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初創企業數量20年減少7% 成功率越來越低

2021-01-09 TechWeb

[摘要]美國多位經濟學家稱,大公司扼殺小企業,導致美國創業環境堪憂。

美國初創企業數量20年減少7% 成功率越來越低

騰訊科技訊 8月13日,近年來,美國初創企業數量越來越少,而且成功率越來越低,美國多位經濟學家對此給出了兩種解釋。

初創企業數量20年減少7%

如果現在你能聽到矽谷中人的談話,不超過2分鐘,肯定能聽到「顛覆」(disruption)這個詞。Uber正顛覆計程車行業,Airbnb正顛覆酒店行業,蘋果iTunes和Spotify正顛覆音樂行業。如果你傾聽的時間夠長,很難不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多麼強大,當前的公司最終都難逃失敗命運,不可避免地被身穿連帽衫的革新者所推翻。

但實際上,事實恰好相反。通過多種標準衡量,當前在美國企業中任職的優勢從未像現在這樣大。經濟學家伊恩·海瑟薇(Ian Hathaway)和羅伯特·利坦(Robert Litan)最近在布魯克林研究所發表論文稱:「美國的商業部門似乎正變得又老又胖。」

海瑟薇與利坦稱,這種趨勢令人擔憂,其他研究這個問題的經濟學家也同意這一觀點。在經濟活動中,企業是創造就業的重要源頭。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甚至是推動生產力提高的主要驅動力。畢竟,新的公司總是在「如何做得更好」的概念中誕生,無論是製造汽車還是釀造咖啡。即使這些想法不成功,但其依然能對整個行業的改變提供動力。換句話說,對當前行業造成顛覆性影響。

但是近來的研究顯示,已經建立的公司對「準顛覆者」的擔憂越來越少。部分原因正如我今年春天發現的那樣,越來越少美國人自主創業。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數據顯示,20世紀70年代末時,全美15%的企業都是初創公司,意味著它們多數都是在上一年建立的。而2011年最新數據顯示,所謂的初創公司所佔比重已經下降至8%。如果從就業方面衡量,這種下滑程度更大。

但問題不只是初創公司越來越少,初創公司成功的機率也越來越低。2011年,27%的新公司在成立第一年內即倒閉,而20年前這一數字僅為20%。即使那些能撐過第一年的公司,倒閉率也比過去高不少。海瑟薇與利坦指出,倒閉率唯一沒有大幅上升的企業,就是那些運營時間超過15年的公司。

換句話說,當前在公司任職的人佔據的優勢依然很穩定,且在近年來不斷增大。2008年,美國史上第一次,為500人以上大公司工作的人的數量首次超過小公司員工人數。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公司中2/3運營都不超過10年。2011年,運營超過10年的公司只剩不到一半。

大公司扼殺是部分原因

海瑟薇與利坦發現,與對手相比,隨著時間流逝,大公司所佔的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比如沃爾瑪與星巴克已經取代了街角商店和咖啡店,獨立經營的商家與價值數千億美元的跨國公司競爭變得日益艱難。

大公司這種主導地位是初創公司倒閉率增加的部分原因。至少有證據表明,大企業紛紛在他們的潛在競爭對手成為真正威脅之前將其扼殺。以Facebook為例,該公司曾於今年年初斥資190億美元併購初創公司WhatsApp,此舉被廣泛視為「將對手扼殺於搖籃」的典範。此外,大公司在金融部門佔據的主導地位最強勢,還可以通過其他行業發送「漣漪效應」。社區銀行通常是許多初創公司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卻被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等大銀行穩穩把持。

在某種程度上說,大公司佔據主導地位也可被視為初創企業減少的安慰性解釋,因為多數倒閉的都是小型、效率低下的企業。儘管街角商店和其他小型家族式企業消失可能產生令人擔憂的社會後果,但純粹從經濟角度考慮,這卻是個天大好消息。大公司的運營不僅效率更高,而且可為員工提供更高薪資、更大進步空間等。

