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之《百鳥朝鳳》| 傳統

2020-09-05 開河2018


本文來自豆瓣@米睿 的長評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關於它背後的故事,但了解的不多,並不知道製作人為了票房下跪,這是後來才知道的,有人說這是炒作,我反駁說不接受這種說辭,從內心不接受的理由是這確實是一部好電影,反映的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衝突。
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想起了很多旁外的事,想起村莊,想起劉燁的《那人那山那狗》,想起汪涵《有味》裡的那個年老的木匠,以及我的父親。


不可否認,很多曾經存在我們生命裡的東西在逐漸消逝。我們無法阻擋新生事物的出現,也無法抑制自己的獵奇心理去一探究竟。中學時代政治課上我們背下了「新事物終將取代舊事物」,因為這是時代的發展趨勢。但是這個時代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運轉速度都要快,我們接受到的東西正以加倍的速度將我們淘汰出局,繼以將我們扔到另個一漩渦中,待我們摸爬滾打終於站穩了腳步,又會出現一輪變革將我們推倒。


(注意,下文有《百鳥朝鳳》的劇透,不願被劇透的朋友可以看完再回到文章。)




天鳴從小就是個實誠的孩子,儘管父親恨鐵不成鋼地謾罵他,但是他會在父親摔倒的時候流下心疼的眼淚,焦三爺看在眼裡,認了這個孩子。


因為氣息不足,每天拿著竹管在野河裡吸水,第一天焦三爺說沒吸上來就不要回來,天色漸晚,天鳴回到家,三爺一句「吸上來了?」質問得他啞口無言站在飯桌前,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吸上一口水,一路狂喜,口中重複念叨著一句「我吸上來了」,跑到三爺跟前,三爺不慌不忙地截取了一根更長的竹管遞給他,把他剛才得意洋洋的氣息澆滅得了無蹤跡。


藍玉雖然晚來幾個月,但是率先得到三爺賜予的群嗩吶,跟著隊伍上前線,這是天鳴受到的最大打擊,認為自己愚笨,不被師父青睞,委屈得收拾好東西離開了三爺家,回家的路上也是惴惴不安,上次回家休假,都被父親以為是被三爺掃地出門,丟了顏面,這次回去少不了又是一頓棍子上身,從此在父親眼裡嘴裡都不得好,當時這個孩子的心理處境該是多麼不安,世界雖然這麼大,但是他要麼留在師父家每天跟著師娘下地或者用竹管吸水,要麼就是回家看父親臉色聽他的冷嘲熱諷,他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讓自己離家出走。可是,還沒進家門,就聽到父親在跟鄰居吹噓,讓他無地自容,又悄悄地離開了,回到師父家。師父坐在院子裡,頭也沒臺地說「回來了,屋裡備著晚餐呢」,好似確信這個孩子會回來似的,天鳴回到房間,卻發現桌上擺著一隻嗩吶,三爺走進來說「這是我師父留給我的,你明天也跟著去吧,記住,嗩吶離嘴不離手。」




可是第一次跟班出活的時候,草棚著火,天鳴搶出了藍玉的嗩吶,卻把自己的丟在了火中,不明真相的三爺氣急敗壞地打了他一個耳光,他低著頭落淚沒有做聲,藍玉心裡不安,幫他做了解釋,星星之火,燎原之勢,已容不得他再次往火坑裡跳。


在後來的接班人選舉中,天鳴被選為《百鳥朝鳳》的傳人。


二十年後,三爺宣告無雙鎮「從此無雙鎮沒有焦家班,只有遊家班」,作為掌門人的遊天鳴從此自立門戶,本是件值得開心的事,卻無奈他生錯了時代,70年代,質樸的民風在時代的更迭之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洋文化正悄悄地潛入我們的社會,在一場婚禮之中,兩種文化發生了正面的衝突。




工業時代逐漸取代了農業社會,人流的遷徙讓更多的年輕人走向了城市,改變了他們祖上幾輩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嗩吶人不再以此自豪,紛紛轉行,只剩下天鳴始終記得對師父的誓言,不敢輕易放棄。可是孤掌難撐,面對現實,他也無能為力,連當初在焦三爺面前跪求收下他的父親都勸他找點正緊事做。


