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妥善辦結一起突發性環境損害民事公益訴訟案

2021-01-18 最高人民檢察院

「現在公司的產業鏈恢復運轉了!多虧你們考慮周全啊!沒想到因為我們的過錯,對當地環境造成這麼大的破壞,經過這次教訓,以後我們一定會小心再小心!」日前,山東某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某材料公司)負責人錢某在籤收了浙江省金華市中級法院關於「7·22」溴乙烷洩漏民事公益訴訟案的調解書後,對現場的浙江省磐安縣檢察院檢察官說道。

至此,磐安縣檢察院與山東某材料公司、陝西某運輸公司就「7·22」溴乙烷洩漏事故達成的和解協議正式生效,這起在運輸途中洩漏30噸有害物質,致使2500餘人次緊急轉移的突發性環境損害民事公益訴訟案,最終以兩公司賠償440多萬元解決。

30噸溴乙烷洩漏在高速公路

2019年7月18日,山東某材料公司向浙江省仙居縣一家化工企業銷售30噸溴乙烷,在未對車輛是否符合運輸條件進行核查,也未提供產品性質報告書的情況下,該公司將這批溴乙烷交由陝西某運輸公司名下的重型半掛牽引車裝載運輸。

7月22日晚8時許,車輛途經磐安縣諸永高速連接線橫坑隧道時發生嚴重洩漏事故,30噸溴乙烷分別進入大氣和當地水體,嚴重汙染了當地大氣環境與水體生態。

事故發生多日後,現場附近的大氣、水體中溴乙烷含量仍遠超過基準線,嚴重汙染了磐安當地生態環境。為此,浙江省政府聯合金華市、磐安縣政府共投入800餘車次參與這次突發環境汙染事件的應急救援處理,事發現場5公裡範圍內磐安縣3個鄉鎮16個自然村村民和在磐安遊客共計2563人被緊急轉移,相關應急救援支出高達290餘萬元。

事故發生當晚,磐安縣檢察院迅速派員趕赴現場,協助應對化學汙染,了解事故情況。經過調查,檢察官發現山東某材料公司明知公司銷售的溴乙烷是危險化學品,但沒有盡到道路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四必查」義務。而事後經相關部門調查認定,陝西某運輸公司的車輛不能用於運輸溴乙烷,因該運輸車車體中含有鎂,鎂會與溴乙烷發生化學反應,使得車體變薄,導致車內壓強變大最終引發洩漏。

綜合分析後,該院認定山東某材料公司、陝西某運輸公司負有重大責任,其行為實質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2019年11月,經浙江省檢察院批准,該院依法向金華市中級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山東某材料公司被列為民事公益訴訟第一被告,陝西某運輸公司被列為民事公益訴訟第二被告。

運用檢察智慧促成和解

作為金華市首例突發性環境損害公益訴訟案,同時又是浙江省特大民事公益訴訟案,此案影響數千人的生產生活狀態。而作為被告的山東某材料公司和陝西某運輸公司,都是當地有影響的民營企業,受該事故影響先後停工停產。其中山東某材料公司更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又是相關化工行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停工停產直接影響當地化工園區的正常運行,對當地經濟影響極大,當地黨委政府多次來磐安縣溝通協調。

簡單機械地運用法律手段處理該案,對環境而言並無更大的益處,甚至可能激化矛盾。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來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磐安縣檢察院在提起公益訴訟後,決定將「楓橋經驗」運用於民事公益訴訟中,密切聯繫行政主管部門,始終積極保持與第一被告、第二被告委託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大股東的溝通和聯繫,積極組織協調會,爭取雙方和解意願。在檢察官耐心細緻開展釋法說理後,第二被告終於表達了和解意願,但對於賠償數額持有不同意見,雙方陷入僵持。

確定賠償數額和途徑是辦理此類案件的一個重要環節。為提出合理賠償數額,該院邀請專業機構作出鑑定,以實際費用為前提,分類別條目細化損失數額,實事求是確定賠償方案,打破雙方僵持局面。

