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工樂隊 - 《菊花夜行軍》好聽到我想流淚!

2021-02-20 勇音樂

我們給大家帶來一支來自寶島臺灣的,非常優秀的新民謠樂隊——交工樂隊。

交工樂隊成立於1999年,是臺灣客家美濃鎮土生土長的樂團。這支樂隊的名字就像他們的音樂一樣,帶有著濃濃的臺灣鄉土氣息。

交工樂隊現場《風神125》

在農忙時節,田地裡的工作粗重而繁瑣,需要大量人力,並非一戶人家所能負擔。於是臺灣的農民們就以互助的形式組成「交工班」,合力採收。今天一起做你家的農活,明天做我家的。這就是「交工樂隊」這個很特別的名稱的由來。

他們的音樂裡滲透著大量臺灣農村氣息的元素。比如他們的樂器,就包括鑼、鼓、嗩吶、月琴、三弦等等中華傳統樂器。他們的音樂元素也融入了比如客家八音之類的傳統元素。但是他們的音樂作品,卻是地地道道的現代音樂。在這一點上,他們很好地做到了從民間傳統音樂到現代音樂發展的,有跡可循的道路。

在這些民間曲調中,您可以聽到現代民謠和搖滾樂的律動感和先進的編曲形式。

他們至今只發表過兩張專輯,99年的《我等就來唱山歌》,和2001年的《菊花夜行軍》。這些音樂作品不但讓他們在金曲獎的典禮上,擊敗了五月天等樂隊組合,獲得了最佳樂團獎,還登上了英國樂壇最具權威的《Folk Roots》雜誌。

在我聽了他們的《菊花夜行軍》這張專輯之後,對交工樂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張專輯首先就是好聽,這種新民謠的形式就是放到現在,也能讓很多不了解他們的聽眾耳目一新。

他們的同名主打歌《菊花夜行軍》有一種很特別的魔幻色彩。這首歌用客家方言,唱的是故事的主角阿成,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臺灣花農,在農業產業每況愈下的大環境下,借了二十萬,用了五分半的地,種起了菊花。到了夜晚,他點起了燈,望著他那片盛開的菊花田,他仿佛變成了一位大將軍,而他的菊花大軍們,將由他的統帥下,向市場進攻。二十萬的債務,讓阿成想起來就會起雞皮疙瘩。隨著一陣拖拉機引擎聲想起,阿成陷入了幻覺般的想像中,開始了大軍晚點名。


這張專輯中,除了還有幾首改編自傳統山歌的作品,還有像《縣道184》、《風神125》這樣的臺灣風格的「公路歌曲」。最特別的,莫過於一首《日久他鄉是故鄉》。在臺灣,有很多從東南亞遠嫁他鄉而來的外籍新娘,而為了幫助這些外籍新娘更好地融入本地的生活,當地人為她們開辦了「外籍新娘識字班」。而這首《日久他鄉是故鄉》,就是交工樂隊專門為這個識字班而創作的「班歌」,由一位真正的越南新娘,漢語發音咬字不清地演唱,卻唱出了另一種唯美的味道。

同時,《菊花夜行軍》這張專輯中還有一首演奏曲。但說是演奏曲,其實它也是有歌詞的。整首歌的歌詞只有兩個字——「嗷」和「好」。臺灣的老農牽著牛開始耕田時,會對著牛大吼一聲「嗷」,於是牛就聽指揮開始耕作。當田耕完了,老農就叫一嗓子「好」,於是牛就停下了腳步。您在聽到這首曲子的時候,老農和牛那有趣的畫面,就會立刻浮現在你眼前,這就是交工樂隊的精彩之處!把這首歌放在專輯的結尾,這也是這隻樂隊,對臺灣農民們的致敬。

交工樂隊,這是一支會讓你重新認識新民謠音樂的優秀樂隊。

來看一下交工樂隊主唱林生祥現場演繹的這首《菊花夜行軍》吧,好聽得我想流淚……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勇音樂】優酷頻道


