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色音頻聆聽
這首《碧澗流泉》是嶺南琴派重要的傳統曲目之一,當代琴人的演奏,基本沿襲了自清代以來傳統的節奏自理和表現手法。嶺南琴派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生前,每逢會琴訪友,必操此曲。
樂曲抒發了古人蕩跡山林閒適疏放的幽趣。表現了在那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之間,爆發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細流,時急時緩。
《碧澗流泉》為三段體(A.B.A)結構,全曲原分六段加一尾聲共七部分,表現了山林幽澗,一派碧綠,流泉泠泠;急峻時,嘈嘈切切,首尾響應,意趣盎然,素有《小流水》之稱。
通常,古琴曲往往從緩慢渾厚的散意或清脆明亮的泛音開始,而《碧澗流泉》則從第一弦十三徽以外以沉實的按音開始,以大幅度的揉弦和二度不協和音引出,然後自下而上、上而下發展,交替迴旋,表現了在那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之間,爆發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細流,時急時緩。
樂曲的第二、三段,旋律向發展,並多次運用虛掩手法,跌宕起伏,曲折盤旋。
第四段是一段小快板,旋律在琴下準低音樂反覆出現,變調移位,虛實相映,並多次出現強弱倒置的切分效果,像激流衝擊著巖石,使人們仿佛置身於山水之間,情飛志揚,心曠神怡。這一段為樂曲的精華,又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第五段是主題再現,進一步把樂曲推向新高潮,加強了樂曲的表現效果。
第六段樂曲又逐漸恢復了平靜,峰迴路轉,但感情更深厚而充沛,其旋律開闊悠長。
尾聲部分泛音清脆明亮,寥寥數音,使人覺得餘音繚繞,意味無窮。
古琴療愈 | 原創作品
其他平臺轉載請聯繫主編
免費獲取授權 違者必究
◆ ◆ ◆
古琴之音,淳和淡雅
清亮綿遠,意趣高雅
主編微信:yixin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