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張振智:智鬥洪水,勇鬥黑寡婦,2400發炮彈打不垮

2020-11-05 德濂美

《金剛川》電影上映4天,票房破4億!

可豆瓣評分卻跌到6.5。

許多人說電影拍得不盡人意。

那麼在做出評判之前,你需要先好好地了解一下關於金剛川的真實歷史。

志願軍到底是如何抵擋美軍的炮彈,成功渡橋的?

1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在前期,英勇的志願軍展示出超強的軍事能力,給予聯合國軍以沉重的打擊。

為儘快促進停戰, 1953年發起了夏季反擊戰役。

整個戰役共分為3個階段:5月13至26日;5月27日至6月15日;7月13至27日。

那麼金剛川事件,是發生在1953年5月20日左右的那段時間,也就是夏季反擊戰的前兩個階段。

金剛川是一條河的名字,如下圖是金剛川的大概位置。

整個電影中架橋的故事是發生在金剛川經過的巖裡。

原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他叫做張振智,是當時工兵第10團第3連連長。(下圖左一)

當時前線正炮火連天,金剛川上聯繫著重要陣地的承重橋被炸毀,只剩下一條小的橋,人勉勉強強能走過去。

於是張振智接到了任務:在8天內要架起一座載重橋。

在這裡注意,志願軍造橋的目的,是要運輸前線所需要的兵器武器等重要物資,不是只讓人過去。

電影中魏晨的原型人物,就是張振智。


2

當時張振智執行任務有多艱難呢?

平均每天落彈300枚。

美軍敵機輪番轟炸,山上儘是煙火,天地都是黑壓壓的一片,泥土變得焦黑。

可以說,一不留神,炸彈就會落在身邊。

除此,最大的挑戰還有洪水。

那時正值夏季,雨水正旺,連天陰雨,山洪暴發。

河水傾斜而來,巨浪不斷,水流加速……這種情況造橋,更是難上加難!

在整個金剛川事件中,除了志願軍的勇敢之外,還有超人的智慧。

比如,志願軍為了避開敵人的偵查,在上遊伐樹,讓敵人覺得造橋是在附近。

其實他們將木材偽裝起來,利用河流,將木材運到下方的架橋處。

當時被美軍轟炸的樹木,正好可以用來做架橋材料,節省了很多伐木的時間,間接上提高了造橋的效率。

還有,當時洪水也是一大隱患,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志願軍是這樣做的:

每根礎材上都有用三根鋼釺打入河底,上邊壓上石頭,上遊系上鐵索,固定在冠材上,衝不斷,漂不走。


白天把橋桁橋板都搬掉,晚上再架上去,和「喪門神」捉迷藏,保證了渡口暢通無阻。


在水流流速小的地方呢,就鋪了一段水下便道。

這個水下便道其實就是把橋面修在水下面一些,從天空上是看不出這是個橋的,隱蔽性非常好,但是人和車都可以踩著水過去。

除此,志願軍還架起了空中滑行的索道,單個的士兵是可以滑鐵索過去,敵人在飛機上根本看不清,而且就算看到了,用炮彈也很難炸到。

這樣細細看來,不得不佩服當時志願軍們的智慧啊!

3

當然除了頭腦之外,還有志願軍們堅韌的毅力和合作精神。

電影《金剛川》中,將這些志願軍們的犧牲描繪的非常到位了。

再看看張振智是如何描繪那段歷史的:

一位受傷的戰士,臉上都沒了血色,還責備著自己沒完成任務。

另一位腿部受傷的戰士,包紮好後繼續修橋,「我還有一條腿,還能跪著幹活!」

在把橋腳拉到水裡時,水流湍急,壓力不夠,5個戰士便不顧自身安危,爬到了橋腳上。

浪花衝擊著他們幾個人,他們死死抱住,誰也沒有動搖。

7天7夜的奮戰,根本沒時間休息,剛把橋修好,又被炸毀,然後就是繼續修橋。

張振智帶領著士兵們,憑藉著智慧、毅力,終於在最後一刻完成了任務。

那座橋周圍200米,投下炸彈350多枚,炮彈2400多發,他們與美軍的「黑寡婦」鬥智鬥勇。

即便樹被燒光了,石頭被炸碎了,那座橋,依舊是屹立不倒。

如今的金剛川大橋


4

1951年1月28日,張振智跨過鴨綠江。

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國。

在這期間,張振智經歷了第五次戰役、夏季防禦作戰、金城反擊戰等幾十次戰鬥。

立了3次一等功,被評為志願軍二級模範;被原華東軍區授予"工兵英雄"的榮譽稱號。

他的事跡廣為流傳,1998年拍攝的《鐵血大動脈》,也是參考了他的故事。

晚年的張振智,並沒有閒下來。

而是到機關、學校裡,進行關於志願軍事跡的報告講座,讓讓更多人了解到過去那段真實的歷史。

2000年,張振智身患肺癌和白血病,但是他繼續發光發熱著。

10月27號,他在南京中央路小學演講,剛講了沒幾分鐘,就倒在了講臺上,享年78歲……

像他一樣的志願軍英雄,還有很多很多……


在志願軍一日中,張振智曾談到金剛川修橋:

「我們在這場戰鬥中並沒有上刺刀,也沒有親手打死敵人,可是我們知道我們工作的意義。

那就是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是啊,戰爭最後的勝利,靠的是一個又一個像張振智一樣勇敢的戰士。

他們堅守自己的崗位,把每個任務做到極致,才有了最後的勝利,團體的力量是偉大的,是堅不可摧的!

