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愛!魯迅的小腳原配,徒步40裡為其買糕點,只換來1個字

2021-02-08 文史輯錄

年輕時總以為能遇上許許多多的人。而後你就明白,所謂機緣,其實也不過那麼幾次——《愛在日落黃昏時》

前言:

每個人都渴望愛情,渴望得到自己的終身伴侶。美好的愛情故事從唐朝的一個年輕人崔護說起。崔護在796年前去長安趕考,很幸運,一舉高中為進士。但是他生性比較孤僻,不喜歡與人結交,也不知該把自己的喜悅和誰分享。他獨自漫步在都城南門,漫無目的的行走,一個人沉浸在當時的美景之中。

▲《題都城南莊》-(唐-崔護)

01偶遇姑娘

走著走著,崔護有些口渴了,但是在這美景之中卻沒有地方可以討水喝。又向前走了一段時間,正好遇到了一座莊園,從莊園外向裡看,能看到一朵朵盛開的花朵,特別的喜人。口渴的他試著敲了敲門,看看是否會有人開門,崔護心想如果開門了,一方面能解決他口渴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近距離的欣賞一下花朵盛開的美景,真是太美了。

正當他幻想著這一切時,一個姑娘輕輕的透過門縫用水汪汪的大眼睛來看他,問他是誰,想要幹什麼。崔護告訴了他自己的名字,並說明了他的來意,姑娘放下了防備之心,讓他進來了,並給他端了一杯水。

▲桃花盛開照片

崔護端起水杯在桃花下靜悄悄的喝水,姑娘透過桃花靜靜的看著他。在桃花的映襯下,二人都顯得格外的好看。

在這樣的氛圍中,崔護慢慢對姑娘產生了一絲絲的喜愛之情,試著用言語來進一步了解姑娘,可以姑娘一直不作聲,於是崔護就不再說話了,就這樣二人在桃花下靜靜的對望著,許久都沒有發出聲音。

天色已晚,崔護不得不離開了,雖然這段記憶特別的美好,但對於崔護來講,這是一份奢侈,所以想要儘可能的抹掉對女孩的記憶。

一年過去了,又到了同樣的時節下,桃花盛開,春風漂浮,到處都瀰漫著花香。崔護又想起了一年前在桃花下的那個姑娘,不知不覺的又走到了城南,來到了莊園外,但這時大門上掛著一把鎖,仿佛許久都沒有人住過。崔護傷心的離去。

▲人面桃花(中國畫)

02姑娘離去

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吧,幾天後,崔護又來到了這裡,這一次門沒有鎖,但是恍惚在門外聽到了哭泣的聲音。崔護連忙敲門,這一次開門的不是那個姑娘,而是姑娘的父親。

他告訴崔護,女兒看到門上的題字後,每天鬱鬱寡歡,神情恍惚,吃的也變少了,現在生命也危在旦夕了。崔護看到姑娘的樣子,傷心的哭了起來,他來到了姑娘的床前,哭著對女孩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要害怕。」

▲崔護

03愛情的力量

沒過多久,女孩慢慢睜開了雙眼,驚奇的甦醒了。大家都震驚了,這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吧,把崔護又一次吸引到莊園中,二人以這樣的方式見面。此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二人結為了夫妻,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魯迅

04魯迅的原配妻子

人世間有好的事情發生,同時與之相反也一定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比如近代名人魯迅。他的原配妻子朱安就是一個苦命的女人。

▲魯迅母親與朱安

魯迅出生於1881年,那時候處於封建社會的末端,一些地方習俗還是會以封建的形式出現。比如:包辦婚姻。魯迅的父親去世的早,母親一手把他養大。1901年,20歲的魯迅也到了成家的年紀了,母親做主為魯迅選取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媳婦,她叫做朱安,她是個性格溫順,懂禮貌的女孩。

