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老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王建安教授團隊用不開刀的方式...

2020-12-23 杭州日報

如果把心臟比喻為一套房子,主動脈瓣膜就是連接心臟和大動脈的一扇門。這扇門打不開或是關不攏,心臟就會「罷工」。

一些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患者,會突發胸悶、暈厥甚至猝死。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中約1/3的重症患者在1年內死亡,比惡性腫瘤的預後還要差。

78歲的陳奶奶(化名)因為先天二葉瓣畸形導致主動脈瓣嚴重狹窄,胸悶氣急、呼吸困難,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由於她同時伴有主動脈血管嚴重鈣化,再加上身體瘦弱,手術難上加難。最終,她找到了國內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王建安教授團隊,用不開刀的方式為她進行了心臟瓣膜置換。

這場在「心間起舞」的「換心門」手術,到底是怎麼做的?

周二上午,快報記者換上手術服,走進浙大二院心臟介入手術室,現場觀摩了整個手術過程。

首席記者 俞茜茜 記者 陳彥汝 視頻記者 仲偉

通訊員 方序 周昀潔

30分鐘不開刀換好「心門」

早上8點半左右,王建安教授換上手術服,一切準備就緒。作為介入手術主刀醫生,他全神貫注地盯著超聲屏幕,嫻熟而穩定地開始了當天的第一臺手術。

偌大的手術室裡,監護儀器的「嘀嗒聲」顯得格外清晰。

在王建安教授身邊,分別是手術的副手以及二助、三助,他們的職責是協助介入主刀醫生完成手術;站在一旁的兩名麻醉醫生,實時關注著陳奶奶的每項生命體徵;手術臺旁邊,兩名醫務人員正在準備手術用的器械和人工瓣膜;手術臺的另一側,超聲醫生負責監護各個超聲儀器和畫面;來回穿梭的手術室護士及時響應每個人的需求……

手術室裡,十幾名醫護人員默契配合,每個人各司其職,確保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手術時,大家無需過多的言語交流,主刀醫生一個眼神或一個簡單的詞彙,團隊成員早已心領神會,默契完成指令。

王建安教授從陳奶奶的大腿根部穿刺,用一根粗不過原子筆芯的導管攜帶人工瓣膜,從大腿根部血管進入,通過股動脈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臟的病變部位,人工瓣膜打開後就會取代原本已損壞的瓣膜。

「位置很好,perfect!」在超聲影像屏幕上,可以看到人工瓣膜像「傘」一樣緩緩打開,整個過程猶如花朵般慢慢綻放。

監護儀上,陳奶奶的心室壓力也慢慢下降至正常水平,這意味著,放置的人工瓣膜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手術成功!整個手術僅花了30分鐘左右,非常順利!

團隊成員默契配合

十多個人就像一個整體

王建安教授表示,「一場成功的手術,醫生的手術技巧是基石,但團隊的默契配合也是關鍵。我們那麼多醫護人員一起完成手術,大家配合非常默契,十多個人就像一個整體。」

從2012年開始,浙大二院在王建安教授的帶領下組建團隊,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團隊裡每個成員擔當什麼職責,站在哪個位置,都經過無數次的演練,每一臺手術可以說都是「精雕細琢」,才有了如今每一臺手術的從容和默契配合。

到目前為止,王建安教授團隊已經完成上千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是國內開展手術量最大的單中心之一。主動脈瓣換瓣時間最快的一例只用了26分鐘,患者平均年齡78歲,年齡最大的95歲。

換好「心門」後4小時

陳奶奶就能下地走路

手術室外,陳奶奶的兒子李先生(化名)正焦急地等待著手術結束。

「放心,手術很成功,阿姨正在甦醒室裡休息,等麻藥過了就可以出來了。」當心內科醫生王力涵打開手術室的大門,告訴李先生手術已經順利完成時,他原本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連聲向醫生道謝。

李先生說,他們一家是紹興人,媽媽原本身體一直不錯,沒有生過什麼大病。直到半年多前,媽媽經常感覺到胸悶氣急、走路不穩,這才發現了問題。

「去年12月,我媽媽到當地醫院檢查,做了心臟超聲,這才發現她是心臟瓣膜病,先天性二葉瓣畸形。」李先生說,一家人沒想到的是,病情進展得很快,胸悶氣急反覆發作,每一次發作都比前一次更加嚴重。

