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系列如何開啟科幻電影服裝美學新紀元?

2021-02-21 HYPEBEAST

迪士尼首部「星球大戰」真人劇集《曼達洛人》中的 Baby Yoda

IMAGE:Walt Disney Pictures/Lucasfilm

伴隨著迪士尼首部「星球大戰」真人劇集《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的播出以及《星球大戰 9:天行者的崛起》的即將上映,《星球大戰》與眾多品牌如  A BATHING APE®、adidas Originals、Levi’s 等的聯名系列最近亦層出不窮。

《星球大戰 9:天行者的崛起》劇照

IMAGE:Walt Disney Pictures/Lucasfilm

相對於《星球大戰》系列作品的衍生品和聯名產品的售賣成績來說,票房所創下的利益僅僅只佔了很小一部分,影視作品仿佛只是一部部重量級的宣傳廣告而已。

《Star Wars》「尤達寶寶」周邊商品

IMAGE:Disney/Amazon

adidas x《Star Wars》全新角色連乘系列

IMAGE:adidas Originals

1977 年 5 月 25 日,《星球大戰4: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這部問題纏身、預算吃緊的獨立科幻電影當時僅在 32 家電影院上映。從這一天起,開啟了太空科幻電影服裝美學新紀元。英國插畫家、服裝設計師約翰·莫洛(John Mollo),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 1978 年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這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星戰電影。

《星球大戰4:新希望》(1977)劇照

IMAGE:Lucasfilm

John Mollo 在 1978 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領獎

IMAGE:GETTY IMAGES

很少有電影服裝美學像《星球大戰》系列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同,它不僅徹底改變了科幻服裝的概念,還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預示了時尚界的激進時刻。這個流行文化最成功 IP 的傳奇是如何開始的?值得我們溫故而知新。

喬治·盧卡斯和凱麗·費雪在《新希望》的片場

IMAGE:reddit

1973 年,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有了「太空幻想史詩」拍攝計劃,相繼被聯美影業和環球影業回絕後,瀕臨破產的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拋來了橄欖枝。影片最初的拍攝預算為 800 萬美元,後來又追加了 300 萬,其中,服裝的全部預算僅為 22 萬美元,且必須在 14 周內完成服裝的設計製作。

Star Trek TOS (The original series 1966 -1969)

在《星球大戰》之前,科幻服裝局限於「兩種老套的未來主義服裝」:一是銀色連身衣或是希臘羅馬戰士託加斯的迷你裙和披風;二是現代制服的太空版。當盧卡斯在構思《星球大戰4:新希望》時,想要避免早期科幻作品中太空時代人物服裝的刻板印象,聚集了有才華的藝術家們助他將幻變為現實。插畫師拉爾夫·麥誇裡(Ralph McQuarrie)和約翰·莫洛(John Mollo)的合作決定了角色的整體面貌:與早已審美疲勞的科幻片服裝大不相同,且帶著驚世脫俗的神秘感。

《星球大戰4:新希望》(1977)劇照

IMAGE:Lucasfilm

人物服裝的製作步驟大概是:盧卡斯描述角色或背景,讓概念藝術家畫出草圖,之後設計師們商議服裝的原料和材質,以及角色的體型和性格會怎樣影響他們的服裝。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中,絕地大師穿的是壓抑到近乎單色的長袍,服裝讓他有一種中世紀的感覺,強調絕地的精神修煉。服裝滿足了演員角色高階動作的實際要求,寬鬆的裁剪、開肩與長袍體式讓演員能大幅度運動,也表明了他們的戰士身份。設計師們仔細地觀察了演員的動作,同時考慮格鬥場景與特技效果的要求。

黑澤明的《羅生門》(1950 年)讓日本電影走向國際,而《七武士》(1954 年)則以極具東方特色的電影打破了西方在電影世界的壟斷地位,對當時很多年輕導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不乏喬治·盧卡斯。他在學生時代就是黑澤明的影迷,第一次觀賞這位日本傳奇導演的電影是在南加州大學看的《七武士》。當時的他不僅被電影裡對於人物關係的展現而打動,也被黑澤明的創作手法折服:「《七武士》幾乎改變了我一生。這部電影中故事、演員的表演、動作戲、幽默和懸念、攝影機的移動深深影響了我日後的創作,而它的巧妙之處在於故事簡潔明了。」