而在檢察院謀劃可行性方案期間,陝西某運輸公司意圖轉移財產逃避賠償,該院及時向金華市中級法院申請對第二被告的財產保全,查封、凍結其名下的資產,促使其放棄僥倖心理,重新回到談判桌,直面環境損害賠償問題。

企業復工復產,生態環境開始修復

在檢察官的努力下,今年4月14日,兩家被告單位最終同意檢察機關提出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與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的檢察機關達成和解協議,自願繳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款140餘萬元及政府部門等相關單位應急救援費用290餘萬元,共計440餘萬元。

「終於可以安下心來搞生產了!」錢某在籤下和解協解後說。此後,山東某材料公司、陝西某運輸公司分別將340餘萬元和100萬元賠償金打入相關帳戶。

兩公司迅速投入復工復產,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山東某材料公司的產業鏈已經恢復運轉,所在的化工工業園區重新煥發活力,當地經濟沒有受大波動影響。而陝西某運輸公司各項業務現也趨於正常。

與此同時,「7·22」溴乙烷洩漏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已在修復中,綠水青山再現。

「檢察官說得對,危化品生產、運輸安全絕不是小事,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認真整改,堅決杜絕這類事故發生。」日前,山東某材料公司和陝西某運輸公司負責人在籤收了民事公益訴訟案調解書後均表示。(檢察日報 範躍紅 陸超 陸秀峰)

