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偶戲西遊記—臺灣李天祿布袋戲精品展》你來了嗎?

2021-03-02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

表演結束後,「亦宛然掌中劇團」的老師們還帶著到場的小朋友們一起動手,親自操縱著劇中人物,體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的獨特魅力。

《偶戲西遊記-李天祿布袋戲精品展》

2017年10月14日-12月3日

大唐西市博物館 三樓臨時展廳

本次展覽以臺灣布袋戲的演變為縱線,從:布袋戲的源流及發展、臺灣傳統布袋戲戲偶演變、臺灣傳統布袋戲角色類型介紹、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與亦宛然掌中劇團簡介四個方面,介紹臺灣各時期布袋戲的不同特色;再以故事開始於絲綢之路起點長安的《西遊記》系列主角為切入點,用熟悉的故事做為向本地觀眾介紹臺灣布袋戲的敲門磚。

為讓觀眾了解呼臺灣布袋戲的獨特風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與來自臺灣的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亦宛然掌中劇團、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攜手辦展,以開始於絲綢之路起點長安的《西遊記》為主題,與我館絲綢之路文化完美契合,通過開幕式的展演向西安觀眾展示布袋戲這一地方獨特戲種。

大唐西市博物館深刻理解、積極踐行習主席「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在陝西省臺灣事務辦公室,陝西省、西安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充分發揮非國有博物館自身活力,在臺灣民間博物館協會和大唐西市博物館5年共同舉辦海峽兩岸民辦博物館發展西安論壇的基礎之上的又一合作成果。以海峽兩岸博物館間合作辦展的形式推出特色鮮明的絲路主題新展,開啟了聯合辦展的新形式,搭建了多元合作、共同發展的新平臺,更體現了兩岸人民同祖同根,有著一脈相承的文化、親密無間的友誼,為兩岸間文化交流與友好合作貢獻了一份力量,同時也體現出博物館人迎接19大勝利召開的喜悅心情。


