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2021-02-13 現代與經典

點擊上方藍色「現代與經典」即可關注我們,每天為您分享教育智慧和信息。小編個人微信xdyjd2006,歡迎投稿、關注。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心裡揮之不去的開始單曲重放一首歌。我發現我的意志想告訴我的大腦:已經不早了,請你休息吧!可我的大腦卻有它自己的意願,它固執的說:我就是不想安靜!另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爸媽的到來。爸媽昨天從東北過來看我,於是今天早上我的早餐就從牛奶+麥片變成了雞腿+西紅柿+蘋果+雞蛋的豪華大餐。我看著這樣一個全身心愛我的人,在她說著讓我吃這吃那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看著她的眼睛然後感激她為我做的一切,而是習慣性的說出那句:你好煩啊!在我說出那句「你好煩啊」的 一剎那我有些錯愕了,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無意識狀態是怎樣時時刻刻的影響著我和那些我最愛的人的關係。我們都渴望擁有自由意志,都渴望生命由自己主宰,可是我們有多少的決定和行為是出自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不是我們之前行為的慣性?我們,又如何從自己情緒的奴隸成長為它的主人?心理學家發現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活在一種自己駕駛模式中(autopilot)。Autopilot這個詞在航空術語裡就是自動駕駛的意思,心理學家把這個詞拿過來形容我們慣性思維和行為的模式。舉個簡單的例子,任何我們平時已經養成習慣的東西在很多時候都是我們的自動模式,比如吃飯,你是否注意到今天早上你吃的東西的顏色,質地,味道,形狀以及它們在你唇齒間划過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的早餐是在我們對自己一天計劃的盤算,看著手機刷著微信圈,或者是回憶昨天的某件沒完成的事情中度過的。也許你要說:這樣不是很好嗎?我可以同時幹很多事情!的確,這樣的自動模式讓我們在刷牙的時候可以背英文單詞,在走路的時候可以聽音樂或者打電話,在吃飯的時候可以繼續工作,在開車的時候可以思考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Autopilot 和 multi-tasking(同時進行多項工作)可以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可問題是當我們的大腦長期處於這種自動駕駛模式時,當我們的大腦過多地停留在過去或者未來時,我們就沒有活在當下。換句話說,我們,就沒有真正的活著。請回憶一下你經常上下班(上下學)的那一條路,你能告訴我那條路上的樹是什麼樹嗎?你能告訴我今天早上它們開始在春光的洗禮下開始萌芽了嗎?你能告訴我今天早上你出門遇到的第一個人的表情嗎?你能告訴我今天早上你小區裡的空氣味道跟你公司那條街味道的不同嗎?你能告訴我今天你走路時你身體最不舒服的部位是哪裡嗎?(假設你現在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很健康)我相信很多時候你不能。為什麼?因為你在思考你等下到了公司要做什麼,或者你昨天跟男朋友吵架時他說的那句話,或者今天早上你刷微信時朋友的一張照片, 再或者是擔心你今天下午你做的那個重要的報告.此刻那些花蕾,嫩芽,那些人們臉上的笑容抑或是愁容,那拂過你臉上的春風或者是你因為穿著高跟鞋而略微有些不適的腳趾們,都不在你的注意力中。換句話說:你,正在因為過去或者未來而錯過你當下的生活。當然這樣的錯過好像也沒有那麼重要,畢竟不就是一些「路上的風景」嗎?可是最可怕的是,如何你不能活在當下,你將失去的是人生路上所有美麗的風景。你會覺得「每天都沒有什麼差別」,你在忙碌中停止對一切自然的美麗以及人性的卓越的欣賞——即時身在你嚮往已久的義大利看著那些奇蹟般的文藝復興的雕塑或者是划著船在星輝滿載的康橋,你仍舊覺得「不過如此」;即時深愛你的人在清晨給你送來了玫瑰,用美食把你從床上喚醒,或者是深情的給你一個吻,你也會慢慢習慣而把它們視為理所應當。你錯過的不是一條街道,親愛的,是你自己的整個人生.也許比自動模式更可怕的,是讓我們錯失的成長和挑戰自己的機會。因為所有的成長和改變,都首先從對自己當下狀態的覺知開始!舉個例子,現在你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快樂。說得更學術一些,你希望積極情緒在你生活中的比例變得更高,你要怎樣才能做到呢?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覺知目前在你的生活裡做什麼事情會讓你更開心,以及做什麼事情會讓你產生消極情緒。然後把更多讓你開心的事情變成每天你最首要的事情(priority),同時減少那些讓你消極情緒的事情。說起來很簡單對不對?