只有德高望重的死者才配享有這首曲子,火村村長過世時,遊家班的人幾乎全都以各種藉口逃離,焦三爺憑著信念挨個尋找,湊齊了最後一支曲子。


焦三爺躺在病床上對天鳴說「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但是時代的變遷使天鳴難以繼承師命,雖然他時刻不忘師命「我跟師父發過誓的」,影片中反覆出現這句話,讓人心疼落淚。三爺臨終前說「我只需要四臺就可以了」,儘管天鳴有心湊齊一曲《百鳥朝鳳》,卻無奈連四臺也湊不齊,只剩他孤獨一人在三爺的墳前吹了一曲《百鳥朝鳳》。


故事的最後,文化局的人出現大概給了嗩吶一個新的希望,三爺躺在病床上要求天鳴「答應他們」,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存與繼承。
每一個時代所賦予的情懷獨屬於一代人,從前的村莊被城市取代,從前的綠皮火車被高鐵取代,從前的信紙被手機取代,這個世界越來越小,變化越來越快,我們開始懷舊,在高速運轉的節奏裡懷念著久遠的慢生活,希望有那麼一天回到村莊過著簡單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嗩吶代表作《一枝花》、《百鳥朝鳳》、《抬花轎》,其中《百鳥朝鳳》同名電影正是對嗩吶文化的宣揚。從《百鳥朝鳳》談嗩吶文化《百鳥朝鳳》是由北京勞雷影業有限公司製作的劇情片。而只有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有資格去演奏嗩吶曲中最悲涼最難最尊貴的百鳥朝鳳。無雙鎮上唯一會吹百鳥朝鳳的只有焦三爺,所以他在鎮上說話有著絕對性的分量。焦三爺有一幫徒弟,其中有個悟性極高,但是他並沒有選他繼承衣缽,而是傳給了悟性不高但執著的遊天明。因為時代的發展,鎮上的人辦酒席更喜歡請西洋樂隊。舞臺上扭動著身軀的年輕女孩,比嗩吶更能夠吸引觀眾。
  • 《百鳥朝鳳》:一曲傳統文化輓歌的背後,折射出三層對人性的考究
    當一個傳統文化在我們眼前面臨消亡之時,我總會覺得它是蒼白而無力的,而直到看到吳天明導演的《百鳥朝鳳》之後,才了解,它並不是像自然生物那樣隨著生命凋亡,而是能沿著人性的微光得以綿延的事物。而傳承之人,必要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面對學藝之途的磨難,要學著堅韌;作為文化的傳承人,要保有初心;見證文化隕落之後,要有破釜沉舟的信念;而吳天明作為傳統電影為數不多的傳承人,經得住這三層對人性的考究,所以直到72歲高齡之時,在所有同代導演都轉型商業化電影的同時,依然堅持拍了這部傳統電影《百鳥朝鳳》,電影中的嗩吶班子—
  • 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蒼然、無奈與希望 《百鳥朝鳳》觀後感
    在大家的評論裡,我看到最多的字眼是——電影的製片人為了院線能夠更多地排期播映此片選擇了下跪懇求、電影《老井》的導演吳天明的最後絕唱、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作為一個在音樂學院教了十幾年中國傳統音樂的教師,我無法忽視《百鳥朝鳳》的存在,於是果斷買票進影院觀賞。
  • 除了《百鳥朝鳳》,還有哪些以陝西傳統藝術傳承為背景的電影?
    《百鳥朝鳳》以秦川小鎮的兩代嗩吶匠為主角,講述了這項傳統技藝的歷史變遷。《百鳥朝鳳》預告片除了《百鳥朝鳳》這樣講述陝西嗩吶藝人傳承的電影,其實還有幾部以陝西傳統藝術傳承為背景的電影,都拍的很不錯——孫子從美國來一部以華縣皮影戲的傳承保護為生活原型的電影
  • 導演跪求排片的電影:一曲百鳥朝鳳,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在哪裡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學會師傅的手藝「百鳥朝鳳」。據說嗩吶活有四臺和八臺之分,而八臺之上,最頂級的就是「百鳥朝鳳」。這首曲子一般在白事上吹奏,而且只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焦三爺是整個無雙鎮唯一一個會吹百鳥朝鳳的人。為了父親的期望,遊天鳴也告誡自己必須要學會百鳥朝鳳。就這樣,他每天練習著用蘆葦吸水的技巧。這天,焦三爺又收了一個叫藍玉的小徒弟。
  • 中國傳統音樂分成多少種,《百鳥朝鳳》民樂版和鋼琴版有何不同
