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 |《碧澗流泉》山林閒適疏放的幽趣,悠然意遠

2021-02-19 古琴音樂

©點擊上方綠色音頻聆聽

這首《碧澗流泉》是嶺南琴派重要的傳統曲目之一,當代琴人的演奏,基本沿襲了自清代以來傳統的節奏自理和表現手法。嶺南琴派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生前,每逢會琴訪友,必操此曲。

 

樂曲抒發了古人蕩跡山林閒適疏放的幽趣。表現了在那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之間,爆發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細流,時急時緩。

 

《碧澗流泉》為三段體(A.B.A)結構,全曲原分六段加一尾聲共七部分,表現了山林幽澗,一派碧綠,流泉泠泠;急峻時,嘈嘈切切,首尾響應,意趣盎然,素有《小流水》之稱。

 

通常,古琴曲往往從緩慢渾厚的散意或清脆明亮的泛音開始,而《碧澗流泉》則從第一弦十三徽以外以沉實的按音開始,以大幅度的揉弦和二度不協和音引出,然後自下而上、上而下發展,交替迴旋,表現了在那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之間,爆發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細流,時急時緩。

 

樂曲的第二、三段,旋律向發展,並多次運用虛掩手法,跌宕起伏,曲折盤旋。

 

第四段是一段小快板,旋律在琴下準低音樂反覆出現,變調移位,虛實相映,並多次出現強弱倒置的切分效果,像激流衝擊著巖石,使人們仿佛置身於山水之間,情飛志揚,心曠神怡。這一段為樂曲的精華,又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第五段是主題再現,進一步把樂曲推向新高潮,加強了樂曲的表現效果。

 

第六段樂曲又逐漸恢復了平靜,峰迴路轉,但感情更深厚而充沛,其旋律開闊悠長。

 

