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在公司裡被領導劈頭蓋臉地批評了一頓,他心中不忿但卻不能反抗,好不容易挨到下班,回到家中,發現妻子竟然沒有將飯菜做好,心中更添煩悶,於是他對著妻子狠狠地發了一頓火,隨後甩門回了臥室。妻子只覺得飯菜沒有做好是件小事,丈夫竟然如此不留情面的罵自己,莫名委屈,轉頭卻看見兒子還在沙發邊跳來跳去的玩著,更是無名火頓起,於是把兒子臭罵了一頓。兒子心裡也窩火,看到小貓還在無憂無慮的打滾,於是一腳踹了上去。貓咪嚇得亂竄,逃到了街上,正巧一輛貨車開過來,司機為了避讓小貓,連忙轉頭,卻不小心撞傷了路邊的孩子。

生活中,這種壞情緒也在大家的身邊遊走,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當人們受到環境或者其他偶然因素的影響情緒變壞的時候,潛意識就會驅使人向下屬或者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而這些被發洩的下屬或者「弱者」自然會選擇相比他們更無力還擊的弱者發洩,這就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而最終的承受者,也就是「貓」。隨著現代社會中不斷升級的壓力和競爭,產生的緊張很容易導致人情緒的不穩定,尤其是不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一個不小心沒有控制好往往就會成為了踢貓效應中傳遞的一環,作為了「被踢」或「踢貓」的人。
如果能用你的機智和情商來化解這一場面,不僅避免了自己心生怒火對自己身體不好,還能避免傳遞踢貓效應使無辜的人受到傷害。

所以踢貓效應還有另一個鏡像的故事:
一位顧客指著自己面前的杯子,對服務員大喊:"小姐!你過來!你看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的一杯紅茶都糟蹋了!"服務員則趕緊一邊賠著不是一邊說:"真對不起!我立刻給您換一杯。" 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碟邊放著新鮮的檸檬和牛乳。服務員再把這些輕輕放在顧客面前之後,又輕聲地對顧客說:"我能不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 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匆匆喝完茶就走了。這時在旁邊的一個顧客看到這一場景,笑問服務員:"明明是他的錯,你為什麼不直說呢?" 這個服務員卻笑著說:"正因為他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法去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著大聲!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壯來壓人。理直的人,卻用和氣來交朋友!"
如上面的例子,如果男子被領導批評之後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過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把這股氣放在自己心裡,回到家後就不會因為沒有看到妻子做好飯而直接發火,而是好好跟妻子說說話聊聊天,說明情況,妻子體諒丈夫在公司受了批評不免會為了讓丈夫開心,決定快速做幾個丈夫愛吃的菜或者一家人出去吃飯,大家在吃飯談笑間消除了一場戰爭,不是很好嗎? 又假如說就算這個男子回家沒有忍住衝著妻子發了脾氣,妻子只覺得莫名其妙,沒有把突如其來的無名火發給孩子,而是做好飯菜,溫柔的叫丈夫兒子吃飯,丈夫出來看到一桌子自己愛吃的菜,心中火氣消散了大半,這時候妻子再問清楚丈夫是不是有人惹他生氣了,丈夫自然也不會一直繃著,而是會說清楚是領導說了自己幾句,一時沒有控制住所以發了火而向妻子道歉,妻子順勢安慰幾句,用一桌丈夫愛吃的菜化解了這場矛盾,這樣一頓和諧的晚餐還是戰勝了壞情緒。

所以說這條壞情緒的傳遞鏈,只要其中一條斷了自然不會再傳遞下去,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一定要先思考,這個事情本身是不是你的錯,如果不是你的錯,為什麼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和無辜的人呢。如果本身是你錯了,那麼就不要急著發火和惱羞成怒,及時認識到錯誤而改之才是最應該做的,尤其是面對領導的批評,如果你秉持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你是一定不會把壞情緒帶回家裡的。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發展迅速卻相對浮躁的社會,大家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事情不要過於糾結和執著,學會放下不重要的事情。
最後希望大家每天開心,煩惱都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