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在線」64歲老漢患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微創介入...

2020-12-23 瀟湘名醫

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心臟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但一旦發病症狀則會來得十分兇險,甚至迅速奪去患者的生命。來自廣西的潘伯就是典型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他發病近兩年,因嚴重的心力衰竭甚至無法平臥。由於病情危重,潘伯無法耐受開放式手術,生命危在旦夕,所幸經過中山一院心內科團隊聯合多學科會診,最終為潘伯順利進行了微創手術,挽救了他的生命。

心內科專家團隊介紹潘伯病情

64歲重症瓣膜患者無法耐受開放手術 生命危在旦夕

據介紹,潘伯來自廣西,現年64歲,近2年反覆出現胸悶、氣促,在當地醫院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多次住院治療。此次發作,潘伯的症狀愈發嚴重,因嚴重的心力衰竭,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平臥。經查,潘伯心臟射血分數只有22%,瓣膜面積小於0.5cm2,主動脈瓣跨瓣壓差高達70mmHg,反應心臟衰竭的指標pro-BNP高達1萬多,情況非常危險。

主動脈瓣狹窄狹窄的患者,因為狹窄的瓣膜口對血流產生阻塞,心臟無法將血液正常射出,會出現全身器官及心臟本身缺血的症狀,隨時有猝死風險。

對潘伯而言,只有及時解除瓣膜狹窄才能挽救他危在旦夕的生命,可對身體虛弱的他而言,卻幾乎已經是無路可走。

中山一院心內科莊曉東副主任醫師介紹說,潘伯面臨的困境是難以耐受傳統開放手術,但保守治療又對他的病情起不到緩解作用,「這類重症瓣膜的病人,內科保守治療往往沒有明顯療效,傳統的治療方案是進行心臟外科開胸手術。但潘伯目前的身體條件肯定無法耐受此種術式的巨大創傷,這也是他在廣西得不到救治,不得不轉院到廣州的原因。」

闖過多重難關 中山一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施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近些年來,醫療技術不斷發展,開放式手術已不再是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唯一方法。對於年齡較大或是無法耐受傳統術式的患者而言,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I)手術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該術式是微創手術,無需開胸,通過股動脈的穿刺口即可將人工瓣膜送到心臟進行置換。

與傳統術式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創傷大大減少,患者一般術後一周左右即可出院。但由於潘伯身體狀態太差,即便是微創手術,手術的難度和風險依然不容小覷。

就是在潘伯由家屬輾轉送到了可開展此種術式的中山一院就醫時,他已經處於生命危在旦夕的狀態,心力衰竭症狀在藥物治療和床旁持續超濾治療下毫無起色,大部分時間只能半坐在病床上喘著大氣,肝腎功能指標惡化,生命體徵很不穩定。

針對潘伯的病情,心血管醫學部主任董籲鋼、中山一院心內科主任廖新學和心內二科主任杜志民積極溝通協調,多次組織心內科、心外科、CCU、人工腎、心臟超聲科、麻醉科等進行跨學科會診和評估,認為潘伯情況十分兇險,保守治療收效甚微,但外科手術高危他也無法耐受,即使做TAVI手術風險依然很高,很可能無法順利上臺進行手術。

中山一院CCU副主任李怡表示,潘伯要想成功完成手術需要闖過四道難關,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他都可能因此喪命,「第一關是檢查關,潘伯無法平躺難以耐受CT,術前只能依靠超聲檢查進行評估,對超聲影像醫生的技術有很高的要求;第二關是術前身體的調整,需要對他的肝腎功能不全等問題進行初步控制;第三關是麻醉,他存在嚴重的心衰和低血壓,造成麻醉風險極高;第四關是術後恢復,儘早脫離呼吸機,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

潘伯家屬對中山一院心血管團隊給予了極大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加上中山一院強大的多學科綜合能力為依託,李怡主任和莊曉東副主任醫師最終決定為潘伯進行手術。

9月9日,在麻醉科和超聲科的支持下,以李怡主任和莊曉東副主任醫師為首的TAVI團隊克服了重重難關,僅用40分鐘就成功為潘伯完成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術後,潘伯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各方面指標明顯改善,經過CCU、心內科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潘伯已於9月21日出院,他可獨自行走,達到基本生活自理,可以說是重獲新生。

出院前,潘伯及家人向中山一院心內科醫護人員送來錦旗,表達感謝之情。「感謝醫生們把我的爸爸從危難中拯救出來。」潘伯的兒子激動地說道。

潘伯及家屬向醫護贈送錦旗

主動脈瓣狹窄重在早防早治 4類人群應提高警惕

潘伯此次能順利康復出院,無疑是家屬信任以及中山一院各學科通力合作共同創造的奇蹟,回頭看來也是驚險萬分。李怡主任提醒,主動脈瓣狹窄潛伏期長、發病急,建議患者應做到早防早治,切忌一味等待,否則可能到最後可能面臨如潘伯一般沒有選擇的兇險境地。

「主動脈瓣狹窄早期十分隱匿,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患者一般只有通過心臟彩超才會發現。一旦發作,患者會出現以暈厥、胸悶胸痛和呼吸困難為代表的三聯徵,說明病情已經比較重了。建議不論處於何種病程,當患者發現自己患有主動脈瓣狹窄時,應儘早就醫,並由專業心內科醫生根據多項指標評估病情,判斷是否需要立即手術或是採取何種術式治療。」

據李怡主任介紹,傳統開放性手術採用機械瓣膜,一般適合較為年輕、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TAVI手術採用生物瓣,一般推薦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而病情較輕沒有症狀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心內科複查,及時評估並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

那麼,哪些人更應提防主動脈瓣狹窄?