盧卡斯在 1974 年開始創作劇本,但在電影故事基礎脈絡的構想時遇到了瓶頸,於是再次將《戰國英豪》翻出來觀看。他曾坦言:「《星球大戰》的創作從最開始就深受日本導演黑澤明的電影《戰國英豪》的影響,電影最初的故事主線與它十分相似。」不僅如此,電影中的「絕地武士」的設定取自《七武士》中的武士精神,雷射劍原型則是日本武士刀。

《戰國英豪》(1958)劇照,營救莉阿公主的主線情節與《戰國英豪》中將軍護送公主逃出險境的情節相似

機器人 C-3PO 和 R2-D2 的靈感則是來自《戰國英豪》中的兩位農民

就像盧卡斯從黑澤明的武士電影中借鑑了情節要點和人物一樣,人物的服裝顯然也借鑑了日本傳統服飾。John Mollo 參考了黑澤明的《七武士》等電影,為反派 Darth Vader 等人設計了具有日本民俗風格的黑色盔甲戰服。絕地大師的罩袍雖然織物看起來像麻布那樣粗糙,米色內襯實際上是生絲織成的優雅日本和服,隱射與日本武士的關聯。

《星球大戰4:新希望》(1977)劇照

IMAGE:Lucasfilm

上世紀 70 年代,整個日本正經歷 60 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第二次高峰,人們安居樂業開始在提升時尚品味與生活品質方面進行著探索,各領域的日本設計師的流派與作品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西方資訊流入日本市場,年輕的日本時尚設計師們都想在巴黎嶄露頭角。

1977 年,山本耀司在東京推出了第一個 Y 系列

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上映後的幾年中,以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為代表的日本設計師們用奇異的輪廓與剪裁手法,在巴黎掀起了時裝界的新思潮。山本耀司是寬鬆服裝的先驅,他對和服等日本傳統服飾進行了重新設計。恰好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首映那年,他在東京推出了第一個 Y 系列,其他系列在 80 年代初開始在巴黎展出。1983 年,甘迺迪·弗雷澤(Kennedy Fraser)在《紐約客》(New Yorker)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偉大的時刻》(The Great Moment)的文章,預言了這一群體的不朽。

Comme des Garçons,1982 秋冬

很難相信這完全是偶然,在這部電影與真實的時尚史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微妙的聯繫。1970 年代,日本達到經濟巔峰,John Mollo 借用了日本服飾的輪廓,也許正是暗喻著一個龐大、超前的日本設計師群體給西方時尚界帶來的衝擊。在此之前的歐洲一貫注重凸顯人體曲線的服裝設計,就像是在第一部星戰電影前人們對老套的未來主義服裝的刻板印象一樣,而那時的日本時裝卻是側重對輪廓的解構。

《星球大戰》系列作品的每一個組成元素都成就了電影的雋永,它是好萊塢產業重要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案例,而服裝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小的分支。或許,再當我們以別的角度回過頭欣賞這部《星球大戰4:新希望》時,又會從這個流行文化中的現象級作品中獲得新知。

