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庸的電視,玩金庸的遊戲,讀金庸的小說長大

2021-02-15 人人都是理想國

大家好,我是理想國,我更是一名100%的金庸迷。

昨晚得知金庸去世的消息後,我很彷徨。

金庸過後,再無武俠。

關於金庸,可以寫的東西太多。關於他的故事,他的影響,他的逝世,相信你們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找到。

也許熱衷玩手遊的你們,由於年紀還小,對金庸不大了解。亦也許你們從小壓根就對武俠不大感冒,所以金庸對你們來說只是個名詞。

也許你們會問,一個遊戲公眾號,寫什麼關於金庸的文章。

是,遊戲公眾號和金庸不沾邊,但我是一名100%的金庸迷。金庸的逝世,對我的打擊很大,雖然不是很直接,但是讓我一顆很浮躁的心頓時更茫然了。我可以很確定的這樣說,我的性格,我的偏好,都是長期受金庸作品的潛移默化而形成。

我就說說我的性格偏好,而且還要就著遊戲說起。

如果金庸代表武俠,而武俠的相對面是仙俠的話,我不喜歡仙俠。

什麼《仙劍奇俠傳》這種仙來仙去的遊戲,《誅仙》這種仙來仙去的小說,我都不喜歡。我不喜歡仙俠到什麼程度?前幾年陳喬恩和霍建華主演的《笑傲江湖》,我超級排斥。我看到霍建華騎著仙鶴在空中飛翔時,這部戲已被我從待看列表中刪除。太假,人騎著仙鶴在空中飛翔,這是沒有常識,還是太仙。反正看著假的東西,仙俠作品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來。你有你假的理由,我也有我不看的理由。

我不看仙俠的理由是什麼?那是因為,比起虛無縹緲,沒有主心骨最後肯定是愛情故事的仙俠,我更喜歡金庸筆下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俠。為什麼我喜歡這種武俠?如果我邏輯沒有錯,我不是天生就憑空喜歡,而是太小的時候太常看這類的電視劇了。《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在我小時候意識還沒有成型的時候,在家家戶戶熱播的時候,有哪家小孩沒有看過?郭靖和喬峰,哪個不是大俠,哪個不是武功蓋世,哪個會見死不救?就是因為看這種戲看得多了,我覺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第一件要追求的事情是武功第一,第二件事情是扶弱鋤強,第三件事情是家國大事兼為己任。長大進社會後,發現這三件事沒有哪一件事不是狗屁不通。

首先,我小時候看武俠,我爸又是習武之人,所以順理成章被我爸忽悠送去習武。我習的武是國家體育局,有規定套路的那種,表演性質,也就是李連杰、趙文卓、吳京那種。自打我開始耐著性子在武術隊習武時,我就有個念頭,不要像郭靖那樣打出降龍十八掌,我只要裘千仞那種可以在水上奔跑的功夫。我沒有膽敢問教練,但並不代表我心裡沒有這個想法。但凡是訓練結束後,我都會和師兄弟們找一個牆角,去練習飛簷走壁,就是那種跑過去右腳踩右面的牆左腳踩左面的牆,速度飛快地往上踩,給自己帶來飛簷走壁的感官快感。旁人看起來就是一群傻帽小孩在踩牆。哎喲,你們沒有試過,說多了你們也不懂。

你看,這就是小孩的浪漫。《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可以讓天真的小孩覺得這世上真的有大俠,那些拍電視劇的人呢?當時他們拍這兩部電視劇的初衷,也不正是像小孩一樣,讀了金庸的書,而變得浪漫嗎?一切理想主義的東西,都是浪漫。一切想要而現實很難給你的東西,都是浪漫。

現代社會,哪有人飛簷走壁,哪有人隔空震物。這金庸裡武俠的武,在世人面前,是那麼弱不禁風,一戳就破。然而,可以把不現實的武,變得影響幾代人的武俠,賦予理想主義一個實際性質,還就需要那個俠。你練就蓋世神功的目的是什麼?或是你武功天下第一之後想做什麼?變成那個在你被欺負時幫你出頭,在國家危難關頭挺身而出,在你幼小心靈中保持著頂天立地的男兒形象,這就是你練武的偶像。你想有朝一日,也像這個人一樣,練就神功,保家衛國。也有可能你練不了神功,也願意成為一個男子漢。

