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件事兒,其實特別小,但引發了父母圈的集體討論。
事件發生在武漢地鐵站2號線,有個媽媽,胸口掛一個小挎包,肩上背著一個大背包,左手提著一個大行李箱,還有兩個鼓鼓囊囊的塑膠袋,右手提著另一個大行李箱。
一副不堪重負的樣子。
她原本坐地鐵去天河機場,結果不小心下錯了站,詢問旁邊的人後,得到提示「坐下一班就好了」。
就因為這,她就得罪了和她一同乘車的女兒。
只見,眾目睽睽之下,什麼也沒有幫媽媽拿的女兒,把兩隻手酷酷地插進上衣口袋裡,用腳一個勁兒踹媽媽。
踹到激動處時,這個女兒甚至兩個腳輪流踹,邊踹邊罵罵咧咧。
▼
網上,在那個長達1分多鐘完整視頻裡,這個女兒就前前後踢了媽媽20多腳。
這20多腳,大部分狠狠地踢到了媽媽的腿上,也有的踢到了媽媽的臀上和腰上。
令人心疼又氣憤的是,女兒連踹媽媽,旁觀者都看不下去了,媽媽竟然只知道躲避,沒有反抗,沒有制止,更沒有還擊。
被踢到最狠時,這個媽媽也只是扭頭,對女兒說句什麼。大部分時候,面對女兒的連踹,媽媽都是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
任那個囂張狂妄的孩子,隨便踢。
這段視頻,在網上瘋傳後,很多人一邊譴責女兒太過分太狠心,一邊又覺得,這孩子今天之所以敢在大庭廣眾之下打媽媽,那之前肯定在家中,有過很多次這樣的預演。
恰是媽媽的懦弱和縱容,這個孩子才這樣無法無天。
子不教,父(母)之過。
有什麼樣的家庭,才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的溺愛和縱容,培養了孩子的冷漠和暴戾。
就像那個大冷天,為求兒子去上學,在廣場上長跪不起,還遭玩手機的兒子嘲笑的母親。
也像,寓言故事裡,咬掉母親乳頭的那個小偷。
還像,大連女童遇害案中,那個騷擾了小區裡多名女性,父母都不加制止的13歲熊孩子,最終把10歲的無辜女孩琪琪性侵殺害,釀成人間慘案。
於是乎,有人發出「熊孩子就要嚴懲」的呼籲。
但更多的人,是覺得特別迷茫:
近兩年,這一撥又一撥的鬧劇和悲劇,把家中有娃的老父老母們,看得都不知道怎麼養孩子了。
前有,武漢14歲初二男生,因為媽媽的當眾幾巴掌,選擇縱身一跳,讓全網一片反思:「不能體罰孩子啊」。
今有,武漢地鐵站內,親生女兒連踹媽媽20多腳,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千萬不能慣著孩子啊。」
這屆父母太難了,當個嚴厲型的父母,怕孩子叛逆出意外,當個寵溺型的父母,又怕成了熊孩子的幫兇。
怎麼辦?
為回答這個問題,要從3個人的評論開始談起——
第一個評論,來自央視名嘴白巖松。
武漢地鐵站內,女兒連踹母親多腳這件事兒,在網上引發一片熱議後,白巖松也發表了評論:
「絕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我們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一個大行當。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責任,起碼51%控股。
不要總是埋怨別人,先改變自己吧,否則,熊孩子會越來越多的。」
▼
我喜歡這個評論。它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是這句話:
為人父母,51%控股。
什麼意思呢?
我是這樣理解的:
在家庭這個小生態系統裡,在孩子成年之前,為人父母始終要知道,你是這個家的主要負責人。
你是家庭這艘小船正常運轉的舵手,你的見識、修為和教育,將對家庭代際傳承和孩子未來人生,產生決定性影響。
所以,這51%的控股,是你的權利,更是你的責任。
任何時候,遇到任何事兒,你都不能甩包袱——大股東就要有大股東的擔當。
同時,你又不是這個家庭的獨裁者,又不能任何事兒都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不能什麼都是你說了算,因為你只控股51%。
剩下的49%控股,在孩子那裡,所以,他有獨立的思考和人格,值得得看見和尊重,有相對的自由和犯錯的權利。
51%對49%,是父母和孩子的最好關係:
父母並不比孩子高明太多,僅僅是2%而已,所以不必高高在上,自以為是。
但父母又知道,我對孩子的大方向負責,因為我比孩子高2%的控股,所以我要好好工作,努力賺錢,以身作則,在大是大非上,有立場有決斷,有定力有作為。
好父母,51%控股。
這個理念,真的非常棒。
但更棒的,是這件事兒發生後,一個媽媽通過通俗易懂又特別實際的現身說法,給我們詮釋了怎樣做好這51%控股——
「在孩子伸出第一巴掌時,父母就該採取正面管教。」
武漢地鐵站內,女兒連踹媽媽的消息,傳遍全網時,有個讀者給我留言。
她也是媽媽,家中有兩個寶貝,老大已經7歲,上小學一年級,老二4歲,在幼兒園中班。
因為生老大後,她和丈夫還在一線城市打拼,沒買房子,所以在老大一歲時,就把他送回老家,讓老人代養。
孩子三四歲時,她買了房,把孩子接到身邊。
也就短短兩年的分別,讓她發現孩子有個很不好的行為習慣:
愛伸手打人。
「他一生氣,就會打大人的頭,有時候是打臉,邊打還邊說『打你,打你,打死你』。如果你制止他,或者不滿足他,他就會坐在那兒一個勁兒哭。」
她耐心詢問觀察後才知道,孩子在老家,想吃零食,想看電視,想胡作非為,爺爺奶奶不同意,他就伸手打老人。
老人不僅不給孩子糾錯,還自豪地說「哎呦,我孫子出息了,都會打我了」,然後馬上屁顛屁顛地去滿足孩子的願望。
她找到問題的根源後,決定糾正孩子的惡習。
孩子再願望得不到滿足,動手打她時,她抓住孩子的小手,明確告訴他兩點:
第一:你打媽媽,媽媽非常痛,不僅身上痛,而且心裡也痛,因為媽媽愛你,被自己愛的人打,會很難過。
第二:媽媽知道你非常希望吃那顆糖,很想得到那個玩具,媽媽理解你。