▲魯迅和朱安

05妻子的苦楚

1906年7月6日,二人成婚。魯迅並不喜歡朱安,而且當時魯迅的思想比較前衛,特別牴觸包辦婚姻這樣的做法,但是對於母親的安排,他又沒有辦法拒絕,只好勉強答應。成婚的第二天,魯迅就睡在了書房,第三天就去了日本,這一去許久都沒有回來。

▲朱安

朱安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使自己的丈夫如此的討厭,她既無助又傷心。為了讓朱安死心,魯迅還放言說:「你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我沒有同意要娶你,你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這個禮物我並不喜歡,我們之間沒有愛情,只有贍養的義務」

▲朱安(右1)

其實朱安是一個特別樸素的中國女人,魯迅這樣說她,她都沒有怪罪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已經嫁給了他,無論怎樣,都是魯迅的媳婦,要盡到照顧老人,照顧這個家的義務。她每逢見到他人時,都會誇魯迅的好,一方面是在保留作為女人的一絲尊嚴,一方面希望魯迅能對自己好一點。

06魯迅找到了真愛

魯迅並沒有被朱安所感化,反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侶。1923年,魯迅帶著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妻子許廣平來到了家裡,並且已經懷有身孕。許廣平知道魯迅和朱安的事情,所以對朱安的態度特別的不屑。這也讓朱安在這個家裡更沒有了家庭地位。朱安心裡這有一個想法,就是做一切為魯迅好的事情,可能哪天魯迅就會被她感化,哪怕對他多說一句話也是好的。

許廣平的孩子出生了,是個男孩,取名為周海嬰。朱安對周海嬰特別的好,將他視為是自己的樣子一樣。多年後周海嬰想起這位孤獨的「大娘」仍然十分懷念。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魯迅依舊沒有改變對朱安的態度。

有一次魯迅生病了,接連幾天都吃不下飯,朱安看著心疼,特地從娘家帶回來了茴香豆和鹽煮筍給魯迅吃。確實有效,茴香豆和鹽煮筍打開了魯迅的胃口,吃著吃著,魯迅回想起了兒時吃的稻花香糕點,就隨口說了一句:「有些懷念稻花香的點心了」。他的隨口一說,對於朱安來講就是聖旨一般。

▲魯迅

07魯迅的冷漠

因為一句稻花香,朱安跑了40多裡地,去給魯迅買糕點。當她滿心歡喜的把糕點遞給魯迅時,魯迅面無表情的只回答了一個字:「好。」這個好字,代表了對朱安的冷漠,也代表了對朱安的肯定。

▲魯迅與兒子

綜述:

1947年,朱安去世了,這一生都未能得到丈夫的真情,是魯迅太冷漠,還是朱安做錯了?並沒有,只是當時的封建社會制度,無法讓一個女人決定自己的終身伴侶,從而耽誤了朱安的一生。