而我們小學、初中、高中熟讀的語文課本中,都有很多課文教導我們如上文所說的這種,要有顆為國為民,天下大事為己任的心。但比起學校的語文,金庸的書,早已教會了我這些道理。所以我覺得做人就是要這樣,到底是那樣,我說不清楚,就是像喬峰那樣。

當然,除了《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和我同個年代出生的人,對於小時候金庸影視作品的印象,還會有《神鵰俠侶》,《笑傲江湖》,《鹿鼎記》。前兩個月我剛和老婆重新看了遍陳小春的《鹿鼎記》,我發現韋小寶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可能是要落馬的那種人,他可以兩面派,可以笑裡藏刀,作風有點卑鄙,有點低俗。但是他和康熙的感情,和天地會的道義,都是有自己的俠。他不會背叛康熙,也不會背叛天地會,這是他的俠。作為封筆之作,也作為巔峰之作,也許金庸想告訴我們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俠,不需要像喬峰那樣把所有重擔都扛在肩上,也不需要有蓋世神功。只要你用自己擅長的技能,能夠守住你心中的道義,做個有原則的人,都可以是俠。

然而,說起韋小寶,除了他的手段較為所謂的不恥之外,韋小寶與七個老婆的故事,在大多數現代女性看來,也是屬於狗屁不通的。就單單講韋小寶搞到神龍教主夫人來說,他算是勾引有夫之婦吧?但是男人愛看鹿鼎機,愛當韋小寶,韋小寶與七個老婆的故事,都是「標準」的男女關係發展史。你說韋小寶和雙兒青梅竹馬,韋小寶和蘇荃的婚外情,韋小寶和曾柔的有錢公子哥泡上貧窮妹,韋小寶與阿珂的死纏爛打生米煮熟飯,韋小寶與沐劍屏的就吃傻大姐,韋小寶與建寧公主的一攻一受,韋小寶與方怡的我對你這麼好你卻總對我那麼壞,哪一段男女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到模板的?而偏偏,韋小寶就是集廣大男性羨慕廣大女性鄙視之大成者。

金庸生平風流,金庸寫韋小寶既是在寫自己。金庸的那個年代,是不是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我們不能理解,我們也不可以或是不需要去理解。我們只要過好當下,過好當下的主流就好。比如,你說現在生活的重心是什麼?肯定會有一大堆人舉起手來說,認真上班,努力存錢買房還貸,努力存錢養娃養老。每個時期的大多數人生活的重點都不一樣。我們可能感到力不從心,但我們也不一定是不幸福。做人就是有事情做,有事情想。

歷史本身就像金庸說的那樣,千變萬化,今天這個樣,明天那個樣。也許,在金庸那個年代,他不理解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但是他說,歷史是包容萬千。我們讀古書,就是去試圖理解歷史。《史記》《道德經》這些歷史文書,現代人讀不進去,金庸就都把他們的精華寫進14本小說中。所以你看,我小時候還沒有看過金庸的小說,只是看過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我就知道做人要有《道德經》裡的那些原則,還有很多歷史文書教我們的那些保家衛國的東西。抱歉,我記不住什麼歷史書的名字,金庸小說的名字我倒是記得。

而說到歷史,說到保家衛國民族大義,我們可以看到《射鵰英雄傳》,而說到民族融合性,中華民族包容性,我們可以看到《鹿鼎記》。金庸曾經直接說過,說中華民族為什麼偉大,為什麼歷經千年而不倒,就是因為中華民族包容一切。這部分我就不要寫太詳細,大家自行體會。

所以看金庸14本小說的發展路線,就可以看出金庸如他小說所提倡的包容性那樣,他本身就是一個很包容的人。當他看到仙鶴的《笑傲江湖》,不會像我那樣義憤填膺、忿忿不平。因為仙俠的《笑傲江湖》,出於不同的時代,已經和金庸所處的時代不同,已經和我小時候的時代不同。如果歷史有包容性,那麼,仙俠的《笑傲江湖》也將會包容進去。畢竟,仙俠的《笑傲江湖》之所以拍成仙俠,是因為那個時期的觀眾喜歡仙俠(如果你不喜歡仙俠,可以在本文留言吐槽)。

昨晚我在第一時間寫了條朋友圈,世上再無武俠。我有個朋友留言「現在都是仙俠…」。是的,仙俠就是流行的趨勢,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這個趨勢。是十幾年前《誅仙》開始流行的時候起,還是二十幾年前《仙劍奇俠傳》成為經典的時候起。也許,就像這幾年流行的佛性上班佛性健身那樣,每個時期的人對於當下的生活無奈,都很想逃避,很想佛性一下。

