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6月19日)晚,廣州交響樂團每個音樂季的傳統保留項目「音樂會歌劇」再度來襲!這次是廣州首演匈牙利作曲家巴託克唯一的歌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巴託克唯一的,亦是最具代表性的歌劇 《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更是過去一百年來影響力不斷在發酵的現代歌劇作品。兩位歌唱演員,在長約一個小時的獨幕歌劇中,以七扇門,配合編制龐大的樂隊,揭露出男性和女性的深層人性問題,那種震撼感是過往歌劇作品中所從未有過的!不僅如此,如何去理解這部歌劇的內容,更往往會帶來很有趣味性的討論,而這亦正是這部歌劇引人入勝的所在。
音樂會歌劇,只能聽不能看?錯!
看點①
舞臺的角度看:好大陣仗
演員雖然只有兩人,但所用樂隊編制卻極大:巴託克原設計要用到以下的樂器——
長笛:4支(其中二人兼短笛)
雙簧管:2支
英國管:2支
單簧管:3支(第三兼低音單簧管)
大管:4支(第四兼低音大管)
圓號:4支
小號:4支
長號:4支
此外,還有大號、定音鼓、低音大鼓、為數不少的打擊樂器、雙豎琴、鋼片琴、管風琴,和弦樂五部。同時,在場外還要安排小號及長號各四人。
如此龐大的編制,目的在於以管弦樂奏出變化極為豐富的音樂色彩,既用來描劃場景,也用來刻畫角色情緒,特別是藍鬍子扭曲掙扎的心理糾結,和神經質的情緒變化;對比強烈的旋律,亦無疑直視了男女主角的複雜內心世界。管弦樂的音色,亦有加強布景(血紅)及道具(水池、冷牆)的色溫感覺。
看點②
兩性的角度看:誰是主角
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是這樣認為的:「該劇就一男一女兩個角色,藍鬍子公爵(男中音)和他的第八任妻子(次女高音)。這部歌劇裡次女高音的妻子是絕對主角,反而公爵是配角。」這次與廣交合作的可說是全明星陣容,飾演妻子的是來自匈牙利的世界級歌唱家伊迪可·科姆洛斯(Ildiko Komlosi),她曾兩次跟廣交合作,其中一次更是在2014廣州新年音樂會的驚豔亮相;指揮是華沙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雅切克·卡斯普契克(Jacek Kaspszyk),他更是樂團的老朋友,曾合作過5次次之多,包括一屆廣州新年音樂會,他更是樂團十多年前首次演出馬勒交響曲的指揮,也應該說是在廣州首演馬勒交響曲的指揮家!
兩性話題悠悠無止境,互相吸引,又互相對立。這是一部探討「兩性悲劇」的深沉之作,不要跟我說「我感覺不會再愛了」,就是因為看完了,你才更懂人性,更懂愛。
看點③
電影的角度看:人性象徵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的劇本內涵看做是原著的恐怖化,藍鬍子公爵和尤迪特成為男人和女人的象徵,代表了男性和女性。藍鬍子沒有斬下妻子的頭,各人是活生生的,但比死掉還辛苦。尤迪特犯上各前妻同樣的問題,最後命運也跟她們一樣。這部歌劇既無故事性,也沒有什麼動作,藍鬍子的城堡是男人靈魂的象徵,而每一扇門代表了男人一生中的一面,和他們不同的特性。
微博上,這位博主把它稱為「驚悚恐怖片」,蠻有意思。
看點④
心理學角度看:欲望掙扎
當年佛洛伊德學說盛行,為此,這部歌劇的「內容」,如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學來說,最易理解的是,講述可望不可及的愛情,藍鬍子公爵一面渴望愛情,一面又渴望掙脫伴侶的綁縛追求自由。他的城堡,是冰冷陰森,隱藏了無數可怕欲望和貪念的城堡,反映了藍鬍子內心世界亦是如此。藍鬍子渴望愛卻不知如何愛人,他為追求愛情永恆而不惜將愛人殺死,並將其靈魂囚禁,這種因愛至狂至瘋的性情,大大加重了角色的悲劇感。性情單純的女主角誤入城堡後的種種歷險和情緒起落,也就呈現得哀怨動人。
田藝苗的微博上也曾有對這部作品的評論。「想要了解他的全部」,這種欲望,又幾個能抗拒呢?
看點⑤
創作的角度看:靈感泛濫
指揮大師多拉蒂如此解讀這部作品:「這是第一部現代心理歌劇(Psychological opera),深入探討男人與女人的內在關係。在他們追求對方的過程中,怎樣傷害了對方,同時也被對方傷害,繼而心生歉意。巴拉茲美妙的歌詞被巴託克詩意而鏗鏘有力的音樂升華到一個超凡的境界。這未必是巴託克最『完美』的作品,卻是他最靈感泛濫的傑作。」
演前導賞:
為了觀眾能更好地理解這部歌劇,廣州交響樂團特邀著名指揮家林大葉先生,為現場觀眾做演前導賞,敬請觀眾朋友們留意。
如何欣賞歌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主講人: 林大葉
時間:2015年6月19日晚8點(演出開始前,全程約15分鐘)
地點:交響樂演奏大廳
戰略合作夥伴:
優惠與演出詳情以星海音樂廳票務中心的信息為準。星海音樂廳保留最終解釋權。如有疑問請致電票務中心熱線87358735。
更多演出詳情,請下方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