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視頻刷了屏,一個男孩,在短短一分鐘之內,連踢帶踹媽媽八腳,嘴裡還不停的說,我想要手機你都滿足不了,以後還能給我好生活麼。
最可氣的是這位媽媽,面對孩子連連踢踹,不敢阻攔,只是一味的往後躲閃。
這只是最近爆出的過分溺愛孩子的例子,沒有被發現的太多了,在網上一搜索,比比皆是。
一位四十多歲的孩子每天把八十多歲的老母親送去乞討,要來的錢養活自己,自己每天就是到處閒逛;
上海一位老母親因為沒借到兒子需要的兩萬塊錢被孩子一頓暴揍;
上海一位老母親重病,每次去醫院都是獨自坐公交前往,快五十的國外碩士畢業的兒子,回國後一直不工作靠著母親退休金生活;
為人父母,明明可以理所當然地拒絕孩子,到最後卻被孩子毫無商量餘地的要求要挾著不得不妥協。
出現這些問題,源頭在哪,其實就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
這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其中這3種父母,最容易養出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一、太無私的父母
有這樣一個單親媽媽,每天就是守著兒子過日子,她覺得因為自己原因沒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就時時的滿足孩子願望,從來沒奢求孩子能體諒他,更別提做家務或者力所能及的事了。
孩子放學回家了,飯做的晚了一點,水果沒有洗好,立刻就會抱怨,你都幹嘛了,我都回家了什麼都沒準備好。
類似把媽媽當保姆使喚的事情太多,久而久之,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
媽媽的也很傷心,偶爾抱怨說:我養的到底是兒子還是祖宗啊,養兒子有用麼?兒子聽到了,也暴怒:你發什麼牢騷,我覺得你這個老媽子還沒用呢?
很多父母認為愛孩子就是不計付出,不求索取,事事代辦,事無巨細,恨不得吃飯喝水都要替孩子做了,久而久之孩子根本不懂得珍惜,覺得一切都是應該應分。所有的事情家長替孩子做了他覺得正常,一旦你不做或者做不到,他就會抱怨家長做的不夠不及時。
二、信奉棍棒出孝子
習慣了父母使用暴力,那孩子學會的也只有暴力。
很多人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有點問題就得打,不打不成器。但是這種封建社會的家長法則,早已不適用現在的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逆反。
一則新聞上說是一個兒子只要一回家,就把打罵八十多歲的老父親,這次甚至綁了起來毒打,這次打要不是鄰居連忙過來阻止,恐怕都要鬧出人命。後來警察過來了解情況,原來這個父親從小就一直打他,嚴重的時候都骨折了,所以從小他就發誓,以後長大了見到父親就要打他,這才有了這樣的後果。
三、親情冷漠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夫妻,更適用於孩子。有這樣一家人,父母忙著工作,把孩子放到了姥姥爺。雖說外婆也非常好,可再怎麼也無法代替父母。剛開始,她很排斥,總幻想有一天爸媽過來接她回家住。
久了,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來了,慢慢學著適應別人家。直到現在,童年時期的傷害一直在她腦海閃現,她同樣無視年邁的父母。哪怕她媽媽一再解釋當時如何艱難,她頂多也是買點東西而已。她跟我說:對於長輩的愛,早跟著去世的外婆走了.....對父母親情的冷漠,早在小時候就刻在心裡了,現在想要拔除,晚了!
四、想要獲得孩子的愛和感恩,這幾個原則一定要謹記: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尊重孩子的努力
出門前,女兒哭鬧著阻止我幫忙,一定要自己穿鞋,結果襪子穿的歪歪扭扭,鞋子穿的馬馬虎虎,動作還非常不連貫。
看的我手痒痒真想幫她穿穿好,結果出乎我意料的是,女兒穿好鞋後,突然親了我一下,說:謝謝媽媽。
你看,我什麼都沒做,就贏得了女兒的感謝。
2、從小培養耐挫能力
培養孩子耐挫能力,就是在生活中讓孩子承擔自己所做事情的後果就好。
自己吃飯,那麼就拒絕幫孩子收拾殘具,讓孩子自己或者在家長的幫助下一起收拾整理;
走路摔倒了,家長可以不著急扶,嘗試讓孩子自己站起來,並積極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怪地板怪桌子怪凳子;
要買這買那,提前跟孩子商量規劃好再下手,超出預算和不合理的請求,義正言辭的拒絕。
生活本身就充滿挫折,總是提前搶在孩子前頭幫他解決,才是最愚蠢的愛的方式。
3、陪伴孩子
在孩子心裡,父母的陪伴即是對他們的愛。
當你為孩子花時間的時候,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至少明白:在爸爸媽媽心裡,我永遠是第一位。
這種安全感為孩子將來愛的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有限度的給予。
讓兒女感受到家長的不易,才是讓兒女心懷感恩最好的方法,兒女以後才會想到報答父母。
對於那種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大家怎麼看,如何給孩子良好的教育,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作者,點讚、轉發、收藏、評論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