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庸小說閱讀經歷

2021-02-15 生雲樓

小時候我故鄉用的電還是馮村那個小電站發的,電量十分不足,也十分不穩,燈泡的亮度和蠟燭相仿,且還經常斷電。那時候我家也還沒有電視,看電視就只能去我一個堂叔叔家,他家的電視是那種有很大背部的黑白電視,放在他家的吊腳樓上。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個夏天的晚上,我和我的堂兄弟姐妹擠在他家的吊腳樓上看電視,節目就是《天龍八部》,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突然電視的畫面就開始跳躍了,我們都知道這是電量不足,於是都緊張起來,心裡還在祈禱不要斷電才好呢。可是沒一會兒,到底斷電了。於是大家興衝衝地跑出來,一群人趴在吊腳樓的欄杆上,向遠處的電壓箱那裡看去,遠遠地看到有人在那裡修理了,可是修了很久都修不好,於是我們一群孩子就拍著欄杆破口大罵,罵這該死的電,也罵那些修變壓器的人蠢笨。

後來我家有電視機了,以為可以隨心看電視了,但媽媽卻又對我們極嚴格,生怕我們看電視耽誤了學習。記得有一晚,吃完晚飯後,媽媽就把我和姐姐妹妹們關在房間做作業了,而她就在旁邊的房間看電視。我們邊作著作業,邊聽著電視的聲音,心裡像是有貓爪撓了一樣,簡直無法做作業。妹妹調皮,又深得媽媽的寵愛,就跑過去了,撒了個嬌,媽媽也讓她看了。可是我們是不行的,只能繼續假裝在那裡做作業,可終究假裝不下去了,卻又不敢過去看電視,小時候媽媽很兇的。於是就跟著姐姐,悄悄溜出房間,趴在媽媽看電視的房間的窗口,捂著嘴悄悄地看電視,放映的是《神鵰俠侶》。我們看得入迷極了,呼吸都忘了。這時候被妹妹轉頭來看到了,她就笑,她一笑,媽媽就發現了,媽媽也跟著笑,終究也讓我們進來看電視了。

之所以說這兩件事,是有兩個原因:一是想說明金庸先生的小說在中國流傳程度之廣,在我故鄉那麼偏僻的鄉下,大多數都是沒有見識的鄉下人的地方,也有這麼廣泛的傳播,雖然是以電視劇的形式;二是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金庸小說的影響,這也為我後來愛看金庸小說埋下了伏筆。

其實我這個年代的人,已經和金庸小說無甚關係了,我長大的時候,金庸小說的熱潮已經漸漸退去,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才是金庸小說的直接讀者,九零後開始,金庸的小說出現得就越來越少了,不單是金庸小說,而是所有的武俠小說都是如此。我們那個時代,是青春小說的時代,是韓寒郭敬明的時代,所以我的童年時期以及少年時期,都未接觸過金庸先生的小說,當然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和電影是看了不少的。

我開始讀金庸小說是很晚了,竟是大學的時候(或許我在高中的課堂上有看過,似乎是同學的書,也似乎是《射鵰英雄傳》,我有點朦朧的記憶,但是不敢肯定,所以就不提了),這點想必很多人都比我要早吧。我的大學生涯是很荒廢的一段生涯,是很迷茫的一段生涯。我不愛我的專業,我也對未來沒有什麼期許,整日的時間就花在寢室的床上和圖書館。也正是由於這段百無聊賴的時光,讓我發現了許多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金庸小說就是這些之一。

學校的圖書館自然是有金庸先生的小說的,我就在學校圖書館的明亮的窗邊,看起了金庸先生的小說來,後來又把他的小說帶回寢室,通宵達旦地看了起來。現在我已經不知道我最先看的是哪幾本了,想必是《天龍八部》或者是射鵰三部曲中的某一部吧。在大學的時間裡,我大概看了三四本金庸先生的小說,那時候只覺得好看,但遠遠不至於成為金庸迷的程度。後來畢業後,四處輾轉,又有幾年不看金庸小說了,再次看,應該是我在廈門的時候,大概在2015年的夏秋。那時候人生渺茫,處處碰壁,心情每日都很煩亂,所以看別的書是看不進去的,可是又不能不看書,不看書的話更會感到焦慮。就在這樣的時候重新看起了金庸先生的小說。我看書都是不求甚解的,只覺得好看,那便一口氣看完,就是第二天有天大的事,也要熬夜看完,如果不好看,也不會因為什麼求索知識的精神去強迫自己看,便丟棄一邊不再去看了。

