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城開啟校園民歌新紀元

2021-01-15 小磊樂話

1983年「大學城」開播,其中的「校園歌唱」單元推出後,受到的好評與迴響直接反應在節目的收視率上,「大學城」變成了後校園民歌的代名詞,校園民歌的火又被重新熊熊燃燒起來。


1984年3月29日,「大學城」製作中心更是破天荒地舉辦了第一屆大專創作歌謠比賽,讓校園裡那從不曾中斷的創作能量,因此有了一個發聲的管道。延續了70年代的民歌風潮,「大學城」堪稱民歌運動的末班車,承襲了民歌「唱自己的歌」的精神,但是在音樂的創作上,不論是歌詞、曲調或是自成一格的編曲,題材上和形式上都更豐富、更多元,也吸納了更多傳統音樂學院派的學生參與。雖說是末班車,但「大學城」所培育發掘的人才與累積的創作能量,卻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流行樂壇。希望藉助我的文字,帶你重溫從大學城走出的音樂人作品以及飛碟唱片參與其中的那些華彩樂章。

1986年「大學城」舉辦了第三屆「創作歌謠比賽」,從1783首參賽的創作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優勝作品,在臺北市社交館進行最後總決賽。藉助合輯唱片的發行,前兩屆的「創作歌謠比賽」在大專校園中有了迴響,而這屆的參賽作品卻比前兩屆更貼近流行音樂的風格,在製作優勝作品合輯與行銷宣傳手法上,本屆也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模式,當時的唱片製作人也是紀念合輯發行公司「飛碟唱片」的老闆吳楚楚,提到當年在製作及包裝合輯上的構思依然印象清晰:「我們在製作的過程中就會包含行銷概念,我們其實花很多的精神在這上面,我記得《飛揚的青春》唱片封面好像是一隻蚱蜢吧,光是封面就做了七、八種,直到最後這張才覺得味道是對的。」

規劃出合輯唱片的主要概念後,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從眾多優選作品中找出主打歌曲,而「飛碟唱片」對於主打歌曲的操作與「大學城」及「點將唱片」有不同想法。「這張合輯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歌手,你一定要找到可以用力的著力點,單獨宣傳他也不對、主打她也不對,誰的歌都不對,那就一定要有一個東西是大家的,而那首歌要夠好。」吳楚楚說:「要宣傳這個專輯裡面一定要有一個主打歌曲,我們就逼著大學城做出一首《飛揚的青春》,那這樣Focus就很清楚了。」當初因為優勝作品中沒有合適的合唱曲「大學城」想到了第一屆的遺珠高慧娟,請她量身訂作一首具有正面意義的合唱曲。於是高慧娟利用上課的時間創作,很快就完成了這首由塗佩岑、丁曉雯、藍麗婷、林隆璇、蔡宜靜、陳文玲、商怡雯、李安修合唱的《飛揚的青春》,這首作品後來也成為大學城「創作歌謠比賽」十屆當中最為人熟知的合唱歌曲。 

說完了合輯的主打歌曲,接下來和你回顧在本屆大學城「創作歌謠比賽」中的一些獲獎和收錄於紀念合輯當中的作品。首先就從林隆璇的參賽作品說起,當時就讀於文化大學國樂系的林隆璇,在參賽時就已經認識很多流行音樂界的老師,出身傳統音樂系的他是因為朋友周秉鈞的鼓勵,才決定拿兩首歌曲參加比賽,除了入選的《我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另一首是《無盡的港口》。然而這首歌在決賽前夕林隆璇為了將歌曲表現的完整毅然放棄原本自彈自唱的方式他找來許景淳改用男女對唱的形式來完成,因而整首歌的風格也有了大幅度的改變。後來這首作品在合輯出版時因為考慮到商業的因素故將歌名改為《三分之一的時間》,同時林隆璇憑藉這首作品獲得本屆大學城「創作歌謠比賽」的第三名以及最佳作曲獎。    

