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今天的新聞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這個新聞在網絡掀幾千層浪,人們紛紛表示祝賀,但也有人提出質疑。因這一宣稱還沒有得到其他方的獨立證實,是研究者本人向外界透露的。
果然,網友們都坐不住了!
部分網友觀點
踩踏了人類倫理的底線
嚴謹的科學問題,太過隨便
正常家庭不會當志願者,這是一件嚴重的倫理事件
基因不應肆意修改
憑什麼成為犧牲品,責任追責到底歸誰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尚未得到證實。
但是可以清楚的是,這起「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並非技術突破,重點在於如何避免傷害,而且可能從醫學問題發展成為倫理道德問題。
據新京報報導,深圳市衛生計生委倫理專家委員會並未收到項目的倫理審查報告。網上能夠查到一份來自「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批。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目前該醫院發聲否認與這個實驗有關。
深圳衛生部門已介入核實「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這件事因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人類與HIV的對抗從未消失,但是孕媽咪不用擔心,HIV孕媽咪可以通過治療,降低母子感染率。
臨床發現,若HIV孕媽咪從未接受治療,寶寶出生後感染HIV的概率達25%~30%,若孕期至產後都積極接受治療,母子垂直感染概率可降至2%~3%。
通過規律服藥,持續接受追蹤與治療,HIV孕媽咪也能安然度過孕期,並使母子垂直感染的概率有效降低。(*文中內容部分來源於網絡,本文中涉及HIV孕媽咪護理知識由好孕媽媽採訪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治醫師黃本湘,由好孕媽媽原創,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
案例
//
小珍去年因為心臟手術接受輸血,痊癒後不久,便發現自己已懷孕,然而,懷孕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在產檢時,醫師告知小珍感染了HIV,夫妻倆雙雙陷入了傷心與絕望,同時也非常擔心胎兒未來的健康與安危……
HIV帶原須積極維護免疫系統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中文名稱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AIDS),此病毒進入人體後,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讓維護人體健康、防禦病毒與細菌侵擾的淋巴球CD4數量減少,一旦CD4數量減少,人體免疫力便會持續下降,使人體容易遭受其他病原體入侵,進而導致感染,或是因免疫力缺乏而產生的腫瘤,最終導致死亡。因此,維護免疫系統,是預防HIV帶原者病發的積極措施,具體方法有切實配合服用藥物、妥善照顧身體、避免壓力。
HIV主要為通過血液與體液(通常是精液、陰道分泌物與前列腺液)傳播。唾液、汗水、尿液與眼淚則不會導致傳染,且HIV只要離開人體就不易存活,即便是被相同的蚊蟲叮咬,也不具傳染性。
常見的造成傳染的方式
‧ 沒有防護措施的性行為:與HIV感染者進行性行為(口交、肛交與陰道性交)。
‧ 共享針頭與針筒:血液直接輸入,讓病毒可直接侵入。
‧ 母子垂直感染:非關遺傳,但若未接受治療,在懷孕、分娩和哺乳的過程中,容易直接將病毒感染胎兒。
孕期發現HIV 仍有機會生下健康寶寶
在妊娠第8~12周時,醫院會為孕媽咪進行血液常規檢查,若媽咪感染了HIV,在此時通常會被發現。這時,產科醫師會與感染科的醫師一起協助媽咪進行治療與防護。
