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生命閥門」損壞喘成心衰 醫生不開刀為其微創換瓣

2020-12-24 廈門網

廈心手術團隊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實施TAVR手術,不開刀微創換瓣。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劉雲芳)張阿婆平時經常喘咳,家人都以為只是肺部或氣管出了毛病,沒想到,2個月前的一陣喘咳直接喘出了急性心衰,醫院當場就下了病危通知書。張阿婆和家人這才知道,老人體內心血管的重要閥門——主動脈瓣,已經嚴重狹窄,而這正是張阿婆久喘不愈的病根所在。

  經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廈門市心臟中心,簡稱廈心)及時搶救,張阿婆總算轉危為安。這個月,阿婆到醫院複查,恢復情況良好。

  一躺下就喘不過氣 隨時可能猝死

  張阿婆今年66歲,平時身體無大礙,就是長期咳喘。家人都認為是呼吸系統的問題,從沒想過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張阿婆躺在床上睡覺時突然喘不過氣來,坐著熬了一宿。第二天,阿婆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醫院,醫生初步檢查後判斷是心血管疾病,建議轉至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救治。

  7月19日,在廈心急診科,醫生迅速診斷出張阿婆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急診科主任王斌說,心臟血液進出有4個重要的閥門,都是瓣膜結構,主動脈瓣便是其中之一。心臟的血液經由主動脈瓣泵入主動脈,進而隨著血管分支遍布全身。4個閥門中,主動脈瓣承受的壓力最大,因而,主動脈瓣雖然耐用,但長年承受巨大壓力還是容易壞掉。主動脈狹窄,使得心臟的血液無法順利泵入主動脈供給全身,可造成嚴重後果。張阿婆送至廈心時,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已出現急性左心衰,隨時可能猝死,情況十分危急。

  患者拒絕開胸手術 醫生微創換瓣

  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但張阿婆對開胸手術牴觸情緒明顯。醫生和病人及家屬溝通後,決定為其實施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的TAVR手術,即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無需開刀。

  TAVR是目前國際上治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最先進的微創介入技術,需要多學科聯合參與,操作難度高,對團隊臨床經驗、技術水平和配合程度是極大考驗。手術時,王斌主任在阿婆腿部股動脈處進行穿刺,插入一根導管,隨血管上行,將支架送至主動脈瓣位置,支架上的人工瓣膜釋放開來,將原來的瓣膜擠到一邊,替代原有瓣膜繼續承擔「生命閥門」的重任。

  整個手術過程十分順利,僅耗時1小時,手術出血量極少。

  貼心專業無陪護 恢復更快還省事

  術後的治療和護理,對患者的術後康復至關重要。張阿婆術後住進無陪護病房。「我了解媽媽,她平時心態就不好,遇到這種事肯定更糟糕。讓她一個人待在醫院,說實話我起初很擔心。」張阿婆的兒子說,後來一個細節讓他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原來,為了讓媽媽安心治療,他沒有將病情嚴重程度如實相告,只說是普通的心臟血管堵塞,並懇請醫護人員配合。他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無論醫生還是護士,對老人都很好,並且和他統一「臺詞」,沒有說漏嘴。張阿婆一掃愁容,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

  廈心的全程無陪護也確實沒讓張阿婆的家人失望。「檢查、洗頭都有專人陪伴照護,即使晚上,醫護人員也很用心。醫院還配好營養餐,了解老人有沒有什麼忌口,喜歡什麼口味的飯菜。就算是我們,也不一定能做得像醫院這麼好。」張阿婆的兒子說,專業無陪護服務讓老人恢復得更快,也讓家人從繁重的家庭護理中解放出來。

  【連結】

  廈心TAVR全省領先

  今年以來,廈大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在第四屆中國結構周(國內規模最大的關於結構心臟病的學術會議)、中國瓣膜大會(國內最早關於心臟瓣膜疾病的國際性會議)、「廈心-臺灣振興醫院」海峽手術直播論壇等多場頂尖學術會議上實時演示TAVR手術,獲與會專家好評。

  廈心院長王焱教授團隊已獨立為多名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患者實施TAVR,微創介入換心「門」,術後患者均恢復良好,心功能得到明顯提高。目前廈心TAVR手術患者平均年齡在78歲以上,手術量、手術難度全省領先,走在全國前列。

  【醫生手記】

  老人氣喘別不當回事

  ●廈大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急診科主任王斌

  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瓣膜硬化,「閥門」打不開,血液不能順利從心臟泵出,會引起一系列嚴重後果,患者很容易猝死,一旦發生猝死,搶救難度很高。

