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話紅謎
周會濤
一個大家都感到困惑就是寶琴在《紅樓夢》中的地位。寶琴直到第49回才出場,而她一露面,書中就把她描寫成一個超群軼倫的人物,幾乎成了書中第一完人。她長得十分美貌,猶在金陵十二釵之上,且知書達禮,得到了賈府上下的一致喜愛,踏雪尋梅成了許多畫家和詩人熱衷的題材 。在她出現的章回裡,儼然成了眾星捧月的女主角。為什麼作者會濃墨重彩這樣一個次要人物,而且在她出場的環節中,表現遠勝於黛釵和湘雲這等重量級人物?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是她的親戚身份擺在那裡,長得又確確實實招人喜愛,才能又高;二是賈母之外,好些人都知道薛寶琴早已許配給梅翰林之子,這次和哥哥薛蝌一同進京,就是為了來與梅翰林的兒子完婚的。既然「四大家族」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那麼薛寶琴將來的翰林家少奶奶的尊貴的地位,賈府上下豈有不恭維巴結之理?三是賈府本就是詩禮簪纓之家,基本禮數還是非常講究的。就連劉姥姥這樣一個窮婆子來認親,賈府少奶奶王熙鳳還要違心說出那麼一大堆恭維話客氣一番,二進榮國府時都被賈母尊為上賓,賈府上下眾星捧月,更何況金陵薛家的小姐這樣近的親戚呢?反過來說,薛寶琴像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那樣常駐賈府的話,還會引起如大打的轟動效應嗎?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秦鍾在《紅樓夢》這部書中也不是一個重要人物,甚至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秦鍾是游離於這部書的系統結構之外的,頑劣而淫亂,也沒有什麼值得讚美的事情。但是,從第五回秦可卿提起秦鍾,到第16回秦鍾死亡,這十二回中秦鐘的筆墨可不少。就連賈母都 和自己的重孫一般疼愛。他死之後,賈寶玉痛徹心扉,涕淚橫流。 還有考證說賈寶玉與秦鍾,是《紅樓夢》裡的兩大情種,秦鍾是賈寶玉的前世,是平行世界裡的另一個賈寶玉,正所謂「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紅樓夢》原著中,第一個「情種」秦鍾選擇了死路,平行世界裡的另一個「情種」賈寶玉選擇了出家,是兩種結局。而且,秦鍾諧音「情種」,秦鯨卿諧音"情經情"。說得如此高妙,可看作品秦鍾在感情生活上,不要說賈寶玉這樣的真情種,就連賈薔、賈璉之輩都比不上,何來「情種」的美譽呢?
實際上我認為,作者用那麼多筆墨寫秦鍾,最主要的是秦鍾是他兒時上學形影不離的玩伴。大家知道,兒時的記憶是美好的,加之二人情趣相投,整日廝守,友誼因而更加深厚。而賈母對秦鐘的偏愛,更多是愛屋及烏的寵愛,與秦鍾是好是壞沒什麼關係。兒時感情是最純真的,秦鍾之死,給寶玉心靈上留下的創傷也是無以復加的,賈寶玉痛失情投意合的玩伴,悲從中發,痛哭涕零,也盡在情理之中。寫秦鍾,真實性大於目的性。如果真有什麼目的性的話,因為他的情節主要是在姐姐秦可卿之死前後,與秦可卿同進退,構成《紅樓夢》前期的一道風景。除了具有禁忌淫亂的警示作用,以及表現「惡有惡報」(秦鍾在姐姐喪禮期間與小尼姑偷情,咎由自取)的因果報應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秦可卿是第一個踐行太虛幻境判詞的人,她全家(包括秦業)的遭遇,是否也內涵了「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讖語呢!