在那個溽熱的廈門的夏天裡,我大概一口氣看完了金庸小說的大部分小說,因為大學看的都已經忘記了,所以這次都是重新看的。我的記憶不是很好,已經不記得是看的哪幾本了,幸好在我看完這些書的時候,我也在寫我的一系列文章《金庸小說人物閒談》,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去翻了翻那些文章,已經有了二十五篇文章,那便是寫了二十五個人物了。這才知道那時候看了哪些書。應是《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書劍恩仇錄》《白馬嘯西風》《雪山飛狐》《鹿鼎記》《碧血劍》,讀《碧血劍》時也看了他的《袁崇煥評傳》,我覺得這個寫得或許比《碧血劍》還精彩些,把歷史寫得像小說一樣精彩,足見金庸功力,至於歷史方面的爭議,我便是不懂了,總之很好看的。除此之外,再加上閒時看的短篇《越女劍》,想來那時候看了金庸小說的十一部了。

當然有些小說有重複看過,分別是《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還有《射鵰英雄傳》。剩下的小說都是在今年看完的,在2018年的上半年,又突然陷入了無書可讀的心境,於是又開始重新讀金庸。這次讀的是《連城訣》《俠客行》《鴛鴦刀》以及《飛狐外傳》,這三部書為什麼這麼晚讀,我想一是這三本書在金庸的小說中不算特別出名,二是我對這三本書的偏見,應該是我先看了《連城訣》和《俠客行》改編的電視劇,因為不是很喜歡這兩部電視劇(吳樾演的狄雲太過苦兮兮,沒有一點瀟灑,石破天老是叫自己狗雜種,特別不喜,又非常討厭吳健演的石破天總是頂著一頭泡麵式的頭髮),所以也連帶著不喜歡這兩個小說了。而《鴛鴦刀》在之前看了開篇,發現不是金庸常見的敘述方式,就不喜看,也就沒看了,此次是因為將金庸小說都看完了,所以才耐著性子將這篇《鴛鴦刀》看完的,這篇小說和金庸別的小說閱讀感受完全不同,仿佛不是同一個人寫的,總之《鴛鴦刀》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金庸小說了。《連城訣》和《俠客行》都是相當的出彩,相當的好看,雖然不如射鵰三部曲這些,但也不減其魅力,可見電視劇對這兩部小說的戕害(僅是對我而言)。

這便是我讀金庸小說的經歷,說完這些,似乎沒有別的什麼好說了。對這些小說的評價,實在不是在這篇文章裡就能說完的,要說個痛快,恐怕一本書的體量也是不夠,所以我之後需得再努力些,將我的《金庸小說人物閒談》繼續寫完。

金庸先生有多重身份,寫小說只是他的身份之一,而我喜歡他的,且稍微了解的,也僅僅是這一面而已,所以我也不好置評金庸先生整個人,至於他的小說,我不是專門的文學評論家,亦是不敢多說,只能說說我對這些小說的喜愛罷了。至於金庸先生的小說是不是要流傳千古,和日月同光,我不知道,也不會妄加揣測,只是我很感激這些小說給我以非常非常好的閱讀感受,給我以非常非常好的英雄幻想。我記得我小時候最想成為的是楊過,甚至幻想把自己的手臂砍掉一隻,也像他那樣當獨臂大俠。當然如果你問我現在最喜歡的是哪個小說,最喜歡的是哪個人物,我會直言地告訴你,我最喜歡的小說是《倚天屠龍記》,最喜歡的人物是張無忌,且自覺得自己的性格和張無忌最像,而最喜歡的女性角色則是趙敏。

如今金庸先生已經仙逝,再多的話說來也是無意義的,況且寫金庸先生的文章那麼多,這篇文章的存在也是沒有意義的,只是對我來說,算是個總結吧。中國人都說蓋棺定論,但論金庸先生的話語想必是沒那麼快就定下來的,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對他的喜愛是和千古美名之類的無關。