  很多老人到一定年齡後,體力下降,活動後氣喘,常被誤認為是正常現象,不需要特別治療,其實不然。這時候,去做心臟專科體檢,一個心臟彩超就能準確判斷主動脈瓣狹窄程度。這個病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逐步加重,拖到後面,手術風險高,花費也多。早期治療、早期幹預,患者預後會好很多,生命質量和普通人幾乎沒什麼差別。這幾年,我們救治了不少這類患者,他們做完手術,第一句話往往是,「原來活著可以這麼輕鬆!」

  心臟介入手術發展很快,以前是外科不能做的手術才用介入手術來做;後來是外科認為高危的才做介入;再後來,外科認為中危甚至低危的手術,介入也在開展。以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為例,在德國、瑞士、英國等發達國家,TAVR微創介入手術量已遠遠超過外科手術量。不過,TAVR手術對手術團隊要求很高,目前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能成熟開展的還不多。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2014年開展TAVR技術,是全國第6家、全省第1家,迄今為止已開展近百例。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78歲老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王建安教授團隊用不開刀的方式...
    78歲的陳奶奶(化名)因為先天二葉瓣畸形導致主動脈瓣嚴重狹窄,胸悶氣急、呼吸困難,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由於她同時伴有主動脈血管嚴重鈣化,再加上身體瘦弱,手術難上加難。最終,她找到了國內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王建安教授團隊,用不開刀的方式為她進行了心臟瓣膜置換。 這場在「心間起舞」的「換心門」手術,到底是怎麼做的?
  • 70歲金阿姨主動脈瓣嚴重狹窄 年前一場流感導致急性心衰生命垂危
    直到去年底,她因為身體不適到當地醫院就診時,發現主動脈瓣狹窄。當時醫生說,這是因為年紀大了瓣膜老化,導致退行性病變。誰都沒想到,金阿姨剛出院,回家就因患流感再度入院。她的病情急轉直下,明顯感覺喘不過氣來,做了心臟超聲檢查,發現主動脈瓣已經重度狹窄。
  • 七旬婆婆面臨二次換瓣 醫生為她不開胸完成心臟手術
    中新網湖北新聞6月16日電 (李晗)七旬的黃婆婆14年前因心臟瓣膜病進行了心臟換瓣手術,今年再次出現胸悶心慌,到醫院檢查,需要進行二次換瓣手術。醫生通過「不開胸的心臟手術」,從她大腿入手「長途奔襲」成功換瓣。
  • 80歲奶奶主動脈瓣重度狹窄 微創手術助她快速康復
    都市快報訊 80歲的徐奶奶(化名)有10年的糖尿病史和慢性心衰史,11月21日晚,她突發胸悶氣急,半小時後又好轉了。這之後的幾天,徐奶奶日常運動後胸悶氣急加重,雙下肢水腫,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就診,心超提示:主動脈瓣慢性病變伴重度狹窄,左心增大,選擇擇期手術。
  •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完成市級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
    以往的治療方式以開胸手術和藥物治療為主,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取代傳統開胸手術。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劉劍雄帶領的心臟瓣膜團隊用微創的方式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這也是成都市市級醫院裡首家完成此手術的醫院。
  • 無需開胸 微創技術為患者換「心門」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唐江株洲日報訊 因為心臟「閥門」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患者言嗲嗲被胸悶、氣喘折磨得痛苦不堪,加上無法承受傳統開胸鋸骨換瓣手術帶來的創傷打擊,他曾經艱難度日。近日,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及時通過微創介入技術,不開胸就為其替換了心臟瓣膜。這是我省地市級醫院首例,標誌我市的心臟介入治療水平再上新臺階。言嗲嗲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等,由於病情嚴重,必須進行手術。前段時間,他因胸悶氣促急性病情發作,再次住院治療。「若把心臟比作人體的發動機,那主動脈瓣就是心臟泵血最重要的『閥門』。
  • 「家庭醫生在線」64歲老漢患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微創介入...
    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心臟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但一旦發病症狀則會來得十分兇險,甚至迅速奪去患者的生命。來自廣西的潘伯就是典型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他發病近兩年,因嚴重的心力衰竭甚至無法平臥。由於病情危重,潘伯無法耐受開放式手術,生命危在旦夕,所幸經過中山一院心內科團隊聯合多學科會診,最終為潘伯順利進行了微創手術,挽救了他的生命。
  • 心外科醫生的「換門術」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血液循環的動力環節,有人把它比喻成「水泵」,這個泵內部有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四扇「門」,隨著心跳不停開啟閉合。該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或出現併發症時,多數只能依靠外科手術治療,這種手術就是心外科醫生的「換門術」——心臟瓣膜術。
  • 西安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來自陝西西安的73歲患者李紀(化名),兩年來經常胸悶氣短,並伴有間歇性心悸,在近期突然加重。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日前,我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據了解,在湖南省中醫醫院中系首例。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不開刀也可換「心」門!看西京醫院這例「瓣中瓣」置換術
