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愛吃這三碗飯,養出不孝子卻不自知!

2020-12-23 生活儀式感主播

有句話叫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家境越是窮苦,孩子就越有志氣,能夠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從小就獨立董事,也比較早熟,能夠吃苦耐勞地幹出一番事業,讓家庭跨越階層,過上好日子。但如今這種形式變了,窮人家的孩子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富二代」,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白眼狼,這其中跟父母的教育分不開,而越是窮的家庭,越愛讓孩子吃這三碗飯,養出了白眼狼而不自知。

第一碗飯,父親看著,兒子吃著。

一個視頻在網上流傳,講述的是一對父子,在飯店快打烊的時候去吃飯,母親在外面等著,父親只點了一碗飯,坐在孩子的對面看著他吃,還做了一個紙箱的投影版,把手機站在上面讓兒子一邊吃一邊看,這位父親是農民工打扮,可能剛做完了一天的工作,身上帶著疲憊,頭上還戴著安全帽,但他滿心滿眼都是兒子,兒子吃得心安理得,這一幕讓網友拍下來,徵得父親的同意,傳到了網上。

但網友們的意見卻出奇的一致,他們覺得父親很偉大,但這樣的父愛能讓孩子感恩嗎?當父母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母親站在外面,父親忍飢挨餓看著孩子吃,兒子卻無動於衷的樣子,好像這是理所應當,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能夠孝順嗎?能夠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嗎?真的很難說。

第二碗飯,關於誰的碗裡有荷包蛋。

一對母子在家裡吃飯,媽媽做的麵條,盛了兩碗,兒子走過來一看,把有荷包蛋的一碗放在自己面前,沒有荷包蛋的面推給了母親,母親沒有作聲,她覺得兒子做得沒錯,如果換做是她,也會把這碗有荷包蛋的讓給兒子,但沒想到多年後,兒子吃了一碗麵竟然沒有荷包蛋,他對母親怒目而視,我的荷包蛋呢?

這是一個故事,也是在千萬個家庭中真實上演的,父母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卻忘了自己,多年後,孩子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忘記了父母也會老,也會需要營養,當他成家立業,完全把父母拋到了腦後,就如同電視劇《安家》中的劇情,父母辛苦一輩子賣包子,最後全款給兒子買了房子,但老兩口拿著行李要去跟兒子同住的時候,兒子卻開始嫌棄父母,父母只好無奈地走了,養兒育女一輩子,本想兒女能夠孝順,沒想到卻成了白眼狼。

第三碗飯,白飯給誰吃。

一家四口在吃飯,三個碗裡都有肉,一碗是白飯,老人拿起了一碗有肉的,卻被兒媳婦劈手奪走,老人只好含淚拿起了一碗白飯,就著鹹菜開始吃飯,沒想到這一切被孩子看到了,多年後,他跟妻子和孩子一起吃飯,也給了母親這麼一碗飯,吃吧,這是你的。母親愣住了,多麼類似的情節,她以前也是這樣對待老人的,這一幕在兒子身上上演了。

孝順是一種家風,大人如何對待老人,孩子就會如何將來的你,如果你種的是善果,必將結出甜美的果實,如果你種的是惡果,將來必會自食惡果,這就是言傳身教的作用,想讓孩子孝順,父母需要先審視自己,看自己做得如何。

為什麼家裡越窮,父母越容易溺愛孩子?

如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家裡越富有,越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越是窮的家庭,越容易養出不懂事的孩子,為什麼如今不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了?

1、父母的虧欠心理

如今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很多父母不能提供給孩子很好的物質條件,他們對孩子總有一種虧欠心理,對孩子就容易有求必應,寧願自己吃得差一些,穿得破一些,也要讓孩子過得體面,這就是窮人家富二代的心理,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容易無視父母的辛苦,把索取當成理所當然,當父母滿足不了他的時候,還會對父母產生怨恨,覺得父母無能,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感恩,又怎麼會孝順呢。

2、孩子的攀比心理

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也早早的有了攀比心理,同學有什麼,自己也要買,在這種虛榮心作祟下,也容易對父母無盡的索取,一旦這種心態形成,家長很難短時間扭正。

更何況現在很多父母往往沒有時間以及精力去改正自己的孩子,總是用金錢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讓孩子通過補習進步,卻忘了最好的教育是親子教育。

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個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在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不是那麼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從中學到知識,慢慢改正自己的行為。

而繪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會讓孩子進行模仿和學習。

而繪本就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好助手。近幾年,繪本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可接受。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所以李玫瑾教授給各位父母推薦這一套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書籍《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中英雙語繪本,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地去教育孩子。

和大家一樣,我也曾擔心過孩子自卑、懦弱或者脾氣大的問題,這些毛病和缺點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最關鍵的是看爸爸媽媽怎麼處理。

我們也當過小孩,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惡言相向,所以我選擇這套繪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裡面的主題都非常貼近生活,而且主人公小腳鴨的做法就是我們想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