而確實,從小覺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俠就是人生最高追求的我,也很容易由於自己的固執,而漸漸被流行、主流給拋棄。雖然我是100%金庸迷,但是我沒有到達金庸那個境界,我還太固執,太追求武俠,排斥仙俠。由於我的偏好,我從小玩的遊戲都是具有一定行。我不玩網遊,只玩單機,單機的遊戲我也挑。但是金庸改編的遊戲,我大多數都會玩。

2001年有這麼一款遊戲,叫做《天龍八部》,是智冠發行的一款電腦單機遊戲。遊戲藍本是金庸的《天龍八部》,遊戲裡你是主角,對,你可以把自己的名字輸入進去,如果你叫理想國,那麼遊戲的主角就是理想國。理想國可以選擇練什麼武功,然後可以選擇走什麼路線,是走邪的路線,還是走正的路線。理想國既可以和段譽虛竹喬峰結拜,也可以在他們三兄弟之中挑撥離間。理想國可以在聚賢莊一戰聯合眾人圍剿喬峰,也可以和喬峰一起並肩作戰,血戰到底。理想國可以在喬峰出手打傷阿朱喬莊的段正淳之前告知喬峰,也可以任其像小說那樣打死阿朱。這款遊戲的魅力在於你可以選,因為你在武俠世界是主角。但是我不管玩了幾遍,最後我還都是走了一遍又一遍正的路線。因為我還停留在小時候看金庸,要做個大俠。

像我一樣深受金庸影響,並且熱衷於玩遊戲的,大有人在。說個出名的,河洛工作室的徐昌隆,在96年時出品了一款《金庸群俠傳》(不是網路遊戲,也不是什麼金庸群俠傳2、3、4、5這種質量的遊戲)。前陣子,他的最新作品《河洛群俠傳》,作為《金庸群俠傳》的精神續作,發售了。我預售時訂購,遊戲解鎖時第一時間玩,但是最後我把它退款了。

其實一開始我對《河洛群俠傳》相當期待,但事實上這是一款讓我相當失望的遊戲,失望到我都懶得寫文章評論的地步。我只能說,徐昌隆不是金庸,他可以把金庸的故事作為藍本創作出一款超級好遊戲。但是當他不再借用金庸的故事為主要藍本時,他的作品就頓時失明了。一款以講故事為主導的遊戲,故事失去靈魂的時候,就已經沒有讓人再玩下去的動力了。可見金庸作品是多麼的好,直接套用故事的遊戲能玩出靈魂。

我本身對徐昌隆和河洛工作室沒什麼意見,他說河洛工作室可以倒,國單(國產單機遊戲)不能倒。咱麼不談論他這句話,我們就說現在的國產單機遊戲,是多麼缺乏好遊戲。而遊戲,作為青少年最直接的日常消遣產品,及時在眾多家長的眼中是不好的存在,但遊戲,確確實實是需要正視,並且好好規劃。如果你讓青少年玩金庸改編的好遊戲,就如同讓他讀金庸的作品一樣,也會變成好事。如果你讓青少年玩主流氪金遊戲,除了消耗他們的時間,對他們的成型是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所以,你看我,得知金庸逝世的消息後,我整個人就奔潰了。如果不是我跟不上主流,或是我被潮流所淘汰,那麼你看這段時間出的,但凡是金庸作品改編的影視節目,遊戲,大多數都很難稱之為優秀。要知道,優秀這兩個字,除了作品本身意義上,更多的是起到教導之作用。但凡文化娛樂產品,必須有個潛移默化的功能。這個功能如果沒有被正視,而是一味著去追求利益最大化,最後,整塊文化娛樂市場,充斥著都是讓你消費,讓你難消化的快餐產品。天天吃快餐,估計人容易奔潰。

最後,我想補充幾點。一是我看過金庸的原著小說,不管是新版的,還是之前那版的,我都看過。這裡申明一下,以免因為上文沒有提及而被讀者誤解為我不看原著就瞎抒發情感。我本身性格比較善變,所以我不會一直多愁善感,大多數時候會比較實際。像剛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是含著淚水,而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非常冷靜。


