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陣營有哪些人擔任過尚書令?

2020-12-23 騰訊網

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周末出行要注意防護呀。漢末三國時期各勢力均有相應的職官體系,有的職能類似,有的卻大相逕庭,有些還是獨有的官職。本篇就來聊聊季漢陣營的尚書令們。

尚書令掌管尚書臺,其權力取決於君主對他們的信任程度,隨著相權的削弱尚書令的權力也在逐步增加,東漢時期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大夫就被合稱為京師「三獨坐」。在漢末時期尚書令的權力大小也是因人而異,先列下季漢尚書令的名單:法正、劉巴、李嚴、陳震、蔣琬、費禕、董允、呂乂、陳祗、董厥、樊建。

「後漢眾務,悉歸尚書,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尚書令主贊奏事,總領紀綱,無所不統。」——《通典·職官志》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三國志·法正傳》

法正,備受劉備信任的他擔任了第一任尚書令,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后,只是他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就逝世了】

「先主為漢中王,巴為尚書,後代法正為尚書令」——《三國志·劉巴傳》

劉巴,曾經不看好劉備的他接任了尚書令,後來還參與了《蜀科》制定,在章武二年(222年)逝去】

「章武二年,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三國志·李嚴傳》

李嚴,章武二年劉巴逝去後由他接班,夷陵一役過後他和諸葛亮都被劉備託孤,也在這章武三年(222年)遷任中都護】

「建興三年,入拜尚書,遷尚書令,奉命使吳。七年,孫權稱尊號,以震為衛尉,賀權踐阼」——《三國志·陳震傳》

陳震,他是在建興三年(225年)之後升任尚書令的,所以從李嚴到陳震之間還有有一段空檔時期的,而且陳震的存在感也比較低,他在建興七年(229年)遷任衛尉】

「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三國志·後主傳》

蔣琬,建興十二年(234年)他從丞相府長史改任尚書令,他也深得諸葛亮信任,還被指定為繼任者】

「十三年,拜尚書令蔣琬為大將軍,領益州刺史;以費禕為尚書令」——《華陽國志》

費禕,建興十三年(235年)蔣琬就任大將軍,費禕接手了尚書令一職,兩人搭班】

「於是禕加大將軍,領益州刺史,允加輔國將軍,守尚書令」——《華陽國志》

董允,延熙六年(243年)費禕加官大將軍,這是由於蔣琬在當時已經抱恙在身,這才請求朝廷由費禕接任他的職務】

「尚書令董允亦卒。超遷蜀郡太守南陽呂乂為尚書令」——《華陽國志》

呂乂,延熙九年(246年)董允逝世,所以呂乂出現在了尚書令的位置上,這又是一位荊州人】

「尚書令呂乂卒,以侍中陳祇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華陽國志》

陳祗,《三國志·呂乂傳》記載呂乂於延熙十四年(251年)逝世,而《華陽國志》記載的是延熙十五年(252年),他也是被劉禪追諡為「忠侯」者】

「以僕射南鄉侯董厥為尚書令」——《華陽國志》

董厥,也有類似的問題,《三國志·陳祗傳》提及陳祗在景耀元年(258年)逝世,《華陽國志》裡則是景耀二年(259年),到了董厥、樊建這他們的權力也逐漸衰弱了】

「遷董厥輔國大將軍,與瞻輔政;以侍中義陽樊建守尚書令」——《華陽國志》

樊建,景耀四年(261年)季漢最後一任尚書令上任,主要事跡卻是在西晉與司馬炎討論諸葛亮的治國之道】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相關焦點

