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個9歲的女生上了熱搜,連白巖松都評論她。
女生上熱搜不是因為成績優秀,也不是因為天賦出眾,而是因為太可惡了!可惡到令人髮指的!
事情是這樣的:女孩和媽媽一起坐地鐵,不小心下錯站了。女兒把一切都歸咎於她母親。
從動畫中可以看出,母親背著大大小小的袋子,女兒不幫著提空袋子。相反,她用左右腳連環踢她媽媽超過1分鐘,超過20次。
令網友憤怒的是,母親只管被踹,卻沒有說什麼教育的話。被踢了一腳,她只是轉頭看著女兒,一言不發,好像已經習慣了。
對此,白巖松犀利地評論到:絕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我們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一個大行當。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責任,起碼51%控股。不要總是埋怨別人,先改變自己吧,否則,熊孩子會越來越多的。」
什麼樣的父母,就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還記得去年引起軒然大波的新聞嗎?
兒子逃課退學,媽媽卻在廣場上當著所有人的面跪下求他上學去。
男孩不僅對母親的做法無動於衷,還非常得意,翹著腿悠閒地坐著玩手機,拍下照片發在朋友圈,配上文字「開心每一天」。
以上兩個例子中的父母,都是家庭教育中的「討好式家長」。他們想盡辦法免除孩子的責任,把錯誤和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生怕孩子遭受損失和磨難。
在他們眼裡,孩子太小不懂事,都是鬧著玩兒的。
不管孩子做錯了什麼,都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得到庇護和縱容。社會的威嚴和規則在他們眼裡都是空話,是可以打破的。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為了孩子好,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討好式家長」以為自己對孩子好,會感恩回報,卻忽略了教育最重要的是原則和底線。
你知道,跪著的父母永遠教不了站著的孩子。
沒有分寸感的父母,是害不是愛
中國:有句古話叫「慣子如殺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孩子的愛沒有分寸感,一味地慣著,反而會害了他。
之前有個很受歡迎的教育節目《少年說》。郝睿涵,是一名女學生,17歲,不會使用筷子。原因是父母從小太嬌生慣養,不會用筷子就用勺子。
錄節目的前幾天,她才學會一個人獨立倒熱水,平時家長就是供著慣著,就連插個電源都擔心她會觸電,典型的高分低能。
過度溺愛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的權利。
為什麼有那麼多啃老族和「巨嬰」在家不肯上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慣壞了。小時候被「保護」的太好,基本的獨立生存技能都沒學會。當步入社會,他們會發現這不行,那也不行,到處碰壁。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開支也會越來越大,當父母不能再滿足孩子的要求時,親子關係還會惡化,上演悲劇。
白巖松:好父母,51%控股
前面也提到,女兒連踹母親多腳這件事兒,白巖松發表了挺長的一段評論。
其中最值得大家深刻借鑑的,應該就是這句好父母,51%控股。意思就是說,家長是大股東,但孩子也有自己發聲的權利。
父母持股51%,子女持股49%,額外2%的父母實際上是父母的知識、教養和教育,對家庭代際傳承和孩子未來的生活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好父母不是高高在上,有100%話語權的人;也不是跪下連1%的聲音都沒有的卑微之人。51%到49%,這是最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對孩子的大方向負責,對大局把關。
剩下的49%持股,孩子可以獨立思考和判斷,有相對的自由和犯錯的權利。
具體怎麼做?我們來實際舉個例子:孩子伸手打奶奶,家長該怎麼辦
第一步: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會讓奶奶很痛。
第二步:搞清楚孩子打人的原因,是想吃飯、看電視還是玩玩具。長輩不同意才會打人。
第三步:認真溝通。打人不能滿足自己的想法。想吃零食,那就把三餐都全部吃完,媽媽會獎勵你的。如果想看電視,就先把作業做完,媽媽才會給你開。
很多家長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時,難免會迷茫,尤其是一些新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教育家盧梭說過,世界上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動。但是這三種方法也是很多家長最喜歡使用的教育方法。
先對孩子循循善誘,一條條道理擺出來給孩子看;一旦發現講道理不行父母就不再壓制怒火,開始發脾氣去批評孩子,怒吼或是動手打孩子;或者是苦口婆心地說自己多麼辛苦和不容易來試圖感化孩子。
講道理誰都會,但對著孩子講道理很多時候就和"對牛彈琴"差不多,發脾氣,用"苦情"來感化孩子,更是不明智的做法。父母應該學會變通,而不是一直使用著錯誤的手段去管教孩子。
如果我們總是用講道理、批評和打擊的方式來教育,會很快發現教育的效果越來越差,我們也會教育得越來越吃力。
培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的「博士老爹」蔡笑晚也說: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讓孩子成材的第一步,而關鍵就在於小學階段。
如果你沒有幫孩子規划過小學6年,缺乏科學的育兒經驗和方法,帶娃全靠一時興起。如果方法都是東拼西湊,道聽途說的,無疑是在耽誤孩子,不利於健康發展。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系統的講訴了不同年級,父母應該做什麼?孩子應該做什麼。
作者是擁有20年小學教育經驗的高級教師,按章節把小學階段該進行的家庭教育做了梳理。
這本書非常接地氣,配了案例展開討論,讀完後能學到很多實操方法,是一本非常貼心實用的枕邊家庭教育工具書。
1年級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2年級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3年級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求知習慣;4年級教會孩子分清重點,提高效率;
5年級平衡學業和人際關係;6年級鍛鍊心態,迎接小升初考試。
通過這本書,家長能清楚的知道小學6年該如何引導教育孩子,培養各項基礎的學習能力,不會摸著石頭過河,毫無頭緒,耽誤孩子。
點擊下方《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陪孩子的初中三年》《你是在為自己讀書》三本只要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