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你是否「談癌色變」?你對癌症了解多少?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到來之際,中國山東網聯合煙臺山醫院策劃腫瘤防治周系列科普專訪,訪醫院腫瘤領域專家,傳達科學前沿科普知識,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升市民健康預防觀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14日訊 (記者 黃駿 通訊員 欒秀玲)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肺癌研究機構發布報告,2018年全球癌症病人數增長迅速,在眾多癌症中,肺癌發病率、死亡率都排在首位,佔死亡病例數18%左右。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在70萬人左右,居各種腫瘤第一位,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數在30-60萬人。
如此龐大的數字,是否表示可怕的肺癌防不勝防?答案是否定的。針對這種對人群健康和生命造成最大威脅的惡性腫瘤,煙臺山醫院胸外科主任費秀渠給出了自己的經驗和建議。
不吸菸≠遠離肺癌,家庭女性需警惕
我們常說「吸菸有害健康「,似乎長期吸菸的男性容易被肺癌盯上。但現在,另一大人群——不吸菸的女性也逐漸成為肺癌隱患群體。費秀渠告訴記者,雖然以往經驗提示,肺癌高危人群以老年、男性、吸菸者為主,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峻岭教授研究表明:近5年來,不吸菸女性患病人數(肺癌)明顯增長。肺癌流行病學專家和其他防癌專家的研究結果也都證明了這一趨勢。
煙臺山醫院胸外科主任費秀渠(前排左三)和胸腔鏡專家研討
為什麼產生這一現象呢?原因在於吸菸產生的「二手菸」嚴重危害了周邊人的健康。據統計,吸菸超過20包/年的吸菸者,包括戒菸時間不足15年以及被動吸菸者,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8—20倍。也就是說,被動吸菸的人群也是發病率較高的群體。
此外,廚房油煙也是導致女性肺癌高發因素之一。據統計超過60%的女性肺癌患者長期接觸廚房油煙,32%的女性肺癌患者喜歡用高溫煎炸食物,由於廚房門窗緊閉,久而久之,女性的肺部也受到明顯的影響。對此,費秀渠建議女性在廚房應提早打開油煙機,做好開窗通風的準備。
患癌危險因素多,仔細防護定期查
衛生部最新數據,在過去三十年,我國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正在威脅著大眾健康。除了吸菸,肺癌的發病危險因素有「三氣」:外部空氣,內部空氣,心理陰霾。其中內部空氣包括吸菸、油煙、室內裝修。
費秀渠介紹,外部空氣和人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息息相關。隨著工業化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空氣汙染、水汙染、食品汙染、環境汙染都已經成為癌症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據統計,肺癌的發病是城市高於郊區,郊區高於農村。越城市化、工業化的地區,肺癌的發病率越高。研究證實,空氣中主要汙染物從PM10變為PM2.5,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肺癌的患病率。費秀渠建議,霧霾天氣儘量不要外出,必要外出儘量減少停留時間,若長時間待在戶外,最好佩戴可防住PM2.5的口罩。
內部空氣因素中,室內裝修問題常常被人們忽視。甲醛是室內裝修汙染的常見類型,也因為危害性大而廣為人知。費秀渠說:「人如果暴露在甲醛中,隨著廢氣吸入肺內,短期內可能導致急性中毒,頭暈、乏力、白細胞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情況。長期可能導致肺癌及其他惡性腫瘤的發生。」對此,他建議,新裝修的房子,不能立即居住,長時間通風和檢測甲醛以及其他汙染氣體的濃度十分必要。
空氣汙染可防,心理汙染難防。費秀渠指出,常見的問題還有「心理陰霾」,由於長期壓抑,沒有地方訴說,得不到解脫等導致心理上時時籠罩著壓抑,沉悶的氣氛,最終誘發疾病。他建議,心理產生憂鬱負面情緒的時候要及時疏導,向自己的朋友、家人等訴說,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調節心理健康,減少患病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的人也容易患癌症。人口老齡化也增加了肺癌的患病率。費秀渠建議,由於40歲之後肺功能開始下降,定期檢查非常必要。長期吸菸者、慢性咳嗽或咳痰者、呼吸困難者、在粉塵環境工作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患者尤其需要重視。同時,適量運動,保持正常體重,減少心理壓力等都能改善肺部免疫力。
肺部問題有徵兆,對應情況早預防
難以治癒的肺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致命的疾病往往會在早期表現出一些徵兆。肺結節是判斷存在早期肺癌可能的依據之一。
「我們正常人雙肺,如果從立體把它均勻平鋪開來,有大約70平方米,空氣中的煙霧等灰塵通過鼻腔、氣管並最終達到肺泡內,這些外來物,肺內的免疫細胞(如白細胞,巨噬細胞)或淋巴結是要作出反應的。」費秀渠把反應過程比作一場戰爭,這些免疫細胞或淋巴結就像戰場的士兵。它們有時能夠勝利消滅異物,而有時則是同歸於盡,它們的屍體和曾經的戰場(肺表面)多數情況下會形成結節,有時會形成鈣化點。
「這部分結節,多數情況下會被機體吸收消化,也有一部分,會在肺表面或肺內形成結節,甚至隨著時間長短逐漸增大,長期吸菸,從事粉塵等工作,可能形成的肺結節多,超出機體的清除能力。長期、持續、緩慢的刺激,導致形成肺癌的結節越來越多。」費秀渠解釋,肺結節大體上分為良性結節,惡性結節二種,一般情況分析,5mm以下的結節,99%以上為良性結節,經過放射專家的判讀,和臨床專家的討論,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5-8mm之間的結節,大部分(約80%)以上為良性結節,只有約10%左右為惡性結節,或潛在發展成惡性結節,專家會綜合分析提出建議。即使是早期肺癌(大約8mm以上的結節),經過早期微創手術,幾乎大部分都可以治癒。肺癌的早診率正在逐年提高。
那麼如何防止肺結節惡性病變呢?費秀渠指出,除了此前的建議外,根據國際肺癌聯盟的診治規範,40歲以上人群每年複查一次「低劑量螺旋CT」,可以有效將肺內的結節早期篩查出來,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增長。
實用護肺小貼士,科學護肺找對醫
為了幫助理解,費秀渠將肺比作一個孩子,提醒老百姓要在物質上和心理上加以幫助和疏導。「肺在環境上很挑剔,喜潤惡燥,在不同的季節要注意保護好它。這孩子在吃上,最喜歡胡蘿蔔和蘋果。」他介紹,秋冬氣候乾燥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對肺的保養,一定要給它足夠的水分,每天保證喝水2000毫升以上,潤滑肺和呼吸道。胡蘿蔔中含有肺腑的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加倍分解為維生素A,保護黏膜細胞免受細菌傷害。蘋果中的果膠和抗氧化物也能夠減輕肺部的炎症反應。
他還告訴大家要學會「主動咳嗽」,這是幫助肺進行清潔的好方法。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空氣清新處深呼吸,同時緩緩抬起雙臂,開始咳嗽,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每做完一遍後進行數次正常呼吸,每天堅持有助於保持肺部清潔。要想讓「肺」健康成長,就要放寬心胸,遇到不順心的事,做到不生氣,不憋氣,不發脾氣,癌症就會遠離你。
同時,費秀渠提醒大家走出治療誤區,要正確對待查體發現的肺結節,千萬不要相信什麼偏方,什麼特效藥等虛假信息。發現問題後到正規醫院找專業醫生就能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實現完全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