    西方音樂有著西方音樂的風味,中國傳統音樂也有著中國傳統音樂獨特的民族韻味,比如說,從音樂的調式來看,中國傳統音樂大多都採用五聲調式,也就是說是用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由於五聲相對簡單,所以在這基礎上又產生了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由此可見,光是從調式上就能夠看出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之間有著明顯的不同。
  • 影·頭條┇《百鳥朝鳳》口碑之作,全面逆襲——不得不看《百鳥朝鳳》的10個理由
    理由3「百鳥朝鳳」沒那麼簡單 《百鳥朝鳳》是嗩吶名曲。然而,它並不僅僅是一支曲子那麼簡單。據影片主演陶澤如介紹,《百鳥朝鳳》原是歡快的曲子,常被用於鄉間結婚喜事。然而在電影《百鳥朝鳳》中,吳天明導演將其改成了哀曲,變得深沉莊重。
  • 《百鳥朝鳳》,遠關乎電影~
    反映傳統文化的片子從來不討好,我們進電影院不是來聽你逼逼這些的。傳統不夠討喜,不夠爽。百鳥朝鳳,花生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來自評書,相傳三國時大將趙雲少時師從槍神童淵,學得「七探蛇盤」槍法,「百鳥朝鳳」為終極絕學,長坂坡時趙雲以此招力挑師兄「北地槍王」張繡,名震天下……當然反映嗩吶文化的電影和上面一段諞閒傳無關,卻可見「百鳥朝鳳」是個多麼傳統的符號。但電影《百鳥朝鳳》真是讓花生感受到了什麼叫悲天憫人。
  • 中國電影:百鳥朝鳳
    李岷城 Mincheng Li ....遊天鳴 鄭偉 Wei Zheng ....童年遊天鳴 胡先煦 Hu Xianxu ....童年藍玉 蓬 Peng Chi ....師娘 嵇波 Bo Ji 張喜前 Zhang Xiqian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這部百鳥朝鳳中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百鳥朝鳳》,講述了傳承農村習俗的一代嗩吶匠人的興衰過程,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下傳統民俗的凋敝速度之快。作為已故導演吳天明的力作,電影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也表現出資深電影人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習俗應有的態度。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技藝,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認識。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百鳥朝鳳》,講述了傳承農村習俗的一代嗩吶匠人的興衰過程,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下傳統民俗的凋敝速度之快。作為已故導演吳天明的力作,電影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也表現出資深電影人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習俗應有的態度。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技藝,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認識。
  • 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
    我知道父親喜歡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電影,於是便興致勃勃的在網上搜索起來,瀏覽了導演的名字,最後在紛紛雜雜的影片中選定了吳天鳴導演的《百鳥朝鳳》。  在中國電影業中,有一位叫吳天明的導演,他的作品真摯,感人,濃鬱的地方特色,有內涵,有深度,溫厚而樸實。他是一位藝術家,有愛心和責任感的藝術家,他的影視作品彰顯了他的才華、修養、視野,創造了中國一代電影業的輝煌!
  • 《百鳥朝鳳》排雷
