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周系列科普②:可怕但可防,肺的防護你做好了嗎?

2020-12-23 中國山東網

編者按:你是否「談癌色變」?你對癌症了解多少?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到來之際,中國山東網聯合煙臺山醫院策劃腫瘤防治周系列科普專訪,訪醫院腫瘤領域專家,傳達科學前沿科普知識,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升市民健康預防觀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14日訊 (記者 黃駿 通訊員 欒秀玲)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肺癌研究機構發布報告,2018年全球癌症病人數增長迅速,在眾多癌症中,肺癌發病率、死亡率都排在首位,佔死亡病例數18%左右。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在70萬人左右,居各種腫瘤第一位,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數在30-60萬人。

如此龐大的數字,是否表示可怕的肺癌防不勝防?答案是否定的。針對這種對人群健康和生命造成最大威脅的惡性腫瘤,煙臺山醫院胸外科主任費秀渠給出了自己的經驗和建議。

不吸菸≠遠離肺癌,家庭女性需警惕

我們常說「吸菸有害健康「,似乎長期吸菸的男性容易被肺癌盯上。但現在,另一大人群——不吸菸的女性也逐漸成為肺癌隱患群體。費秀渠告訴記者,雖然以往經驗提示,肺癌高危人群以老年、男性、吸菸者為主,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峻岭教授研究表明:近5年來,不吸菸女性患病人數(肺癌)明顯增長。肺癌流行病學專家和其他防癌專家的研究結果也都證明了這一趨勢。

煙臺山醫院胸外科主任費秀渠(前排左三)和胸腔鏡專家研討

為什麼產生這一現象呢?原因在於吸菸產生的「二手菸」嚴重危害了周邊人的健康。據統計,吸菸超過20包/年的吸菸者,包括戒菸時間不足15年以及被動吸菸者,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8—20倍。也就是說,被動吸菸的人群也是發病率較高的群體。

此外,廚房油煙也是導致女性肺癌高發因素之一。據統計超過60%的女性肺癌患者長期接觸廚房油煙,32%的女性肺癌患者喜歡用高溫煎炸食物,由於廚房門窗緊閉,久而久之,女性的肺部也受到明顯的影響。對此,費秀渠建議女性在廚房應提早打開油煙機,做好開窗通風的準備。

患癌危險因素多,仔細防護定期查

衛生部最新數據,在過去三十年,我國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正在威脅著大眾健康。除了吸菸,肺癌的發病危險因素有「三氣」:外部空氣,內部空氣,心理陰霾。其中內部空氣包括吸菸、油煙、室內裝修。

費秀渠介紹,外部空氣和人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息息相關。隨著工業化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空氣汙染、水汙染、食品汙染、環境汙染都已經成為癌症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據統計,肺癌的發病是城市高於郊區,郊區高於農村。越城市化、工業化的地區,肺癌的發病率越高。研究證實,空氣中主要汙染物從PM10變為PM2.5,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肺癌的患病率。費秀渠建議,霧霾天氣儘量不要外出,必要外出儘量減少停留時間,若長時間待在戶外,最好佩戴可防住PM2.5的口罩。

內部空氣因素中,室內裝修問題常常被人們忽視。甲醛是室內裝修汙染的常見類型,也因為危害性大而廣為人知。費秀渠說:「人如果暴露在甲醛中,隨著廢氣吸入肺內,短期內可能導致急性中毒,頭暈、乏力、白細胞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情況。長期可能導致肺癌及其他惡性腫瘤的發生。」對此,他建議,新裝修的房子,不能立即居住,長時間通風和檢測甲醛以及其他汙染氣體的濃度十分必要。

