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021-01-07 檸檬琉璃一夏天

《薩利機長》電影裡的都很真實,感動我的部分是旅客全部撤離後,薩利機長一直走到飛機尾部的艙門確認沒有遺留的旅客,才走到駕駛艙拿著自己的物品,從前門滑下,他負責的這一幕打動了我。以及在鳥擊後沉著冷靜做出正確決策,救了155名旅客的性命。更觸動我的是,事後居然有人質疑當時的發動機還有一個可以使用,還有人質疑在水上迫降是錯誤的,還有人質疑,完全可以在機場返航降落。看後很寒心。還好電影裡的最後都講明白了。在危急關頭有人性的因素。這份工作看似美好,可是背後承受了多少的壓力。看似美好就會有多麼的不美好。

一架受損飛機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全員倖免於難。功臣機長卻被事件調查組質疑,因多個計算機數據模擬顯示證明,飛機是有時間和能力安全著陸到機場跑道。咋看覺得調查組很是不可理喻,但細想,對意外事件進行數據的科學分析,是很嚴謹的態度,混淆情和理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該有的品質。

薩利機長美國的一位英雄機長的故事。片子的導演和演員都很牛,通過太多細節為我們展現那280秒的驚心動魄,同樣,我國的川航英雄機長也是英雄,如果未來有幸有條件有資源,我更願意拍一拍中國的英雄機長。這部片子一點都沒有在煽情,整個敘事風格都是沉穩克制,大氣古典,看之前以為會是災難片那種磅礴感,各種逼真的特效,但是它就是在老老實實地講故事。

老東木86歲了,還能導出這樣優秀的電影讓人欽佩。現在歷史虛無主義論調,總是擺出一大堆數據,另闢蹊徑推導出歷史英雄的一個反方向答案,這部很好給出了正解,17次演練後得出的方案代表不了什麼,千鈞一髮之際做出決定挽救所有人的是最佳方案,即使有更好的方式也不值一提。很容易嗎?想想911的時候在幼兒園講故事的總統。危急關頭當機立斷者即為真好漢。

生活不用表演,做好自己就可以,生活不是逞英雄,但要做好你自己,都是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但是結局卻都不盡人意,影片真的很好,但個人真是不喜歡看這種結局的故事。飛機這樣的空中龐然大物竟然怕鳥群的衝擊,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當初興致勃勃地去看了電影,卻挺失望的。因為沒有對比,沒有認識到形式的嚴峻。當紀錄片縱向地擺出一系列空難中的失敗案例和背景介紹的時候,才能有緊張感。算是一個大大的彌補了。轉念一想如果是人工智慧在控制,或許人的反射弧35秒,人工智慧說不定就是3.5秒,也就不存在這樣大的風險了。可是在科技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的時候,人的作用就是全部。因為世事不可能處於理想狀態。當是時,機長和副機長可以做到這樣的沉穩、淡定,作出最符合常理人性中最優的判斷。

由真人故事改編,影片講的平淡無奇,結果也無可爭議。吸引人的便是對細節的深入刻畫。尤其是影片中採取的是插敘的表現方式,應該是閃敘,對真實情況的完全裸露的呈現出來,很揪心。對於他而言,是他作為航班機長的應盡職責。這是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的話。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他的從容淡定,我們都盡了一份力,這才是我們能夠倖存下來的原因。」同樣的,當聽過實況錄音後,他對副機長激動地飽含淚水地說:「我很驕傲。」是啊,在如此危難時刻做出這樣的決定實屬不易,偉大的抉擇總是轉瞬即逝,在千鈞一髮之際,一秒鐘都會成為事情的轉折點。在我的記憶中,朦朧的記得曾經聽說過這樣的故事。非常的模糊,當看完電影後,我感到一種特別釋然舒心的感覺,好似重回記憶一般。

這是我看過的最不落俗套的一部災難片。沒有科幻大片的災難特效,沒有轟轟烈烈的生死煽情,只靠緩緩帶入的鏡頭,閃送穿插的回憶,耐人回味的對話,就可以帶你穿梭到2009年1月15日下午發生在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上的迫降後的故事中。雖然有些美國片濃重的英雄主義色彩,但是片中對於機長心理的表現是十分細膩的,在眾人懷疑以及事實證據不利的壓力下,重新審視自己以及事件的原本,實現了反轉。