「當地醫生說,像這樣的情況只有做手術才能解決問題。如果再拖下去,可能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了,建議我們趕緊到上級醫院就診。」

經多方打聽,上周三,李先生帶著媽媽直奔浙大二院,當時接診的就是心內科王力涵醫生,「陳奶奶剛來的時候胸悶氣急嚴重,無法走路,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由於她年紀較大,而且人又比較瘦弱,只有80多斤,血色素不到5克,常規的外科手術難以耐受,唯一的希望就是用不開刀的方式進行心臟瓣膜置換。」

和家屬溝通後,他們決定儘快做手術。另一家人沒想到的是,術後當天,陳奶奶胸悶氣急等不適症狀就消失了,4小時後能下地走路;術後1-2天可以出院回家了。

高齡患者無法耐受傳統外科手術

用不開刀的方法

進行心臟瓣膜置換

據王建安教授團隊的劉先寶醫師介紹:心臟瓣膜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各瓣膜(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等病理改變的總稱。瓣膜就相當於心臟各通道之間的門,門打不開或關不攏,就會影響血流的通暢,導致患者心臟負擔加重,最後心力衰竭。

研究顯示,65歲以後心臟瓣膜病發病率直線上升,7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高達13.3%,僅次於高血壓和冠心病。

在心臟瓣膜病當中,主動脈瓣狹窄對人體的危害最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一旦發生心絞痛、昏厥等不適,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中約1/3的重症患者在1年內死亡,比惡性腫瘤的預後還要差。

我國每年約有20萬新增主動脈瓣膜病變的患者等待治療。其中,不適宜外科手術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大概有4萬-5萬人,很大一部分為老年患者。

目前,對於主動脈瓣膜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傳統外科手術及微創手術。

如果是早期的患者,症狀不十分明顯,還可以通過藥物保守治療。但隨著症狀加重,只能通過手術置換瓣膜。傳統的外科手術方法,需全身麻醉、體外循環、打開胸腔,手術創傷大、風險高,這對高齡老人來說,實在是不得已的選擇。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用不開刀的方式進行心臟瓣膜置換及修復術。只在大腿根部開一個小洞,用一根粗不過原子筆芯的導管攜帶人工瓣膜,從大腿根部血管進入,通過股動脈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臟的病變部位,人工瓣膜打開後就會取代原本已損壞的瓣膜。用不開刀的方式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患者術後甚至找不到疤痕,使原本需要「開胸」完成的手術實現了「微微創」。

創新研發了更適合國人的瓣膜技術

突破二葉瓣畸形心臟瓣膜介入手術禁區

在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當中,有一部分患者和陳奶奶一樣,是因為先天性的二葉瓣畸形導致的。二葉瓣畸形的人剛開始沒有症狀,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逐漸發展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需要及時治療。

「幾乎超過90%的二葉瓣畸形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導致主動脈瓣膜狹窄。」王建安教授介紹,為這類患者換瓣膜,微創置換難度更高,並且可能增加手術併發症。因此,國際上一度把二葉瓣畸形視為微創主動脈瓣置換的相對禁忌證。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中,西方只有3%左右的二葉瓣畸形導致的瓣膜病患者,而我國卻佔到40%—50%,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難題,就意味著中國有將近一半的病人不能得到有效治療。」

為此,王建安教授團隊根據國人主動脈瓣鈣化較重、二葉瓣畸形比例相對較高等實際特點,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杭州方案」,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此外,他領導醫生團隊和工程師團隊,研發了國內首個可回收、可精準定位的人工瓣膜。

應用「杭州方案」和杭州製造的「中國瓣膜」,王建安教授團隊實地指導歐洲、拉美、亞太地區4個國家7大中心和國內22省市自治區70家醫學中心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不但有國內的心內科醫生,還有來自美國、韓國、印度、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菲律賓等全世界各地的心臟介入醫生來浙二接受培訓。

王建安教授說,「正是看到臨床患者的需要,專家學者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經過產學研一體的創新,開發研究出最新成果,並投入產業,應用到更為廣泛的臨床人群,以最快的速度實現『創新成果』轉化,造福於廣大患者。」