秦可卿之謎一直是困擾紅學界的一道難題。從她的身世婚姻,到她居室陳設;從她的離奇病亡,到大臏的規格豪華,都令人費解,探軼者不絕。劉心武先生更是出奇認為,秦可卿出身並不寒微,是個公主級的人物。是康熙朝的廢太子,即書中的「義忠親王老千歲」的女兒。
對於這些論述,見仁見智,我也不敢妄加評論,我只從通俗小說角度談一下通俗的淺見。她雖是養生堂抱來的孤兒,但抱養她的卻是營繕郎秦業 ,於是身份便發生了質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官宦之女。儘管秦業為官清廉,家境貧寒,但就社會地位而言,與賈蓉成親也算匹配。再者古今中外的婚姻,家境是一方面,個人素質才是決定性的(現在也是)。賈府固然有維繫「四大家族」婚姻的根基基礎,但是,看賈赦、賈珍、賈蓉看,娶的只不過普通人家的女子。就賈蓉看,直到秦可卿出殯,賈蓉也不過是個黌門監,只為喪禮上風光些,才臨時託戴權買了個龍禁尉,可見,與秦可卿成婚時,除了官宦人家的子嗣的身份外,毫無社會地位和似錦前程可言。再者,婚假除了門當戶對外,兩個人的情投意合也極其重要,這從《紅樓夢》中賈雨村和嬌杏的結合(身份地位的差距比賈蓉與秦可卿大得多得多)可與觀之。秦可卿的美貌和精明幹練,從她婚後的理家才能和賈府上下的反應,顯而易見,我想這也是她當初徵服豪門公子的重要砝碼。至於賈寶玉看到的她的居室陳設,因為情節需要,下面馬上要寫太虛幻境了,所以出現一些懸疑景象,不足為奇。我們平時閱讀一些懸疑小說,也經常這樣。況且當時賈寶玉已經睡意漸濃,神志模糊,外加平時看的書目又雜,此刻眼前出現一些書目中的虛幻東西,也在情理之中。至於秦可卿的死,回目上說是淫喪,故事裡卻是因病日益加重病亡。我認為可以合二為一,秦可卿因與公公亂倫,事情敗露,在寧國府無法立足,整日精神恍惚,茶飯不思。多方求醫,未見療效,以至於最終鬱郁而亡。至於死後為什麼那麼多公爵甚前來悼唁,我想主要是衝祖上交情來的,不是衝賈蓉或秦可卿而來。宮中太監戴權,若沒有賈元春派遣,自然更不會來的。至於北靜王水溶,身份確實有點高了些,能放下身價屈尊前來,有違常理。但一是他資歷尚淺,得一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二是為結交一幹眾公爵,為以後在官場中打牢根基,也說得過去。
賈代善死後,賈赦襲了榮國公之職。按理說,賈府的正堂榮禧堂就應該是賈赦居住的,榮國府對外的聯繫也應該有賈赦負責,再有朝廷大臣來訪,朝廷下旨也應由賈赦在榮禧堂接待。分家後賈政應該搬出去單過,賈母應該和賈赦過的,賈赦一是長子,二是襲爵人,是當之無愧的榮國府當家人。但是,在《紅樓夢》中, 包括榮國府中心――榮禧堂在內的院落,居住的是賈政,賈母是跟賈政一起居住在賈府正院,賈赦只能在榮禧堂的東面另闢一院居住。大家知道,在古代,包括衣食住行等在內的日常生活在禮教、禮儀、禮制上都有嚴格的規定,而這種做法明顯有違常理,更與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格格不入。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紅學界的一個謎團。劉心武先生按照作者家譜考證,去解釋的這種現象,忠於生活原型了,也是一種看法。
但我想,就書中的人情事理和道德標準而言,榮國府中心――榮禧堂在內的院落,居住的是賈政也是合情合理的。首先,就自身的素質而言,賈政的所作所為更為符合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賈政雖是次子,但自幼好讀書,為人端方正直,謙恭厚道,「祖父最疼」。工作也很勤勉,憑藉自身努力,官職越作越大。無論日常行為規範,道德品行,還是對子女培養要求上,都身體力行,嚴格遵循封建倫理。反觀賈赦,除了是長子身份這一先天的優勢外,其餘一無是處。他昏聵無能,荒淫無恥,草菅人命。如此劣跡斑斑,怎能堪當維繫家族榮耀和振興的重任呢?