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做精神科醫生的?

2020-12-23 騰訊網

在臨床工作上,我們從無懈怠之念、從無懶怠之行!

我們是精神科醫生,請不要叫我們「心理醫生」,醫學上沒有「心理醫生」這個業類別,「心理醫生」往往是對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的俗稱;

精神科醫生跟內科、外科醫生一樣,都是醫生;

精神疾病跟軀體疾病(如發熱、肺炎、腹瀉等)一樣,都是人們的健康狀況出了問題;

病人在我們眼中,既是自然人(我們幫您看病),也是社會人(我們幫助您恢復習慣的、常態的生活);

大多數精神疾病的生物學病因和病理機制還在積極探索和研究中(其實,大多數軀體疾病可能也是如此),目前我們還無法對疾病的生物學病因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我們掌握了明確的生物學治療方法;

除卻可能的生物學病因(內源性因素),任何一種精神疾病的發生的背後都存在相應的環境因素(外源性因素),包括成長問題、家庭(婚姻、親子、教育、代際關係)、學習、職業、經濟、人際關係、社會-文化因素等等;

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可以犬牙交錯、互為因果,所以我們不會用唯一的最「科學」的觀點來解釋疾病,儘管我們所接受的醫學教育和專業培訓都很「科學」;

環境因素(外源性因素)可以導致人們出現某種「教科書式」的疾病形式,但我們會仔細甄別,具體分析,謹防輕易的給人貼上疾病「標籤」。因為,「教科書式」的疾病形式不一定呈現「教科書式」的疾病內涵、病程和轉歸,此時「教科書式」的治療方法不一定奏效;

只要不存在純粹的「內源性」的人,就不會存在純粹的「內源性」疾病,所以我們的治療方法是:「裡應外合,內外兼治」

理解疾病的視角,我們不是單純的「生物學派」或「心理學派」,我們是整合的「生活學派」,我們相信疾病故事都藏在生活故事(有時候是「生活事故「)中,所以我們會仔細傾聽您的生活故事,您的主觀體驗就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客觀的臨床事實;

我們主要通過談話(專業術語叫「精神科訪談」或「精神檢查」,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冷冰冰的感覺?)來了解您的情況。跟精神科醫生聊天會是一件輕鬆愉悅而富有溫情的事情,在這裡,您可以暢所欲言,不用顧慮對錯,因為我們是客觀和中立的,不會對個人做出評判,此外我們有保護個人隱私(法律規定的情況除外,抱歉,這句話更冷了!)的法律和倫理要求;

通過您所表述的生活故事和疾病故事,醫生會提煉出「問題」,繼而進行仔細的辨析,以明辨它們是屬於病理性症狀、病態性問題,抑或特定情境下的適應不良的心理反應,明確了問題的性質,我們才會謹慎的完成診斷的建構、疾病的建構和治療決策的建構;

我們用於診斷的工具叫做「診斷標準」,我們會嚴格的遵照診斷標準做出診斷。但我們對疾病的理解會遠遠超出診斷標準的範疇,因為我們知道診斷標準是有局限性和「副作用」(side effects)的,那種把診斷標準等同於疾病的觀點(這恐怕已成為臨床上一個「不經意」的普遍事實)是不恰當的;

診斷標準之與疾病的關係大致類同於地圖之與領土的關係,診斷標準只是測量疾病的一把標準化的尺子,不是用來代表疾病本身的(順我者未必昌,逆我者未必有病),否則抑鬱症病人就僅僅是「符合抑鬱症診斷標準的人」;

在治療決策過程中,病人、家屬和醫生都是平等的治療決策者,我們之間是治療聯盟關係(盟友關係,不設盟主),大家一起協商,盡力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們不認為藥物是萬能的,但很多情況下藥物治療是首選的、最優的決策。合理用藥是所有醫者的基本工作原則,而且作為精神科醫生,我們清楚的知道:如何處方藥物比處方什麼樣的藥物來得更重要

我們也不認為心理諮詢是萬能的,但很多情況下我們醫生會建議把心理諮詢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案(並非所有的病人都需要藥物治療),或者建議把藥物治療+心理諮詢作為雙管齊下的治療選擇;

在疾病的康復之路上,您的任何努力和付出都是有益的,永遠都跟醫生的努力一樣在起作用(儘管有時候您可能不覺得)!所以,「不放棄」是醫生對您唯一的要求;