樂觀VS悲觀兩種解釋

經濟學家們似乎對某些特別的企業感興趣,即增長快速的小公司、驅使生產力和就業增長的創新式初創企業等。但事實證明,這類企業也在減少。在最近的工作報告中,經濟學家賴安·德克爾(Ryan Decker)、約翰·霍爾萬蒂格(John Haltiwanger)以及他們的2名同事發現,自從2000年以來,家族式企業的倒閉佔了企業初創階段倒閉數量很大比重。近年來,企業倒閉的範圍更廣,甚至重創了高科技部門。

實際上,有關流行趨勢的最驚人的事實是其具備通用性。美國每個州、每座城市、每個領域的初創公司數量都在下降,倒閉率普遍上升。以舊金山市區為例,所謂的初創經濟幾乎為零。

任何解釋的範圍都必須足夠廣泛,以便能夠解釋為何出現眾多企業這種跨越行業界限和地理限制、持續達數十年的減速。研究人員已經可以排除某些最顯眼的潛在答案。正如我不久前所說的那樣,美國人口老齡化只是部分原因,因為初創公司減少是在嬰兒潮一代剛開始邁入創業年齡的時候。這種方式也不能反映出美國經濟產業構成發生的變化,比如製造業長期衰落,服務業崛起等。實際上,這種轉變還產生了相反效應:服務領域的初創公司比製造業等資本密集型行業都多。而即使這種向服務經濟的轉變,也會增加整體經濟中初創企業的數量。

德克爾與霍爾萬蒂格不久前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提出兩種解釋:一種比較令人擔憂,另一種則讓人感到樂觀。樂觀解釋是:或許某種改善的技術更容易讓公司自己變得高效。想像一下,位於達拉斯的家得寶連鎖店經理提出一種管理庫存的更好方式。因為有了更好的分析軟體,公司總部的人更有可能注意到這家連鎖店的改善情況,進而促使連鎖店其他環節創新。在這種假設中,涉及到硬體行業和更廣泛的經濟問題,而新的想法可以讓家得寶無需冒著被對手甩下的風險而受益。

悲觀解釋是,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政府調節或其他行業結構改變將令其建立更難。或許達拉斯的家得寶連鎖店的經理曾想自己創業,但沒有獲得建築許可,沒有籌集到初創資本,或不符合聯邦環境法案規定等。因此或許是他曾嘗試過,但以失敗告終。也有可能他根本未曾嘗試過。

霍爾萬蒂格曾是首批註意到美國初創公司數量下降的經濟學家之一,但他表示現在也不清楚哪種解釋更可信,或哪種解釋發揮了作用,就像很難量化技術在許多行業中發揮的影響一樣。儘管有許多證據顯示,執照要求已經成為初創公司建立的主要障礙之一。但目前依然沒有地方、州以及聯邦政府相關法規的全面清單。

可是,霍爾萬蒂格補充說,證據表明,悲觀解釋至少有部分看來是對的。2000年之後,高速增長企業的數量下降與當時就業率和生產率增長疲軟的情況相符。正如我們可以看到的,企業數量減少可能預示著經濟大範圍減緩。衡量經濟動態的其他措施,比如就業轉換和地理流動性,都在同期有所下降。

德克爾與霍爾萬蒂格在最近論文中指出:「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似乎不足以解釋美國經濟在大範圍調整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換句話說,美國經濟正變得缺少活力,承擔的風險更多,對環境變化做出的反應更慢。或許,它可能需要小小的顛覆。(風帆)