和金庸先生生曾經在同樣的年月生活過,我有多大,便和金庸先生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了多久,想來真是幸運。我未曾有幸見過金庸先生,但我曾在北京見過蔡瀾先生,蔡瀾先生和金庸先生是好朋友,所以我和金庸先生,算來也是很有緣分的,和他的遇見只隔著一個人。像他們這樣的人,人生只要能一見,就是天大的幸運了。

2018.10.31於貴陽

 

 

相關焦點

  • 最適合學生閱讀的金庸小說,我認為是這三部
    今天參加一個徵文,跟大家聊一聊金庸的小說。對於我們80後,成長的經歷離不開武俠小說,特別是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幾部小說,有的我讀過好幾遍,每個年齡段讀的時候,心態都不一樣。有的,卻只讀了一遍,因為實在是不忍也不想再讀第二遍!十一二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最早是讀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和《雲海玉弓緣》。
  • 我閱讀網絡小說的經歷:《誅仙》
    本來自己開個自媒體專欄,是想寫寫網絡小說,還有一些讀後感,不過從今天起,我可能更多的要談一談自己和網絡小說的故事,又或者說,是我閱讀網絡小說的經歷。而今天這篇文章,則主要圍繞著一本網絡小說而談,而它就是《誅仙》!一,初識《誅仙》還記得那是2007年的秋天,金秋時分,一個收穫的季節,或者說是人人都感到幸福的季節,但是在我的內心中卻只有悽涼。
  • 金庸小說閱讀順序 金庸小說順序順口溜 金庸小說全集下載txt完整版
    金庸小說閱讀順序很多人都有武俠夢,看金庸的小說就是當時很流行的一件事,不過金庸先生最近離我們而去。回憶起他的一生,創作了很多的武俠小說,還是很讓人佩服的,很多人的武俠夢就是從看金庸的小說開始的。不過回憶起他的武俠小說,還是很值得好好的回味的。
  • 金庸15部小說的閱讀順序
    金庸的15部小說,應該按照什麼順序讀呢?是按照金老的創作年份,還是按照「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呢?南宮飛推薦大家的閱讀順序是:《越女劍》——《鴛鴦刀》——《白馬嘯西風》——《俠客行》——《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笑傲江湖》1,《越女劍》——《鴛鴦刀》——《白馬嘯西風》——《俠客行》這些是中短篇,就像是大餐前的冷盤,先墊下肚子
  • 閱讀《金庸作品集》的最佳順序?
    這是《金庸作品集》十五部小說書名的記憶口訣。 一個從未接觸過金庸武俠小說的人,如果想要從零基礎開始,系統讀完《金庸作品集》的十五部小說,如何才是閱讀的最佳順序呢? 換言之,這種類型的讀者讀金庸小說,是要將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那個世界裡,去感受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去享受感性上的閱讀快感。對於這種類型的讀者,我建議按照金庸武俠世界本身的虛擬時間線來安排閱讀順序。
  • 康輝——金庸小說,我極愛之
    文章摘自《平均分》作者:康輝金庸小說,我極愛之。相信金庸必定是受過《紅樓夢》的影響的,而在中國古典小說的基礎上,又多了很多西方小說、電影的手段,加之題材,開一時之新風,留一世之巨著。有華人之處必有金庸讀者,誠不我欺。
  • 金庸小說被選中了
    金庸江湖,獨此一份,別無分店。二、金庸先生去逝後,無人能接棒,江湖武俠無以為繼,從此江湖不再。一定程度上講,金庸先生的離世意味著俠義江湖不在了,這是種深深地遺憾。但是,我們要知道,生命是短暫的,精神是永存的。金庸先生雖然千古了,但其留下的「江湖」一直都在。膾炙人口、受幾代人喜愛的小說,或以文本的形式,或以影視的形式,仍在深刻影響著當下中國人的思維、情感。
  • 金庸: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
    金庸先生的小說,經歷了金庸本人兩度修訂,總共有三個版本。即「舊版」、「新版」、「新修版」。
  • 我看金庸的電視,玩金庸的遊戲,讀金庸的小說長大