相關焦點

  • 布袋戲在臺灣
    1月20日,臺灣傳統藝師江賜美「掌中真快樂」布袋戲特展在臺北大稻埕戲苑開幕。展覽以臺灣第一代布袋戲女藝人江賜美的生平為軸線,講述臺灣布袋戲發展史、文本故事和製作工藝。圖為86歲的江賜美在特展記者會上表演《乾隆遊西湖》片段。中新社記者 孔任遠 攝      臺灣傳統藝師江賜美「掌中真快樂」布袋戲特展20日在臺北大稻埕戲苑開幕。展覽以臺灣第一代布袋戲女藝人江賜美的生平為軸線,講述臺灣布袋戲發展史、文本故事和製作工藝。  江賜美的演藝生涯至今已有70年,目前仍以86歲高齡登臺演出。她在特展記者會上表演了一段「乾隆遊西湖」。
  • 掌中江湖,扭轉乾坤——臺灣布袋戲發展史
    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福建泉州,因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得名,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
  • 布袋戲400年,一統江湖的霹靂布袋戲
    伴隨著清朝中葉的移民潮,布袋戲從福建傳至臺灣,有兩位值得一提的操偶大師,就是臺北的李天祿與雲林的黃海岱。李天祿創辦的亦宛然掌中劇團,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布袋戲逐漸沒落後,開始走傳統與精緻相結合的路線,將這原本只是在民間酬神廟會野臺演出的曲藝推向更高層次的藝術境界,近20年經常赴世界各國公演,屢獲大獎。
  • 臺灣布袋戲走進津南
    為活躍區域旅遊文化氛圍,促進兩岸民間交流,5月22日-24日在天津建鑫城鑫河灣商業廣場由臺北木偶劇團給大家帶來精彩的臺灣傳統戲——布袋戲。
  • 青山青史各千年——一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戲夢人生
    今天的這一篇小文,其實是藉由電影來談布袋戲本身,限於篇幅當然也是泛泛而談,以後有機會希望能鋪開來,至於題目雖然不怎麼吸引人,大概也不能算掛羊頭賣狗肉吧。出身於日據時代的李天祿,後來的一代布袋戲大師,以他自身的經歷將那段歷史娓娓道來。電影本身通過李天祿年間的人生回述,那些大時代小人物的故事,細微極致之中則要得益於侯孝賢在片中對於長鏡頭的運用:緩慢、冗長、出奇的沉悶與枯燥,一如人生。
  • 臺灣霹靂布袋戲特展首登新北 真人版素還真現身
    華夏經緯網12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霹靂布袋戲經典三大男主角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降臨臺灣新北市!《群雄齊聚經典再現-霹靂特展》即日起在新莊文化藝術中心藝術廳登場,開幕茶會中更出現真人版的素還真,扮相栩栩如生,另現場也提供民眾多種活動、操偶體驗、趣味集章,歡迎廣大的戲迷們,一同進入氣勢磅礡的霹靂世界。《群雄齊聚·經典再現-霹靂特展》展場。
  • 這部超燃的布袋戲,突破了次元壁
    網上有關它的評論鋪天蓋地,大都驚嘆於其製作精良,特效酷炫,「一言不合就炸偶,二言不合就斷首」。 下面來感受一下:  之前看過「霹靂」系列布袋戲的網友應該都知道,這種布袋戲的表現形式原為臺灣獨有,而臺灣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早已名聲在外,而這次的《東離劍遊紀》就是它跟日本的首次合作,也是布袋戲進軍日本的第一次合力嘗試。
  • 雲林國際偶戲節 布袋戲史豔文、素還真等6大男神慶中秋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0雲林國際偶戲節以「男神時代」為主題,23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記者會,由布袋戲經典角色史豔文與藏鏡人同臺演出,邀請民眾10月2日到虎尾高鐵特定區,與布袋戲6大男神一起歡度中秋節連假。
  • 從野臺布袋戲到螢屏偶動漫 ——將傳統藝術流行化的臺灣布袋戲
    然而這些年,隨著臺灣電視布袋戲逐步進入大陸市場,通過網絡的多平臺宣傳,和線下的「道友」(戲迷們的暱稱)口口相傳,反倒在一些年輕人之間颳起了一陣布袋戲的風潮,使這種傳統藝術又重新迸發出了時尚的生命力。臺灣的電視布袋戲,最為著名的便是被稱為「霹靂布袋戲」的系列劇集。霹靂布袋戲,是因每部劇名皆有「霹靂」二字得稱。
  • 臺灣布袋戲 | 糾你來看戲,糾你啦!
    如果你的口味更偏向民間文藝,灣灣也有更加本土化的民間藝術哦!就是被稱之為臺灣三大偶戲的懸絲傀儡、皮影及掌中戲。其中掌中戲是布袋戲業者最喜愛的名稱,布袋戲則更為俚俗。布袋戲的藝術核心可以概括為:「一人口白、雙手撐偶、木頭雕刻」。布袋戲的分類標準繁多,不同時期、類型之間也不存在清晰的界線,因為詳細說明大概會把大家徹底弄暈,在這裡我們只大概介紹布袋戲主要的發展趨勢。
  • 被遺忘的中華布袋戲,臺灣沒有忘記.
    人人心中一齣戲臺上戲角臺下人問題來了,誰是你的史豔文你又是誰的藏鏡人
  • 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賦予木偶生命
    臺灣臺北--(美國商業資訊)--臺灣和日本觀眾所熟知的紀錄片《紅盒子》講述了臺灣著名布袋戲藝師陳錫煌的人生故事,以及他和父親——臺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之間的關係。 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該公司的「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的影像保存」收到了臺灣「文化部」臺灣文化記憶庫項目的補助,該項目旨在保存和重建臺灣的集體記憶。 作為臺灣唯一獲「文化部」傳統布袋戲類保存者和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頭銜的藝師,陳錫煌傾其一生弘揚傳統布袋戲。他的表演造詣賦予木偶豐富而又生動的動作,讓它們變得栩栩如生。
  • 聚光燈 | 你可能聽說過臺灣布袋戲,但你知道風靡全球的「霹靂布袋戲」怎麼玩兒嗎?
    去臺灣餐廳吃飯的時候,你有沒有見過一種偶人戲?
  • 「霹靂」來襲 臺灣布袋戲落戶閔行
    趕快來看看從現場發來的報導,以及文末旋風颳來的福利喲! 感受到這地動山搖、乾坤崩裂的畫面了嗎!小編在現場也是感到了十級震動!你能想像,如此精彩絕倫的奇幻表演是出自一系列手持「布袋戲」的嗎?布袋戲在臺灣已有百餘年歷史,霹靂集團突破以往的表演方式和格局,創造出革命性的電影派布袋戲,霹靂系列是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跌宕起伏的武俠世界,似真似幻的夢幻時空,2015年上映的3D布袋戲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吸引了新一代年輕觀眾。
  • 臺灣布袋戲藝師角逐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
    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華夏經緯網10月1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0月13日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除了邀請知名歌手荒山亮、李千那演繹布袋戲經典歌曲之外,還有來自島內外優秀的表演團隊,一同為盛典喝採。
  • 霹靂布袋戲的大師——黃俊雄
    創造「金光布袋戲」 在競演較技的群雄逐鹿中,各家祭出奇人怪俠的故事、唱白聲情誇張的本領,大多數演師都在自己身上加藝加技,黃俊雄則注意到承載所有演技、觀眾視覺的主體-偶,偶的造型及偶的尺寸。他開始為他的表演「前身」添妝增色,為偶加大尺寸,布袋戲的新面貌正露出了曙光。
  • 臺灣布袋戲:臺灣年味裡最傳統的流行元素
    布袋戲是廟會上最常看到的民間戲曲表演之一,它既保留了中華文化基底,又在時代發展中與時俱進,深受臺灣島內各年齡層的喜愛。春節期間高雄市舉辦霹靂藝術科幻特展臺灣霹靂布袋戲經典人偶在夜市中與民眾互動布袋戲表演是臺灣廟會的"常客",近年來,臺灣的霹靂布袋戲經典角色嘗試突破傳統,走下戲臺,與民眾進行一對一互動遊戲,在玩樂中體驗年味。像是春節來臨,臺灣霹靂布袋戲經典人偶及模仿者走進臺北士林夜市玩快閃,瞬間引爆現場人氣。
  • 掌中舞乾坤,臺灣布袋戲
    中國地方木偶戲的一種。
  • 文創 臺灣霹靂布袋戲,很炫酷!
    如今,閩南各地的布袋戲傳統舞臺逐漸消失,臺灣卻通過創新,讓這個古老的藝術形式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布袋戲又稱作傀儡戲、掌中戲。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早期許多的迎神廟會場合裡,布袋戲是最常看到的民間戲曲表演之一。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一直跟隨科技脈動,衍生出電視布袋戲這一新的藝術形式,從傳統的劇臺廟會走上螢屏。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