相關焦點

  • 清科創業學院推精細化「育苗」課程 助推西安高新區初創企業茁壯成長
    實踐證明,創新創業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除了政策扶持力度之外,初創企業的活躍度和創業成功率也是經濟發展潛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如何順利獲得項目啟動和發展資金,如何能在發展業務的同時規劃好企業財務,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初創期企業能否順利前行和發展。10月27、28日,由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清科創業學院和陝西創投協會承辦的創新創業主題培訓課程《初創企業的業務搭建實操與財務規劃》在西安高新區資本大市場舉行。
  • Brex:面向初創企業的金融服務提供商
    導讀位於美國舊金山的Brex創立於2017年,專注為企業提供智能化低門檻的信用卡服務,解決初創企業難以滿足傳統銀行企業信用卡申請條件的問題。Brex的客戶指向性和福利指向性十分明確,將客戶群主要定位於科技初創企業和生命科學企業,具體服務包括企業信貸、費用管理、現金管理和欺詐防護業務等。目前,Brex的企業用戶已超過了1000家,公司估值約26億美元,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獨角獸」之一。
  • 雷射切割和折彎專家Bystronic百超為初創企業提供大力支持並以此...
    雷射切割和折彎專家Bystronic百超為初創企業提供大力支持並以此保障未來發展。工業企業習慣於自顧自地開發創新產品。但今後我們需要更加開誠布公,以便快速吸收全新技術並將之轉換為實際成果。
  • 美國科技企業紛紛奔向二三線城市哪裡才是下一個「矽谷」?
    與矽谷、紐約和波士頓等傳統科技熱點地區相比,美國其它地區的平均工資要低得多,因此各大公司都可以通過分散員工來節省資金。這種從傳統科技中心轉移的趨勢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當考慮在哪裡設立新辦公室或尋找新員工時,科技企業可能會更關注那些已經擁有成熟科技領域的地區。遠程辦公的出現,減少了在傳統科技大型城市設立公司的需求。
  • 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8筆退出
    公司的EFS(equity-for-service 服務換股權)業務亦向全球高潛力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藥物發現及孵化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超過17000個蛋白複合物結構,共計投資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 申報成功率93%,新區181家企業將首次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由此,新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將達到6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地區科創活力的重要指標。作為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平臺之一,近年來新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強勢增長。根據新區產業布局,將優先發展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智能汽車和智能裝備製造、新材料、半導體五大主導產業。
  • First Round Review:解密2016年中國初創公司生存狀態
    戈壁創投希望這份來自前沿初創企業的調查研究報告,對投資人、初創企業有所獲益。今年的研究報告更新並優化了對整個科技生態系統中的創始人和初創企業的深度見解。並向初創公司的領導人詢問了多個同去年調查相同的問題,以跟蹤這兩年來的觀點和趨勢變化,同時也深入探索新領域,例如創始人如何選擇主要投資者,以及對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看法等等。
  • 也談艾雪冰淇淋,看初創企業「3年60倍增長」的市場「機會點」
    艾雪的市場布局及打法為初創企業以及發展中企業帶來思考,從「競爭空白」處為企業發展尋找「機會點」。艾雪「3年60倍增長」,值得初創企業深入研究「企業難做」,這是大多數企業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根據實際走訪了解,艾雪2015年進軍印尼市場,僅僅用了3年時間就讓銷售額達到12億,實現了60倍的快速成長。據相關報導指出,2019年統計數據,艾雪達到近20億的銷量,成為名副其實的「印尼第二大冰淇淋品牌」,地位僅次於國際第一品牌和路雪Wall's。
  • 美航天初創企業要發48顆雷達星:幾分鐘內提供最新地物圖像
    &nbsp&nbsp&nbsp&nbsp美國商業航天初創企業PredaSAR日前宣布將發射48顆商業合成孔徑雷達(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衛星構成星座。PredaSAR稱,這將成為全球最大商業SAR衛星星座。
  • 用20年追趕美國,中國製藥還落下多遠?
    從企業角度來看,「10年10億美元」研發的一款藥,專利保護期只有短短20年,藥價低不得,因為「研發投入往往會佔到銷售收入的20%以上」,有業內人士告訴虎嗅。而縱觀近幾年,尤其在2018年港股新規及2019年科創板推出後,創新藥企的招牌因為有了資本市場的關注而越來越亮。百濟神州、再鼎醫藥、傳奇生物等生物醫藥公司成功赴美IPO的事實,疫情之中我國在疫苗上的進度,是更濃的一針雞血——這似乎在告訴我們,中國的醫藥創新已經正式與美國接軌了。
