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萊傑
這幾乎像一個魔咒:好萊塢在不同時代都出現過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演員,從詹姆斯·迪恩到瑞凡·菲尼克斯,後人對他們的感情超過了懷念,乃至帶有一種特殊的迷戀。2008年初發生的悲劇,定格了希斯·萊傑28歲的生命,他的離世是這年好萊塢的重大損失,他在《黑暗騎士》中塑造的小丑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奧斯卡也將最佳男配角獎盃送給了遠在天堂的他。而在9年後,最近在美國Spike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我是希斯·萊傑》則試圖扭轉一些外界的誤解,包括扮演「小丑」是導致他依賴藥物的原因等。
他的家人、摯友、搭檔出現在鏡頭前,講述他們認識的希斯·萊傑。同時,片中呈現了大量希斯生前自己拍攝的視頻片段,試圖讓觀眾看到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如何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活出精彩,在每個瞬間去發現和創造,《我是希斯·萊傑》的重點不是在講死亡,而是講述他是多麼的熱愛生活。專題撰文信息時報記者黃文浩
從偶像到嚴肅演員,他如何改變李安的看法
這部紀錄片以希斯的演員生涯為回顧線索,他在愛情喜劇《我恨你的十件事》中嶄露頭角,接著得到了在《愛國者》中飾演梅爾·吉勃遜的長子一角的機會。對於一名澳大利亞演員,年輕的希斯對梅爾相當崇拜,與偶像合作對他來說是事業中的一個重要時刻,希斯的經紀人史蒂夫·亞歷山大回憶,那時希斯有一點「信心危機」,擔心自己不能夠達到偶像的期待。但幸運的是,吉布森對他非常照顧,可以說,他讓希斯第一次學會了如何在片場上放鬆。
事實上,在成功之後,希斯本人也對很多來自澳大利亞的演員提供了幫助,前女友娜奧米·沃茨回憶,他甚至讓這些到洛杉磯尋求機遇的年輕演員住進自己家裡。
然而成功也開始給他的生活帶來變化,2001年的古裝動作片《聖戰騎士》宣傳期間,經紀人明顯從他身上看到了疲憊和厭倦,他覺得自己像個推銷員一般,在渴望成名的同時也開始嘗到為名利所困的滋味。幸好這時,出演《死囚之舞》又讓他看到作為演員的吸引力。接著從《狗鎮之主》到《斷背山》,他作為一個嚴肅的劇情片演員得到了認可,導演李安在片中稱讚他:「就算只是一個配角,他依舊能搶盡風頭。」
李安回憶起兩人的合作,原來最初選角導演提出希斯的名字時,他曾經有過猶豫,但最終他的表演令他出乎意料。李安說,希斯實際上是片中臺詞最多的人,但給觀眾製造的是一個寡言少語的角色形象,這種效果正是其演技的體現。李安稱自己從來不允許讓演員看監視器,但希斯卻是個例外,他每次表演完後會自己到監視器旁看回放,李安一開始也有所排斥,但他注意到,每次希斯看完回放後,下一次都能做到更好,「他自己有一個目標,一定要達到方才罷休,而當他完成之後,效果真的美極了」。
「小丑」沒有害死他,他一直很快樂
除了對表演的熱愛,紀錄片的還重點展示了他對生活的熱情。導演德裡克·莫瑞表示,希斯從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用錄像機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點滴,同時也用來做為演技的練習。因此,他的自拍畫面佔據了影片的很大一部分。
早在1999年的《我恨你的十件事》之前,希斯和當時的女友麗薩曾經去威尼斯參加狂歡節,他用8mm攝影機記錄下這一切;他跟好友們一起去了在內華達州沙漠舉辦的火人節,在這裡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他在酒店裡拿著攝像機自導自演一段緊張刺激的追蹤片,在房間裡360度快速旋轉……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快樂美好。
影片試圖改變一項外界對他的錯誤印象:他生前演出《黑暗騎士》中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當時許多報導指出他因入戲太深陷進黑暗情緒,此後一直走不出來,導致後來依賴藥物,最後步上死亡之路。他的親友在片中駁斥該說法:「他處於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
該片4月在翠貝卡影展首映時,導演德裡克表示,希望用電影做出某些更正。希斯的姐姐凱特說:「他其實很開心,每篇報導說的都是他很憂鬱,融入角色讓他付出了代價,但是老實說,我們會說這與事實完全相反……他有很棒的幽默感,可能只有親友知道。」
而出人意料的是,片中取材的不少自拍片段,甚至連希斯的家人在此之前也沒看過。凱特在看完該片後表示:「那些錄像並不是由家人提供的,事實上,在此之前連我都不知道他還留下了這些錄像。」
他喜歡下棋還計劃做電影導演
曾與希斯交往的模特克裡斯蒂娜·陶西在片中說:「他的手裡總是拿著攝像機。他什麼都拍。他把自己包圍在所有的瞬間裡,然後去捕捉下一個瞬間,然後再下一個,永遠都停不下來。」這些視頻片段不僅是一種生活的紀錄,希斯希望把這種愛好延續到更深的層面。
拍攝MV成為他實踐的一部分,他為好友N'Fa Jones、本·哈珀所拍攝的音樂錄音帶堪稱大膽的藝術試驗。哈珀還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某天他收到了來自希斯的快遞,結果竟是一臺價值不菲的鋼琴,幾周後,希斯來電,希望哈珀為他即將出生的女兒瑪蒂爾達寫一首搖籃曲。「我從未感到如此被人信任,沒有比這更加珍貴的邀約了」,哈珀說,他最終完成了一首名為《Happy Everafter in Your Eyes》的動人歌曲。
在希斯去世前,他還在計劃著完成自己的導演夢,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這部名叫《王后的奇兵》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與他的經歷有著詭異的巧合。影片根據小說改編,講述一個沉迷於酒精與毒品的西洋棋天才的故事。儘管缺乏關於這部電影的籌備細節,但在紀錄片中則揭示希斯的另一個愛好,他從小就喜歡西洋棋,10歲時已經是個高手。在他成名後,他依舊保持著這一愛好,他住在紐約期間,還不時去華盛頓廣場公園找人下棋。
有看過劇本的人指出,片中一段關於女主角貝絲的描述令人不由得與他最後的死亡產生聯想,「她的手提箱在床上攤開著,衣物散落四周,箱子裡裝著至少一打瓶子,裡面都是鎮定劑藥物,她打開其中一瓶,又抓起一瓶酒,就著兩片藥把酒喝了個精光……」2008年當他被發現因混合服用包括鎮痛藥、抗焦慮藥、安眠藥等在內的六種處方藥物導致急性藥物中毒而死在家中的時候,這部電影正在籌備中。
長期以來,希斯·萊傑都是一個精力無限的人,但是也正是因此,令他不得不時常依賴藥物入睡。在倫敦拍攝電影《魔法奇幻秀》期間,他患上了嚴重的流感,整個過程令他精疲力盡。他對身邊人坦誠,藥物已對他的幫助甚微,經紀人史蒂夫回憶,「他時常說,『當一天結束後,我躺下來,卻很難停止思考各種各樣的事』。」
也許,正如本·哈珀在片頭所說,「這世上有一些人,他們自身遠遠大於世界所能容納的」,我們寧願將這當做他最後離去的真正原因。
本文來源:信息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