  • 貞觀之後沒有尚書令只是因為唐太宗本人當過這個職務嗎?
    「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隋稱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最高長官分別為中書令(隋稱內史令)、侍中(隋稱納言)、尚書令。但從唐朝貞觀之後,尚書令在實際上就不存在了,尚書省的實際最高長官變成了尚書省左右僕射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唐太宗在登基前當過尚書令,所以才不許其他大臣擔任尚書令。但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 「丞相」和「尚書令」,誰的地位更高?
    正是因為丞相的權力過大,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正式廢除了丞相這一官職。而對於一些朝代和皇帝,則通過設立尚書令這一官職,以此分擔丞相的權力,甚至來代替丞相的工作。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和「尚書令」,哪個地位更高?二者又有什麼區別呢?一首先,對於丞相一職,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而就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董姓人物?
    人散後,一鉤淡月天如水。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在史書中留名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自身光芒耀眼者,有摻和重要歷史事件者,也有典故事跡動人者。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董姓人物們。至於董蒙只是被一筆帶過】「魏王侍中劉廙、辛毗、劉曄、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群、給事黃門侍郎王毖、董遇等言」——《三國志·文帝紀》註解【董遇,魏國儒宗之一,以才學著稱】「於是侍中辛毗、劉曄、散騎常侍傅巽、衛臻、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群、給事中博士騎都尉蘇林、董巴等奏曰」——《三國志·文帝紀》註解【董巴,參與勸進事宜的眾多官吏之一】
  • 隋唐權力最大的尚書令真是被唐太宗李世民實際廢除的嗎?
    在「三省」的最高長官中,下轄六部的尚書令品級最高、權力最大,是隋唐最有權力的實權官員。但尚書令從貞觀時期開始就不再實際任命。有觀點認為是唐太宗李世民實際廢了尚書令。歷史真的是這樣嗎?唐朝不再任命尚書令的公開理由是唐太宗登基前曾出任尚書令,因此大臣沒有資格擔任皇帝曾經擔任過的官職。這種說法明顯站不腳,要知道很多皇帝在登基前都當過各種官職,又怎麼會只針對尚書令呢?
  • 劉備有殊遇之恩的大臣有哪些?他們得到劉禪器重嗎?李嚴為何被廢
    導語: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正式掌權,那麼這個時候季漢掌權的大臣中,有多少是劉備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呢?其實並不多。諸葛亮掌權之前,關羽張飛就被殺掉了,這兩位是劉備著重培養出來的。黃忠在定軍山一戰後雖然聞名天下,卻在不久之後也病逝了。
  • 李世民曾經當過的「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到底是什麼官職?
    李世民在唐高祖時期擔任的主要官職是: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爵位為秦王。大家對於「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秦王」這些官爵並不陌生,那麼「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到底是什麼官職呢?漢武帝建立「內外朝」制度後,原來只是皇帝秘書的「尚書」逐漸發展成為朝廷實際上的宰相。
  • 三國正史中,馬超「有信布之勇」,為何在季漢五大將中武功墊底?
    「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一般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基本可以與先生互換,於是「五子良將」就成了「五先生良將」,也成了一個笑話。懂古文的讀者諸君可以細品「五子良將」的真正含義,越品越發笑:很多人質疑「五虎大將」,卻不懷疑「五子良將」,可能是根本就沒鬧明白「五子」是啥意思!
  • 法正在蜀漢官至「尚書令」,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彼時,劉備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所以,尚書令可以說是法正在蜀漢的最高官職了。那麼,問題來了,法正的「尚書令」,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首先,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