  • 想推動創新,最佳方法是與初創企業合作
    為了尋找一個具備這種能力的合作夥伴,該公司舉辦了一場名為「Sopra Steria Scale up 挑戰」的活動,共有30家初創企業參與其中。 這些初創企業積極參與了Sopra Steria的公開選拔,前來幫助解決SRH面臨的挑戰。該選拔的宣傳語是:「SRH面臨風險評估方面的問題:若你有簡化風險評估的解決方案或部分解決方案,歡迎前來,無論是否從事過醫療行業的工作。」
  • 2020年旅遊業融資過億美元案例清單:黯淡的前景,終會被這些光點亮
    【環球旅訊】最近幾個月,任何初創企業獲得融資的消息,都像是一縷陽光,為行業帶來希望。 我們都希望旅遊業能夠挺過危機,適應所有的「新常態」。 雖然今年旅遊創投的總體融資數量減少,種子輪融資更少,但是2020年,仍有企業獲得了過億美元的投資。
  • 美國高科技公司企業興起辦公室退租潮—疫情催生矽谷遠程辦公熱
    疫情催生辦公業態漸變由於冠狀病毒迫使非必要的員工就地居家避難,這家初創企業的20名左右的員工都已經居家工作了幾周,很明顯他們不會回去了。那些從未打算完全分散的初創企業正在退租或尋找擺脫長期交易的方法,而更大的僱主則關閉設施,整合空間,並探索如何為僱員提供更接近家的靈活安排和選擇,以避免長途通勤。今年5月,世界知名地產中介服務商世邦魏理仕(CBRE)預測,從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全美國每平方英尺的寫字樓租金將下降約7%。
  • 年中盤點:2020年炙手可熱的10家雲計算初創公司
    「在這種『新常態』下,遠程學習、在家辦公、人們需要使用越來越多的應用和技術……過去幾年向雲端轉移的趨勢,正成為讓企業和政府機構能夠在這個不可預知的大環境下保持正常運轉的核心技術和基礎設施。據Ives稱,很多企業「發現自身缺乏雲能力而被疫情搞的措手不及」,因此雲端遷移和基礎設施項目的進展速度超出了此前的預期。「我們認為,新冠病毒大流行是技術領域部署雲環境的一個關鍵轉折點,以前我們一直預測遷移到雲中的工作負載將從2022年的33%增長到2022年的55%,這是保守估計,現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提前整整一年達到這個目標。
  • 法國電池初創企業Verkor計劃2023年建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隨著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呼籲電芯製造商將生產基地設在歐洲,從而降低對亞洲電池廠商的依賴。
  • 初創企業與大型企業在危機中合作的 3種策略|雙語閱讀
    來源:中歐視角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型跨國企業正在積極尋求與初創企業進行合作。對大型企業來說,初創企業可以幫助其更好地落地創新方案,並提供新鮮思路;對初創企業來說,這種合作能助其一展商業抱負,實現自身價值。
  • 數量超過,質量如何?中國、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利潤對比
    來源:南生今世說2020年版本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正式公布了!從上榜企業數量角度來看,「榜上有名」的中國企業上漲到了133家,美國上榜企業數量為121家,即我們再度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名。中國、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利潤對比《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歷史始於1955年,但當時只是對美國最大的500家工業企業進行了排名,未涉及到其他國家。到了1995年,首次涵蓋了全球各國的工業企業、服務性企業,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榜單」。當時,中國僅上榜了3家企業,分別是:中國銀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糧集團。
  • 調查揭露全球數量排名前五的美容手術;2020向上品牌榜發布;「銀聯...
    行業調查揭露全球數量排名前五的美容手術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發布了其美容整形手術年度全球調查結果,其中顯示2019年完成的美容整形治療增長了7.4%。數量佔前五位的美容手術分別是隆胸、吸脂、眼瞼手術、腹部整形和鼻整形。
  • 聲音網絡推出「阿古拉創業支持計劃」 為實時網際網路初創企業提供八...
    面向實時網際網路領域的高質量初創企業,幫助初創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實現業務發展和創新。健全的網絡「阿古拉創業支持計劃」主要包括兩種資源支持:啟動資源包和組合資源包。初創企業通過聲音網絡Agora官方網站諮詢電話申請加入「Agora創業支持計劃」(必須確保使用聲音網絡產品的分鐘數高於10,000分鐘/月)。
  • 星巴克預計2020財年中國和美國的銷售額或將減少10%-20%
    北京時間6月10日晚間,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公司發布公告稱,受新冠疫情影響,預計截至6月底的第三財報季,營收下降約30億美元-32億美元,營業利潤將減少20億美元至22億美元。預計2020財年中國和美國的銷售額或將減少10%-20%。隨著戰略的調整,公司也將重整門店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