    金庸的逝世,對我的打擊很大,雖然不是很直接,但是讓我一顆很浮躁的心頓時更茫然了。我可以很確定的這樣說,我的性格,我的偏好,都是長期受金庸作品的潛移默化而形成。我就說說我的性格偏好,而且還要就著遊戲說起。如果金庸代表武俠,而武俠的相對面是仙俠的話,我不喜歡仙俠。什麼《仙劍奇俠傳》這種仙來仙去的遊戲,《誅仙》這種仙來仙去的小說,我都不喜歡。
  • 《基督山伯爵》|西方小說傳說,與金庸小說齊名!
    很多時候,面對大部頭的世界名著我是拒絕的,小時候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留下的痛苦回憶依然歷歷在目……直到我讀到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這是一部意外好讀、通俗流暢的世界名著,更是一部充滿金庸色彩的復仇小說。
  • 讀金庸小說的順序
    點擊笑書神俠讀博學關注我們 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除了眾所周知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外,還有一部《越女劍》。對於金迷來講,應該將這些小說都讀過了。但還有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輕一些的朋友們,並沒有讀過或者沒有全部讀過金庸的武俠小說。
  • 我覺得,《鹿鼎記》是金庸最好的小說
    我心目中,《鹿鼎記》和《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前二。《笑傲江湖》和《射鵰》爭前三。
  • 正餐間的甜點——金庸小說《俠客行》
    《俠客行》是我讀的第七部金庸小說,過去三年內讀了「射鵰三部曲」和「金庸三傑作」(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
  • 張乃禹│論金庸小說在韓國的譯介、傳播與接受
    金庸小說的主要譯者有金一江、樸永昌、姜升遠、任和伯、鮮于仁、金榮一、金鐘倫等,其中金一江的影響力最大,樸永昌的譯作最多。事實上,這些譯者名稱大都為假名或筆名,如金一江,其真實身份為擁有中國文學專業背景的成宜濟教授,他是1986年掀起中國武俠閱讀狂潮的《英雄門》的主力譯者。而樸永昌在大量翻譯金庸小說的基礎上,也嘗試進行了模仿創作,如《華山論劍》、《九陰真經》等。
  • 金庸寫得最好的一部小說
    不過明報在開辦之初,雖然金庸非常努力,但第一年還是虧損了,一年的銷量才幾千份。金庸為此費了不少腦筋,當時的金庸,已經開始發表武俠小說,吸引了許多讀者。後來金庸索性在明報上連載武俠小說,極大地提升了明報的銷量。直到後來,明報找準了時事政治與連載小說的定位,越辦越好,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明報一年的盈利就已經達到一億元。
  • 金庸小說60年 金庸的傳媒、政治朋友圈
    除了董橋和張健波之外,《明月》歷任總編輯胡菊人、古德明、古兆申、邱立本、潘耀明也都是一時之選。後來創辦「香港財經風向標」《信報》的林行止曾在《明報》資料室做資料員,受金庸賞識,被派往英國學習財經,返港後任《明報晚報》副總編輯。
  • 金庸小說的創作順序
    金庸小說的創作順序 金庸中長篇小說一共有14篇,從1955年開始創作,到1972年封閉小說創作
  • 閱讀 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
    #閱讀#1611,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新垣平又是一本學術書籍。
  • 原版閱讀 | 董培新:金庸「御用畫家」筆下的武俠世界
    ,把十五個人一字形橫排,會做成一個很大的壓逼感,小說內對這十五人的描述,完全獨立處理,每一個人沒有絲毫相似之處,所以我加了一些東西,十五隻馬全部畫成不同模樣。作畫的時候一定要忠於小說,小說作者寫的時候,很主觀、概略地寫,但我在處理光暗與顏色時,我要忠於原著。 蓮花一定要用蓮花的顏色,蓮花畫好時,它的顏色從整張畫中脫離了,不可以這樣,那蓮花就是脫離了,沒辦法融合一起,結果我要調淡它的色彩,總共調淡了四次才成功。它的顏色要是這麼搶眼的話,我接受不了,我就會整幅不要。
  • 金庸小說集
    一篇老文,寫一寫我和金庸武俠書。一直想收一套金庸的老版小說全集。這些小說,陸陸續續大多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