臨床上,如果孕媽咪能夠確實配合用藥,便能有效降低胎兒的感染概率。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高危妊娠暨產科主治醫師黃本湘表示,孕媽咪若是HIV帶原人群,除了懷孕期間比較容易罹患妊娠糖尿病之外,寶寶的出生體重也會較輕,而且身高也會較矮小。治療HIV的藥物,雖會增加早產風險或使新生兒體重過輕,但如果能在孕期妥善防護,生下健康寶寶的概率仍然很高。
母子垂直感染率 可通過治療有效控制
懷孕期間,HIV孕媽咪除了進行常規的產檢之外,還需在感染科醫師的照顧下,追蹤並控制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病毒量(viral load)與T淋巴球(CD4+T lymphocyst)數目,並在第12周左右開始服用Zidovudine(ZDV)。ZDV的作用有三個,一是分娩前儘可能減少媽媽體內的病毒數量,二是抑制HIV在胎盤的複製,三是通過臍帶給胎兒提供保護。同時,若懷孕前已持續服用雞尾酒療法的藥物,則懷孕後須視具體情況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臨床發現,若HIV孕媽咪從未接受治療,寶寶出生後感染HIV的概率達25%~30%,若孕期至產後都積極接受治療,母子垂直感染概率可降至2%~3%。
出生後持續接受追蹤
黃本湘醫師指出,HIV孕媽咪的生產方式,醫生通會採取剖宮生產,以完成標準化流程與防護措施。剖宮產可確保醫師在短時間內將胎兒抱出子宮,減少因接觸媽媽血液或分泌物所導致的感染風險。如果在生產前1個月,測到媽媽血液中病毒量小於1000copies/毫升,則可在醫師與產婦討論之後,選擇自然分娩,當然生產過程中需要持續使用抗病毒藥物。
寶寶出生後,除了需要接受檢測以確認是否感染外,也必須立即服用藥物至少6周,並持續接受追蹤,直到確認已排除HIV感染為止。
HIV媽咪生下寶寶後,須餵食配方奶粉,禁止哺餵母乳,避免HIV出現在乳汁中直接傳染孩子。如果寶寶感染了HIV,家長在護理上難免會比較辛苦,且兒童感染HIV的治療方式與成人不同,不僅CD4淋巴球會隨著年齡變化,藥物分布與代謝也會隨孩子的營養狀況與年紀變化而有所改變,家長必須謹遵醫囑,以利後續照顧。
點擊播放 GIF 0.0M
雞尾酒療法
高效能抗愛滋病毒治療,即為俗稱的雞尾酒療法,通過搭配3種以上的抗HIV藥物,可抑制病毒、提高CD4淋巴球數,並避免患者產生抗藥性。若患者規律用藥,可降低伺機性感染與腫瘤發生的概率,雖無法治癒,卻能讓愛滋病發作的概率得到控制。
點擊播放 GIF 0.0M
從生活中加強健康防護
黃本湘醫師表示,HIV孕媽咪妊娠期間若持續用藥使病毒數得到控制,則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原則與健康的孕媽咪無異。但需在飲食與作息上,遵守健康的身體保養原則,以支持身體免疫系統的運作所需,提供建議如下。
• 三餐飲食均衡,若發現HIV媽咪患有妊娠糖尿病,則須遵循營養師給予的飲食建議。
• 為降低伺機性感染的概率,出入公共場合應多洗手、戴口罩。
• 避免生食或食用不潔的食物,飲用水應煮沸。
• 適當運動。
• 清理小孩或寵物的排洩物時應戴手套。
•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壓力過大。
• 與醫師討論後,注射合適的相關疫苗。
與家人共處時的注意事項
• 避免共用牙刷、刮鬍刀、指甲刀等較容易造成傷口的器具。
• 產後若使用生理期用品,須嚴實包裹後再丟棄。
• 若衣物與生活器具沾染了HIV患者的血液,要用酒精、雙氧水、漂白水、肥皂水、強酸或強鹼等物質消毒,或是煮沸以達到消毒目的。
不會導致感染的狀況
HIV感染的途徑為通過新鮮的血液與體液交換(如進行性行為未使用安全套、血液直接輸入體內或身上的傷口直接接觸)。以下這些狀況則不會導致感染。
• 共享餐具、衛浴設備。
• 擁抱與牽手(接吻雖不致造成感染,但若口腔內有傷口、牙周病或出血,就會有感染的風險)。
• 蚊蟲叮咬。
• 捐血。
尋求協助‧避免恐慌
目前HIV感染的治療已比從前有很大的進步,持續接受追蹤與治療,通常能讓病情得到控制。若對HIV感染或對愛滋病相關信息有疑問,建議可尋求愛滋病指定醫院或紅絲帶基金會等單位的協助。
願寶寶能健康成長,人間沒有疾病。
對於這起「基因編輯嬰兒」,你怎麼看,
如果真的發生,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可以在留言區分享哦~
愛我你就星標我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