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相親實驗

2020-12-25 筆書摘記

相親成為很多大齡青年的重要活動,不論是父母逼迫還是自己覺得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不少人走上了這條路,但是相親能不能找到真愛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相親實驗。

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他組織了一次很有趣的相親實驗。

這個測試設計了幾十個問答題,這些問題內容即對一個人的生活歷史的調查,而且調查的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關鍵事件,比如你什麼時候上的小學,你在小學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當時的你有著什麼樣的感覺等等。

這十幾個問答題,要求相親者在相親中完成,最後,再讓每一對男女四目相對,專注地看著彼此4分鐘。最後的結果是,任何兩個人都可能愛上彼此。

看到這個結果是不是有點毀三觀,任何兩個人都有可能愛上彼此,相親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挑選的過程,為什麼結論會是這樣的呢?別急,我們看看心理學認為為什麼會這樣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兩個人相愛的過程,真正相愛的兩個人,常常是幾個月、幾年,甚至一輩子去了解彼此的體驗和現象場,他們又同時擁有彼此的現象場,和共同的現象場,這就是愛產生的過程。

現象場: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即一個人的體驗和時空等環境因素的結合。

這時我們再回到剛剛那個心理學家的相親實驗,它設計的幾十個問題,也就是了解彼此現象場的過程,通過這些問題,相親的兩個人都了解彼此過去的體驗,會產生出一種你懂我的感覺,這就是愛產生的原動力吧。因為相互理解不正是愛的基礎麼。

只不過他提出的幾十個問題把我們需要很長時間去了解彼此的時間縮短了,通過著幾十個對於我們的關鍵事件讓我們更快更準確地對了解彼此。於是有了相愛的基礎,所以才說任何兩個人都有愛上彼此的可能。