掃下面二維碼可讚賞

相關焦點

  • 我的金庸小說閱讀經歷
    這時候被妹妹轉頭來看到了,她就笑,她一笑,媽媽就發現了,媽媽也跟著笑,終究也讓我們進來看電視了。之所以說這兩件事,是有兩個原因:一是想說明金庸先生的小說在中國流傳程度之廣,在我故鄉那麼偏僻的鄉下,大多數都是沒有見識的鄉下人的地方,也有這麼廣泛的傳播,雖然是以電視劇的形式;二是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金庸小說的影響,這也為我後來愛看金庸小說埋下了伏筆。
  • 讀金庸小說的順序
    點擊笑書神俠讀博學關注我們 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除了眾所周知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外,還有一部《越女劍》。對於金迷來講,應該將這些小說都讀過了。但還有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輕一些的朋友們,並沒有讀過或者沒有全部讀過金庸的武俠小說。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著作改編的經典遊戲 金庸群俠傳囊括了金庸筆下...
    ­  大家好,這裡是正經遊戲,我是正經小弟。,玩家可以與部分金庸小說裡的人物共同冒險,而且遊戲裡大部分人物、武功、物品及劇情發展都十分忠實於金庸原著。­  這部作品獲得了玩家極高的評價,並且在後續推出了包括《金庸群俠傳》2、3、X 等作品,至今仍有大量玩家還在為全成就解鎖、完美通關等遊戲目標一遍遍重玩。
  • 金庸小說集
    一篇老文,寫一寫我和金庸武俠書。一直想收一套金庸的老版小說全集。這些小說,陸陸續續大多看過了。
  • 金庸小說閱讀順序 金庸小說順序順口溜 金庸小說全集下載txt完整版
    金庸小說閱讀順序很多人都有武俠夢,看金庸的小說就是當時很流行的一件事,不過金庸先生最近離我們而去。回憶起他的一生,創作了很多的武俠小說,還是很讓人佩服的,很多人的武俠夢就是從看金庸的小說開始的。不過回憶起他的武俠小說,還是很值得好好的回味的。
  • 那些伴隨90後長大的金庸電視劇
    90後的書迷大多是從電視、電影開始接觸金庸,大概以逐年的方式回顧一些經典的劇集吧有機會再說說看書的經歷1993年我出生那年,自然是沒有機會看電視劇的。但是這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拍得還是相當令人印象深刻。電影改了許多劇情,很多都相當出色。
  • 金庸小說60年 金庸的傳媒、政治朋友圈
    沈寶新待人慷慨,機房工人賭博輸錢找他借,從來沒有不答應的,被員工稱作「老豆」,和今天我們說的「大大」一個意思。《明報》推出馬經是沈寶新的主意,走娛樂化路線的《明報周刊》也是沈寶新向金庸建議後創辦的,可謂經營有術。創刊最艱難的那段時間,也是沈寶新陪金庸一起度過的。
  • 康輝——金庸小說,我極愛之
    如純以影響人群之廣、之深計,金庸小說或可與紅樓一較短長。金庸小說好,首先文字極好,特別符合我的標準。曾經與幾位同好之人討論,金庸小說到底哪裡吸引人?我給出的理由最簡單:讀金庸讓我無比享受「閱讀的快感」!這種快感並不僅僅來自情節的曲折、結構的複雜、敘事的宏大,還來自那一個個方塊漢字組接而成的一種獨特、難以言說的韻律。
  • 少年,我們一起來讀讀金庸吧
    演唱:羅文、甄妮今天是年初一,雜誌社的一位實習同學向我拜年,並且跟我說:「我覺得金庸小說真好看,你安利得好好。」這真是一個令人溫暖的反饋。這位同學正在看的是《射鵰英雄傳》,我建議他看完這部之後,下一部可以看《神鵰俠侶》,此後若有餘暇,可以看《倚天屠龍記》。武俠小說家中,我最喜歡金庸與古龍。
  • 六神磊磊讀金庸三部曲,六神磊磊讀金庸最新文章,六神磊磊讀金庸在線
    「眾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金庸。 從2013年到現在,六神磊磊解讀金庸小說已經有6年多的時間了。 6年來,他前前後後寫了900多篇讀金庸的文章,累計已有130多萬字。連他自己也驚訝,金庸的武俠世界裡,竟有一個如此龐大的現實江湖,而且怎麼寫也不會枯竭。
  • 用英語讀金庸:在武俠文化中修煉詞彙「內功」