空氣汙染可防,心理汙染難防。費秀渠指出,常見的問題還有「心理陰霾」,由於長期壓抑,沒有地方訴說,得不到解脫等導致心理上時時籠罩著壓抑,沉悶的氣氛,最終誘發疾病。他建議,心理產生憂鬱負面情緒的時候要及時疏導,向自己的朋友、家人等訴說,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調節心理健康,減少患病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的人也容易患癌症。人口老齡化也增加了肺癌的患病率。費秀渠建議,由於40歲之後肺功能開始下降,定期檢查非常必要。長期吸菸者、慢性咳嗽或咳痰者、呼吸困難者、在粉塵環境工作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患者尤其需要重視。同時,適量運動,保持正常體重,減少心理壓力等都能改善肺部免疫力。

肺部問題有徵兆,對應情況早預防

難以治癒的肺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致命的疾病往往會在早期表現出一些徵兆。肺結節是判斷存在早期肺癌可能的依據之一。

「我們正常人雙肺,如果從立體把它均勻平鋪開來,有大約70平方米,空氣中的煙霧等灰塵通過鼻腔、氣管並最終達到肺泡內,這些外來物,肺內的免疫細胞(如白細胞,巨噬細胞)或淋巴結是要作出反應的。」費秀渠把反應過程比作一場戰爭,這些免疫細胞或淋巴結就像戰場的士兵。它們有時能夠勝利消滅異物,而有時則是同歸於盡,它們的屍體和曾經的戰場(肺表面)多數情況下會形成結節,有時會形成鈣化點。

「這部分結節,多數情況下會被機體吸收消化,也有一部分,會在肺表面或肺內形成結節,甚至隨著時間長短逐漸增大,長期吸菸,從事粉塵等工作,可能形成的肺結節多,超出機體的清除能力。長期、持續、緩慢的刺激,導致形成肺癌的結節越來越多。」費秀渠解釋,肺結節大體上分為良性結節,惡性結節二種,一般情況分析,5mm以下的結節,99%以上為良性結節,經過放射專家的判讀,和臨床專家的討論,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5-8mm之間的結節,大部分(約80%)以上為良性結節,只有約10%左右為惡性結節,或潛在發展成惡性結節,專家會綜合分析提出建議。即使是早期肺癌(大約8mm以上的結節),經過早期微創手術,幾乎大部分都可以治癒。肺癌的早診率正在逐年提高。

那麼如何防止肺結節惡性病變呢?費秀渠指出,除了此前的建議外,根據國際肺癌聯盟的診治規範,40歲以上人群每年複查一次「低劑量螺旋CT」,可以有效將肺內的結節早期篩查出來,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增長。

實用護肺小貼士,科學護肺找對醫

為了幫助理解,費秀渠將肺比作一個孩子,提醒老百姓要在物質上和心理上加以幫助和疏導。「肺在環境上很挑剔,喜潤惡燥,在不同的季節要注意保護好它。這孩子在吃上,最喜歡胡蘿蔔和蘋果。」他介紹,秋冬氣候乾燥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對肺的保養,一定要給它足夠的水分,每天保證喝水2000毫升以上,潤滑肺和呼吸道。胡蘿蔔中含有肺腑的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加倍分解為維生素A,保護黏膜細胞免受細菌傷害。蘋果中的果膠和抗氧化物也能夠減輕肺部的炎症反應。

他還告訴大家要學會「主動咳嗽」,這是幫助肺進行清潔的好方法。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空氣清新處深呼吸,同時緩緩抬起雙臂,開始咳嗽,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每做完一遍後進行數次正常呼吸,每天堅持有助於保持肺部清潔。要想讓「肺」健康成長,就要放寬心胸,遇到不順心的事,做到不生氣,不憋氣,不發脾氣,癌症就會遠離你。

同時,費秀渠提醒大家走出治療誤區,要正確對待查體發現的肺結節,千萬不要相信什麼偏方,什麼特效藥等虛假信息。發現問題後到正規醫院找專業醫生就能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實現完全治癒。