  • 法正在蜀漢官至「尚書令」 ,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彼時,劉備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所以,尚書令可以說是法正在蜀漢的最高官職了。那麼,問題來了,法正的「尚書令」,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一 首先,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
  • 尚書令有何作用?劉備拿它來制約諸葛亮,反而讓後者大權獨攬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在筆者看來,諸葛亮勸說劉備進攻襄陽,一是有試探之舉,二則暴露了自己的軍事能力尚且不太成熟。但劉備表示拒絕,也絕非是出於不忍,而是他認為這條計策並不是很高明。何以見得?
  • 蜀漢政權的歷任尚書令居然沒有一位本地人
    蜀漢時期的尚書令是中央政府具體政務的主管,位置十分重要,我們可以從法正擔任第一任尚書令這一情節就可知曉該職位的重要性
  • 劉備在做漢中王時,「尚書令」的權利有多大?
    史不想瞞今天來跟大家說說劉備在做漢中王時,「尚書令」的權利有多大?按照東漢的官制,尚書令是真正的實權派。尚書令是尚書臺的長官,俸祿一千石。漢朝的省部級幹部(朝廷的九卿,地方的郡守等),俸祿基本為二千石。以此推論,尚書令的級別,放到今天至多不過是廳級,甚至有可能是處級。
  • 《王者榮耀》陣營有哪些羈絆 陣營羈絆大全
    導 讀 王者榮耀陣營有哪些羈絆?
  • 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黃姓人物?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有差異,哪怕在類似的歷史背景裡,人物們走出來的路也千差萬別。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黃姓人物們。梳理了《三國志》中提及的黃姓人物們,列個名單:黃邵shào、黃華、黃權、黃崇、黃琬、黃祖、黃射、黃休、黃昂、黃朗、黃柱、黃元、黃皓、黃忠、黃敘、黃襲、黃猗yī、黃疆、黃蓋、黃柄、黃他、黃淵、黃亂。
  • fgo星陣營從者有哪些?fgo全部星陣營從者一覽!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在平時玩fgo時也會注意到有時明明從者沒有變過,但是傷害卻是忽高忽低差別很大,其實這就是遊戲中隱藏的陣營屬性的影響了,今天40407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星陣營的從者大全,快來看看哪些從者是星陣營的吧!
  • 「腹有鱗甲」的李嚴,從犍為太守到尚書令再到白丁,經歷了什麼?
    從劉表到劉備,來看李嚴前期的仕途講道理李嚴的仕宦經歷並不算光彩,他先後輔佐過三個主公——劉表、劉璋、劉備,跟老劉家挺有緣分。李嚴是荊州南陽人,先是成為郡吏,然後奉劉表的命令,到荊州各郡縣任職。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率領軍隊南下荊州,當時李嚴在秭歸縣。而秭歸就橫亙在從荊州到益州的水道上。
  • 三國名人的六個冷知識:尚書令荀彧不是高級官員,關羽不會耍大刀
    雖然名臣名將文武不分家,但是官員職位是有文武之分的,比如太史令、大鴻臚、太宰令、博士祭酒、主簿這些頭銜,就都是純文職。呂布最開始的工作,就是主簿,也就是幫騎都尉丁原掌管文書的佐吏:「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 尚書、僕射、內史、中書令、鸞臺唐朝時期宰相官名為何一變再變?
    比如說關於"宰相"——這個中國古代官職中影響力最大的官,在每個朝代就都有許多五花八門的稱呼。就拿唐朝而言,可以稱之為宰相的官職竟多達20餘種,如尚書令、、僕射、參知政事、同掌機務、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事,等等。並且,唐朝宰相的數量之多也是中國曆朝當中罕見的。這就讓人不禁思索,為什麼那些唐朝的皇帝喜歡給宰相安排這麼多不同的官職呢?"
  • 宋代的吏部尚書,官職很明確,為什麼還要在前邊加上一個字?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您的持續關注,讀史使人明智,願你我都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增長見聞!宋代元豐改制之前,吏部尚書是有實權的,但是在改制期間,一度淪為只有虛名的「階官」。元豐改制後,元祐官品令確定,南宋初年恢復元豐之制,吏部尚書仍為從二品,此後保持不變。元豐改制之前,吏部尚書是正三品,這是延續了唐朝的傳統,元豐改制之後,吏部尚書不僅恢復了實權,而且還升官了,吏部尚書成為職事官,為吏部長官,總領吏部七司,負責文武百官的選試、注擬、遷授、蔭子、敘復等政令,官階為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