可是,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每天或每周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做什麼事情讓你開心,而做什麼又讓你不那麼開心,你就不可能去改變它們!而自動模式就會讓你生活在這種對自己的情緒完全沒有覺知的狀態下。

請記住,一切的改變和成長都從對自己現在狀態的覺知和接受開始,如果你想要變得更好,請從活在此時此刻開始!當然,也許最可怕的,是在自動模式中我們經常淪為自己情緒的奴隸。請回憶一下那些讓你幾乎失控的情緒,那些你在跟你愛的人爭吵時你說出的自己都會後悔的狠話,或者是那些你本該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卻無法停止去擔憂如果做不好會如何的時刻。很多時候,我們更像是情緒的奴隸而不是它們的主人。我們像坐上了情緒過山車(Emotional RollerCoaster), 被忽上忽下的情緒弄得疲累不堪,尤其是在那些對我們非常重要的人面前。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動模式會讓我們出於慣性地做出我們思維和情緒上的反應,而這樣慣性的反應往往在我們還沒有察覺時,就已經開始蔓延到我們的全身並且一發不可收拾了。當我們不仔細察覺在發生不幸事件(adversity)時我們的慣性思維(habitualthoughts),我們就無法察覺這樣的慣性思維給我們帶來的慣性情緒反應(habitual emotional response); 當我們無法察覺慣性情緒反應,我們就無法控制這些情緒讓我們說出的那些衝動的言辭和衝動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淪為了自己情緒的奴隸。