尾聲部分泛音清脆明亮,寥寥數音,使人覺得餘音繚繞,意味無窮。


古琴療愈 | 原創作品

其他平臺轉載請聯繫主編

免費獲取授權 違者必究

◆ ◆

古琴之音,淳和淡雅

清亮綿遠,意趣高雅

主編微信:yixin1847

相關焦點

  • 楊新倫先生珍貴視頻《碧澗流泉》
    ▲ 《碧澗流泉》視頻節選自《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 這期間,楊新倫向鄭健候學習了《烏夜啼》《碧澗流泉》《懷古》等嶺南派琴曲,為其入室弟子,終得嶺南派古琴真傳。
  • 一首古琴曲《烏夜啼》以曲通心,滌除六塵
    2000年拜入張子盛先生門下學習古琴,後經吳文光先生指點,精擅《碣石調幽蘭》、《秋鴻》、《廣陵散》等大操,2012年參與編寫《中國古代琴歌精華校譯》,並在同年舉辦的中國(國際)民族器樂藝術節比賽中榮獲古琴金獎,2013首屆中國(國際)琴箏樂舞藝術節大賽評委。攝影作品 正版授權發布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能讀懂幾種悠然?
    小隱在山林,大隱在市朝。即使是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如果心靜不下來,擺脫不了名韁利鎖的話,那也算不得「隱」。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叫「終南捷徑」,「隱居」於終南山之中,其實心還在朝廷之上;如果真的能夠做到物我兩忘,即使在市井之中,甚至在朝堂之上,人也照樣可以獲得寧靜和自由。摒棄了世俗追名逐利這種價值觀之後,人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價值觀,這新的價值觀的支撐點在哪裡?或者說,人為什麼要活著?
  • 五首閒適詩詞:此生,淡淡的活,慢慢的老
    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沒有誰的人生軌道從一出生就該註定,生活的美好就在於有許多選擇,所以不要總是被所謂的規矩所束縛。像李清照一樣,悠然地行走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心地過好每一天。2.
  • 古箏《酒狂》一壺酒,一張琴,逍遙天地中
    關於此曲背景系當時朝政昏庸黑暗,士大夫阮籍深感與時不合。他為避免禍患,便隱居山林,彈琴吟詩,樂酒忘憂,引以為樂。提到酒,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一個狂傲不羈的阮籍,一個是杯酒成詩的李白,這個兩個人對酒的痴迷可以達到令人驚奇的地步。
  • 悟道|琴之高妙
    而聽琴曲時,聽的也不僅是音色,還有音色背後的韻味、音韻質量的高低,以及每首曲子的意義與價值。而真要聽懂這些,確實需要一定的修養與逐步的積累。意趣之高妙。清人徐祺《五知齋琴譜·上古琴論》中闡述了琴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其中這樣說道:琴這種樂器,創始於伏羲,成形於黃帝,取法天地之象,暗含天下妙道,內蘊天地間靈氣,能發出多種聲音。起初是五弦的形制,後來由周文武王增加了兩根弦,是用來暗合君臣之間恩德的。
  • 古琴之琴銘
    琴銘中以記事、表達志趣的為多,有的記錄與琴的緣分,有的記述該琴的發現、收藏傳承、重修,有的表達主人的理想志趣。我有幸見到的,是老師家的一張名為「鳴玉」的琴。這張琴是清琴,並不怎樣名貴,但因是吳景略先生親手修過,故而老師最為愛惜,並以此命名自己的琴室為「鳴玉廬」,所立的琴社亦名「鳴玉廬琴社」。「鳴玉」通體黑色,琴底用隸書刻了一首詩,填以綠漆,詩云「塵心已淨道心清,臥聽幽泉石上鳴。採得商山三尺碧,天風吹下佩環聲」,落款為「乙亥仲夏息瀾居士為冰如題詞」。
  • 韓國慶州祇林寺:琴與茶的相遇(之四)
    雲巖法師邀如山師父與幾位道友一起,漫步山林。含月山綿延數裡,滿目蒼翠。我們一行都覺得這清幽的環境,最適合琴聲。歷代撫琴,尤其強調環境和心境。王維的「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說的就是在寂靜山林之中彈琴的自得之樂。我個人覺得,在山林修行,更需要一張琴。琴會使修行事半功倍。作為古人修身養性的法器,眾器之中,琴德最優。
  • 【琴曲示範】全本《廣陵散》
    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世說新語·雅量》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晉·山濤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
  • 十首閒適詩詞:最美不過田園生活
    從唐詩到宋詞,詩人們或喜或悲,多是愁苦之態,但只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在田園鄉村時,在田園鄉村,詩人們的心情都是閒適放鬆的,他們寫下許多名篇,至今讀來,依然讓人對田園之樂心嚮往之多麼閒適、可愛的田園生活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宋】範成大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是初夏,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這個田園多豐碩。
  • 【琴派、琴風、琴境】老桐
    若以琴學而致精微,於琴派之別實宜詳究。古人於此多有闡述,應非出於軒輊高下之心,當為琴道正傳之不得不然也。琴派基本以琴風分,不同琴派所操琴曲有不同之風格,如虞山派之清微淡遠,廣陵派之婉轉跌宕,泛川派之雅正幽遠,九嶷派之雄派之雄奇蒼古等,皆極有特色。另有梅庵派之抑揚,中州派之高古、嶺南派之剛健等,也皆有鮮明風格。
  • 藝普中國·28 || 環肥燕瘦,態濃意遠
    ——《麗人行》唐 杜甫「態濃意遠淑且真」細讀「態濃」和「意遠」這是兩種本不同的美學標準呀,怎麼能並列比喻呢?是呢,這就是杜甫眼中最美的女子:姿態上的濃豔和心靈上的悠遠,兩個原本不同的集合構成的交集。「肌理細膩骨肉勻」,是說女子美麗的形體。不禁驚嘆於杜甫的審美,因為這種美很特別:姿態上的濃豔,心靈的悠遠,形體的健康。
  • 平陽琴社一周年琴會「和靜清遠」謝幕
    全曲「快如繁星不亂,慢如抽絲不斷」,將在場觀眾帶入了如真似幻的太古之境。該曲為虞山吳派的開創者吳景略先生的代表曲目,以隱逸之樂、悠然互答為樂曲的主要音樂動機。後經虞山派第二代傳人、古琴大師吳文光先生繼承發展,於結尾戛然入慢,表達了江海之志最終幻滅、回歸現實的無奈與悵然若失。
  • 全套中國10大名曲,完整合輯,美到心窩!
    民歌演唱版茉莉花中央民族樂團 - 中國民歌古箏版茉莉花林英蘋 - 古箏演奏藝術專輯Vol.2 絲琴畫意 茉莉花吉他版茉莉花傳奇樂坊 - 傳奇樂坊吉他演奏曲兒歌版茉莉花兒歌 - 童歌精選(10)笛子版茉莉花Pure Music - 笛子演奏(1)二胡版
  • 徐江、趙義山:王九思以杜詩入曲現象探微
    其曲中所潛含的人生憂憤與康海之曲可謂異曲同工,一同標誌著明代文人之失意閒吟與元代曲家閒適放誕之曲不同的時代底色。王九思散曲創作的顯著成就與影響,前人多有論說,但其大量移用前人成句入曲的現象及其意義卻未能得到關注。王曲引用前代作家詩詞入曲,唐宋兼有,所採作品風格各異。
  • 論古琴琴境 |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古琴中「意」的提出初見於《韓詩外傳》卷五,記載了孔子學習《文王操》的過程,從得其曲(曲調)到得其數(結構), 再得其意(意蘊)、得其人(為人),最終達到得其類(體貌)。此處為最早將「意」的美學範疇用於古琴音樂,並把獲得音樂的內在意蘊作為審美的一個重要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