    五年前,李女士在醫院開胸做了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今年又反覆出現心悸、氣短、心衰等症狀。近日李女士在西安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檢查後,診斷為二尖瓣人工生物瓣衰敗,二尖瓣狹窄並關閉不全,心功能Ⅲ級。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個性化多模態影像評估經過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精心準備,楊劍副主任、劉洋副教授順利實施手術。
  • 71歲老人嚴重心衰不能手術醫生一撥兒操作搞定了 - 新晚報數字報
    醫生為樊先生檢查時發現,他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需進行主動脈瓣置換。但樊先生年紀大了,同時合併有大量胸腔積液和肺不張,還做過直腸癌手術,如果進行外科手術風險極高,他和家屬都拒絕開胸手術。  心內科楊巍主任介紹,主動脈相當於心臟的輸出管道,與左心室相通,相當於連接左心室與主動脈間的「閥門」,「閥門」狹窄,就會導致心臟工作失常,心肌勞損,造成胸悶、氣促等心功能衰竭的表現,也就是臨床上的心臟瓣膜病。  楊巍主任提出應用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為樊先生治療。
  • 小兒先天「心門」損壞心外科醫生巧手補
    8歲的浩浩(化名)半年來只要稍微活動量大一點,就跟媽媽說很累心慌,不能奔跑、跳躍……前陣子,浩浩因感冒久治未愈檢查時發現心臟有雜音,後慕名來到汕大醫學院附一院心臟外科中心就診,心臟超聲結果顯示其患有二尖瓣脫垂並重度關閉不全的先天性心臟瓣膜病。
  • 心臟「閥門」關不緊 專家妙手裝「新門」
    日前,65歲的葉老太因患有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等嚴重的心臟瓣膜病,成功接受了廣東省中醫院的手術救治,這是華南地區中醫系統首例經心尖微創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該手術由心胸外科團隊聯合心血管內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學科協作完成。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上周,張先生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就診,檢查後,他被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維教授介紹,主動脈瓣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間,在心室收縮時開放,左心室內的血流進入主動脈射向全身;在心室舒張時關閉,阻止主動脈內的血液返流回左心室。如果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在心室舒張時,血液就會從主動脈逆流入左心室。
  • 高齡老人「不開刀」進行心臟換瓣手術
    核心提示:近年來,瓣膜疾病的發病率持續增高,除先天瓣膜不全、風溼性心臟病因素外,年齡成為了瓣膜疾病最大的阻礙,它就像一個機器的「零件」,長年累月的不停歇工作後總會逐漸老化,最終帶來打不開、關不嚴等問題。瓣膜好比心臟的「開關」,在心臟每天持續不斷的為全身供血時,起到讓血液往正確的方向流動的作用,若一旦失靈,輕則胸悶氣短,重則心衰死亡。
  • 心臟裡的「降落傘」壞了,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
    李偉棟副主任說,超聲心動圖顯示,袁大伯二尖瓣腱索斷裂,導致二尖瓣脫垂伴重度關閉不全,左心室也比正常的偏大將近一半,心功能評級為3級,已經出現了心衰。「我們判斷他的病情主要是由於二尖瓣脫垂造成的,並且前葉和後葉都出現了脫垂,以後葉脫垂最為嚴重,如果再不進行治療,心功能將越來越差,心衰加重,隨時存在猝死的風險。」
  • 協和醫院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協和醫院能獨立開展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動脈瓣換瓣手術,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日,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團隊會同超聲影像科、心內科、麻醉科、手術室等逾20人的多學科團隊成功施行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系該院完成的第300例介入瓣膜術,數量創華中地區之最。患者術後僅4小時成功拔管脫機,順利恢復意識,無後遺症,已順利出院。
  • 全省首例3D列印應用心臟換瓣手術成功
    最近,南昌大學二附院的醫護人員,成功挽救了一位心臟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的生命。這次手術,也是全省首例3D列印技術應用在心血管臨床上。心臟主動脈瓣,它就像一個閥門,引導人的心臟的血液流向。主動脈瓣狹窄,是老年人較常見的瓣膜退行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危及生命。以前,需要通過開胸手術來實現換瓣;2016年,江西省心臟手術開始微創介入後,雖然不需要開胸了,但對於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依然存在一定風險。
  • 一次微創手術 更換兩個心臟「閥門」
    9月6日,我院心臟中心TAVR團隊成功為一位75歲患者完成微創經心尖聯合瓣膜置換手術。一個入路同時完成主動脈瓣和二尖瓣替換,該手術為山東省首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心臟的「單向閥門」——瓣膜眾所周知,心臟之所以能夠進行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環流動而不倒流,心臟瓣膜起著「單向閥」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