李怡主任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先天性二葉瓣解剖異常人群、風溼熱患者、75歲的老人以及有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病史的患者都是主動脈瓣狹窄的高發人群,但不論是否高風險人群,一旦發現出現頭暈、胸悶胸痛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不要選擇等待,以免耽誤病情。

(責編:何詩雅 通訊員:潘曼琪)

報導連結:https://m.familydoctor.com.cn/202009/2633278.html日期:2020-09-21

【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78歲老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王建安教授團隊用不開刀的方式...
    78歲的陳奶奶(化名)因為先天二葉瓣畸形導致主動脈瓣嚴重狹窄,胸悶氣急、呼吸困難,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由於她同時伴有主動脈血管嚴重鈣化,再加上身體瘦弱,手術難上加難。最終,她找到了國內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王建安教授團隊,用不開刀的方式為她進行了心臟瓣膜置換。 這場在「心間起舞」的「換心門」手術,到底是怎麼做的?
  • 80歲奶奶主動脈瓣重度狹窄 微創手術助她快速康復
    都市快報訊 80歲的徐奶奶(化名)有10年的糖尿病史和慢性心衰史,11月21日晚,她突發胸悶氣急,半小時後又好轉了。這之後的幾天,徐奶奶日常運動後胸悶氣急加重,雙下肢水腫,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就診,心超提示:主動脈瓣慢性病變伴重度狹窄,左心增大,選擇擇期手術。
  • 70歲金阿姨主動脈瓣嚴重狹窄 年前一場流感導致急性心衰生命垂危
    三年前,還因為嚴重的冠脈狹窄,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從那以後,金阿姨的身體慢慢恢復,這些年還算是太平,生活質量還不錯。直到去年底,她因為身體不適到當地醫院就診時,發現主動脈瓣狹窄。當時醫生說,這是因為年紀大了瓣膜老化,導致退行性病變。誰都沒想到,金阿姨剛出院,回家就因患流感再度入院。她的病情急轉直下,明顯感覺喘不過氣來,做了心臟超聲檢查,發現主動脈瓣已經重度狹窄。
  • 阿婆「生命閥門」損壞喘成心衰 醫生不開刀為其微創換瓣
    廈心手術團隊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實施TAVR手術,不開刀微創換瓣。4個閥門中,主動脈瓣承受的壓力最大,因而,主動脈瓣雖然耐用,但長年承受巨大壓力還是容易壞掉。主動脈狹窄,使得心臟的血液無法順利泵入主動脈供給全身,可造成嚴重後果。張阿婆送至廈心時,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已出現急性左心衰,隨時可能猝死,情況十分危急。  患者拒絕開胸手術 醫生微創換瓣  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
  • 「光明日報」這項技術無需開胸就能挽救主動脈瓣重度狹窄老年患者...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心內科成功為一名64歲重症瓣膜患者施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入院前嚴重心衰,命懸一線。經多學科專家會診,TAVR團隊李怡副主任和莊曉東副主任醫師提前制定多種手術預案,克服重重困難,挽救患者生命。
  • 中國醫大一院心血管內科瓣膜介入團隊成功完成2例高危主動脈瓣狹窄...
    中國醫大一院心血管內科瓣膜介入團隊成功完成2例高危主動脈瓣狹窄患者TAVR手術 2020-12-28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患者言大爺,被反覆胸悶氣促折磨多年,輾轉於多家醫院,診斷考慮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2型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雖經內科藥物治療,病情仍舊反反覆覆,醫生都告訴他,心臟的「門」壞了,打針吃藥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有通過手術才是唯一的辦法。但言爺爺和家屬們考慮到合併有一系列基礎疾病,一直不敢進行手術治療。
  • 一次住院解決心臟兩個「閥門」重度狹窄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近日,華中阜外醫院結構性心臟病病區主任劉煜昊教授使用先進的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PBMV)及經導管主動脈置換術(TAVR),治療了一例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並重度關閉不全合併二尖瓣重度狹窄患者。
  • 一次住院解決心臟兩個 「閥門」重度狹窄
    近日,華中阜外醫院結構性心臟病病區主任劉煜昊教授使用先進的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PBMV)及經導管主動脈置換術(TAVR),治療了一例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並重度關閉不全合併二尖瓣重度狹窄患者
  • 不開胸骨就能置換主動脈瓣,64歲阿叔8年的困擾解決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伍曉丹 李少彬 張尹紅圖/醫院提供主動脈瓣畸形伴狹窄、擴張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這些疾病同時出現在64歲的張叔身上,讓他的每一個行動都變得十分艱難置換主動脈瓣,開胸大手術?張叔一想到這樣的手術就害怕,結果沒想到,醫生只通過1個幾釐米的小切口,就順利完成了手術。8月2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閆玉生教授團隊為張叔實施了微創的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使得張叔免受「開胸之苦」,順利重獲「心」生。