在本屆紀念專輯中有兩首獨唱曲的藍麗婷,提起錄音時的經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錄唱《你曾陪我走過》時,歌曲的編曲還沒有完成,只是憑藉著自己對歌詞的感覺去演唱,所以整首歌錄音的過程是在只有節奏的情況下完成的。儘管如此,藍麗婷卻依然用她清亮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很好的詮釋了這首作品。  

參賽當時就讀臺大醫學系的詹育彰,擠在黑暗的電影院看完《風櫃來的人》,在騎車回家的路上,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段旋律和歌詞,回到家裡他拿起吉他和紙筆寫下了這首《風櫃之後》,並以這首歌參加了「創作歌謠比賽」,儘管最終這首作品未能擠進前六名,但詹育彰卻在「大學城」裡結交了一群同樣熱愛音樂、喜歡創作的朋友,而且這首作品也曾被飛碟唱片考慮交給當時的大牌歌手蘇芮演唱,如果成真《風櫃之後》也許會成為當紅的暢銷歌曲,對於此詹育彰卻表示「不管歌曲再怎麼紅,也比不上像這樣在紀念專輯裡留下自己青春的印記」,那就暫且讓我們在他的歌聲裡尋找青春的答案。

因為同學的鼓勵而參賽的謝乃嫻,父親謝鵬雄正是臺視節目部「大學城」的企劃。喜歡唱歌和音樂的她因為家教嚴謹,父親不鼓勵她參加這類活動,因此當初是瞞著父親參加「創作歌謠比賽」,雖然整個比賽過程讓她備感壓力,除了來自父親、也來自其他參賽者,儘管如此謝乃嫻的表現仍得到所有評審的肯定,本來對得名不抱任何希望的她,最後憑藉《你是我所有的依戀》獲得本屆「創作歌謠比賽」的第六名及「最佳演唱獎」。       

「來杯青春原汁」是這張合輯的主軸框架,同時宣告大學城創作歌謠比賽一個全新輝煌時代的來臨,它既有商業的操作手段又富有其藝術的創新性。因此,當我們唱響《飛揚的青春》時,體會到的不僅是歌曲原本的活力色彩更多的是凸顯了流行音樂多元的思維養分。