【參考資料】

《魯迅文獻圖傳》

《近代文學家魯迅的生平簡介》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小花裙

相關焦點

  • 魯迅臥病在床,小腳夫人連夜趕路80裡為他買糕點,卻只換來一個字
    民國時期,先進的青年已經學著西方搞自由戀愛,但傳統的家長卻還在堅持包辦婚姻,所以造就了很多傳統女性悲慘的一生,比如今天我們故事要說的朱安,她本來也是紹興城中商人之家的小姐,從小被長輩培養成一個傳統的女性,原以為嫁給魯迅是天賜的姻緣,誰知卻換得半生孤苦。
  • 魯迅小腳夫人朱安:獨守空房41年,在魯迅身亡時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束縛愛情是兩個人的真誠以待,是兩個人的彼此守護,一廂情願的並不是愛情,換來的只有雙方的彼此傷害,然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造就了多少愛情的悲劇。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是魯迅和他的妻子朱安的愛情故事,雖說是夫妻,她卻獨守空房41年。
  • 從魯迅原配朱安的一封信說起!
    不承認王蘊如(周建人第二任妻子)在周家的地位倒也罷了,畢竟周建人的原配妻子羽太芳子,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的親妹妹。但不承認許廣平在周家的地位,完全是同情守活寡的朱安(魯迅原配)。這是讓許廣平咬牙切齒的。許廣平出身名門,祖父做過清朝封疆大臣,父親做過副省長,親戚裡個個名望了得。
  • 魯迅原配朱安,一生欠安
    作人他的聲音裡有舊日時光的味道。「好啊!聽大哥講,我只當你頑固不化。既然你追求進步,我斷然全力助你。」他寫下八個字:質雅腴潤,人淡如菊。「形容大嫂,恰如其分。」後來,每當先生待客,作人便來後屋教我寫字,有時也與我交談。十幾年的婚姻,我心如枯井。作人的到來似是井底微瀾,讓形容枯槁的時光芳草萋萋。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另外,郭沫若和魯迅,與原配妻子的婚姻都是屬於父母包辦,魯迅不情不願的與朱安完成了婚事,然而結婚後的第三天,魯迅並去了日本;至於郭沫若,則是婚後的第五天離開了老家,自此與原配妻子張瓊華27年未見。
  • 魯迅:包辦婚姻受害者,為克制欲望不和原配同房,冬天也不穿棉褲
    就連批判「吃人禮教」一輩子的魯迅先生,自己也同樣深受其害,一生都無法擺脫。1.1906年7月,紹興魯鎮,周家大宅前,一座大紅花轎被抬到門前停落。簾幕被掀開,一隻繡花鞋剛伸出轎口,便先掉落下來,露出了裡面的小腳。
  • 魯迅原配朱安: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
    可對於朱安來說,她等一天等的太久了,從訂婚等到魯迅赴日留學,從赴日留學等到今天的完婚,整整五年餘載,卻只換來了魯迅的「沉默是金」。完婚第二天,按規矩魯迅應該帶著朱安一起去祠堂拜祖,但是魯迅卻根本沒提也沒去,也許這是他無聲的反抗吧。
  • 魯迅之問: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他命裡5個女人都無愛?
    所以,魯迅又於心不忍。而對於他這樣的心境,1919年1月,魯迅假託「一位不相識」的讀者來信,為中國青年發出了對愛情的著名呼喊:「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無疑,朱安是愛著魯迅的。且愛得深沉,痛苦,執著,甚至是根本就沒有了自己。她在魯迅母親身邊,苦苦的守候魯迅40個春夏秋冬,14600多個日日夜夜。
  • 許廣平:陪伴魯迅最後十年的女人,為何甘做小三,至死沒有名份?
    而那時魯迅,從來不知道愛情是什麼。魯迅有過一段包辦舊式婚姻,妻子是目不識丁的小腳女子朱安,結婚第一天魯迅就睡進了書房,第三天就回了日本,終其一生這個可憐的女人都沒能等來和魯迅的圓房。親近友好之情充斥字裡行間,她驚喜,隨又寫了第三封信,魯迅依舊又很快回信了。接著就是第四封,第五封……這一寫,便是十年。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一個不愛她的人是朱安怎麼叫都叫不醒的。可對於朱安來說,她等一天等的太久了,從訂婚等到魯迅赴日留學,從赴日留學等到今天的完婚,整整五年餘載,卻只換來了魯迅的「沉默是金」。完婚第二天,按規矩魯迅應該帶著朱安一起去祠堂拜祖,但是魯迅卻根本沒提也沒去,也許這是他無聲的反抗吧。
  • 直擊魯迅葬禮,16位大佬為其抬棺,來頭一個比一個大