相關焦點

  • 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是如何煉成的?
    好萊塢拍過不少經典科幻電影,如果要我選最好看的科幻電影我選不出,但如果要我選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我會選擇《星球大戰》系列。對於《星球大戰》系列,大部分人的印象會停留在其中龐大的故事框架、令人著迷的星際旅行、經典的主題曲Star Wars Theme和它所獲得的榮譽成就,但除去這些,你知道這部偉大的科幻電影系列是如何煉成的嗎?
  • 科幻電影第一IP《星球大戰》,風靡了43年,這4個原因很重要
    對於全世界的科幻迷來說,1977年是科幻史上的重要節點,影史最經典的科幻片IP——《星球大戰》正是在這一年誕生,自此掀開了科幻電影的「稱霸時代」。43年來,「星戰」共推出了9部系列電影,2部外傳,1部衍生美劇,數字層面之外,是高達百億美元的票房和數以億計的粉絲擁躉。
  • 科幻電影第一大IP,星球大戰系列,為什麼在中國火不了
    影響最大的系列科幻ip,現在看來無疑你會說是漫威系列。第一,咱們回到第一部《星球大戰》誕生的年代,那可是1977年,彼時的中國老百姓正在為經濟的復甦而努力奮鬥著。新電影工業還處於萌芽階段,根本沒有機會引入這部電影。
  • 好萊塢科幻電影拯救者《星球大戰》
    好萊塢電影一向是科幻電影的天堂,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匹敵,在科幻領域電影這一塊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喜歡好萊塢大片的人一定都知道星戰系列電影在70-90年代都有很深的影響力。星戰的故事結構實際取材於西方神話,並混搭了西部片和日本武士道等文化元素。
  • 《星球大戰》:驚豔的大場面科幻巨製
    科幻電影在現代電影的類型片中佔據著很重的分例,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學理論上採用幻想式的假設為基礎,並融入眾多元素後展開故事敘述的電影作品。科幻電影既可以滿足人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又可以滿足人們對未來的想像。
  • 《星球大戰系列》不可逾越的科幻經典,讓你一分鐘看懂.
    畢竟星球大戰拍於1977年,沒有趕上國內電影大屏幕的發展機遇,而中國觀眾近幾年在大銀幕上接觸到的星球大戰,已經是故事發展到末端。【星球大戰是什麼】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是由盧卡斯電影公司出品推出的科幻電影。分為3部正傳,3部前傳,正傳第一部誕生於1977年。前六部星球大戰是兩個「三部曲」,它們的順序應該是:1.
  • 《星球大戰》系列來了!
    《星球大戰》(英文:Star Wars),中文可簡稱星戰,是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所製作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1980年代初的《星球大戰》三部曲,首部星球大戰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越南戰爭還有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所創作而成。1990年代末開始他拍攝了最初的三部曲前傳的故事。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 。2015年的《星球大戰7》開始,迪士尼每年的12月都將上映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除了《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這其中,新系列的《星戰》每隔一年上映一部。
  • 凱薩琳承認,《星球大戰》是迪士尼未來核心,艾格要建立科幻帝國
    考慮到在漫威第四階段計劃中,《神奇女俠1984》與《旺達幻視》已經擠滿了線上平臺的播放計劃,連《曼達洛人》也要緩一緩,顯然沒有空間和時間留給科幻電影。21世紀以來漫威超級英雄系列大紅大紫,蜘蛛俠、美國隊長等路人們都耳熟能詳的宇宙電影主角,成為了好萊塢一代虛擬偶像。然而真的要說固定粉絲誰多,還要數《星球大戰》。
  • 開啟國產科幻新紀元
    人類為尋求生機,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建造了一萬臺行星發動機,試圖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在太陽系外尋找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改編自國內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短篇作品,是基於原著基礎上的故事內容拓展。 是什麼阻礙了國產科幻的起步呢?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特效。確實,這是科幻影片製作的一個硬指標,但僅僅只是其中之一。大型科幻電影對道具、服裝、特效、布景、音效、劇本、調度統籌等各個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專業化程度很高的製作團隊。而目前中國電影產業,相關協作部門發展並不成熟。簡而言之,就是製作經驗不夠、製作團隊少等等。
  •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原來這麼有趣!(附觀影順序)