相關焦點

  • 70歲金阿姨主動脈瓣嚴重狹窄 年前一場流感導致急性心衰生命垂危
    三年前,還因為嚴重的冠脈狹窄,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從那以後,金阿姨的身體慢慢恢復,這些年還算是太平,生活質量還不錯。直到去年底,她因為身體不適到當地醫院就診時,發現主動脈瓣狹窄。當時醫生說,這是因為年紀大了瓣膜老化,導致退行性病變。誰都沒想到,金阿姨剛出院,回家就因患流感再度入院。她的病情急轉直下,明顯感覺喘不過氣來,做了心臟超聲檢查,發現主動脈瓣已經重度狹窄。
  • 「家庭醫生在線」64歲老漢患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微創介入...
    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心臟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但一旦發病症狀則會來得十分兇險,甚至迅速奪去患者的生命。來自廣西的潘伯就是典型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他發病近兩年,因嚴重的心力衰竭甚至無法平臥。由於病情危重,潘伯無法耐受開放式手術,生命危在旦夕,所幸經過中山一院心內科團隊聯合多學科會診,最終為潘伯順利進行了微創手術,挽救了他的生命。
  • 用不開刀的方式治療心臟瓣膜病
    完成手術後,王建安教授團隊成員一起合影。 浙江優秀醫師展示平臺原創專業科學的健康報導瓣膜就好比心臟各通道之間的門,這個門打不開或者關不攏了,就會影響血流的通暢,致使患者心臟負擔加重,最後心力衰竭。 心臟瓣膜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各瓣膜(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等病理改變的總稱。
  • 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衰!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這是一位73歲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全身已經嚴重水腫,有兩個月不能平臥睡眠,每天只能靠牆而臥艱難呼吸。通常這種疾病需要心外科通過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瓣替換手術,由於老人合併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明顯無法耐受手術的打擊和體外循環下的全身麻醉,多次的求醫無門使得老人身陷囹圄近乎絕望。
  • 阿婆「生命閥門」損壞喘成心衰 醫生不開刀為其微創換瓣
    廈心手術團隊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實施TAVR手術,不開刀微創換瓣。  TAVR是目前國際上治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最先進的微創介入技術,需要多學科聯合參與,操作難度高,對團隊臨床經驗、技術水平和配合程度是極大考驗。手術時,王斌主任在阿婆腿部股動脈處進行穿刺,插入一根導管,隨血管上行,將支架送至主動脈瓣位置,支架上的人工瓣膜釋放開來,將原來的瓣膜擠到一邊,替代原有瓣膜繼續承擔「生命閥門」的重任。
  • 70歲老人換上人工瓣膜 浙大二院完成疫情期間第三例TAVR手術
    金奶奶是一位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曾一度病情危重,3月10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成功為她完成急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這是該團隊在新冠肺炎期間成功完成的第3例急診TAVR手術。
  • 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團隊完成中國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術
    如果把心臟比作一套房子,瓣膜就相當於心臟各通道之間的門,門打不開或關不攏,就會影響血流的通暢,導致心臟負擔加重,最後心力衰竭,直至心臟「罷工」。心臟瓣膜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各瓣膜(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等病理改變的總稱。研究顯示,65歲以後心臟瓣膜病發病率直線上升,7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高達13.3%。
  • 80歲奶奶主動脈瓣重度狹窄 微創手術助她快速康復
    都市快報訊 80歲的徐奶奶(化名)有10年的糖尿病史和慢性心衰史,11月21日晚,她突發胸悶氣急,半小時後又好轉了。這之後的幾天,徐奶奶日常運動後胸悶氣急加重,雙下肢水腫,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就診,心超提示:主動脈瓣慢性病變伴重度狹窄,左心增大,選擇擇期手術。
  • 7旬老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併關閉不全 一根導管插入心臟內「撐傘...
    70歲的劉爹爹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併關閉不全,還有嚴重的肺氣腫和肝硬化,合併症多,外科手術風險非常高,如不冒險只能聽天由命。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採用TAVI手術,沒有進行外科手術,將一根導管通過主動脈將人工瓣膜送入心臟置換,人工瓣膜「撐傘」成功,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 一次住院解決心臟兩個 「閥門」重度狹窄