一共分為10個主題,分別是《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媽媽我能行》、《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好孩子懂禮貌》、《我們都是好朋友》、《分享讓我快樂》、《做最棒的自己》、《養成好習慣》。

色彩鮮豔的圖畫,簡單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

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觀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態度、行為示範給孩子樹立一種榜樣,這些都是心理的撫養。

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最關鍵的部分交給了別人,每個人的養法都不一樣,目的是讓孩子不出問題、不受傷害、不走丟,但是怎麼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強調什麼,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

還有一個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元全套10冊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是2頓早餐左右的錢,甚至還有跟便宜,這樣培養男孩子品格的繪本,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快點擊這裡購買 ↓

相關焦點

  • 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喜歡吃這三碗飯,養不出孝子的你別怨天尤人
    在早期生活中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家庭條件差的孩子都比較早熟能吃苦,體諒父母的心酸與不易,這樣條件下的孩子會認真讀書,節省開銷,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改變生活,從而帶著父母過上好日子。可是如今似乎發生了變化,窮人家的孩子雖然早當家,但是也出現了很多「白眼狼」。
  • 窮人家的三碗飯,很容易養出「白眼狼」,人窮孝順的「志」不能短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大家普遍認為,家境不那麼優越的孩子,沒有豐富的物質條件,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紀就能很懂事,懂得幫父母分擔家裡的重任,將來學習上也不用父母操心,長大了也比較有出息。的確有不少「寒門出貴子」的案例,但也有很多家庭,家境越不好,越喜歡給孩子吃三碗飯,養出了「白眼狼」還不自知,最終毀掉的是孩子的人生,以及家庭的前程。
  • 家裡越窮,家長越愛給孩子吃這3碗飯,果然,老了受罪是有原因的
    有人說,「窮養」孩子,可以讓孩子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可以督促孩子成才,而「富養」孩子,則會養成孩子揮霍無度的壞習慣,反而可能將孩子養廢。這種說法,其實未必正確。如果說窮養就是孩子成才的關鍵,那麼為什麼寒門出貴子的情況卻不常見呢?
  • 窮人家的父母,愛讓孩子吃這3碗飯,老了吃苦受罪都是自找的
    父子兩人對坐,沉默的父親就這樣看著孩子吃的大口朵頤。但是這樣傾盡所有的愛,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是負擔,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父母總是為了子女掏出自己的所有,不僅只會讓孩子習慣索取,而且孩子也不會體諒父母的付出,父母的不餓,不喜歡吃這類話,甚至可能成為孩子理所當然索取的藉口。第二碗飯:荷包蛋去哪了?
  • 越是窮人家的父母,越喜歡做「這3件事」,以為對孩子好實則毀娃
    01越是窮人家的父母,越喜歡做「這3件事」,以為對孩子好實則毀娃然現今人們生活經濟發生了巨大改變,有些窮人家孩子可能因某些機遇而一夜暴富,類似暴發戶、富二代越來越多,面對這如意般的生活有些家長教育可能出現縱容,稍微不留意就成為了驕縱、寵溺,竟將孩子養成了白眼狼而不自知。
  • 越是窮人,除了錢之外,還越喜歡揮霍這3樣東西,難怪越來越窮
    越是窮人,除了錢之外,還越喜歡揮霍這3樣東西,難怪越來越窮這個世界上,往往只會有一少部分的富人,他們掌握著這個世界上超過了八成的財富,而剩下不到兩成的財富,則會由巨大的一部分人瓜分。在這些人當中,又有比較少的一部分人,顯得十分貧窮。但是這種窮富並不是始終固定的,有很多人通過努力,成功地從窮人轉變成了富人;同樣也有一部分的人,因為不良的習慣,最終變成了窮人。
  • 俗話說:「窮看碗裡富看穿,大戶人家看門前」,為何窮人要看碗呢
    但是真正的有錢人都喜歡裝窮,而窮人卻偏偏喜歡炫耀,所以人們越是炫耀的東西,往往就是自己缺少的東西。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窮看碗裡富看穿,大戶人家看門前」,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窮看碗裡在以前的農村,大多數老百姓是沒有土地的,也只能給地主家幹活,或者是租種地主家的土地。
  • 李玫瑾:養娃最重要的是「養情感」,逃避型媽媽活該養出不孝子
    楊大爺生病了,幾天後才有人知道,鄰居告訴他的兒女,他們僅是買些藥敷衍了事;過年過節,楊大爺家也只有他一人,兒女們早上送點年貨就匆匆離開了;平時楊大爺磕了碰了,也只能自己一個人撐著……村民們暗地裡嘀咕楊大爺孩子不孝的同時,卻也覺得楊大爺自己也有責任
  • 就怕你已無力負擔,他還在追求名牌,為啥現代窮人容易養出自私兒
    人的心裡是最複雜的,很輕易擁有的東西不太珍惜,瘋狂追求的東西又望塵莫及。於是當大家越欠缺某一種東西的時候,越是想要拼命地向大家炫耀,似乎這樣才能讓大家刮目相看,這種炫耀其實只是對自己心理上的一種補償的行為。
  • 窮人家的孩子總是一眼就被看出!但是家長可以改變
    那究竟為什麼家境不同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呢?其實主要體現在下面三個方面。1.物質條件要說貧富差距的體現,那孩子的物質條件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即使學校用心的給孩子設計同樣的校服,但是也從細節上還是可以看出來貧富差距。
