相知相守六十載的得力助手。袁荃猷出現在王世襄生命裡,恰好是他痛心悔過,決定苦心鑽研學問之時。因為那一年,王世襄慈母金章女士因患高血壓不幸離世,世事滄桑第一次給公子哥王世襄造成了心靈打擊。當他驅散鴿群,送走大鷹和獾狗,將蛐蛐、葫蘆、鴿哨,統統束之高閣,收斂玩心的王世襄很快顯露出其一流學者的底質,一系列彰顯其治學功底和眼界高度的文章陸續發表。
  • 王世襄、何安達、劉益謙,每個大藏家背後都有一個神秘的女人!
    王世襄與袁荃猷在家中  世人都知王世襄是文博界的大咖,而鮮有人知曉的是,其實在老人背後,還有一位與他相知相守六十載的得力助手。這位助手就是他夫人——袁荃猷女士。後來,王世襄接連遭遇「文革」,被抄家,被逐出故宮,反右運動時又被戴上帽子,後與夫人一起下幹校,顛沛輾轉數年,直到1976年政治風波頓歇,王世襄夫婦才重新回到北京的芳嘉園。此時的王世襄已年過花甲,但讓他內心最欣喜的是,終於可以跟夫人一起,重進書齋,堂堂正正地以一顆純明之心,悠遊於藝苑學壇。
  • 王世襄和他的小院
    每次走進上海博物館新館,都要在明清家具展館駐足再三,細細打量那些由王世襄收藏過的家具。說不清哪一件曾在他家裡見過,但卻有一種特殊好奇。三歲的王世襄遺憾歸遺憾,這卻是無法補救,更是難以實現的事。我想,對於王世襄本人來說,重要的在於收藏過程本身。幾十年來,他陶醉其間,細細咀嚼,把興趣與研究聯繫起來。
  • 王世襄到底牛在哪裡?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懷念王世襄!
    春天,他自己種下葫蘆,然後就像冬天在等一場雪一樣,他等一棵小苗長成葫蘆滿枝。最後還寫了《讀匏器》,在《故宮博物院刊》發表,這項瀕臨滅絕的傳統技藝才得以傳承。啟功先生說:「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他不但不喪志,反而立志。」馬未都先生說:「王世襄的獨特性就在於,他出身上層社會,卻關注社會底層的樂趣,這在中國文人裡是不多見的。」
  • 第一玩家王世襄
    林語堂在《論趣》一文中曾說,世人活著大多為名利所驅使,但是「還有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為動機,叫做趣」。撇開滿腹經綸的治世主張,能否成為有趣之人,或許是人活著的最高境界。王先生的墨寶王先生的字非常有神,但是他總說自己不是書法家,就像他說自己不是收藏家一樣。
  • 一千個王思聰,也玩不過半個王世襄
    蟋蟀喜陰,越是藏在陰溼之地的蟋蟀越兇悍,12歲那年,王世襄看不上買的蟋蟀,他膽量驚人,深夜,一人挑燈去亂墳崗子抓,聽著聲一抓一個準。在京城,王世襄的蟋蟀頭形高而圓、腿大、觸鬚直,把京城公子哥的名貴蟋蟀殺得七零八落。 少年時,王世襄愛玩鷹,玩鷹是頂級玩家標配。鷹習性兇猛,要玩鷹就要先熬鷹,比誰不睡覺。王世襄熬鷹,六七夜不打盹,最後鷹服了。
  • 王世襄、何安達、劉益謙,這些大藏家背後的神秘女人
    ~不要太羨慕他們哦~ 六十載相知相守, 成全你也成全大愛王世襄與袁荃猷在家中世人都知王世襄老人是文博界的大咖,而鮮有人知曉的是,其實在老人背後,還有一位與他相知相守六十載的得力助手。這位助手就是他夫人——袁荃猷女士。
  • 李輝|王世襄:感懷母親金章
    母親金章辛酉中秋前兩日寫於芳嘉園王世襄畢竟是位孝子,深懷藏家念舊的幽思。他擔心《濠梁知樂集》毀於日寇戰火,親手抄錄初稿,幾十年後又為母親重新編撰影印。所作花鳥魚藻亦經法都東方美術館收藏。兩度出國,通英、法語言文字,在當年女史中,亦屬罕有。民國初年,北京成立畫學研究會,先慈任魚藻導師,《濠梁知樂集》即為教學而作。原書有初稿、寫定兩本。寫定本前有圖式,向存外家。日寇陷南潯,毀於戰火。一九四三年襄由京入蜀,初稿本攜在行篋,馬叔平沈尹默兩前輩曾為題籤。中國營造學社時在川南李莊,襄趨求學。