    不過,就是這樣一部「扯淡」的電影,通過口口相傳火了起來。它獲得了1978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音響獎、最佳電影剪輯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配樂獎和特別成就獎六項大獎。自此《星球大戰》打開了科幻電影的新篇章,甚至很多人,看完電影把自己的信仰都改了。其中英國就有39萬人在自己的個人宗教欄裡填寫為「絕地教」。
  • 星球大戰系列解析:科幻的外殼,哲學的內核
    每當提及《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總能想起一句經典臺詞。願原力與你同在。從1977年第一部星戰電影誕生以來,這部臺詞幾乎系列每一部都會出現。43年過去了,這部電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已然家喻戶曉,影響深遠。甚至於在星戰迷看來,好萊塢完全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
  • 【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三分鐘看懂星球大戰系列電影
    星球大戰7已經超越阿凡達成為美國票房最高電影啦?是的!畢竟,從1977年第一部上映至今,這個系列已經在全世界紅了快40年。《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終於上映了!如果你沒有看過前6部電影,或者看過十年已經忘光光了,三分鐘看完這篇稿,讓您一張電影票抵七張。
  • 《星球大戰》:經典傳奇(星球大戰影評)
  • 《星球大戰》全系列將登陸上海國際電影節
    新華網上海5月25日電(記者周文其 許曉青)迪士尼影業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日前於此間聯合宣布,好萊塢經典科幻巨製《星球大戰》系列迄今為止的全部6部影片,將於今年6月舉行的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展映。在這6部影片中,《星球大戰IV:新希望》、《星球大戰V:帝國反擊戰》、《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均是首次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內地「星戰迷」有望一飽眼福。
  • 《星球大戰》系列徵服全世界,卻搞不定中國人?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系……」有一個叫《星球大戰》的故事——保守估算,這個銀河系裡得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聽過這四個字...《星球大戰》系列,始自一九七七,正式銀幕面世9+2次,太空科幻類型影片鼻祖,美國當代電影發展之鏡像,曾改寫全球流行文化,真·電影宇宙,無可辯駁的世界第一電影IP。
  • 《星球大戰8》中那些彩蛋,帶你回顧星球大戰系列電影!
    星球大戰8有彩蛋嗎《星球大戰8:終究的絕地武士》現已在國內正式上映了,本片從頭讓人感到了星戰國際那種龐大、悲劇感、信仰,格式開闊,敘事有條有理,人物刻畫很用心,不是那種靠熱烈和花哨吸引人的派頭。特別是影片的美學風格,幾乎是全系列中最超卓的!氣象壯美,意境頗高。
  • 科幻經典巨製《星球大戰》背後的聲音設計
    經典科幻作品《星球大戰》中的聲音設計即為電影構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如片中機器人R2-D2人性化的獨特嗶嗶聲、黑武士的沉重呼吸聲,亦或是光劍的經典嗡嗡聲等,這些聲音對電影的影響力皆不容忽視。製作這些聲音的幕後功臣是傳奇聲音設計師本·貝爾特,入行40多年,貝爾特參與了《奪寶奇兵》、《E.T.
  • 最頭條 《星球大戰7》來了 科幻熱蔓延時尚圈
    迪士尼公司已宣布將重啟盧卡斯公司的經典電影系列《星球大戰》,備受矚目的超級大片將作為星戰系列新三部曲的第一部,初定於2015年的12月18日上映與影迷們見面,而新三部曲將在2019年前全部現身。說辭中的關鍵詞是位於英國的迪恩森林,之前從未在任何官方的文件和新聞中提及,由此看來影片新增了懸念的外景地,相信影迷們都無限期待。從《銀河護衛隊》到《星際穿越》再到《星球大戰》,這些鋪天蓋地襲卷而來的科幻大片充斥我們眼球百分百燒腦之際,無不在告訴我們宇宙空間的概念正入侵我們的生活,已經衍變為新的趨勢。
  •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跨時代文化現象的締造者
    如果要評選「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恐怕任何結果出來,都會引起全世界科幻迷的爭執;但假如評選的是「影響最廣 、觀眾最多的科幻電影」,那就非《星球大戰》系列莫屬。不僅是全球 42 億美元票房的紀錄,《星戰》還衍生出各種周邊商品、美學趨勢和文化思潮,其意義早已超越了一部電影,成為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幻想家園」。喬治 · 盧卡斯在38年前創造了宏偉的星戰世界,黑爵士、光劍、原力、絕地武士……這些充滿想像力的元素,如今已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載入了西方娛樂史,影響了幾乎每一個歐美人的語境和記憶。
  • 星球大戰系列,小白該怎樣入坑?
    全球知名度最高,最掙money的電影之一《星球大戰》上映前為什麼一直被看作是一個笑話,電影到底講述怎麼一個故事,面對11部星戰電影,小白該如何入坑,接下來在幾個問題中,帶你找到答案。 ​《星球大戰》是全球最大的科幻電影IP,續集上映的第一天導致請病假的人劇增,為了就是看《星球大戰》這直接讓米國經濟損失2.93億美元,迪士尼正是看中了它的巨大商業價值,2012年拿出Wallet掏了40億5千萬美元,買下了盧卡斯影業,盧卡斯影業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