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金阿姨主動脈瓣嚴重狹窄 年前一場流感導致急性心衰生命垂危

2020-12-23 和訊

王建安院長叮囑金阿姨出院後的注意事項

70歲的金阿姨(化名)患有多年的高血壓,十多年前又患上了糖尿病,原先血糖控制得不好,後來又有了糖尿病腎病,這些年來一直在吃藥控制。三年前,還因為嚴重的冠脈狹窄,做了心臟支架手術。

從那以後,金阿姨的身體慢慢恢復,這些年還算是太平,生活質量還不錯。直到去年底,她因為身體不適到當地醫院就診時,發現主動脈瓣狹窄。當時醫生說,這是因為年紀大了瓣膜老化,導致退行性病變。

誰都沒想到,金阿姨剛出院,回家就因患流感再度入院。她的病情急轉直下,明顯感覺喘不過氣來,做了心臟超聲檢查,發現主動脈瓣已經重度狹窄。首席記者俞茜茜通訊員方序王意菁

多年高血壓和糖尿病腎臟不好

很有可能上了手術臺就下不來

醫生說,要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做手術,換瓣膜。但金阿姨基礎疾病多,病情複雜,無法耐受外科手術。

直到臘月廿九,金阿姨才出院回家。可是過完年沒幾天,她又頻繁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的症狀,晚上睡覺躺不平,已經幾乎無法下地走路了,因為病情危重再度入院。

金阿姨的兒子說,「醫生告訴我們,媽媽有多年的高血壓和糖尿病,腎臟也不好,手術難度和風險都非常大,很有可能上了手術臺就下不來了。」

後來,一家人經多方打聽,國內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王建安教授率領的心臟團隊能微創置換主動脈瓣,可能還可以給母親帶來生的希望。

3月9日凌晨,金阿姨再次出現呼吸困難的嚴重症狀。一家人下定決心要堅持到手術的那一刻,聯繫了120救護車,直奔杭州。

用超聲代替CT術前評估

手術難度升級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車程,金阿姨和家人到達浙大二院,接診的醫生是劉先寶副主任醫師。心臟中心專家團隊仔細評估,發現金阿姨的情況很棘手,由於無法躺平,不能做CT檢查,只能憑著超聲來進行術前評估。

劉先寶副主任醫師說,雖然病情比較複雜,但還是可以通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為金阿姨重新換一副瓣膜,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棘手問題,但是因為沒有完善的術前檢查,給手術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到達醫院後,金阿姨的情況沒有好轉的跡象,還持續加重,隨時有生命危險,王建安教授當機立斷,立即組織團隊為金阿姨做了緊急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手術時,王建安院長採用超聲、造影多種影像學手段仔細評估患者的血管情況,採用了特殊的「無鞘」技術,並應用自己開創的「杭州方案」結合食道超聲為金阿姨選擇了合適的「一扇門」,最終完美地為她換上了新的「心門」。

整個手術過程持續了1小時左右,非常順利。手術後當天,金阿姨的不適症狀明顯緩解,晚上終於能躺平睡個好覺了!

術後第三天,金阿姨轉到了普通病房。兒子見到母親後,非常驚喜,「原先媽媽一說話就不停咳喘,現在說話、吃東西都正常了,和原來判若兩人!」

出院時,金阿姨特地和王建安院長團隊合影留念,「真的非常感謝王院長團隊救回了我媽媽!」兒子為金阿姨辦了出院手續,當天下午一家人趕回老家。

用不開刀的方法為心臟換「門」

在心臟瓣膜病當中,主動脈瓣狹窄對人體的危害最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一旦發生心絞痛、昏厥等不適,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2年內的生存率只有50%左右。

「如果主動脈已經嚴重狹窄,一旦出現症狀,還是應該儘早手術。」王建安教授說,有些主動脈重度狹窄的患者,可能剛開始症狀不是很重,想等一等再做手術,可是一旦發作就非常兇險,可能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

目前,對於主動脈瓣膜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傳統外科手術及微創手術。如果是早期的患者,症狀不十分明顯,還可以通過藥物保守治療。但隨著症狀加重,只能通過手術置換瓣膜。傳統的外科手術方法,需全身麻醉、體外循環、打開胸腔,手術創傷大、風險高,這對高齡老人來說,實在是不得已的選擇。

還有一種治療手段,就是經導管(微創)心臟瓣膜置換及修復術。只在大腿根部開一個小洞,用一根粗不過原子筆芯的導管攜帶人工瓣膜,從大腿根部血管進入,通過股動脈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臟的病變部位,人工瓣膜打開後就會取代原本已損壞的瓣膜。用不開刀的方式進行心臟瓣膜置換,使原本需要「開胸」完成的手術實現了「微微創」。