  • 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作為明式家具研究的執牛耳者,當代文人王世襄的書房為何模樣? 讓我們一起跟隨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策展人莎拉·韓蕙(Sarah Handler)女士重憶往事,從那件著名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談起,共敘文房清樂。
  • 山水心懷——王世襄舊藏及文玩專場【二】
    王世襄耳聞目睹京城紅衛兵「破四舊」的「壯舉」後,預感到多年精心收藏的家具、佛像、銅器、鴿哨、古籍、漆器文玩將面臨滅頂之災。他不得不「自我革命」,主動跑到國家文物局,請求來抄家。1973年王世襄回到了北京,根據中央落實政策,他便開始了漫長的索要被查抄文物、圖書之路。
  • 袁荃猷彈琴,王世襄常伴左右近60年,自稱「琴奴」
    照片中,袁荃猷先生彈奏古琴,王世襄先生坐在旁邊,陶藝站在後面聽琴,不知是講到了什麼典故,三人發自心底的笑容,即使是近20年後,也著實動人。  袁荃猷先生生於1920年,出身書香門第,先生天性嫻淑,文雅清通,童年即有家館講授國學。
  • 明星大腕們為何如此熱愛收藏紅木家具?
    在收藏界,張涵予收藏古董家具卻為圈中人所熟知。張涵予收藏明清紅木家具到了上癮的程度,自稱所有的錢都買了古家具。有時見到好家具,腰包裡又沒銀子,四處借錢也要先行買下。有記者問他藏品幾何?他說辦個小博物館沒問題,看來也是藏品頗豐。
  • 大玩家王世襄:女人最該嫁的,是有趣的男人
    玩物喪志絕對不是一件值得讚揚的事情,但是有那麼一個人,玩得五花八門,卻被世人奉為大師。如果你問,能五花八門到什麼程度?有人粗算了一下,列出長長的一個名單:蟋蟀、鴿子、大鷹、獾狗、摔跤、烹飪、火繪、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等。
  • 王世襄古董鑑定,藏友必讀,都不是一般人!
    關於「望氣」,王世襄先生在《錦灰三堆》中有一篇論文做了專門講述。在這篇文章中他很謙虛、客氣,但講到了問題的實質。那篇文章初讀起來似很簡單,但實際卻不簡單,是一篇值得慢慢品味、體會的文章。    原研齋註:《望氣與直覺》,見《錦灰三堆》,三聯書店,2005年7月1版,第118頁。
  • 20多年收藏鈴鐺3000餘個 他被稱為中國鈴鐺第一人
    葉堅華收藏的鈴鐺。中新社李秋瑩 攝  在中國,收藏鈴鐺的圈子很小,大部分人互相都能叫得上來名字,上海人葉堅華就是其中一位,不少人稱他為:中國鈴鐺第一人。  葉堅華收藏的銀鈴鐺,中新社李秋瑩 攝  這個小小的鈴鐺給他帶來了收藏的靈感。這也就成為了葉堅華收藏的第一個鈴鐺。
  • 王世襄老人與墨刻葫蘆的故事
    在這之前,我有心特意為藏界泰鬥也是葫蘆大玩家王世襄老人創作了二兩件。記得奉上那件葫蘆作品的時候,他歡喜的尤如孩童。說,「我的那本寫葫蘆的書(《說葫蘆》1993年8月壹出版有限公司(香港),《中國葫蘆》1998年1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版)寫到過這類刀刻的葫蘆,但我手裡面沒有這個資料,更沒有實物。所以也沒法配圖,很遺憾,你要早些時候送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