相關焦點

  • 推個電影|薩利機長
    然而這架空中巴士A320-214飛機起飛爬升過程中遭加拿大飛鳥攻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面對如此危險的情況,薩利在確認無法到達任何附近機場後也無法返航之後,決定江飛機迫降在離他最近的哈德遜河上,最終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而薩利機長也因此成為一位受到關注的英雄。
  • 揭秘《中國機長》:這部口碑片為什麼不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
    許多觀眾對於國慶檔主流大片《中國機長》的最先疑問,是問這部片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嗎?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中國機長》不是《薩利機長》。雖然講述的故事都是民航空中遇險,英雄機組安全降落,好萊塢電影《薩利機長》側重於英雄機長以及相關因素,而《中國機長》完全是一部群戲。
  •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誰是你心中的英雄機長?
    《薩利機長》這部影片著重刻畫事故發生後機長的心理活動———成為英雄後的迷茫與無助,與委員會博弈時的自我懷疑與無可奈何,這些都使薩利機長的英雄形象「平民化」,使得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個性也更加鮮明。可以看出,《薩利機長》著重表現機長個人在事故發生時、發生後的情感變化,以個人為中心來進行影片的敘事。在塑造配角的人物形象時,《中國機長》塑造人物過多,不僅詳細刻畫每個機組成員,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講述了乘客以及其他救援人員的故事,這樣的描寫或許是想體現中國人民面對困難時的眾志成城,團結一致,但在電影中這樣的群像就使得每個人物都刻畫得不到位,重點缺失。
  • 《薩利機長》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我想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樣,看紀錄片會昏昏欲睡,片長可能只有短短一個小時,卻硬生生看了好幾天才看完。除去上大學時因為專業原因必須要寫幾部紀錄片的影評之外,距離上一次看此類型影片也就是《我在故宮修文物》了。 吸引我觀看這部《薩利機長》,完全是因為湯姆漢克斯的名字。這位陪伴我幼年時光的阿甘先生,他的至理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滋味。」
  • 《薩利機長》:我不覺得自己是英雄!
    208秒的飛行,155條生命,95分鐘的電影《薩利機長》。86歲高齡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攜手湯姆•漢克斯,繼《美國狙擊手》後再次為觀眾講述英雄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並以以3550萬美金拿下秋季頭冠。《薩利機長》伊斯威特拍出英雄不為人知的故事2009年1月15日,薩利機長(Chesley Sullenberger)與副駕駛傑夫‧斯凱爾斯(Jeff Skiles)駕駛空中巴士A320,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前往西雅圖,飛機爬升中卻遭遇一群飛雁衝進雙邊的發動機,導致飛機失去動力。
  • 電影《薩利機長》最走心的空難大戲
    進行了一個教科書式的機腹著落動作,從而阻止了這架重100噸的飛機,在與水面接觸時解體。        被質疑的薩利機長開始產生幻覺,做惡夢。也許他當時確實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拿著飛機上155條人命在冒險。如果真的是這樣,他將會馬上被辭退,沒有退休金,人們心中的英雄變為騙子。
  •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
    空難題材的電影比較少見,一是因為飛機作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極少發生事故;二是因為一旦發生事故,機毀人亡是大概率事件,這種結局只適合拍成紀錄片(甚至還必須誌異)。想通過電影來講述一個關於機長的故事,倖存幾乎成了必要條件,而奇蹟並非總是發生。此外,從飛機發生故障到迫降成功,留給機長的有效時間本就極其短暫,把一個需要讀秒的段落擴展成電影劇本,難度不小。
  • 電影之美丨品評《薩利機長》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薩利機長》眼下正在熱映。曾經兩次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湯姆·漢克斯的加盟則為影片加分不少。
  • 電影《薩利機長》一個靠譜機長和他的神隊友再現迫降奇蹟
    漢克斯)在全美航空1549號班擔任機長,飛機起飛兩分鐘後遭到飛鳥攻擊,兩架發動機全部熄火,薩利決定在哈德遜河上迫降,155人全數生還。美國華納兄弟出品,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阿甘正傳男主角湯姆·漢克斯合作的《薩利機長》已在本月9日在美國各大院線上映。如果是ACI的粉Sully絕對是今年最不容錯過的劇情片之一。
  • 英雄背後的心酸,《薩利機長》,一部讓人說不出話的電影
    不過最終的結果卻令人萬萬沒有想到,三部作品都有著完美的故事情節,也有完善的框架,但這些拍攝出來的作品依舊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中《中國機長》更是讓很多人都覺得非常惋惜,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主題還充滿了正能量,但是不少影迷在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電影太過於空洞,很難讓人印象深刻。