賈政之妻王夫人的娘家是四大家族之一「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的王家,品行端正,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操持家務,維繫四大家族利益共同體,堪稱典範,是賈府名符其實的「賢內助」。女兒元春,更因賢孝才德被選皇妃。兒子寶玉更是賈府上下都喜愛的公子,公認的繼承人。更有長子賈珠,夭亡前為賈家添一男丁賈蘭,在「賢妻良母」型的李紈撫養下健康成長,早早解除了賈府後繼無人的隱患。再看看賈赦,正妻早亡。邢夫人不但是填房,娘家更是普普通通的平民人家。 性格愚犟,不招人待見,更不得賈母的喜歡。再加上她婚後遲遲沒有生育,犯了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大忌。還有,千萬別忘了元妃的因素。而賈政,完全可以靠著親生女兒元妃的幕後支持 架空賈赦,牢牢掌握賈府內政外交實權。實際上,即使在很講究長幼有序封建社會,即使在朝廷中,廢長立幼的現象也還是不足為奇,更何況一個貴族家庭呢。
在《紅樓夢》第二回中,就通過賈雨村之口同時介紹了甄、賈寶玉,兩人不但生活環境極其相似,就連對女孩子的癖好,「其暴虐浮躁,頑劣憨痴」,因此受到「下死笞楚」乃至後來的被抄家都如出一折。第五十六回,甄府進京,由去賈府的女僕講出,仍是強調兩個寶玉的相似,達到真假難辨的地步。賈寶玉到這時才知道有一個與自己如此相像,連名字都一樣的「影子」。後來又在夢中同與自己無論生活環境、秉性、相貌完全一樣的甄寶玉見了面。更值得一提的是,據脂硯齋的一條批語,暗示八十回以後有這樣一個重要情節,甄寶玉把「玉」給送回來了,足可見二者淵源之深。但是,作者塑造甄賈寶玉真實用意是什麼,一直籠在讀者心中的一團迷霧,答案形形色色,莫衷一是。
其實,《紅樓夢》之前的文學創作中,已經有了諸如真假美猴王,真假李逵,真假宋江的先例。《紅樓夢》雖然在創作上具有許多獨到之處,但是,對之前藝術成就的繼承,也總還是有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本來就是一部真假難辨的書,這也符合作品主旨。兩個人後來逐漸選擇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一種是長輩期望的甄寶玉那樣,走仕途經濟之路,遠離情愛睏擾;一種是像賈寶玉那樣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真愛,離經叛道。甄寶玉的心路歷程,實際上就是賈寶玉生活的另外一種參照,另外一種假設的美好結局。然而,曹雪芹畢竟是一位封建制度和禮教重壓下覺醒的知識分子的代表,骨子裡滲透出的是對腐朽制度的不滿和叛逆,揭示的是其必然滅亡的必然趨勢,以及擺脫封建桎梏的強烈願望。從這一點看,甄、賈寶玉,如果到了後來的送玉情節中相見了,孰優孰劣,孰真孰假,大家便可心知肚明了。
俗話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紅樓夢》中一些謎團,只要從通俗的角度破解,就像捅破一層窗戶紙一樣簡單明了。
【紅樓札記】俗語道:聽拉拉蛄叫,還不種莊稼了不成?紅樓夢裡那些見不得人的話,道出了多少人間世相?周會濤
【紅樓札記】你喜歡最貼心的丫鬟還是那個最不省心的丫鬟 周會濤
【紅樓札記】誰在操控賈府的「地下情報網」 周會濤
【紅樓札記】賈府裡「狗肉丸子上不得臺面」的男人,只知道跟小老婆一起喝酒,難怪不招人待見。娘家不貴的女人,也當不得一家之主。周會濤
【紅樓札記】賈元春真的不喜歡林黛玉嗎 周會濤
【紅樓札記】賈府「鬚眉濁物」非等閒之輩 賈赦老牛吃嫩草暗藏了多少心機 挖一挖老色鬼的內心世界 周會濤
【紅樓札記】《紅樓夢》告訴我們:最好的生活方式便是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把當下的生命活成一首詩 周會濤
【紅樓札記】林黛玉有洞若觀火的心機嗎?周會濤
【紅樓札記】男歡女愛,本就屬於天地陰陽之法規常情,之前的凡間經典,亦多有記載。只因凡間禮法,陰陽嚴重失衡。周會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