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發展目標:打造五個中心,做強四個城市副中心,城市圈1小時可通達

2020-12-22 楚天都市報

●總體定位: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

●目標任務: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區域金融中心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月媛 通訊員 陳雅嵐

18日召開的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19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解讀全會相關精神。

加快打造「五個中心」

武漢市的《規劃建議》提出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總體定位,錨定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任務。五個中心即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

打造「965」產業集群

《規劃建議》提出緊緊咬住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明確打造「一中心、三高地」:建設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創新高地、創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在加快發展新產業方面,提出「965」產業集群發展思路。9大支柱產業包括:「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和服務、大健康和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智能建造、商貿物流、現代金融、綠色環保、文化旅遊;6大新興產業包括:網絡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慧、數字創意、氫能;5個未來產業包括:電磁能、量子科技、超級計算、腦科學和類腦科學、深地深海深空。

主城做優、四副做強

《規劃建議》聚焦武漢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創新性提出加快構建「主城做優、四副做強、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空間發展布局。

主城做優:中心城區以兩江四岸為核心,推動三鎮聚合均衡發展。四副做強:加快建設光谷副城、車谷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長江新區副城,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加強主城與副城、副城與副城之間的協作聯繫,實現一體發展、協調發展。

強化武漢「一主引領」龍頭作用,提出「一城、一圈、一群、一帶」的總體部署。「一城」就是做大做強武漢自身。「一圈」就是發揮武漢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武漢城市圈升級發展。「一群、一帶」就是要強化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地位,加強與長沙、合肥、南昌等兄弟城市協同合作,合力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達

《規劃建議》提出打造12分鐘文體圈、15分鐘社區便民商業生活圈,10分鐘醫療急救圈;構建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勤、長江中遊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的綜合交通網;構建城市風道、綠道、水道,建設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打造防汛岸線、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建設溼地花城和世界濱水生態名城等,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構建「超米字形」高鐵網

為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範城市,《規劃建議》提出了「12345」交通發展的基本構架。

加快建成「超米字形」高鐵網絡、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建設聯貫長江經濟帶、聯接「一帶一路」、聯通世界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兩向通道即堅持「陸路向西、水路向東」戰略,構建向西拓展、向東延伸的中部國際直達陸海聯運大通道。

三層樞紐即建設三個層次的綜合交通樞紐。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樞紐,完善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樞紐,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帶動力的重點樞紐。

四網支撐即構築航空、航運、鐵路、道路支撐的綜合立體交通網。

五個體系即健全便民利民市域交通運輸體系。構建高品質的基礎設施體系,構建高水平的公共運輸體系,構建高質量的慢行交通體系,構建高效率的城市配送體系,構建高層次的數字交通體系。