我們提供專業的幫助,但我們不會自戀(儘管精神科醫生個個都自戀)的認為唯有我們的專業幫助才會起作用,因為有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非專業人士稍加培訓和教育同樣可以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有效的「非專業化」幫助。所以我們會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科普宣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關焦點

  • 海寧這位90後姑娘,職業是重症精神科醫生,工作驚心動魄
    那這種疾病背後的治療者——精神科醫生,你了解過嗎?在海寧第四人民醫院重症精神科,有一位90後女醫生單佳奕。臨床醫學畢業後,毅然來此工作,今年已經是第6個年頭了。△人物名片:單佳奕,海寧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1990年出生,目前是該醫院精神科最年輕的女醫生。
  • 實錄:抑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生的26周對話
    終於有一天,她鼓起勇氣走進精神科醫生的診所,並開誠布公了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的私人經歷。這本書分1、2兩冊,第一本記錄前12周的治療過程,主要展現了一個「輕抑鬱」者的內心世界:我是不是得了"說謊癖"?讀的過程中,你也會像置身於心理諮詢室中,了解醫生和患者間,都是如何對話、如何治療。正如作者所說,「對於想要徹底治療抑鬱症的人,這本書可能不是一本很有用的指南。」
  • 封閉病房的精神科醫生:最常聽到的訴求是「陪陪我」
    當了15年的精神科醫生,沙莎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抑鬱症患者,有深陷焦慮、試圖與孩子一同自殺的新手媽媽,有興趣淡漠、閉門三年不出的青年男性,有頻繁自我傷害的年幼少女,也有長期失眠、情緒失控的媒體工作者…… 當他們不堪折磨尋醫問藥時,還有更多人因缺乏知識或忌憚外界的異樣眼光,無法尋求醫療支持。
  • 北大精神科醫生:40%北大新生認為活著沒有意義
    我做了20年精神科醫生,我剛做精神科醫生時,中國人精神障礙、抑鬱症發病率是0.05%,現在是6%,12年的時間增加了120倍。這是個爆炸式的增長,我覺得這裡面有非常荒唐的事情。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教育,對不起,我接下來要說的話可能要得罪各位,我們的教育是在幫助孩子成長,還是在毀掉一代孩子?
  • 2020年贛州市南康區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科醫生招聘公告
    江西醫療衛生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0年贛州市南康區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科醫生招聘公告,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贛州醫療,招聘,贛州醫療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醫療衛生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
  • 廣州好的心理醫生推薦廣東藥科大學附三院精神科
    廣州好的心理醫生推薦廣東藥科大學附三院精神科 時間:2020-12-21 13:39 廣藥三院精神科 隨著心理病的日益增多,心理病應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病人患有這種疾病。這種病不發作也沒事。
  • 面對瘋狂:一個精神科女醫生的雙面生活
    今天我要說的是一位精神科女醫生。她整日面對著各種難以自愈的精神病人,卻依然確信——「有的人天生就是精神科醫生,比如我。」她叫應穎,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精神科醫生。在這所有近七十年歷史的醫院,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兒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礙、神經症性障礙等各類精神障礙患者及藥物依賴患者是她最常見的人。面對瘋狂,是她最常有的狀態。
  • 精神科醫生帶64名病人集體出走:「博弈」別拿患者當籌碼
    原來是楊紹雷醫生帶著自己團隊,以及「客戶」從貴航貴陽醫院,「轉會」到貴陽第六人民醫院。眾所周知,以「醫師多點執業」為代表的醫生執業自由流動改革,是這兩年醫療改革的熱點,以此推動醫療市場充分競爭,打破公立醫院的僵化體制,促進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公平競爭。願景當然是好的。所以,又有一批醫學界人士把事件引向貴航醫院阻礙醫生跳槽,醫生才出此下策的方向。