  • 從《薩利機長》看災難片存在的意義!
    這部近似於紀錄片拍攝的電影講述了薩利機長如何救得155人,成為英雄的故事。當結尾的真實錄像放映出來時,我們仿佛是一名乘客,被薩利機長的英雄行為所感動。那麼就影片中ntsb對薩利的質疑到底正確與否,很多人認為這很諷刺。薩利是個英雄,他不應該被質疑。那麼我們想像如果他失敗了呢。很多人說了沒有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了。
  • ταi真實 ‖ 《薩利機長》?
    故事發生後第208秒,薩利機長將飛機成功迫降至哈德遜河上。155人全部生還,這個事件被稱為「哈德遜迫降奇蹟」。如視頻中的「208秒只是故事的開始」,薩利機長在成功迫降後被全社會譽為英雄,但卻遭到了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NTSB通過電腦進行事故重演,顯示薩利機長當時如果返回瓜迪亞機場或飛向備用機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其實才是最危險的選擇。
  • 《中國機長》、《薩利機長》與《迫降航班》
    而剩下的這部《中國機長》被夾在中間,誇讚的和批評的聲音都不見得太多,平心而論,作為一部肩負著特定的顯性任務的電影,它可以說是一份不功不過、中規中矩的合格答卷,這次談到它,不僅僅是出於蹭熱度的需要也不是因為我就只看了這一部,更是因為它激起了我重溫《迫降航班》和《薩利機長》這兩部同題材電影的欲望,它們之間似乎能構成一個很有意思的對照序列,共同體現出電影作為意識形態轉述者的某種示範作用。
  • 不懂說中國機長是中國版《薩利機長》的人,劉傳健不配擁有姓名?
    說實話,從頭到尾我一直關注著這部電影,不僅僅因為它是一部中國少有的災難類型片,更因為它講述的是中國真實英雄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國機長》的原型人物是誰吧?這部電影本身就是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的真實事件改編的。
  • 《中國機長》類比《薩利機長》,誰說中國災難片不如好萊塢?
    《中國機長》類比《薩利機長》,誰說中國災難片不如好萊塢?國慶檔三部電影經過十來天的市場膠著,《中國機長》後來居上,逐漸有登頂同檔期影片票房的趨勢。然而除了持續走高的票房趨勢和上座率之外,很多看過電影的觀眾不斷發酵出觀影口碑並不優秀,更有很多觀眾類比好萊塢影片《薩利機長》.
  • 「哈德遜河奇蹟」《薩利機長》觀影功課
    影片根據2009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舒倫伯格的真實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哈德遜河奇蹟」。視頻除了細數遭黑雁撞擊導致雙引擎失靈、塔臺幾度指導迫降、薩利機長決定迫降哈德遜河等重點事件外,還對一些航空專業問題進行了解說。今天,我們就一起為這部即將於12月9日上映的冷門佳片做一下觀影功課。飛鳥撞擊是指飛機和一隻或者一群鳥之間發生的衝撞,90%的情況下發生在起飛或降落期間。
  • 速識電影|《薩利機長》——人心可畏,英雄難行
    電影《薩利機長》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它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傳記、災難電影。可《薩利機長》這部被定位成災難片的電影卻遠遠不是這回事。我想它被認為是災難電影的原因,應當就是無法預測的人心吧。整部電影圍繞薩利機長本身展開,通過不斷閃回、穿插敘述的方式,將空難展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這無疑是一部帶有個人主義的英雄電影,這裡的英雄人物沒有任何超現實色彩,他只是一個普通人。
  • 《薩利機長》,是英雄?還是騙子?
    講述了1549客機遭遇鳥擊至使兩個引擎失去動力後,在機長果敢明智的決策下,緊急迫降在哈德遜河上,最終挽救了機上155名乘客的故事。全部倖存,無一遇難。他們的絕殺是「挑刺」,始終懷疑薩利其實是做出了一個錯誤又危險的判斷,用一系列數據和演示來表示此次迫降完全可以返回拉瓜迪亞機場。如果最終聽證會NTSB的推斷成立,機長將直接從「英雄」變成「肇事者」,變成一個偷取榮譽的「騙子」!
  • 《薩利機長》講即使在這樣一個時代,也還是有英雄
    雖然故事講的是一場空難,但卻並不算一部典型的災難片,因為整部電影的重心並沒有放在空難發生的場景中,懸念的設置也不是大家是否能夠劫後餘生,空難的過程皆以插敘方式穿插在影片中,故事的主線則是空難之後的事——薩利機長到底是個英雄,還是騙子?迫降哈德遜河究竟是不是最優選擇?《薩利機長》 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為何能讓人感到如此精彩?
  • 空難片中好評如潮的《薩利機長》,到底比《中國機長》好在哪?
    《薩利機長》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空難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3分的好評。《薩利機長》在豆瓣上的分類只寫了劇情片和傳記片。不過在雪夜看來,《薩利機長》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災難片和懸疑片。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2009年1月15日,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機長(湯姆·漢克斯飾)駕駛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哈德遜河,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