相關焦點

  • 武漢確立「十四五」發展目標:打造五個中心
    任勇 攝中共武漢市委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十四五」期間,該市將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五個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武漢市委政研室主任杜成會介紹,中共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於18日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該《規劃建議》提出,未來五年,武漢將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總體定位,加快打造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 打造「五個中心」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原標題:打造「五個中心」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12月18日舉行的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為「十四五」武漢發展錨定新目標。
  • 主城做優、四副做強!武漢的新目標新舉措還有哪些?權威解讀來了
    「主城做優」:中心城區以兩江四岸為核心,推動三鎮聚合均衡發展。 「四副做強」:加快建設光谷副城、車谷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長江新區副城,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 武漢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  擔當「一主引領」新使命,武漢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打造「五個中心」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  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今日開建,計劃「十四五」時期內建成,打造武漢大...
    為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2035年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的工作部署,響應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關於「超大城市積極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的相關要求,根據《湖北省疫後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目標要求,結合武漢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疫後重振需要,武漢城市圈交通大通道建設適時啟動,打造武漢大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核心架構
  • 城市副中心打造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先導區。去年,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城市副中心揭牌。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昨日介紹,城市副中心將重點發展總部經濟、財富管理、綠色金融等新興金融服務功能,全力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
  • 打造五個中心,武漢起步就衝刺!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會點上,武漢錨定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總體定位,提出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熱氣騰騰,武漢這樣奮鬥啟航。
  • 鐵水聯運暢達亞歐「九州通衢」通達全球,武漢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
    市委全會提出,實施交通支撐戰略,致力打造「九州通衢」新樞紐。市外交通要通達全球,增開國際航線,擴大中歐(武漢)班列輻射範圍,大力發展水水相連、水鐵聯運、江海直達。綜合樞紐要提升功能,加快推進「超米字型」高鐵樞紐網建設,實施天河機場擴容工程,建設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儘快形成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勤、長江中遊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的綜合交通網。
  • 北京城市副中心GDP今年預計達1080億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建設專場」昨日舉行。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發改局局長、市發改委副主任張豔林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未來五年,副中心將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建成一批優質學校等。此外,副中心率先啟動9個家園中心規劃建設,首個社區級家園中心中倉家園中心已結構封頂。
  • 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推動「大武漢」向「強武漢」邁進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集群,加快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 這個月,由武漢高校和雷射企業參與制定的「工業用光纖雷射器參數要求和測試方法」國際標準獲得通過,這是我國雷射產品類的首個國際標準。武漢是我國最大的雷射產業基地,年產值已達千億元,佔國內市場規模一半左右。
  • ...圈大通道今日開建,計劃「十四五」時期內建成,打造武漢大都市區...
    為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2035年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的工作部署,響應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關於「超大城市積極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的相關要求,根據《湖北省疫後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目標要求,結合武漢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疫後重振需要,武漢城市圈交通大通道建設適時啟動,打造武漢大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核心架構
  • 深度調查|"米字型"高鐵背後 什麼才是城市的終極目標?
    『米字型』恰恰說明一個城市四通八達,其交通通達性好,其經濟樞紐的地位便更加明確。」  促進都市圈建設  國內城市紛紛加快建設「米字型」高鐵,一個重要推動力是促進都市圈建設。構建1小時出行圈,省內城市二三小時通達已成為高鐵建設的關鍵所在。鐵路建設有利於促進城市圈的建設,這在國際上已經有很成功的案例。
  • 商合杭高鐵昨日全線通車 合肥和沿線城市基本實現「1小時通達」
    省會合肥由此和沿線城市基本實現了「1小時通達」, 合肥和蕪湖接近實現「半小時」交通圈。商合杭高鐵全線通車,實現了華東二通道在安徽境內的客貨分線運輸,充分釋放了目前能力十分緊張的淮南線、皖贛線的貨運能力,既有鐵路的年貨運能力將達到1.45億噸以上。
  • 武漢15個區擼起袖子加油幹
    12月18日,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共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決議》。全會錨定武漢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 鰲江流域:溫州都市區副中心
    溫州十四五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以五城五高地為重要支撐,做強浙江第三極、建好長三角南大門。在推動中心城區全面崛起方面,溫州提到了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步伐,大力度推進撤縣設區以及行政區劃方面的調整。此次溫州市域空間結構由原來的「一主兩副三極多點」調整為「一主一副兩極多節點」。
  • 北京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地鐵建設項目公布,M102線確認分段實施
    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有6個項目,包括3條地鐵、2條城際鐵路和1條市郊鐵路,咱們一一來看。十四五期間開通項目推進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深化「四統一」協同機制,推進M22線(平谷線)、京唐城際等一批軌道交通運行通車。
  • 北京城市副中心示範帶動作用漸顯
    寒冬時節,北京環球影城項目建設工地內機器轟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塔吊林立……這些全面建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標誌性工程,彰顯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 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建設框架
    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城市綠心今年9月底開園、智慧綜合管廊上半年全部建成……一批有著重大影響的工程紮實推進,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1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處處生機勃勃,由打基礎階段邁入拉開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浙江衢州發力「四省邊際中心城市」:聚浙西、通四省、聯全國
    今後,入駐衢州機場的過夜飛機將以衢州機場為基地和始發地,執飛至貴陽、珠海、武漢、鄭州、舟山等航線,為衢州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打造區域交通樞紐提供運力支撐。位於浙江西南部的衢州是浙、皖、閩、贛四省邊際交通樞紐,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
  • 「十四五」溫州怎麼幹?@全體溫州人 這33個關鍵詞請查收
    溫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明確提出溫州「十四五」發展總體目標:以加快建設「五城五高地」為重要支撐,全力做強全省第三極,建好長三角南大門,奮力「續寫創新史、爭創先行市」。目標如何實現,有哪些大手筆?這35個新名詞與每個人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