來源於網絡

不要看我,點擊左下「閱讀原文」,快看看特級老師王崧舟校長的演講

相關焦點

  • 青聽|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麼辦?
    因為他總是喜怒無常,明明上一秒還笑嘻嘻,下一秒就會晴轉多雲。你根本不知道哪一句話就會踩到他的雷區,說翻臉就翻臉,把場面搞得很難看。情緒一上頭了,還愛拉著別人瘋狂抱怨。起初,大家也還勸說安慰幾句,可時間長了,都被他的負能量折磨得疲憊不堪,與他疏遠了。情緒化,就像是一把鋒利的武器,傷人又害己。
  • 抑鬱症患者家屬:抑鬱症的人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的痛苦?
    文/阿秋抑鬱症的人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的痛苦?中度以上抑鬱症如何治療?在外人眼裡的理解抑鬱症就是一種心理疾病,那麼這種說法對嗎?按照專業且準確地說明它,那麼這個說法就不全對了,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為大家詮釋一下抑鬱症到底是一個什麼疾病吧!
  • 情緒起伏大,無法控制?
    儘量避免表現出情緒或者儘量隱藏你的情緒?為了適應和你在一起的人而改變自己?我知道我的問題在哪,但依然沒辦法改變;我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但就是走不出來;因為情緒而做出令自己事後悔的舉動?很容易情緒高漲,也會莫名的情緒低落?你恨你自己嗎?恨自己如此情緒化嗎?
  • 無法控制情緒的人,掌控不了人生!
    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人寬厚,自然生活在天堂裡;你若執迷不悟,讓情緒控制自己的內心,你就身在地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簡單,你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而無法控制自我情緒的人,往往難成大事。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就是情緒失控的典型。蘇明成從小仗著母親的溺愛欺負妹妹蘇明玉,心情不好就對蘇明玉非打即罵。長大後更是變本加厲。
  • 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一輩子很短,別總生悶氣為難自己
    雖然視頻裡說得過於絕對,但眾多醫學和心理學理論都證實,人的情緒和身體是有關聯的。01很多文章都在說,我們要控制情緒,保持樂觀,不要焦慮,不要緊張,不要發脾氣。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所謂情商,就是情緒的控制真正的智者,就是不爭強不計較控制情緒,是一個人的修行但可惜的是,我們看了再多這樣的文章,還是無法完全控制情緒。
  • 不高興就打自己,孩子無法控制情緒,不妨先讓他們冷靜
    吃你的飯!"媽媽奪下手機,順手打掉孩子手中的早餐,對其呵斥道:"不想吃就不要吃了!"男孩拍打桌子,對著媽媽怒吼:"我就要吃!你憑什麼搶我手機!"男孩伸起手臂,我原以為他會打她媽媽,沒想到他卻不停拍打自己的身體。媽媽卻說:"打吧,打死你自己算了!"我感到疑惑,為何孩子發脾氣會打自己呢?
  • 為什麼相愛的人總是互相折磨?明知道不對,卻無法控制
    作者/拿我故事換你酒導讀:李榮浩的「不將就」把愛情寫得極其爛漫,「互相折磨到白頭,悲傷堅決不放手……」在愛情裡,互相折磨能讓人瘋狂,而相互成全卻總是不被重視。二、美好期待與現實落差導致的心理扭曲看慣了太多的心靈雞湯,全部是關於愛情的風華雪月,沒有人告訴你婚姻真正的著落點是柴米油鹽。理想化的烏託邦式愛情與現實版的《浮生六記》總是在刺激著大多數人的神經。
  • 新手媽媽教育孩子容易失控,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一次是我感冒了,無法控制的對著孩子大吼,還摔了東西,這些都不是我本意,怎麼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看到這一長串留言,其實我心裡也挺不是滋味的,這樣的家庭組合應該是大多數家庭的現狀吧?新手媽媽為什麼會情緒失控?新手媽媽怎麼才能控制情緒?
  • 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能力,那麼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不生氣不焦躁呢? 聽聽甘肅北方技工學校小編的看法。 合理髮洩 如果情緒不好,不能總憋在心裡,要採取合適的方式發洩出來,可以聽音樂,看書,散步,寫日記等,不能讓壞情緒持續太久,影響身心。
  • 不要讓負面情緒控制自己 對別人,對自己都要溫柔
    控制情緒 歲月靜好 如果一個人影響到了你的情緒,你的焦點應該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緒上,而不是影響你情緒的人身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自信起來。 無論是「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法,是「知足常樂」生活態度,是「努力上進」的人生觀,是「家和萬事興」的和諧家庭觀,都是我十分認同的理論。
  • 為什麼我的情緒總是被他人左右?4種方法讓你擺脫這個煩惱
    因此,我們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為了讓自己更符合整個社會的「標準標籤」,而拼命地向標準標籤靠攏;為了迎合別人而忘記了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因為別人的評價而變得喜怒無常,讓他人主宰自己的情緒,失去控制自己情緒的機會。2.不能進行獨立思考。