到目前為止,王建安教授團隊已經累計了800多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經驗,是國內開展手術量最大的中心之一。主動脈瓣換瓣時間最快的一例只用了26分鐘,患者平均年齡78歲,年齡最大的95歲。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家庭醫生在線」64歲老漢患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微創介入...
    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心臟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但一旦發病症狀則會來得十分兇險,甚至迅速奪去患者的生命。來自廣西的潘伯就是典型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他發病近兩年,因嚴重的心力衰竭甚至無法平臥。由於病情危重,潘伯無法耐受開放式手術,生命危在旦夕,所幸經過中山一院心內科團隊聯合多學科會診,最終為潘伯順利進行了微創手術,挽救了他的生命。
  • 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衰!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這是一位73歲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全身已經嚴重水腫,有兩個月不能平臥睡眠,每天只能靠牆而臥艱難呼吸。通常這種疾病需要心外科通過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瓣替換手術,由於老人合併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明顯無法耐受手術的打擊和體外循環下的全身麻醉,多次的求醫無門使得老人身陷囹圄近乎絕望。
  • 78歲老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王建安教授團隊用不開刀的方式...
    如果把心臟比喻為一套房子,主動脈瓣膜就是連接心臟和大動脈的一扇門。這扇門打不開或是關不攏,心臟就會「罷工」。 一些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患者,會突發胸悶、暈厥甚至猝死。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中約1/3的重症患者在1年內死亡,比惡性腫瘤的預後還要差。
  • 主動脈瓣狹窄是心臟疾病,常表現為呼吸困難,還好此病不遺傳
    導語: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AS)是指由主動脈瓣疾病引起的主動脈瓣狹窄和狹窄,從而導致從左心室到主動脈的血流阻塞,促使心臟更難抽血。風溼性主動脈瓣狹窄是我國最常見的。風溼性主動脈瓣狹窄多伴有功能不全或二尖瓣疾病。
  • 阿婆「生命閥門」損壞喘成心衰 醫生不開刀為其微創換瓣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劉雲芳)張阿婆平時經常喘咳,家人都以為只是肺部或氣管出了毛病,沒想到,2個月前的一陣喘咳直接喘出了急性心衰,醫院當場就下了病危通知書。張阿婆和家人這才知道,老人體內心血管的重要閥門——主動脈瓣,已經嚴重狹窄,而這正是張阿婆久喘不愈的病根所在。
  • 80歲奶奶主動脈瓣重度狹窄 微創手術助她快速康復
    都市快報訊 80歲的徐奶奶(化名)有10年的糖尿病史和慢性心衰史,11月21日晚,她突發胸悶氣急,半小時後又好轉了。這之後的幾天,徐奶奶日常運動後胸悶氣急加重,雙下肢水腫,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就診,心超提示:主動脈瓣慢性病變伴重度狹窄,左心增大,選擇擇期手術。
  • 55歲前,這個心臟檢查一定要做!等出現心衰的症狀,或許已經命懸一線!
    其實導致劉阿姨心臟使用壽命達到極限的幕後元兇是主動脈瓣鈣化。1心衰→生存期不足2年主動脈瓣由於鈣化變硬打開出現問題,心臟的血液泵不出去,心臟就會過度做功,長此以往,心肌就會變得肥厚,引發心衰。心衰的典型症狀:胸悶、氣短、乏力、腿腫等。同時由於供血不足,還會出現心絞痛。但是這些症狀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視。
  • 北醫三院心臟中心成功為96歲高齡老人完成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
    急診科大夫用聽診器一聽:心臟的雜音非常響亮,趕緊安排了超聲心動檢查,這才找到了病因:李爺爺的主動脈瓣鈣化非常嚴重,幾乎已經無法有效開放,急診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遂被收入心臟外科病房。主動脈瓣是連接心臟左心室和主動脈的閥門,主動脈瓣狹窄常常由老年性主動脈瓣鈣化或先天性主動脈瓣畸形所致,典型的症狀包括心絞痛、暈厥和呼吸困難,出現了暈厥和呼吸困難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預期壽命往往不足1年,並且容易發生猝死。李爺爺住進心臟外科病房後,再次因心衰發生呼吸困難,嚴重喘憋甚至無法言語,血氧飽和度只有70%,性命危在旦夕!
  • 「光明日報」這項技術無需開胸就能挽救主動脈瓣重度狹窄老年患者...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心內科成功為一名64歲重症瓣膜患者施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入院前嚴重心衰,命懸一線。經多學科專家會診,TAVR團隊李怡副主任和莊曉東副主任醫師提前制定多種手術預案,克服重重困難,挽救患者生命。
  • 76 歲老人心臟多一個瓣葉,伴嚴重冠心病等,多學科新技術解難題
    DSA引導下行 TAVR+PCI 手術01 罕見難題:主動脈四葉式畸形、嚴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張奶奶(化名)今年已經 76 歲了,近 10 年來,她反覆在活動後出現胸悶鄭寶石說,四葉式主動脈瓣畸形極為罕見,在先天性心臟病中發生率僅為 0.003%-0.043%,以瓣葉關閉不全為主。長期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將導致左心室擴大、收縮減弱、慢性心功能不全,當活動勞累後可出現急性心衰發作。