抗美援朝70周年,希望我們能夠銘記這段歷史,銘記那些偉大的志願軍英雄!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幕後英雄,與「黑寡婦」決戰,2500發炮彈打不垮,最終倒在...
    惱羞成怒的敵人當即派遣24架「黑寡婦」戰鬥機,兩小時內向這裡投放了700多枚炮彈,本來的7孔橋只剩下了兩孔,橋不能用了。此時,前方的金城反擊戰正打到最膠著的階段,我軍面臨彈藥緊缺的困難。物資如果不能及時送到,可能會影響整個戰役的走向。
  • 《金剛川》幕後英雄,與「黑寡婦」決戰,2500發炮彈打不垮,最終倒在講臺上
    惱羞成怒的敵人當即派遣24架「黑寡婦」戰鬥機,兩小時內向這裡投放了700多枚炮彈,本來的7孔橋只剩下了兩孔,橋不能用了。此時,前方的金城反擊戰正打到最膠著的階段,我軍面臨彈藥緊缺的困難。物資如果不能及時送到,可能會影響整個戰役的走向。
  • 《金剛川》:那座打不垮的橋
    是因為當時志願軍明確規定,「不準對空射擊打飛機」,理由是輕武器對空射擊不僅打不下飛機,反而會暴露地面目標,從而招致敵軍更準確的轟炸。這是志願軍在入朝參戰初期用鮮血換來的教訓。《金剛川》裡,確也有類似情節展現。
  • 金剛川戰鬥遠比電影激烈!戰士守橋80餘晝夜,迎敵黑寡婦和洪水
    注意,這裡的「黑寡婦」並不是著名的美軍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在很多文章中都有這個錯誤。在志願軍戰士中,一直流傳著「小流氓、油挑子、黑寡婦,三個頭、五個頭、藍頭、紅頭」的順口溜,講的是美國的戰鬥機。
  • 《金剛川》抗美援朝英雄原型:8天內用血肉架起一座炸不垮的橋
    二、金剛川上炸不垮的木橋1953年5月20日,正值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一階段,志願軍工兵第三團三營九連連長張振智奉命帶領連隊趕到了金剛川上的巖裡渡口。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而巖裡渡口上的大橋則是我後方通往金城前線的必經之路,部隊後勤物資必須經過這裡運抵金城前線。
  • 金剛川戰役的原貌,戰士們80餘晝夜守衛大橋,迎戰黑寡婦與洪水
    相信很多軍事迷已經看過《金剛川》這部電影了,據悉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戰鬥經歷改編而成,但改編終究是改編,和真實的戰鬥還是有很多區別的。真正的金剛川戰鬥遠比電影裡要激烈危險,戰士們守橋超出80個晝夜,和黑寡婦與洪水頑強作戰。
  • 電影金剛川主角原型工兵連長張振智是江蘇連雲港人
    最近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上映,慘烈的戰鬥中湧現出無數的英雄人物,其中主角之一工兵連長,原型就是土生土長的連雲港人,也就是魏晨飾演角色:「閆瑞」,作為英雄的家鄉,我們連雲港人非常驕傲,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曾經的那場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引領國人艱苦奮鬥,再創國際地位新高位的立國之戰,終將萬世流傳。
  • 《金剛川》票房破5億,演員給力,其原本的真實戰鬥其實更精彩
    張振智(魏晨飾),當時是工兵連的指揮員,他接到的命令則是在金剛川的巖裡渡口架設載重橋,並保證它暢通無阻。張振智帶領連隊頂著敵機的地毯式轟炸迅速架橋。而當時敵軍空中火力很猛,曾經在短短2個小時內,24架次黑寡婦戰鬥機便投擲了700多枚炸彈。
  • 明白這些,《金剛川》會讓你看得更入味
    最終橋你沒炸成,我倒是過去把你打了個稀裡譁啦。至於為什麼叫金剛川,其實也簡單,因為故事發生的地點就在金剛川。為什麼要拍《金剛川》?70年前,美國當老大,帶著一幫嘍囉小弟向我們挑釁,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最終被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回到三八線。
  • 電影《金剛川》工兵連長原型張振智:槍林彈雨之下 7天建成「生命之橋」
    電影《金剛川》取材於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通過講述人民志願軍在金城前線的戰鬥故事,謳歌革命英雄主義,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在工兵連長閆瑞原型張振智的家鄉連雲港市東海縣駝峰鄉曹浦村,親人們對張振智的英雄事跡都耳熟能詳。張振智的親人張克勤說:「張振智是我的二爺爺,他是老革命,在朝鮮戰場立過功,我們跟兒孫後代講他的戰鬥事跡,英雄事跡,讓兒孫後代向他學習革命精神。」
  • 《金剛川》工兵連連長演員是誰 魏晨飾演的工兵連長原型是誰
    面對敵人平均每天落彈二三百枚的危險境地,全連奮戰,提前一天在離敵軍不遠的金剛川巖裡架起一座長37米的載重橋,保證了「戰鬥的勝利」。他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鋼鐵戰士」。圖為戰後志願軍先進集體、個人在北京受到表彰(左一為張振智)上級提出「8天架一座載重橋」晚年時,有記者採訪張振智,問他最難忘的一次戰鬥是哪一次,張振智毫不猶豫地說:「金城戰疫。」