  • 沒關係,是愛情呀,請收下精神科醫生和小說家的情侶相處指南
    在盧熙京編劇的筆下,孔·拍一部爆一部·孝真飾演的女主池海秀十分獨立自主,和往常韓劇小女生人設的女主不同,池海秀是一名精神科醫生,充滿責任心,對待工作執行力和原則性很強,生活中十分隨和,擁有相愛的PD男友、溫暖的家人和朋友。而趙·脖子以下都是腿·寅成飾演的男主張載烈,暢銷小說家兼電臺主播,脾氣陰晴不定,床伴三月一換。
  • 廣州精神科醫院排名榜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科
    精神科疾病是一種難治的疾病。如果你想儘快恢復,你必須花些時間。一般來說,只有更好的精神科醫院診所才能更合理、更安全地治療精神科疾病。廣州精神科醫院排名榜?   1.精神科醫院是正規嗎?你必須注意安全才能放心,所以病人首先要注意的是精神科醫院是否正規。
  • 某日本精神科醫生兼心理學教授:萌角色可能會助長性犯罪
    某日本精神科醫生兼心理學教授:萌角色可能會助長性犯罪 2015-10-07 13:36:35
  • 精神科裡的少年,還在等待被看見
    這樣的情況下,家長來就診的動機不是治病,而是想證明自己的孩子正常,就導致我們問診的時候,家長不太配合。這其實是一個機制問題,怎麼能讓老師、家長、醫生為了孩子達成合作。在美國和德國,精神科醫生和學校的心理老師有合作,會定期去學校發現一些有問題的孩子。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如果精神科醫生提出要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家長不帶還不行。
  • 孩子看過精神科大夫或住院後,再也不願意就醫了,父母該怎麼應對
    上一篇【家長自助指南】文章中,我們分析了為什麼有些孩子出現了精神心理問題,但就是拒絕上醫院;並為父母提供了一些實用性的建議。這篇文章便接著這個話題,討論另一種孩子不肯就醫的情況:孩子剛出現症狀時,去看過精神科醫生,甚至住過院,但後面說什麼都不肯再去了。
  • 中國科學院陸林院士:精神科醫生短缺、精神疾病汙名化等問題待改變
    在2020年7月26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陸琳院士表示近年來我國對於全民精神健康問題非常的重視,加強精神衛生學科建設,以改變我國精神科醫生資源相對短缺、願意學醫人員較少、心理諮詢體系不夠健全、精神疾病汙名化等問題的現狀。
  • 精神科醫生,質疑劉亞仁輕躁症,明年2月最危險
    曾出演過《無限挑戰》的金賢哲精神科醫生公開診斷演員劉亞仁的精神狀態。
  • 治癒心靈的安醫生,我們也需要
    短短四集裡觀眾透過精神科醫師安和隆的視角,了解到災難過後心理治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男主角柄本佑用細膩演技所呈現的充滿人情味的精神科醫生形象,其實有真實原型。本劇根據日本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研究先驅安克昌同名書籍改編,此書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也曾給處在惶恐中的日本國民帶去溫暖。有中國網友看完直言,這部日劇「來的正是時候」。  為什麼說這部劇治癒?
  • 五本愛情鄰裡文,假正經神外醫生×真溫柔精神科醫生
    《第九行詩》by:時衿閱讀指南:破鏡重圓,男主前期雙重人格,介意慎人格分裂vs斬男色初戀臉假正經神外醫生×真溫柔精神科醫生3.
  • 《精神科的故事:空中鞦韆》▏閱讀•育心•啟心
    ,不能蕩空中鞦韆的馬戲團演員、總想搞點破壞的精神科醫生、兇神惡煞的黑社會,趾高氣昂的小說家……這一次的病人可都是大有來頭,伊良部還能靠著匪夷所思的方法治癒他們嗎?直到他的妻子建議他可以去看看精神科醫生。這個名叫伊良部一郎的醫生是個奇怪的人,還有一個奇特的護士,不僅一見面就給他打一針,還追著他到馬戲團裡,堅持要做個空中人,真是可笑又天真的醫生.黑道上叱吒風雲的大哥,看到尖銳的小刀就會嚇得屁滾尿流...
  • 廣州去哪裡看心理醫生比較好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科
    廣州去哪裡看心理醫生比較好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科 時間:2020-11-07 15:47 廣藥三院精神科 心理科疾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嚴重危害患者健康,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生活壓力。所以一定要及時診斷。治療。
  • 電視劇中醫生們的大勢變化,「戲劇性」外科到「治癒」精神科
    曾經給人以戲劇性反轉妙趣的醫生們現在集中精力進行"治癒"。 在14日劇終的MBC月火劇《一起吃晚飯吧》中,宋承憲飾演精神科專家金海慶。 金海慶是專門進行飲食心理治療的獨特的精神科醫生。 在劇中,他甚至試圖在自己約會時對對方進行心理分析,是一個飽受職業病折磨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