相關焦點

  • 音樂故事|臺灣校園民歌時代
    50年代,西洋音樂開始進入臺灣,這是華語校園音樂萌動的起點。臺灣學生買不起唱片,大都靠收音機來收聽電臺所播放的音樂,西方那新式的音樂之風,吹動著臺灣青少年的心,薰陶著他們的藝術靈魂。 當時的民歌多為學生自行創作,或是改編知名詩人作品,以簡單的吉他、鋼琴、鈴鼓伴奏。早期內容偏清新自然、樸素甜美,在歌詠山水青春的同時,也帶有濃厚的中國風與校園氣息,後期則因社會環境的影響,更添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的強烈使命感。這是民歌的故事,也是光陰的故事。
  • 【純粹聽音樂】奇樂的私房歌單(臺灣校園民歌)
    本周「奇樂的私房歌」會跟大家分享一張我珍藏的CD專輯——《校園民歌1》,當時大陸引進版名稱是《臺灣校園民謠》。裡面收錄了蔡琴、葉佳修、羅吉鎮、李碧華、陳淑華等當時一批知名校園民歌手一共14首歌曲。希望這些老歌能將大家回到45年前那個轟轟烈烈的民歌時代,感受那些最純真的記憶。
  • 愛心捐贈 情暖中馬校園 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向中國學校捐贈口罩
    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為支持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已無償向中國有關學校捐贈防護口罩近二十萬隻,且馬來西亞教董總教育中心(非營利)有限公司、馬來西亞維護華教聯合會主席葉新田博士、新紀元大學學院校長莫順宗博士還向有關學校、教育部門發來慰問專函。
  • 臺灣民歌手VS好聲音歌手 兩岸三代將同臺演繹校園民歌
    臺灣民歌手VS好聲音歌手 兩岸三代將同臺演繹校園民歌時間:2015-05-14 17:46   來源:華東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民歌手VS好聲音歌手 兩岸三代將同臺演繹校園民歌來源:東方網-東方網 作者:張力韻 圖片說明:兩岸三代歌手將同臺演唱經典校園民歌 在同濟大學大禮堂舉辦民歌、名曲、
  • 蘇芮「封麥」後將首次獻唱兩岸校園民歌35周年
    中新網瀋陽8月24日電(記者 秦逸) 兩岸校園民歌經典名曲35周年演唱會主辦方負責人錢國榮24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歌手蘇芮在「封麥」之後,9月8日首次來瀋陽獻歌;臺灣「情歌教父」李宗盛將與木吉他合唱團,在分開35年後再次合作;臺灣文化名人李敖作詞《忘了我是誰》也將首次由中國歌手天天演唱,兩岸歌手將校園經典歌曲重現。
  • 臺灣節目「音樂萬萬歲」之校園民歌(2020)
    『點擊上方「夢潮音」可以訂閱以文字和音樂治癒你』🎵音樂萬萬歲 校園民歌篇 馬世芳解說 孟庭葦演唱 南方徐哲緯
  • 看吶藝文 |臺灣校園民歌45年
    比如1980年代初,《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校園民歌,對於生於70年代的我們,一個浪漫的詞語,一個浪漫的時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紀念特展」,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民歌40的重頭戲,就是在臺北小巨蛋和高雄巨蛋舉辦的一連兩晚民歌40演唱會。
  • 陳樂:臺灣政治生態與校園民歌_智庫報告_澎湃新聞-The Paper
    演講人:陳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師)       主題:臺灣政治生態與校園民歌       主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編者按】       以下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陳樂老師根據早前在校圖書館的講座內容寫的文章,陳樂授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刊發:       臺灣校園民謠是臺灣現代流行音樂的先聲,但其產生的背景與發展情況卻是在一個與流行音樂完全不符合的時代環境。這中間的轉化與變遷值得回味。
  • 《TOOTOP》2020校園歌手大賽正式啟動,開啟賽事榜單新紀元!
    《TOOTOP》2020校園歌手大賽是由天率娛樂傾情打造,優酷全站獨播,大賽官網已正式上線,全國海選報名通道也已開啟。7月27日至8月8日,凡年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或畢業三年內校友均可通過官網報名參賽。
  • 《TOOTOP》2020校園歌手大賽正式啟動,開啟賽事榜單新紀元