  •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而張振智就是工程部隊中的一員,他時任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 張振智部隊的任務是在金剛川巖裡渡口架一座中水位重橋,保障部隊運輸物資暢通無阻。
  • 電影《金剛川》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毀。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梁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 管虎新片《金剛川》: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國家電影局2020年3月備案立項公示中,《金剛川》赫然在列,上面載明編劇是管虎,故事梗概則是這樣寫的: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金剛川水流湍急,河面有60米寬,要想8天就在這上面架起一座能通過重型物資的橋梁,比登天還難。連長張振智受領任務後,隻字困難沒提,還向上級首長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提頭來見!
  • 《金剛川》觀影攻略,請您查收
    張振智從1951年1月28日跨過鴨綠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國,歷經了第五次戰役、夏季防禦作戰、金城反擊戰,大大小小的戰鬥共幾十次,榮立了3次一等功,被評為志願軍二級模範;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枚;被原華東軍區授予"工兵英雄"的榮譽稱號。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敵人上用飛機,下用兩個炮群嚴密封鎖。
  • 《金剛川》觀影指南:用幾分鐘簡單了解電影背景,來提升觀影體驗
    此役中國人民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將南朝鮮軍4個師打殘,收復陣地160餘平方公裡,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金剛川」指的是金剛山下的一條河,主要原型人物是工兵連長張振智,在朝鮮戰場屢立奇功,曾受過毛主席接見。當時,金城前線有一條河叫金剛川,河上本來有一座大橋和一座人行橋,敵軍為了封鎖這裡,晝夜出動飛機狂轟濫炸。
  • 「別再給《金剛川》打一星了」
    《金剛川》上映短短七天,已然成為熱門討論話題。魏晨飾演的閆瑞也是全片唯一一個有準確原型的人物——抗美援朝英雄張振智。:打敗了敵人,可是洪水又來搗亂:因為連天陰雨,山洪暴發了。張譯飾演的張飛為人謹慎保守,口頭禪是「可不敢胡來,這回是真打不著了」。
  • 《金剛川》志願軍用血肉築橋,背後的金城戰役更加血性慘烈
    上圖_ 《金剛川》劇照 時任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的張振智受命在巖裡渡架設一座載重橋的任務。這就是《金剛川》拍攝的原型。5月20日下午,張振智趕到指定地點,距離規定時間還剩8天。為了籌集架橋材料,三連的官兵連忙上山伐木。 敵人發現後,派出飛機對附近山林進行轟炸。有戰士試圖冒著生命危險去伐木,被張振智及時制止。他一邊組織部隊隱蔽,另一邊在轟炸間隙搜集整理斷木。這樣一來,既保護了士兵的生命,又省去了伐木的時間。經過7天7夜的緊張施工,金剛川上重新架設起一座載重橋。
  • 看《金剛川》了嗎?它九成場景在遼寧拍攝
    7月17日,工作人員開始建橋;8月7日零時,搭橋完畢;8月9日,《金剛川》劇組開機拍攝。拍攝期間,丹東地區遭遇了60年不遇的三次颱風與三次洪水。在丹東防汛部門、水利部門的協助下,劇組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作為影片主要道具之一的浮橋,曾被洪水衝得連一塊橋板都不剩。洪水過後,工作人員發揚奉獻精神,顧不上休息,日夜搶修浮橋,僅用一天時間就重建了浮橋,以保證拍攝繼續進行。
  • 電影《金剛川》背後不為人知的10個真相
    03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大片想要去朝鮮實景拍攝,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兩部抗美援朝大片:管虎吳京的《金剛川》和劉偉強張涵予的《血戰長津湖》均選擇在了遼寧丹東取景。金剛川便是必經之地,河面寬60米,水流湍急。河上原來有一座大橋,卻被美軍用飛機狂轟濫炸,徹底廢了。沒有了橋,就等於切斷了前線部隊的生命線。張振智等人受命要在這裡架起載重橋。難度係數簡直比登天還要難!但他絲毫不退縮:完不成任務,提頭來見!07 張振智帶領戰友先去伐木做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