了解這個相親實驗之後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實驗者》:在沉悶的電影裡做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者》:在沉悶的電影裡做個有趣的實驗 時間:2015.04.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ylee 分享到: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學習園地〗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一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現象。
  • 心理學常考實驗大匯總
    在整個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除了那些晦澀難懂的心理現象之外,最令學生們頭疼的便是五花八門的心理學實驗了,對於實驗部分很多同學表示記不住哪一種理論匹配哪一個實驗,所以今天就給大家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希望對於備考教師招聘的考生有所助益:1.深度知覺:吉普森與沃克的「視崖實驗
  • 影響兒童教育的心理學實驗
    14年後,工作人員找到當年實驗中沒吃掉棉花糖的1/3的孩子作後續調查,他們發現,那些能夠抵抗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和推理能力上面的表現都比別的孩子好。進階版實驗其實,「棉花糖」實驗還有一個進階版。後來,羅徹斯特大學教授 Celeste Kidd,重做了這個實驗。
  • 大型心理學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幸福實驗室》首映禮在京舉行
    8月24日,大型心理學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幸福實驗室》第一季首映禮在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舉行。心理學在過去是奢侈品,今天已然成為了必需品。以積極心理學為切入點,通過對經典心理學實驗的重現,觀察幸福感在個人成長和社會變遷中的重要作用,進而引發關於如何獲得幸福的廣泛探討。無論是新穎的節目製作形式,還是承載人文關懷的節目內容,《幸福實驗室》無疑都是一次具有開創意義的探索實踐。
  • 《幸福實驗室》:體驗心理學實驗,尋找你的幸福
    一個人要多努力,才能平穩地走過一生,又該多幸運,才能收穫圓滿、幸福的生活?也許,心理學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近日,優酷視頻獨家上線了一檔大型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幸福實驗室》,以「實驗+觀察」的方式,聚焦時下大眾關心的情感議題和社會現象,重現經典心理學實驗,在科學的指引中尋找幸福生活的答案。
  • 中國首部心理學實驗紀錄片
    《幸福實驗室》是由雅迪文化與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聯合推出,攜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及中國科學院等知名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打造的國內首部心理學紀錄片。紀錄片旨在以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聚焦當下熱門社會話題,從而用科學的方法來關注和闡釋幸福。雅迪文化總裁周豔、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及多位心理學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出席儀式並致辭。
  • 心理學內容影視化的一次「實驗」丨《幸福實驗室》幕後談
    「想找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首期節目,在一連串扎心的問題中拉開帷幕。緊接著鏡頭切換,號碼牌心理學實驗開始。身著橘、黑兩種顏色衣服的20位男生和20位女生,每人擁有一個隨機分配的號碼,他們需要在15分鐘說服一名異性與自己組合,從而共同分享十倍於兩人號碼之和的獎金。實驗者在追逐和尋找目標中的差異化舉動和衡量標準,實則對應著現實生活中的各項婚戀選擇。
  • 怪咖心理學:天生好運存在嗎?
    為什麼?或許運氣也是由自己決定的?你是幸運兒,還是不幸者?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在對的時候出現在對的地方,有些人卻是衰事連連?人可以改運嗎?10年前,我決定研究運氣心理學來回答這些有趣的問題,為此我已經和100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幸運兒與不幸者合作過。幸運者與不幸者的人生差異很明顯。
  • 心理學入門書籍推薦丨送給對心理學好奇或是正在學習心理學的你
    這份精心整理的書單十分適合心理學初入門者的學習,無論你之前接觸過心理學沒有,它都會幫助你建立一個關於心理學的知識框架,帶你認識真正的心理學是什麼樣的。在正式分享之前,送給大家我喜歡的一句話「書不是人生的全部,但讀書的人生才更有意義」,與諸君共勉。
  • 過年相親心理學:渣男五步法第一步「暈輪效應」
    前幾天有網友問:心理學愛好者?來你來分析一下渣男五步法,其實我最開始接觸心理學就是從這開始的。接下來我就介紹下過年相親心理學之渣男五步法的第一步「暈輪效應」《渣男五步法》風靡中國已經十幾年了,多少女人深陷其中?多少男人為之瘋狂?
  • 十項兒童心理學實驗,值得你細細品讀!
    就像了解自己的歷史可以對未來有所借鑑,兒童發展心理學展現了我們的過去,甚至包括我們的將來。本文將介紹心理學幾個重要領域中的10個經典研究。細細品味任何一個實驗,都將提醒我們,現在看來渾然天成的事情曾經是多麼複雜。1 嬰兒早期記憶想想看,如果我們真的記得從出生開始的所有事情,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吧——幸虧忘的比記得多得多。
  • 教育心理學經典實驗篇之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教育心理學經典實驗篇之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1-07 09:23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45分鐘通過心理學實驗製造愛情?| 我親自實驗到底有沒有效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有趣的是,劇中出現的這個遊戲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他設計這套題目是為了在實驗室的情境下可控地創造親密感,這樣可以將人際親密感作為一個可以控制的因素加入到實驗室中去。 這36道題目的內核是讓雙方進行一個深度的自我暴露和交互,藉助雙方的自我暴露和交互,在流程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讓實驗雙方感受到人際親密感。
  • 心理學實驗中發現了這個原理,運用好它,你愛的人也會不由自主的愛上你
    不過,心理學研究發現,愛情在某種層面上是有規律的。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說,很多人的愛情其實是源於一場錯覺或是誤會。  - one -  吊橋效應|運用心理學現象脫單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實驗。找到一位漂亮的女性作為研究助手,由她到一些大學男生中做一個調查。
  • 10大兒童心理學實驗一一看到第三個我就驚呆了
    這種多元可能性顯示了兒童心理學中一個重大障礙:由於只有有限的實驗可以在孩子身上實踐,因此結論特別模稜兩可。儘管有這麼多的可能解釋,這麼多年來鏡子實驗依然牢不可催併且繼續得到應用,而其他實驗要就無人問津了。鏡子實驗之所以長盛不衰,其中一個原因是,從其他我們對孩子的了解,自我概念這時應該已經產生了。正是2到4歲這段時間,孩子們開始迅速發展出很多社會性行為。
  • 殘忍的「阿爾伯特」心理學實驗驗證,永遠別因為學習向孩子發火!
    「阿爾伯特(Albert experiment)」心理學實驗:在心理學歷史上有一項實驗,遠近聞名的同時又最具爭議,那就是阿爾伯特實驗,該實驗是由約翰·布羅德斯·華生及其助手共同完成的。實驗的結論恰恰可以解釋孩子抗拒逃避學習的這種行為。
  • 「人有幾個大腦」與「你的本性是天生的嗎」—有趣的心理實驗
    許多對心理學不了解的人,會因為一些刑偵類的影視作品誤以為心理學是「讀心術」,是專門研究如何窺探別人內心的學科。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讀心術」是一門玄學,而心理學則是一門科學,是研究人的心理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而影視劇中通過微表情來判斷別人是否在說謊的橋段,只是心理學中很小的一個分支,它的研究也是基於嚴格的實證的。
  • 有趣心理學:記憶偏差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雖然目前為止,並沒有某一科學的論證可以證明,個體和集體的記憶偏差,會給大家造成怎樣的社會影響,但是它確實會給人造成一定的錯覺和影響。大家都知道有一種集體的記憶偏差現象,就是曼德拉效應。大多數人記得好像是已經發生過的事,但實際上卻並沒有發生過甚至只是一種誤傳的信息對大腦產生的一種思維反應。這種反應,就是記憶偏差。
  • 電話分機-心理學實驗行動第一彈 張藝謀電影《影》的人本主義再創作
    於是,這也便成了心理學實驗行動第一場實踐的源起。心理學實驗行動案本敲定的那日,是枝裕和的御用奶奶樹木希林去世了。她的「脫掉年紀 穿上冒險」、「為不能見到過的自己感到開心,享受這個誰也不是的自己」剛好呼應了活動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