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左右自己的思想
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
◆ ◆ ◆ ◆ ◆
文| 夏小採
圖 |Google
一位禪師曾說:所謂天堂地獄,只不過是人心。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人寬厚,自然生活在天堂裡;你若執迷不悟,讓情緒控制自己的內心,你就身在地獄。
01
2018年12月,上海浦東一輛公交車到站時,因為司機沒有及時給一名女子開車門,該女子便站在車後門處理論。
視頻顯示,公交車司機並沒有理會她,前後又給她開了三次車門,但該女子始終不下車。
司機為了不耽誤其他乘客,便關上車門走了。女乘客立刻徑直走到車頭處,搶奪拉拽公交車方向盤,導致公交車失控撞上了迎面駛來的一輛工程車。
雖然最終沒有人員傷亡,但該女子的行為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本來她即將在幾個月後落戶上海,也因為這次事件被取消了資格。
無獨有偶,就在5月,海口公交車又出現了熟悉的一幕。一位女乘客質疑司機多收了1元錢,立刻走到駕駛位旁,掌摑正在開車的公交車司機。
司機停車報警,該女子最終以涉嫌妨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刑4年。
有網友評論說,是不是判刑重了?
說真的,一點都不重。比起用全車人的性命做賭注,給衝動者嚴重的處罰絕對有必要。
轟動全國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才過去不到1年,15條鮮活的生命因為這樣的衝突付出了血的代價,但乘客與公交車司機發生矛盾的事件卻還是一再發生。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重罰之下必有畏者。
只有這樣的重罰,才能讓人人自危,時時警醒,才能讓膽大包天的人停止衝動的行為,保護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衝動是魔鬼,這句話再正確不過。
一時的意氣用事,不僅破壞了公共秩序,最後還會讓自己嘗到苦果。本來只需要一點退讓和溝通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因為自己情緒失控,付出了自由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如果時間能重來,這些衝動的乘客們一定會選擇放手。但世上並沒有後悔藥,我們要為自己的一切行為買單。
即使大部分人並沒有害人之心,但在情緒失控的那一刻,他們卻會失去理智,做出不可理喻的行為,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02
星雲大師曾說:能幹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在情緒上計較。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簡單,你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而無法控制自我情緒的人,往往難成大事。
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就是情緒失控的典型。
蘇明成從小仗著母親的溺愛欺負妹妹蘇明玉,心情不好就對蘇明玉非打即罵。
長大後更是變本加厲。
因為妻子朱麗在工作上強出頭,正撞上了蘇明玉設計淘汰公司叛徒,朱麗因此受到連累幾乎被開除。儘管蘇明玉在事後立刻動用關係彌補朱麗,但蘇明成聽說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找上門,對蘇明玉一頓拳腳相加,將她打成了重傷。蘇明成因此被拘留,還差點判刑。
而他的妻子朱麗,則常常為了給他收拾爛攤子四處奔走,在生活上更是處處遷就,無微不至。蘇明成新婚燕爾還表現尚妥,時間久了,脾氣一上來卻是不管不顧。只因為朱麗勸蘇明成別盲目投資時說了他幾句,他便狠狠甩了妻子一巴掌,還迅速和她離了婚。
蘇明成最終落得人財兩空的悲慘結局,在所有人面前顏面盡失。不僅被騙走了所有積蓄,欠了一屁股債,朱麗也對他大失所望,沒有要復婚的意思。
情緒失控的人,被自己的情緒主導了思想,便難以表現理智。他們時刻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自身欲望,不顧忌他人感受,失去了同理心,最終也就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和認可,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03
情緒並非不可控,一切事情的結局,其實都源自我們的選擇。
電影《綠皮書》中,鋼琴家唐·雪利和司機託尼一起趕往伯明罕演出的路上,被白人警察攔下檢查證件,他們發現雪利是黑人,便開始刁難他們。
託尼無法忍受警察的侮辱,一拳將他打倒在地。於是二人被拘留了。
雪利因此不得不為了趕上演出,動用他和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關係解救他們。
打完電話後,他對託尼說:
你現在跟我在這兒什麼都幹不了,
而我是那個要為這一切買單的人,
我要因此錯過去伯明罕的演出,
託尼這才醒悟過來,說道:我也為演出取消會被扣錢
雪利因此反問道:
那為了發洩那點兒情緒到底值不值,
拳頭是沒法幫你取勝的託尼
只有尊嚴可以幫你獲勝
雪利並不是沒有資本發脾氣的。他貴為美國當時最知名的鋼琴家,有總統甘迺迪的人脈,他更有資格對白人警察頤指氣使。
但是他更明白,和這樣素質低下的人斤斤計較只能逞一時之快,反而會激化黑人與白人的矛盾,所以不如用漂亮完美的演出,贏得更多白人對黑人的尊重與認可。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和退是一種智慧的選擇,而不是懦弱的妥協。不和爛人計較糾纏,不代表軟弱。他們只是非常清楚,只有正確的選擇,才能將自己推向更美好的未來,而僅僅為了釋放不滿的情緒,只會帶來更多麻煩。
正如董卿在《朗讀者》中所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恆的選擇題,以至於到最後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
04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是金庸老先生最喜歡的八個字。
他在任何時候都笑意盈盈,寬厚待人。
當年王朔在看了金庸的小說之後,對他的作品頗為不滿。
直言只看了一部分就看不下去,寫了文章猛烈抨擊金庸。
金庸聞言不僅不怒,還為自己的才華達不到王朔的要求而感到內疚,希望有機會能夠相識。
金庸先生的肚量至此,已遠非常人所能及。
回望那些能成大事者,大多都是情緒的主人,他們懂得在關鍵時候嚴於律己,控制自己的情緒。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終能滅掉吳國。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才有機會立下赫赫戰功,助劉邦建立大漢帝國。
司馬遷願受宮刑,忍辱負重14年才著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忍耐,並不代表就沒有脾氣,或者毫無底線地容忍他人。而是在關鍵時刻選擇自我控制,讓情緒收放自如,能夠為我所用,達成自己的理想。
正如卡耐基所言: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而不去生氣的人才是智者。
人人都有情緒,如果總是情緒失控,無異於被情緒控制了人生。因為情緒反覆之人留給他人的印象必然是不夠穩重的,甚至會被認為是喜怒無常的瘋子,人人避之不及,這樣的人最終會因為失控的情緒毀掉自己的人生。
喜歡文章的寶寶,歡迎分享轉發
如果世界上有地獄的話
那就存在人們的心中
——羅·伯頓
點擊「巴黎夜玫瑰」,關注更多情感生活指南
後臺回復「1」,免費領取10萬本電子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