相關焦點

  • 《菊花夜行軍》— 交工樂隊
    當時有一條來自我同學的評論,他表達了對所謂中國本土搖滾華陰老腔不屑的同時他向我推薦了一隻他認為正宗的本土搖滾樂隊,也就是交工樂隊。不服氣的我抱著試試的心態點開,初聽便被圈粉,往復循環愛不釋手。  —— 非QQ音樂只能導一首語音  ——作為臺灣美濃原著居民的反強權旗手,交工樂隊以音樂為武器與美濃人一起保衛家鄉。
  • 《菊花夜行軍》| 交工樂隊
    《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
  • 交工樂隊 華華月光下的「菊花夜行軍」
    「菊花夜行軍」是臺灣交工樂隊於2001年錄製的一張專輯,在那個新世紀初綻的年代,「菊花」還未因其生物形態而被賦予某種特殊含義。菊花不過是青年阿成掙命養家餬口的經濟作物。 阿成作為本張專輯的主人公,在經濟泡沫時代面臨人生破產,他不得不騎著心愛的摩託車「風神125」,沿著「縣道184」黯然返鄉。
  • 短評《菊花夜行軍》| 終於等到這一天
    舊的經典無論再怎麼經典,對於創作者本來來說已經是過去式,每一個有著高度創作自覺的人都會嘗試新的突破,哪怕是remix;而當初相傳有11首曲目的交工三胎死腹中,儘管流傳於少數死忠樂迷和網路上,但是真正等到官方決定出土它們的時候,我想每個人還是多了非常大的期待,這是我聆聽之前的心理預期。
  • 交工樂隊——歌唱農民的搖滾樂隊
    6月9日對於我個人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交工樂隊的歌曲版權重新在網易雲上線,這又讓我重新回憶起菊花夜行軍的故事。交工樂隊成立於1999年,由林生祥和幾個美濃返鄉青年組成,這隻年輕人的隊伍深扎美濃鄉土,刀鄉野和傳統中學習感受客家音樂文化和生活。
  • 重返縣道184寫給《菊花夜行軍》15周年
    樂隊在鄉人幫助下整理鍾家菸樓作為錄音室,由於鍾家隸屬於第七小組,因而錄音室被命名為第七小組錄音室;鑑於美濃農人忙時的交工協力傳統,樂隊的名字交工由此而來,樂隊大概奮戰了300多個小時完成了《我等就來唱山歌》這張專輯,「試圖呈現這場運動中的各種思想、心理與行動場景,並試圖組織成有美學價值的音樂形式」。
  • 夜行巴士 《菊花夜行軍》15周年暨生祥出道20周年演唱會
    >      公元兩千零一年,《菊花夜行軍》發行,這是在美濃反水庫運動告一段落之後,在樂迷與樂評人翹首以待中,交工樂隊給出的答卷。這張專輯和《我等就來唱山歌》一道為他們奠定了江湖地位,為南臺灣這片土地繼續寫下「殘酷中浪漫」的作品。而這張專輯也成了樂隊最後一張專輯,解散後的樂隊成員以各自的方式繼續著音樂事業。    到今天,十五年的時光一晃而去,今年的五月,生祥樂隊將以全新的陣容來舉辦《菊花夜行軍》十五周年演唱會,樂隊官方Facebook中這樣寫道「重返縣道184,把自己種回來」。
  • 跨越那一天 | 菊花夜行軍15週年有感
    我知道林生祥不喜歡重複過去,這個早有預料,甚至我和樂迷私下約定希望他能夠完全摧毀菊花夜行軍的過往,比去重返,更希望新生。交工解散這麼多年,大家目前各自的狀態都不錯,永豐升任臺北文化局長,冠宇享受著自己的耕田生活,阿達和郭進財老師各自有著自己的生活,而生祥自己則安居美濃,成為一個女孩的父親,他很享受這種身份,顯然他們都無法再讓自己種回來,當然也無需種回來。
  • 【方所·刊】林生祥、鍾永豐:我莊在南方
    交工樂隊執筆者,2000年以音樂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與林生祥、陳冠宇同獲第11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2005年以客語歌詞《臨暗》得第16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作詞人獎。2007年,以客語歌詞《種樹》再度獲得第18屆金曲獎演唱類最佳作詞人獎。林生祥高雄美濃人,被臺灣樂評人馬世芳譽為「臺灣最重要的創作歌手」。
  • 當我做蛋糕的時候,我在聽什麼
    熱愛跑步的村上大叔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提到他在跑步的時候一般聽搖滾樂,偶爾也聽爵士。不過考慮到同跑步節奏相配,作為伴跑的音樂,搖滾最讓人滿意,像紅辣椒街頭霸王、貝克樂隊,或者克裡登斯清水復興合唱團、甲殼蟲之類的老音樂,節奏越簡單越好。之後,我也開始每天跑步的過程中注意節奏感,確實沒有以前跑步那麼容易氣喘籲籲,更加有耐力。音樂在我的烘焙世界裡是這樣的。
  • 張鐵志 看見我莊
    看不到真實的生活,看不到「我莊」。這是生祥樂隊去年新專輯《我莊》中的一首歌「課本」。因為長久以來,臺灣的教育看不到民間真實的生活,所以這張專輯《我莊》就是要讓臺灣,讓是世界看見他們的美濃(即臺灣高雄市美濃鎮),他們的農村。當然,這也是林生祥和鍾永豐這對詞曲組合十多年來的音樂方向。
  • 客家歌手林生祥:我在鄉下做音樂養小孩
    感謝「中國三明治」的引見,讓我可以完成這次難得的採訪。文/藺桃 黃慶明1997年,臺灣淡水鄉下,林生祥租的三合院裡。著名音樂製作人王明輝走了進來,見面第一句話就問,「林生祥,退伍了,你想做什麼?」「我想做農……農業搖滾。」43歲的林生祥坐在上海世和賓館的房間裡,想起26歲時自己的告白,大聲笑了起來。
  • 林生祥:我選擇安靜地歌唱_今日頭條_經濟觀察網_2008-04-27_和小宇
    不管是作為前交工樂隊的主唱,還是如今的獨立唱作人,他在音樂上的探索和創造力都有獨到之處。在北大講堂多功能廳的舞臺上,他和大竹研演繹了近年來的多首個人作品,當然也少不了交工時代的經典,比如 《菊花夜行軍》、《風神125》等等。 兩個人,兩把箱琴,配置看似簡單。但編曲上多種風格的融匯,以及化繁為簡的運用都令人暗暗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