相關焦點

  • ...人保護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浙江消保委與7名被告達成退一賠三...
    紹興中院審結涉未成年人保護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浙江消保委與7名被告達成退一賠三的調解協議 2021-01-11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佛山宣判一涉黑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廣東佛山宣判一涉黑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16人獲刑 9人賠償生態修復費用29.6億餘元
  • 【崇法2020-63期】法檢「兩長」同庭 | 崇左市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
    【崇法2020-63期】法檢「兩長」同庭 | 崇左市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開庭!當庭達成調解協議2020年3月10日上午,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非法採礦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二級高級法官梁月奎擔任本案審判長,崇左市檢察院檢察長、二級高級檢察官劉纓出庭履行公益訴訟起訴人職責。
  • 恩施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訴前...
    增殖放流現場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訴前公開聽證當天上午,恩施市檢察院就該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召開聽證會,邀請人民監督員、律師擔任聽證員,恩施市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列席會議,系該院首例公益訴訟案件公開聽證。
  • 府谷縣首例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刑事附帶民事 公益訴訟案公開宣判
    近日,府谷縣首例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府谷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判決被告人方某某、馬某某等11名被告人六個月至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共計賠付民事公益訴訟人府谷縣人民檢察院人民幣2.1萬元用於環境修復。
  • 泰安市檢察院提起的首例野生動物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公開開庭審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茂寅 通訊員 葛業鋒12月22日,泰安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於某某非法狩獵破壞生態資源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這是我市今年首次開庭審理的野生動物保護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全國首例利用網際網路侵害隱私權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
    全國首例利用網際網路侵害隱私權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65人製作買賣使用軟體侵入他人攝像頭進行偷窺 發布時間:2020-12-03 19:38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宵鵬
  • 退還押金、賠禮道歉 內蒙古首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
    張林虎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4日電 (記者 張林虎)14日,內蒙古自治區首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被告內蒙古小哥出行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哥出行」)向消費者退還押金,將收取而未退還的押金向其運營地的公證機關依法提存,並向未退還押金的消費者公示,同時發表賠禮道歉聲明。
  • 香坊區法院2020年首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非法獵捕「三有...
    香坊區法院2020年首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非法獵捕「三有保護動物」案當庭宣判!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2020年8月28日下午,香坊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今年首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廉江:涉非法買賣綠海龜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今天開審
    10月28日上午,由廉江檢察院提起的被告人黃某某涉嫌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廉江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為法治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法檢「兩長」齊開庭,廉江法院院長陳夢敦擔任審判長進行審理,廉江檢察長林吳興出庭支持公訴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 深圳宣判一起藥品安全刑附民公益訴訟案
    原標題:深圳宣判一起藥品安全刑附民公益訴訟案   本報訊 (記者 肖波 通訊員 張建國)近日,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作出判決。
  • 福鼎:檢法會籤《環境公益訴訟聯動機制》,築牢環境資源保護法治屏障
    《關於建立環境公益訴訟聯動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主要內容《意見》明確了探索環境公益訴訟程序規則、拓展環境公益訴訟新範圍、建立專家參與制度、探索設立環境保護公益基金等10項內容。該《意見》的順利籤訂,標誌著檢法兩機關環境公益訴訟聯動機制將逐步走向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為檢法兩機關更好地開展環境公益訴訟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和制度支持。
  • 湖南宣判一起環境公益訴訟案 被告人被判放流魚苗1.8萬尾
    新華社長沙12月23日電(記者劉良恆)記者23日從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邵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當庭宣判一起由邵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糾紛案,判令被告人肖某放流魚苗18000尾。邵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認為,肖某非法捕撈水產品,嚴重侵害生態環境公共利益,應承擔放流魚苗、提供公益勞動以及賠禮道歉的侵權責任。法院經審理認為,禁漁期間被告人肖某在禁漁區域使用禁用工具捕撈水產品的行為,違反相關法律,破壞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 小河長化身「環境正義使者」
    杭州市建蘭中學的14名小河長化身為了「審判長」「原告」「被告」「書記員」等,模擬浙江省第一起由環保組織作為原告的環境公益訴訟勝訴案件,進行了一場環境公益訴訟模擬庭審。  對陽光環境法庭和環境公益訴訟有了初步了解之後,小河長們又在模擬環境法庭陽光導師、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泉和金逸凡的帶領下,上了一堂生動的「環境與法制」科普課,學習到了環境公益訴訟由來與類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規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模擬法庭採用案例講解與角色分配等知識。
  • 非法轉移危險廢物 三人被判損害賠償
    關注南天一劍關注廣西法治日報非法轉移危險廢物 三人被判損害賠償平安廣西網貴港訊(廣西法治日報記者梁家俊 通訊員蔣良林 林華明)近日,貴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貴港市生態環境局訴譚某、蘇某、李某3人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譚某、蘇某、李某跨省非法轉移危險廢物,被判處連帶賠償危險廢物清除汙染費
  • 「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2.遼寧省蓋州市入海河流汙染渤海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3.江蘇省如東縣船舶修造企業危廢汙染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4.浙江省平陽縣守護南麂島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5.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漳港海岸線餐飲酒樓違法排汙行政公益訴訟案6.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居民小區生活汙水直排入海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7.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汙水直排汙染紅樹林生存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
  • 忻城縣人民檢察院起訴的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獲法院判決...
    近日,由忻城縣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忻城縣首例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忻城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支持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以非法採礦罪判處被告人莫某某、羅某某、盧某某三人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至三年不等,緩刑二年至三年不等,並處罰金六萬元至十萬元不等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大幅提高海洋環境犯罪成本2018年9月至12月間,徐某才、張某晟等人指揮僱傭的船長、船員共15名,駕駛「萬祥689」輪從浙江舟山出發,乘著夜色,先後11次前往海南南海海域、臺灣海峽海域盜採海砂,累計採砂12.638萬噸。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行「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兵團檢察機關開展...
    ,共摸排公益訴訟案件線索819件,立案712件,發送訴前檢察建議579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9件,其中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432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案件146件,國有土地出讓金領域案件35件,國有財產保護領域案件77件,「等」外探索領域案件22件。
  • 走私凍肉百餘噸,公益訴訟促被告人承擔無害化處置費|公益訴訟典型...
    近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辦理了一起走私凍肉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019年11月,黃某某等人駕駛帛琉籍貨船,將來自美國、義大利、巴西等多國的肉類凍品走私到上海,被公安機關查獲。通過諮詢環科院專家,上海檢察三分院發現這些走私凍品如果處置不當還容易造成外來物種入侵,隨意處置還會造成土壤、地表水、大氣等環境汙染,具有損害生態環境的重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