相關焦點

  • 福建省腫瘤醫院開展肺健康篩查公益活動
    原標題:福建省腫瘤醫院開展肺健康篩查公益活動為推進早期肺癌及肺部疾病的篩查、診斷與治療,近日,由福建省腫瘤醫院承辦,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發起的「雙肺篩查 肺癌專家強基層義診宣教項目」啟動。
  • 2020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系列訪談活動(主題+直播時間)
    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目的就是倡導政府、社會、個人積極行動起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廣泛開展防癌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治意識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切實降低癌症疾病負擔。
  • 如何更精準地保衛我們的肺?中國肺癌防治觀察
    去年,健康中國行動宣布開展面向2030年的癌症防治行動,明確了提高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等一系列「硬指標」。權威腫瘤專家疾呼,儘管醫學進步帶來了戰勝疾病的希望,但呼吸健康仍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需要全社會攜手應對。
  • 腫瘤要「治」更要「防」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河北省滄州市抗癌協會、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根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組織多學科專家,通過網絡在線直播科普、義診、抗癌明星評選等形式,為公眾進行科普講座和義診諮詢。
  • 「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全省大型義診活動周 哈醫大腫瘤醫院舉行大型...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 為貫徹落實省衛健委《關於開展2020年「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全省大型義診活動周的通知》,方便群眾在家門口看病就醫。哈醫大腫瘤醫院將在2020年9月21日-27日舉行大型義診科普講座活動,以此加強百姓的健康宣教,提升公眾防護意識和防護水平;踐行健康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一、線上遠程會診9月23日醫院十五位權威專家將在線「雲會診」,為疑難病例進行MDT遠程會診,讓您輕鬆就醫,守護您的健康。
  • 派特生物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4月15日到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目前,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已被國家衛生部納入每年的正式衛生宣傳日活動。宣傳周期間,全國各地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抗癌防癌科普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提高了防癌意識、增加了科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抗癌事業和科普工作的健康發展。
  • 病毒防護科普貼:口罩可防病毒嗎?戴什麼口罩合適?
    特別是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擴散,個人做好防控非常重要,出行於人口密集地方,口罩不可少。那麼,對於這種新型病毒,選擇什麼口罩比較合適?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在空氣中夾雜著大量的灰塵、細菌、病毒和各種有害的汙染物,都有可能隨著人的呼吸進入鼻、咽、氣管和肺部,當人體抵抗力較弱時,可使人致病。戴上了口罩猶如給呼吸道設置了一道「過濾屏障」,使吸入的空氣得到過濾。
  • 肺真的會氣炸嗎?
    「氣得我肺都炸了!」這樣一句口頭禪,不少街坊在生氣時都會掛在嘴邊,肺真的會「炸」掉嗎? 從醫學角度講,肺確實能「氣炸」,而且很危險,這種疾病臨床上稱為「氣胸」。 近日,許女士在教育孩子時氣得直跺腳,嘴裡不停念叨「我的肺都快被你氣炸了!」
  • 多發的肺腫瘤,意味著肺癌進入晚期?先別慌,聽聽醫生怎麼講
    今天這篇文章是關於一些網友提問的解答,其中一位網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家中有一位親戚被醫生告知肺部有多發性的肺腫瘤,上網一查說是肺癌晚期的結果,害怕又擔心的,想確認一下真實性?溝通中也感覺出這位網友的焦急,那麼今天就帶著大家來科普一下關於肺腫瘤的一些詳細解讀。
  • 【市中醫|科普】胰島素引起的水腫不可怕
    【市中醫|科普】胰島素引起的水腫不可怕 2020-04-21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省「生命之光」抗癌俱樂部成為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科普教育...