  • 聽到心臟發出這種聲音,警惕主動脈狹窄!越嚴重,雜音越大
    之後,她又進行了右冠狀動脈支架治療,但心臟功能遲遲未未恢復,不得不裝置心室輔助器等待換心,最後因腦部栓塞等後遺症被奪去生命。什麼是主動脈狹窄?正常情況下,血液是從左心室流入主動脈的。而主動脈瓣,好比是左心室跟主動脈之間的「一扇門」,也就是心臟的「閥門」。
  • 專家詳析主動脈瓣狹窄早期表現、手術最佳時機和成功率
    主動脈瓣狹窄會導致左心室往主動脈射血時阻力增大,左心室射血就需要更大的力量,心腔壓力負荷增大,射血時間延長。若長期得不到糾正,就會導致左心結構的改變及功能異常,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主動脈瓣狹窄有三大常見病因 肖飛告訴記者,主動脈瓣狹窄在心外科是常見病,常見三大病因:一是因風溼性心臟病引起,這類病人越來越少,通常他們不僅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或三尖瓣結構也有異常;二是先天性的主動脈瓣畸形,不是正常的三葉瓣組成,而是呈現二葉瓣結構,通常到四五十歲時,就出現主動脈瓣的狹窄,這在病人中是很常見的病因;三是主動脈瓣的退行性變,多發生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
  •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完成市級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
    其實,十幾年前的一次體檢中,張阿姨就得知自己心臟瓣膜有問題了,「當時醫生說我心臟瓣膜少了一個嘛。」想到要開胸做手術,張阿姨猶豫了。  病患不除,症狀始終都在。這麼多年,張阿姨時常感覺胸口悶痛,全身乏力,嘴唇青紫,甚至還會發生暈厥。「我打得粗,年輕時候是體育特長生,現在退休了,我還經常去打太極拳,想到嘛能增強體質。」
  • 孔令秋超聲心動圖十大基本功7.2:主動脈瓣狹窄的超聲心動圖定量
    本期繼續分享「十大基本功」系列課程第七講《如何使用超聲心動圖評估瓣膜狹窄程度》的第二節《主動脈瓣狹窄的超聲心動圖定量》。 華醫心誠醫生集團孔令秋:主動脈瓣狹窄的超聲心動圖定量 本節課同步字幕: 超聲評估主動脈瓣狹窄手段包括主動脈瓣射流速度、跨主動脈瓣平均壓差、連續方程測量的瓣口面積。
  • 不開胸骨就能置換主動脈瓣,64歲阿叔8年的困擾解決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伍曉丹 李少彬 張尹紅圖/醫院提供主動脈瓣畸形伴狹窄、擴張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這些疾病同時出現在64歲的張叔身上,讓他的每一個行動都變得十分艱難主動脈瓣畸形狹窄致嚴重心衰張叔胸悶氣促的毛病已經有七八年了,但以前大多都是爬樓梯、運動的時候喘得厲害一些,吃點藥、多休息就沒事了。沒想到今年,情況突然變嚴重了,靜坐、平躺著都會氣促,睡覺也不能安穩,兩三個小時就憋醒。
  • 市衛生健康局:84歲老人成功置換主動脈瓣
    近日,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在省人民醫院羅建方團隊幫助下,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標誌著陽江地區心臟手術技術邁上新臺階。84歲的曾阿姨因反覆發作心悸氣促2年,上個月開始病情加重,於近日來到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治療。
  •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嚴重麼
    正常情況下,主動脈瓣為主動脈與左心室的連接處,左心室收縮的同時主動脈瓣隨之開放,血液經過主動脈瓣進入主動脈,左心室舒展主動脈瓣隨之關閉,如果主動脈瓣出現關閉不全的現象時,左心室收縮期向主動脈排血
  • 江蘇省人民醫院一周收治7例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 專家提醒:高...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顧嘉璽 何珂帥 何雨田)據了解,最近一個月氣溫驟降,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一周已連續救治7例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其中3例為30歲左右的年輕人,手術均獲成功。
  • 「國標舞女王」劉真病逝:主動脈瓣狹窄引起的3個表現,要早了解
    3月2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標舞女王」劉真因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入院治療,經過主動脈瓣置換術後,突發多重器官衰竭,於3月22日晚過世,享年44歲。消息一出,立馬佔據各大頭版頭條,讓人惋惜不已。動脈瓣是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因為處於中心位置,主動脈瓣與各個心腔和瓣膜關係密切。瓣膜形態正常時,三個瓣葉沿接合緣對合,防止射入主動脈的血液回流到左心室。當主動脈瓣狹窄時,在左心室往主動脈射血的過程中,阻力就會增大,左心室射血就需要更大的力量,心腔壓力負荷增大,射血時間延長。若長期得不到糾正,就會導致左心結構的改變及功能異常,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 臺灣女藝人劉真因心臟手術去世,主動脈狹窄為什麼這麼要命?
    而就在入院前一天,劉真還在為心愛的女兒慶生。誰都沒想到,她這一去,竟是永別。在感到無比痛心和悲傷的同時,又被提醒生命是多麼可貴和脆弱。「人生最美妙與最殘忍的事情是同一件,那就是人生不能重來」,所以,請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別在健康上栽了跟頭。我們應該如何早期發現主動脈瓣狹窄的病因並採取正確的措施,防止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