  • 越是低層次的父母,越有這3個「好習慣」,養出來的孩子難成才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俗語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之後的不同都會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折射出來,孩子如何和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越是低層次的父母,越有這3個"好習慣",養出來的孩子難成才
  • 為什麼越是富人越不想生孩子,越是窮人越喜歡生孩子?原因很奇怪
    我覺得這個觀點,在2、30年之前可能還行得通,那時候人們的社會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大家的貧富差距也漸是很大,所以,相對來說,那些「窮人越喜歡生孩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多生一個孩子就多了一個掙錢的勞動力」,所以總是想多生一個孩子;而那些比較富裕的人家,在打算生幾個孩子方面往往比較隨意
  • 孩子不愛吃青菜,做個飯糰子就解決,一盤菜一碗飯,瞬間吃光
    孩子不愛吃青菜,做個飯糰子就解決,一盤菜一碗飯,瞬間吃光現在的孩子大都不喜歡吃青菜,如果你家小朋友也不愛吃青菜,試試做個飯糰子,一盤菜一碗飯,再加一個雞蛋,飯菜通吃,好吃還有營養。我家小朋友經常點餐,每次一碗飯不夠吃,長身體的孩子,多吃才能補充能量,而且這個飯糰子也算是低脂低熱食物,有一半是蔬菜,米飯又是粗雜糧飯,都是健康又營養的好食材,放心吃,補充營養不長肉。這個米飯糰子,不只是孩子喜歡,大人也愛吃,酸辣的口味,特別開胃,米飯這樣吃才過癮,口齒留香的感覺。搭配一杯牛奶,就是完美的能量早餐,無需太複雜,好吃還有營養。
  • 《何以為家》:固化的窮人思維,帶給人們深刻的思考
    雖然是極端生活環境下的貧民故事,但是它反映的不僅僅是當下難民和戰爭後的問題;還有隱藏在這表面的難民下的」貧窮「的窮人思維。今天我們就從窮人思維角度來解析《何以為家》帶給我們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來看看窮人思維帶給人們的影響,我們又將有什麼方式可以來避免陷入窮人思維。
  • 養孩子就是養感情,「零陪伴」育兒模式,活該養不出孝子
    孝道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在孩子年幼時,父母給予孩子關愛和照顧,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等到父母老了,有孩子給父母養老送終。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孝子反而越來越多了,這究竟是什麼造成的?
  • 全紐約最難忘的20碗飯,吃出滿滿幸福感~
    但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Sake Bar Hagi的兩層鰻魚飯。他家鰻魚飯量大是第一特點,22刀給了兩層滿滿的鰻魚飯,可謂是第一家鰻魚比飯多的店。第二特點就是提供名古屋鰻魚飯三吃。很多粵餐廳都會提供這道菜,但是吃了好幾家,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粥之家secret menu上的這道。龍蝦肉質非常嫩,糯米很香,把龍蝦的鮮美完全吸收進去了,是不容錯過的一碗飯。
  • 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最大的區別是這個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事實上很多孩子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人說富人家的孩子是因為有錢,所以也才比窮家的孩子有出息,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富人家的孩子可能有一個規劃的更好的未來。然而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窮人家的孩子也能夠規劃的非常的好,以後也會有出息。
  •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
    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01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經營著一家小店,女兒在上大學。「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事實證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挨窮挨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後塵, 繼續窮下去,寧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孩子小時候,不讓孩子做家務活,只需專注讀書, 其他事情都不用理, 結果養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
  • 孩子身上這三個信號,預示以後可能會成為不孝子,很多孩子都有
    孩子身上這三個信號,預示以後可能會成為不孝子前幾天帶我家娃逛街,在商場裡見到一段令人震驚的場面,周圍的人都停下來圍觀,卻沒有人上前說一句話。一個約莫七八歲小男孩,在玩具櫥窗前敲玻璃,嘴裡嚷嚷著:「我要買這個,我就要這個!」本來是一個尋常的小孩撒潑,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 豪門貴子那麼拼,寒門卻富養出敗家子......一針見血!
    這幾年做老師的都有共同的體會,越是中等以下階層的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度越低,而越是較高社會階層的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度越高。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有個這樣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經營著一家小店,女兒在上大學。由於電商的發展,小店生意很難做,有時候夫妻倆一個月忙下來連房租都出不來,兩口子平時中午吃飯,連個葷菜都不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