  • 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衰!哈醫大四院主動脈瓣置換術令73歲哮喘患者轉...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近日,哈醫大四院心內科張明宇教授和麻醉科馬雪松教授,成功合作完成了1例主動脈重度狹窄合併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的介入主動脈瓣置換術。這是一位73歲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引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全身已經嚴重水腫,有兩個月不能平臥睡眠,每天只能靠牆而臥艱難呼吸。通常這種疾病需要心外科通過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瓣替換手術,由於老人合併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明顯無法耐受手術的打擊和體外循環下的全身麻醉,多次的求醫無門使得老人身陷囹圄近乎絕望。
  • 兩小時「介入換瓣術」治癒東莞73歲張姨10年胸悶
    主動脈瓣狹窄導致10年胸悶此前張姨因「胸悶、氣促、呼吸困難10年,伴雙下肢水腫5天」到厚街醫院住院,入院診斷為退行性瓣膜病,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並中度關閉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I級……後收入心血管內科,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熊斌查房後表示,
  • 主動脈瓣病變越來越常見,這種手術被稱為革命性技術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張希全教授領銜的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團隊連續對4例高危患者成功行主動脈瓣介入手術,效果滿意,標誌著齊魯醫院「不開刀換瓣膜」微創治療的常規化。患者1,男性,85歲,5年前行PCI(置入5枚冠脈支架),診斷:1.主動脈瓣狹窄(重度)、心力衰竭(LVEF 0.17, BNP 29546pg/ml);2.冠心病 PCI術後;3.急性肝功能不全(ALT 2045U/L,AST 2798U/L);4.腎功能不全;5.胸腔積液(雙側)。術前給予血濾治療,病情穩定後手術。
  • 「國標舞女王」劉真偶然診斷出主動脈瓣狹窄,這個病到底有多險?
    擅長:心臟重症監護和心臟手術康復治療臺灣44歲「國標舞女王」劉真因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AS),接受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後心臟功能恢復不良,先後安裝ECMO及右冠狀動脈支架,與病魔苦苦鬥爭45天,最後還是因腦部栓塞等後遺症辭世,留下悲痛欲絕的老公和年幼的孩子,讓人心痛不已。
  • 臺灣女藝人劉真因心臟手術去世,主動脈狹窄為什麼這麼要命?
    在感到無比痛心和悲傷的同時,又被提醒生命是多麼可貴和脆弱。「人生最美妙與最殘忍的事情是同一件,那就是人生不能重來」,所以,請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別在健康上栽了跟頭。我們應該如何早期發現主動脈瓣狹窄的病因並採取正確的措施,防止悲劇的發生?
  • 心臟兩個「閥門」狹窄,解決!
    7月2日,記者從華中阜外醫院了解到,近日該院結構性心臟病病區主任劉煜昊教授使用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PBMV)及經導管主動脈置換術(TAVR),僅讓患者住院一次便成功治療了一例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並重度關閉不全合併二尖瓣重度狹窄。
  •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完成市級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
    以往的治療方式以開胸手術和藥物治療為主,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取代傳統開胸手術。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劉劍雄帶領的心臟瓣膜團隊用微創的方式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這也是成都市市級醫院裡首家完成此手術的醫院。
  • 近半數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有無症狀腦梗死!日本研究
    主動脈瓣狹窄是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這類患者的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無症狀腦梗死是指在沒有卒中臨床症狀的情況下,通過腦部影像學檢查偶然發現的腦梗死。在一般人群中,無症狀性腦梗死是繼發症狀性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
  • 廣元市成功開展首例不開胸置換心臟主動脈瓣手術
    一年前,69歲的馮先生無明顯誘因出現活動後心累、氣促,並伴有胸悶,上坡、爬樓梯時症狀明顯加重,休息幾分鐘後緩解。馮先生在附近醫院檢查彩超提示:主動脈瓣增厚伴鈣化,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返流。7月9日,馮先生症狀加重,1月後到市中心醫院檢查,經彩超檢查提示:主動脈瓣鈣化、中重度狹窄、關閉不全,左心增大,左心室壁增厚,二、三尖瓣輕度返流。
  • 一次微創手術 更換兩個心臟「閥門」
    9月6日,我院心臟中心TAVR團隊成功為一位75歲患者完成微創經心尖聯合瓣膜置換手術。一個入路同時完成主動脈瓣和二尖瓣替換,該手術為山東省首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心臟的「單向閥門」——瓣膜眾所周知,心臟之所以能夠進行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環流動而不倒流,心臟瓣膜起著「單向閥」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