但你要是打媽媽,你的願望就永遠無法實現,你要是能認真和媽媽說,我們可以來一起制定規則,什麼時候吃那顆糖,什麼時候買那個玩具,什麼時候看20分鐘,那麼你的願望就能變成真的。
一開始,當然沒有什麼效果。
孩子又哭又鬧,但她始終堅持這麼做,10遍,20遍,30遍,100遍。
最後,奏效了。
在媽媽和善而堅定的管教下,那個孩子不僅不再動手打大人,而且友善到連恐龍玩具掉到地上,都會心疼地撿起來說:「你肯定很痛,身上痛,心裡也痛,來,我抱抱你。」
這個媽媽做對了什麼?
3件事:
①孩子在她面前,第一次伸出巴掌時,她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打媽媽也是不對的,這讓媽媽很痛很難過。
——這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攻擊,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②她發現問題後,去溯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知道這是自己教養缺席的那段時間,老人帶孩子留下的問題。
她沒有指責老人,而是回到自身解決問題,因為她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她是51%控股的大股東,所以她要親自引領孩子去改正。
——這是為人父母,51%控股的教養責任。
③她在孩子又動手打人時,不是以暴制暴打孩子,或者狠狠懲罰他,而是先表達共情,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然後,她直抵問題的核心:
孩子打人,是想被滿足。
她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要想願望達成,打人是無法解決的,而是要認真溝通,和媽媽一起制定規則。
——這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對雙方都有利的決策。
這就是溫和而堅定的正面管教: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也有選擇,有問題更有協商,有方案更有尊嚴。
讓孩子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他人。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孩子看見錯誤行為的後果;
●查找錯誤行為背後的原因,並願意為之負責;
●給孩子共情和尊嚴,讓他在被理解中知道,每次犯錯是成長的契機;
●和孩子一起改正,並不斷激勵他,在正向進步中,堅持一步步做好。
51%控股的好父母,就是不當苛責毆打的暴力型父母,也不當懦弱縱容的溺愛型父母,而是當溫和堅定的正面管教型父母。
不推卸責任,行動起來解決問題,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把孩子的錯誤,修煉為成長的進步,同時給孩子時間和耐心、堅持和陪伴。
這樣的好處,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下面這個孩子的回答,給我們揭開了真相——
在正面管教中長大的孩子,不一定都會考上北大清華,但一定是個共情力、理解力、溝通力、行動力,都相對高的孩子。
其實,大多數父母最終都會接受的事實,也不是孩子一定就要功成名就,而是孩子在珍貴自己、善待他人中,擁有一個平凡幸福的人生。
武漢地鐵站內,女兒連踹母親30來腳的視頻,傳遍全網後,一個暱稱為「tan panda」的男孩,講了自己和父母的故事:
「我第一次坐地鐵,是和爸媽一起,到南京上大學。
三個人笨拙地買了地鐵票,認認真真地看路線圖,從哪一站換乘,哪一站下車,要投幣多少。
爸媽為了讓我安心,表現出很熟練的樣子,我為了讓爸媽安心,帶著他們在地鐵裡東轉西轉。
嗯,誰還沒有第一次呢,何況面對的是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母和視頻中(指女兒連踹媽媽那個視頻)的媽媽一樣,也常常為我提大包小包的東西,我又有什麼理由嫌棄他們呢?
後來每到開學季坐地鐵,我都會看到陪孩子上學的父母,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在地鐵口徘徊,一臉不知所措。
我會順手幫他們,告訴他們在哪裡購票,怎麼在app裡領取電子碼,或者領他們進站或出站。
願每個父母,都能被他們的孩子溫柔以待。」
是的。
願每個父母,都能被他們的孩子溫柔以待。
更願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能得到父母和善而堅定的正面管教。
從而明白,什麼是共情和接納,什麼是溝通和理解,什麼是規矩和底線,什麼是權利和責任,什麼是做好自己,什麼是尊重他人。
這樣,從家庭內部延伸而來的正向流動的愛,不僅滋養著孩子和父母,也會惠及他人和社會。
這,就是家教的意義所在。
願你們都習得正面管教的力量,也願點個【贊】+【在看】,並把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看。謝謝!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
▍編輯:大熊
▍審核:小團
新學期,新目標!
宗爸金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
為孩子們加油助力!
歷時5個月,精心打磨的新課上線啦!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搶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