  • 媽媽情緒失控指責凡凡,凡凡哭了,好的父母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可是凡凡似乎總是忘記。這一天,媽媽下班回到家,看到另一塊白牆上又被凡凡畫上了亂七八糟的很多線條。媽媽不由得惱火中燒,對凡凡發火了:「你怎麼這麼笨!跟你說過幾次了,不要在牆上畫,不要在牆上畫,可是你總是記不住!你真是太笨了!」媽媽太生氣了,上面的話簡直是脫口而出。
  • 你為什麼總是感到空虛? 「認為自己無力去愛」滿足了他們關於控制的願望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避免了「我十分愛你,你卻不愛我」的痛苦。那些發展出假我的孩子,與自己的真實情緒是比較疏遠的。對他們來說,體會到自己的內在感受,是無效的。他們存活所需要的,是適應照料者的情緒。因此他們久而久之,對外界對自身的期待會很敏感,卻無法感受到自己的願望、需要、情感。因為缺乏一個「真實的自我」,他們也好像無從和人建立真誠的連結。
  • 《頭腦特工隊》隱藏在你大腦中的五個小人就是控制你情緒的主角
    文/橘子喜喜人生在世,無非喜怒哀樂四個字,但是這些情緒化的詞語都是抽象的,你無法想像到底快樂是什麼?悲傷是什麼?而憤怒又是什麼?那麼剛好,以下這部影片可以讓你明白這些抽象的東西是什麼?他們什麼時候出現?又是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的?
  • 心理學著名的「踢貓效應」,你是否懂得控制自己的壞情緒
    圖源網絡,侵刪生活中,這種壞情緒也在大家的身邊遊走,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當人們受到環境或者其他偶然因素的影響情緒變壞的時候,潛意識就會驅使人向下屬或者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隨著現代社會中不斷升級的壓力和競爭,產生的緊張很容易導致人情緒的不穩定,尤其是不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一個不小心沒有控制好往往就會成為了踢貓效應中傳遞的一環,作為了「被踢」或「踢貓」的人。如果能用你的機智和情商來化解這一場面,不僅避免了自己心生怒火對自己身體不好,還能避免傳遞踢貓效應使無辜的人受到傷害。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為什麼會控制不住自己,暴跳如雷
    為什麼孩子發脾氣、哭鬧時,你的情緒也會瞬間如洩洪一般,無法控制,是孩子太氣人了,還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每次打籃球回來,總是一副垂頭喪氣、萎靡不振的樣子,起初我還耐著性子和他溝通、交流,可他就像走入了死胡同,不管我怎麼說怎麼做,他的消極情緒都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而打籃球又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所以,壞情緒總是伴隨他左右,我記不清和他說過多少次,「打籃球是讓自己快樂的,不是讓自己生氣的。」
  •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盒子」,你會把「負能量」釋放給你的
    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你不控制情緒的盒子,你會把「負能量」釋放給你的伴侶,這對你的感情是非常有害的。在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一方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是言語暴力還是行為暴力,所說所做的言行就像潑出來的水一樣,無法挽回,這會給對方的心理造成無法彌補的裂痕。
  • 無法控制自己的笑聲是真的嗎?
    每個人都會笑,為什麼有時候笑得比哭還難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個疾病的故事,因為小丑因無法控制的笑容而掙扎。PBA不僅限於笑,哭聲也是PBA的主要症狀,笑聲和哭聲在本質上都是自願,無法控制和頻繁發生的。病人經常定期經歷這些爆發,造成不適的笑聲或哭泣聲。一些患有PBA的患者報告症狀的速度如此之快,就像癲癇發作一樣。
  • 鄭爽直播情緒失控: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有多可怕
    (因為沒有人會一直包容體諒你的負情緒。)但不得不承認鄭爽的一些話說得很對,「她不喜歡這樣的購買行為,不支持這樣的購買行為,大家只需要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於是,控制欲生出。然而,越控制,越失序。」比如,一個女孩臉紅,她覺得很不好,於是想控制自己不臉紅。但這樣努力的結果是,她的臉紅越來越重,她的控制欲也越來越重,最終成為所謂的「臉紅恐怖症」。
  • ​你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深度好文)
    「圖釘故事」眾所周知,那些生氣時的話語,就像是釘在牆上的圖釘,縱然事後將其拔掉,但留下的傷痕依舊存在。人生在世,不要讓情緒操控自己,不要讓怒氣衝昏理智,不要因一時生氣所說的話,造成無法彌補的過錯。沉默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很多人面對他人的指責和批評,覺得不反擊是沒面子的行為,殊不知這恰恰是智慧的表現。越是生氣,越要保持理智;越是生氣,越要保持沉默。保持沉默不是逃避,而是沉下心來更好的思考問題;保持沉默不是怯懦,而是因為在乎彼此之間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