    其實,我就是在金庸小說、評書、影視、遊戲等之中蹉跎歲月長大的……遵循人性,縱情享受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無可厚非。如果同時還能修煉英語「內功」,老師父母也不好意思沒收你的小說、禁止你玩武俠遊戲了,豈不美哉?伍教練現在專攻「用英語」的解決方案,在金庸時代落幕之際,與各位武俠迷分享如何用透析法解讀武俠經典,並向大俠致敬!讀金庸,首先當然是讀其中文版武俠小說原著。
  • 孩子讀金庸作品的順序和建議
    ,我們也發了一篇緬懷金庸先生的文章,後臺有爸爸媽媽問:應該怎樣引導小朋友讀金庸先生的作品。要知道,在華人世界裡,有太多沒有進過學堂的人,但卻很難找到一個沒有看過金庸作品的人。當然,他可能看的是電視劇,或者是在小說的基礎上改編成的遊戲。金庸就像血液一樣,早已滲透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之中。這也足以說證傳統話本與通俗小說(武俠類型)與真正有趣的故事,在數十年間,數億華人心裡的真正位置。
  • 獨家/孩子讀金庸作品的順序和建議
    在穆老師的讀字課堂和故宮讀字課上,他說起金庸筆下的書法高手——禿筆翁寫《裴將軍詩》、張翠山看張三丰臨摹《喪亂帖》悟出武學奧妙的「銀鉤鐵劃」等等小故事,真是信手拈來。一問果然是資深金庸迷,我們特意邀約穆老師寫了這篇紀念金庸先生的文章。根據穆老師自己的成長經驗,他認為:十二三歲的孩子應該會很有興趣讀金庸的書。
  • 王朔批金庸,金庸回復了,一塊發你看看
    按我過去傻傲傻傲的觀念,港臺作家的東西都是不入流的,他們的作品只有兩大宗:言情和武俠,一個濫情幼稚,一個胡編亂造。尤其是武俠,本是舊小說一種,80年代新思潮風起雲湧,人人惟恐不前衛,看那個有如穿緬襠褲戴瓜皮帽,自己先覺得跌份。那時我看人是有個尺子的,誰讀瓊瑤金庸誰就叫沒品位,一概看不起。
  • 金庸,金庸!
    以前有一些作家去世,我其實並沒怎麼看過他們的東西,但找著資料總能說出點什麼。但到了金庸,雖然我看過他每一本書,還看了電視劇,看了各種電影,玩過一大堆相關的遊戲。結果憋了半天,一個完整的句子都打不出來。只能嘆息著說一些隻言片語。1,倪匡,金庸,蔡瀾,黃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 這麼多年的金庸小說都白讀了,正確的讀法在這裡
    「中國沒有漫威宇宙,但有金庸江湖。」金庸先生雖然與世長辭了,但他的武俠故事依然在繼續,就像血液一樣,早已滲透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之中。青年人都是看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長大的,很少有人讀完全部的小說,但電視劇畢竟有戲劇的成分在,跟小說還是有所不同。
  • 全庸、金康、金庸新……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金庸「周邊」
    是大陸一位專靠寫金庸小說人物而混跡於江湖的怪才。影視劇作品由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是金庸小說的再生產,他們帶來的影響更大,因為90後甚至00後們,大多數是不會讀金庸小說的,他們都是通過影視劇作品來了解金庸,走進金庸的武俠世界,而這也是經典作品的厲害之處。
  • 這些「金庸經典名句」,金庸從沒說過
    雖然這句一看就很不像金庸的手筆,倒像是什麼古風遊戲或是古裝偶像劇的風格,但本著負責的態度,我還是在在小說裡檢索了一遍,結果當然是沒有的。還有③「一座山,隔不了兩兩相思。一天涯,斷不了兩兩無言。且聽風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有點像言情小說的味道,說是來自《神鵰俠侶》。還有④「做人要能瞎矇,就瞎矇,生活儘量放輕鬆。」感覺像某些電視劇的主題曲歌詞,說是來自《鹿鼎記》。
  • 金庸小說被選中了
    金庸江湖,獨此一份,別無分店。二、金庸先生去逝後,無人能接棒,江湖武俠無以為繼,從此江湖不再。一定程度上講,金庸先生的離世意味著俠義江湖不在了,這是種深深地遺憾。但是,我們要知道,生命是短暫的,精神是永存的。金庸先生雖然千古了,但其留下的「江湖」一直都在。膾炙人口、受幾代人喜愛的小說,或以文本的形式,或以影視的形式,仍在深刻影響著當下中國人的思維、情感。
  • 我的啟蒙遊戲:《金庸群俠傳》
    《金庸群俠傳》是我的啟蒙遊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