    原標題:甘肅省「生命之光」抗癌俱樂部 成為中國抗癌協會 腫瘤康復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甘肅網11月17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
  • 「科學抗癌 你我同行」——北京腫瘤學會癌症防治公益巡講活動走進我院
    2019年9月24日下午,北京腫瘤學會馬建輝理事長、楊燕美副秘書長、辦公室史展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醫務處統計室楊劍主任
  • 全國十大腫瘤醫院,最權威排名,值得一看!
    目前主辦《中國癌症雜誌》、《腫瘤影像學》、英文版《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3本學術期刊,以及《抗癌》科普雜誌。在國內領先開展「微創肌肉非損傷性開胸術治療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腫瘤」,「胸腔鏡下肺癌術」。
  • 發物能導致肺腫瘤轉移?復發就是轉移?踩上這些誤區,難怪心裡慌
    最近幾年來,肺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大部分肺腫瘤死亡跟肺腫瘤發生轉移有關。但關於肺腫瘤轉移人們卻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吃發物、活檢穿刺等等都會引起轉移,其實這些恐慌真的沒有必要。關於肺腫瘤發生轉移的誤區有哪些?
  • 肺腫瘤細胞太善「偽裝」,尤其要警惕
    另外肺腫瘤中央有一部分壞死液體可形成空洞,做X線檢查時不易跟肺膿腫區分。肺膿腫急性期患者可出現顯著的感染症狀,痰液量多,痰液呈現膿性,X線片上空洞壁比較薄弱且內壁光滑,常常會有液平面,膿腫周圍肺組織常常會有浸潤,胸膜會出現炎性病變。2、肺結核周圍型肺腫瘤會跟肺結核球相混淆。
  • 這些鼠疫防治科普知識要知道
    01 提問:鼠疫可厲害了,得了治不了嗎?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鼠疫可以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症型鼠疫、輕型鼠疫和其他少見類型鼠疫。 在歷史上,鼠疫確實引起過大範圍的死亡事件,但這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鼠疫的病因、治療、預防等認識不足,才讓鼠疫有機可乘。雖然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現代醫學裡,鼠疫已不再是一個無藥可救的頑症。
  • 【醫道●科普】滾蛋吧!淋巴瘤君 鄭大一附院腫瘤科主任張明智教授正解淋巴瘤的防與治
    鄭大一附院腫瘤科主任,我國著名淋巴瘤防治專家張明智教授說,這些年,腫瘤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上世紀70年代,淋巴瘤發病率位居各類癌症發病的第15位,如今已經達到各類癌症發病的第8位,影星李鈺、央視「國臉」播音員羅京因淋巴瘤相繼離世,更讓人感覺到了淋巴瘤的兇險。一時間,這個不被大眾所熟知的疾病「淋巴瘤」以一種殘忍的方式映入人們的眼帘、成為關注焦點。
  • 【長海科普】做好呼吸保健,免「疫」安度秋冬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老百姓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需要注意什麼?如何安全來院就診?我院呼吸內科張景熙副教授針對以上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給出專家建議。文獻顯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是導致此次新冠肺炎住院的最主要高危因素。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有慢性呼吸道病史的病人以及糖尿病、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後遺症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隨著天氣轉冷更容易患病。特別是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等,經常會因為天氣變化、冷空氣來臨而導致病情加重,出現咳嗽、咳痰增多,呼吸困難較前明顯等,不得不加強治療。
  • 科普:我國首部急救科普三維動畫系列之心肺復甦,轉發可救命
    遇到心臟驟停的患者,在急救車到來前, 你能做什麼?心肺復甦,一學學會!我國首部急救科普三維動畫系列之心肺復甦新華社記者徐勇、臺灣藝人高以翔相繼猝死離世,再次引發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我們應該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讓我們一起重溫心肺復甦的操作、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方法。預防、急救兩手抓!人人學會CPR,處處安裝AED!
  • 肛周瘙癢不一定是痔瘡,還可能"暗藏"腫瘤?勸你一定要重視…
    但你知道嗎?大約1~5%的普通人群存在肛周瘙癢。肛腸疾病任何肛腸疾病都可能誘發或加劇肛周瘙癢,肛腸疾病是引起肛周瘙癢的最重要原因。75%的肛周瘙癢患者患有肛腸疾病,其中以痔瘡(20%,包括內痔和外痔)和肛裂(12%)最為常見,其他原因包括肛腸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