    《TOOTOP》2020校園歌手大賽是由天率娛樂傾情打造,優酷全站獨播,大賽官網已正式上線,全國海選報名通道也已開啟。7月27日至8月8日,凡年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或畢業三年內校友均可通過官網報名參賽。
  • ❹.臺灣「民歌 40 」深圳演唱會 十年一次的民歌盛會
    「不同於大陸的民歌,臺灣民歌更像民謠,卻比民謠有著更多的傳奇。」40 年前,在淡江大學舉行的西洋民歌演唱會上,歸臺的青年學生歌手李雙澤,向觀眾席上投擲可口可樂,並喊出 " 唱自己的歌 "," 民歌運動 " 的大幕正式拉開。臺灣的 " 民歌運動 ",開啟了本土原創流行音樂文化的興起。
  • 深圳大學城片區舉辦校園文藝匯演 近千名觀眾共賞歌舞盛宴
    原標題:深圳大學城片區舉辦校園文藝匯演近千名觀眾共賞歌舞盛宴深圳特區報2020年01月08日訊 1月7日晚,「風鵬正舉——深圳大學城片區2019年教學科研成果匯報暨校園文藝匯演」在深圳大學城體育館精彩上演。
  • 濰坊新紀元學校、濰坊新紀元綜合高中2021新年聯歡晚會精彩上演
    濰坊新紀元學校、濰坊新紀元綜合高中第二屆科創、文化藝術節暨2021新年聯歡晚會精彩上演碩果纍纍辭舊歲,歌聲陣陣慶新年。2020年12月28日晚,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濰坊新紀元學校、濰坊新紀元綜合高中第二屆科創、文化藝術節暨2021新年聯歡晚會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
  • 民歌四十,三個多小時不僅僅是民歌,更是屬於幾代人的情懷
    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臺灣校園民歌的重要推手陶曉清。就讀大學期間,曾和同學合編《1975-1993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主編《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第二屆金韻獎優勝歌手,在1979年參與灌錄『金韻獎3』合輯,並隨即發行個人專輯,其中收錄『龍的傳人』、『歸去來兮』等多首至今依然傳唱不歇的佳作,聲譽更上層樓,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校園歌手之一。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 2016臺灣「民歌40年」 深圳站演唱會
    1976年12月3日,在淡江大學舉行的西洋民歌演唱會上,歸臺的青年學生歌手李雙澤在一次演唱會上,向觀眾席上投擲可口可樂,並喊出「唱自己的歌」,這才真正開始了「民歌運動」。臺灣的「民歌運動」,開啟了本土原創流行音樂文化的興起,齊豫的《橄欖樹》、李建復的《龍的傳人》,掀起了整個華人世界的文化浪潮。1977年,「金韻獎」創辦,校園民歌進入商業市場。
  • 伊能靜為林志玲「嗲」聲辯護 惋惜臺灣校園民歌的消亡
    伊能靜不禁感慨,80年代臺灣校園民歌盛行,湧現出了一批經典的作品,然而現在卻已經消亡。[NextPage]   伊能靜不禁感慨,在《外婆的澎湖灣》盛行的80年代,正好也是臺灣校園民歌最流行的時候,湧現出了一批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包括《雨中即景》《龍的傳人》等等。
  • 老歌時光︱聆聽臺灣校園民歌永遠的未央歌
    這樣的歌謠,它們是臺灣校園民歌,你知道它們的原唱是誰嗎?這些歌從來也不是伴我長大的歌,零星一點點聽到的,也只是從父輩的口中知道的是標上臺灣標籤的歌。可是我一聽到這些歌,竟然覺得它們是"不朽"的。這本不該是我這個周邊圍繞著"周杰倫"的八十後所體驗到的,我竟然有了六零後七零後的感動,我無法形容對它們的喜愛,它充滿著人文氣息和理想化的情結,滿滿的是陽光積極向上的純真年代。
  • 頂級大作 女神聯盟2新紀元封測開啟
    凝聚國際頂尖團隊,遊族大IP旗下再創佳績,新作《女神聯盟Ⅱ》開啟精品頁遊新紀元。業界頂尖的3D引擎,好萊塢式的大片渲染,遊族團隊與世界知名藝術大師強強聯手,創造出獨屬女神的精彩魔幻世界,用實力和誠意詮釋了「唯有女神,超越女神」。
  • 愛普生大幅面開啟廣告噴繪行業新紀元
    此次展會吸引了眾多知名廣告製作設備、廣告耗材品牌的熱情參與,尤其是全球知名列印設備領導者愛普生,以開啟廣告噴繪行業新紀元的姿態,攜建立廣告圖文行業高端輸出新標準的「微噴寫真™」工藝,以及旗下多款大幅面明星產品盛裝出席。
  • 樂年代|五個關鍵字 串起民歌40歲月
    從「金韻獎」到《大學城》,來自校園的「素人歌手」風靡全臺,從鄉土情懷到民族大義,名為「民歌」的清新歌曲,串起臺灣社會的情緒,如果每首歌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許多歌連在一起就是一個時代,2015年,「校園民歌」問世40周年,《今周刊》特別企畫,用五個關鍵字,帶你一窺臺灣曾經最有生命力的一場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