    現在我可以告訴你我的觀後感:非常一般。我知道許多人已經成為情懷派的擁躉,甚至早已宣稱自己在電影院裡哭成淚人。要改弦更張的話難度很大,看到我的說法,形同我質疑了他們的情懷,他們對傳統的尊重,以及他們真誠的眼淚,難免勃然大怒。所以,這裡讓我心平氣和地聊一聊我的看法。我不需要誰一定接受,只是說情懷太多,腦子都不夠洗了,一個聲音的世界太過單調,不妨聽聽其他的動靜。
  • 《百鳥朝鳳》:致敬嗩吶文化,致敬傳統藝術和匠人精神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是由吳天明導演執導的一部作品,於2017年上映,豆瓣評分8.1分,改編自肖江虹同名小說。陶澤如飾演劇中吹嗩吶的老藝人——焦三爺,李岷城飾演遊天鳴——後來的遊家班班主,胡先煦飾演少年藍玉。
  • 百鳥朝鳳,文化傳承的現狀代表
    註:僅限於在影片中在葬禮上嗩吶班會作為一個審判者出現,對亡去之人做出評判,中國人是極其講究人過世之後這蓋棺定論的話語:道德平庸者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百鳥朝鳳》本身是一首歡快的曲子,但是在葬禮上吹,深刻映襯著中國人對「白喜事」的理解——這是對死者的最高褒獎,大德大能之人的離去,不完全是哀傷之事,還隨有敬意與些許歡快之意。
  • 影評:百鳥朝鳳
    而一個生活在都會的現代人,似乎已經難以體會自然之美。        但是在《百鳥朝鳳》中,枝葉聳動的小樹林間,焦三師徒在百鳥聲中用木葉和口哨戲訪著鳥雀們一應一答,閉上眼,布穀四聲一度,鴛鴦低咯徘徊,百靈鳴聲高亢歌喉婉轉,金翅雀則高翔雲間,且飛且鳴。嗩吶匠靈巧的聲音則仿佛眾鳥之王的呼喚,應和著各色飛禽,原來所謂百鳥並非虛言,而真正是黃土高原上的美妙生靈!
  • 百鳥朝鳳是喜樂還是悲鳴
    》是一首以嗩吶為主奏樂器的漢族民間樂曲,全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展現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勞動生活的回憶。其實「百鳥朝鳳」講的是鳳凰死後,百鳥都來祭拜的故事,在樂曲中我們也能聽到布穀鳥、燕子、鷓鴣等鳥類的鳴叫。由於樂曲旋律歡快,樂曲名字喜慶,所以紅白事都有吹此曲的。而電影中的大悲之曲《百鳥朝鳳》是陝西風格的民間樂曲,有著黃土地的滋養和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是對逝者一生德行的最高評價。劇情簡介:電影講了一個關於樂曲百鳥朝鳳與嗩吶匠的故事。
  • 《百鳥朝鳳》——中國文藝片的輓歌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作為吳天明導演羽化後的遺作,16年上映卻因票房過低被影院撤檔,又有諸多爭議,時隔四年後再次細細品讀仍然會被震撼。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沒落,對新興事物與原有文化的碰撞,甚至是生存和道義相背時,該如何抉擇?導演用一個小村落的故事以小見大,用平凡而樸實的敘事方式講述的是沉重無比的話題,留下疑問讓我們做答。以劇終提及的嗩吶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五千年的瑰寶延續至今,我們向來為所不缺少的源源不斷的文化財寶而驕傲,卻在各項科技能力越來越發達的當代被衝撞的七零八落。
  • 可有百鳥朝鳳時?
    秉承著對傳統文化傳承的不舍,72歲高齡的吳天明導演堅持拍攝這部向嗩吶匠人致敬的《百鳥朝鳳》。他說,片子不是拍給現在觀眾看的,而是給未來人們看的。製片人方勵,以下跪的「非常」方式讓更多人知道了《百鳥朝鳳》,也讓更多人以電影的形式,「聽」到了嗩吶。
  • 陳恭:相比傳統藝術的邊緣化,更應該被淘汰的是陳舊的思想觀念 —— 一評《百鳥朝鳳》
    聯繫到後來的《變臉》和現在的《百鳥朝鳳》,可以看得出,吳天明對於農村題材以及民俗民藝題材,是有著一以貫之的創作情懷的。他善於在大變遷、大轉型的社會背景下,闡釋農民的文化命運和社會命運。從本質上看,與其說焦三爺們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痴迷,倒不如說是對老祖宗所傳授的技藝所帶來的不二社會地位的迷戀。焦三爺成長的環境、接受的教育,以及幾十年來封閉教條的生活薰陶,使得他的思想已經嚴重地被祖師和師傅奴役了。他沉醉於老祖宗的嗩吶給嗩吶匠帶來的社會地位的榮耀、道德的審判權、小康之家的生活條件。在他們的心裡,有了嗩吶就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