    10月19是魯迅逝世86周年的紀念日,1936年10月19日凌晨六時,魯迅先生在上海與世長辭,整個中國文壇震動。前來悼念的各界人士綿延十多公裡,三天後,魯迅先生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抬出,運往萬國公墓。靈柩上用布包裹,上面繡著「民族魂」三個大字。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一個不愛她的人是朱安怎麼叫都叫不醒的。可對於朱安來說,她等一天等的太久了,從訂婚等到魯迅赴日留學,從赴日留學等到今天的完婚,整整五年餘載,卻只換來了魯迅的「沉默是金」。完婚第二天,按規矩魯迅應該帶著朱安一起去祠堂拜祖,但是魯迅卻根本沒提也沒去,也許這是他無聲的反抗吧。
  • 魯迅後代子女怎樣了?兒子副部級,曾孫臺灣娛樂紅人,侄孫更牛!
    魯迅先生,光緒七年(188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書香門第。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他的字由豫山改為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家喻戶曉,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巨匠。那麼他的後代都怎樣了呢?
  • 「吃貨」魯迅
    但比起魚來,魯迅更喜歡吃蟹,因為吃蟹既可享受好友聚宴的「眾樂樂」,也可體味一人食的「獨樂樂」,而吃魚似乎只有眾人聚在一起時才有樂趣。1915年9月10日的日記中,魯迅寫道:「晚齊壽山邀至其家食蟹,有張仲素、徐吉軒、戴蘆舲、許季上,大飲啖,劇譚,夜歸。」「大飲啖,劇譚」五個字傳神地描繪出當時聚友食蟹的酣暢淋漓之快感。
  • 魯迅後代怎樣了?兒子副部級,曾孫臺灣娛樂紅人,侄孫更牛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魯迅先生,光緒七年(188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臺門周家,書香門第。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他的字由豫山改為豫才。
  • 「卑微姐」朱丹惹人爭議|愛情裡的卑微,從來都換不來想要的幸福
    「卑微姐」朱丹惹人爭議|愛情裡的卑微,從來都換不來想要的幸福於是,網友戲謔朱丹為「卑微姐」,認為她在愛情裡愛得太過卑微。在愛情中的卑微態度,非但換不來想要的幸福,還會越來越迷失自己。1愛情低到塵埃裡,也開不出花來
  • 看哭了,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祝願她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一個不愛她的人是朱安怎麼叫都叫不醒的。可對於朱安來說,她等一天等的太久了,從訂婚等到魯迅赴日留學,從赴日留學等到今天的完婚,整整五年餘載,卻只換來了魯迅的「沉默是金」。完婚第二天,按規矩魯迅應該帶著朱安一起去祠堂拜祖,但是魯迅卻根本沒提也沒去,也許這是他無聲的反抗吧。
  • 郭沫若寫4字懟魯迅,魯迅用5字回懟,把郭沫若形容得太貼切
    在我們的小學書本中常常會出現魯迅的文章,魯迅是民國時期非常出名的大文豪,為了叫醒當時人們內心深處的靈魂,魯迅用自己的筆桿子作為武器,試圖拯救執迷不悟的國人們。在民國時期,被魯迅罵過的人也數不勝數,作為一個憤世嫉俗並且有著鐵骨錚錚的文人,只要是自己看不順眼的人,魯迅就會毫不留情地用自己最犀利的語言去提出審判。在魯迅的筆下有很多的文人也被罵過,其中的郭沫若則被魯迅罵得最狠,魯迅和郭沫若兩人常常相互謾罵,甚至掀起了一場文壇上的世紀大戰,直到今天都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兩個人到底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 郭沫若曾用4字罵魯迅,魯迅5字回應,世人均拍手叫好
    這兩位分別是魯迅和郭沫若。相信大家上學時就都過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也都被選進過教科書中。魯迅為人小編就不用多說了,自然是完美的。小編先和大家說一說郭沫若的情感史,相信很多人還不知道,就像康有為一樣,他也是一個情種,偏愛小姑娘。
  • 松子:卑微到塵埃的愛
    我喜歡這張照片,至少,我想,松子在這裡才不卑微——這一刻,她只屬於自己,這是真正溫暖的光,而不是男人們的虛偽的熱情。松子一生都在和「愛」打著交道,她一直缺愛,卻也一直渴望愛。小時候,妹妹患有疾病,這讓妹妹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關懷與呵護,父親總是不能給松子足夠的愛。偶然有一次,松子做了個鬼臉,卻逗笑了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