    近日,華中阜外醫院結構性心臟病病區主任劉煜昊教授使用先進的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PBMV)及經導管主動脈置換術(TAVR),治療了一例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並重度關閉不全合併二尖瓣重度狹窄患者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患者言大爺,被反覆胸悶氣促折磨多年,輾轉於多家醫院,診斷考慮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2型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雖經內科藥物治療,病情仍舊反反覆覆,醫生都告訴他,心臟的「門」壞了,打針吃藥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有通過手術才是唯一的辦法。但言爺爺和家屬們考慮到合併有一系列基礎疾病,一直不敢進行手術治療。
  • 主動脈瓣病變越來越常見,這種手術被稱為革命性技術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張希全教授領銜的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團隊連續對4例高危患者成功行主動脈瓣介入手術,效果滿意,標誌著齊魯醫院「不開刀換瓣膜」微創治療的常規化。患者1,男性,85歲,5年前行PCI(置入5枚冠脈支架),診斷:1.主動脈瓣狹窄(重度)、心力衰竭(LVEF 0.17, BNP 29546pg/ml);2.冠心病 PCI術後;3.急性肝功能不全(ALT 2045U/L,AST 2798U/L);4.腎功能不全;5.胸腔積液(雙側)。術前給予血濾治療,病情穩定後手術。
  • 一次住院解決心臟兩個「閥門」重度狹窄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近日,華中阜外醫院結構性心臟病病區主任劉煜昊教授使用先進的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PBMV)及經導管主動脈置換術(TAVR),治療了一例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並重度關閉不全合併二尖瓣重度狹窄患者。
  • 浙二團隊用國產經股靜脈二尖瓣瓣膜夾系統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
    心臟瓣膜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各瓣膜(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等病理改變的總稱。二尖瓣這扇門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關不緊的話,會造成左心室收縮時,左心室內血液部分反流到左心房。有數據統計顯示,二尖瓣反流的病人甚至比主動脈狹窄的病人更多,此類病人也往往因心臟衰竭而死亡。
  • 專家詳析主動脈瓣狹窄早期表現、手術最佳時機和成功率
    判斷主動脈瓣狹窄的嚴重程度有幾個標準,其中一種是按瓣口的面積評估,另一種是用跨瓣的壓差即從左心室到主動脈的壓力階差來評估。「通常如果壓力階差超過30mmHg就認為是中度的主動脈瓣的狹窄,超過50mmHg就是比較嚴重或重度的主動脈瓣狹窄。」肖飛認為,壓力階差在50mmHg以下就該引起警惕了,包括生活中要注意,還需要定期複查;50mmHg以上尤其合併症狀的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 哈醫大四院心內科麻醉科聯手完成哮喘病人經皮主動脈瓣置換
    近日,哈醫大四院成功合作完成了一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這是一位73歲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全身已經嚴重水腫,有兩個月不能平臥睡眠,每天只能靠牆而臥艱難呼吸。
  • 中國醫大一院心血管內科瓣膜介入團隊成功完成2例高危主動脈瓣狹窄...
    近日,我院心血管內科瓣膜介入團隊為兩名高危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成功實施微創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Transcatheter
  • 天目名醫 浙大二院王建安:「心門」關不牢,微微創「訂書機」手術來...
    吳阿姨和家人慕名找到浙大二院心臟瓣膜團隊的專家,王建安教授反覆多次組織團隊對吳阿姨進行評估。經胸和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後發現,吳阿姨除了三尖瓣有極重度的反流外,主動脈瓣也有重度反流。團隊反覆多次討論,針對吳阿姨的情況,量身定製了手術策略:先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解決主動脈瓣反流的問題,後採用經股靜脈途徑三尖瓣修復術。
  • 「光明日報」這項技術無需開胸就能挽救主動脈瓣重度狹窄老年患者...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心內科成功為一名64歲重症瓣膜患者施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入院前嚴重心衰,命懸一線。經多學科專家會診,TAVR團隊李怡副主任和莊曉東副主任醫師提前制定多種手術預案,克服重重困難,挽救患者生命。
  • 北醫三院心臟中心成功為96歲高齡老人完成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
    急診科大夫用聽診器一聽:心臟的雜音非常響亮,趕緊安排了超聲心動檢查,這才找到了病因:李爺爺的主動脈瓣鈣化非常嚴重,幾乎已經無法有效開放,急診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遂被收入心臟外科病房。主動脈瓣是連接心臟左心室和主動脈的閥門,主動脈瓣狹窄常常由老年性主動脈瓣鈣化或先天性主動脈瓣畸形所致,典型的症狀包括心絞痛、暈厥和呼吸困難,出現了暈厥和呼吸困難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預期壽命往往不足1年,並且容易發生猝死。李爺爺住進心臟外科病房後,再次因心衰發生呼吸困難,嚴重喘憋甚至無法言語,血氧飽和度只有70%,性命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