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讀莎士比亞《暴風雨》

2021-02-19 娜驛站

你們有罪過希望別人不再追究,

願你們也格外寬大,給我以自由!

——莎士比亞《暴風雨》


一個名為普洛斯彼羅的公爵因醉心於學術研究,被自己的弟弟夥同當時的那不勒斯王一起篡奪其爵位後並將他及其年幼的女兒一起流放在海上任其自生自滅。懷著對女兒的愛,這位公爵終於在一個荒島上生存了下來,並且擁有了神奇的法術——可以驅使精靈,也有奴隸可用,但前提是他不能離開這個荒島。十二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公爵的仇人們乘船來到了他所在的荒島附近,天時地利間,公爵展開了復仇計劃。

這就是《暴風雨》所講述的故事,從故事的鋪墊來看,這本應是一個復仇的故事,畢竟以自己現在的能力去找回以往本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更何況是被自己最信賴的親人所背叛。

然而如果細讀這個故事,你會發現在莎士比亞的筆下,普洛斯彼羅公爵並沒有被仇恨衝昏頭腦,在安排小精靈實施一場暴風雨後,他一再追問是否所有的人都完好無損,在得到肯定答覆後,他才放心進行接下來的計劃。他安排自己唯一的女兒與那不勒斯王的王子見面,引導他們走向愛的殿堂,因為他明白唯有愛才可以化解仇恨,唯有超過親情的愛情才是可以化敵為友的法寶。

有情人成了眷屬,敵我雙方實現了和平相擁,在完成這一切之後,普洛斯彼羅公爵將那些給予他法力的書籍沉入海底,毅然決然地和原本的仇人們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

當擁有了力量可以復仇時,我會怎麼做?是挾狂暴威力將仇敵毀滅於無形還是能如普洛斯彼羅公爵那樣只是施以威懾而寬恕對方?我不知,畢竟深藏於內心的東西在沒有相應的環境激勵時很難去揣測。從理論上來分析,毀滅當然有合理的理由,且按我們一貫的文化傳統上來說,叫「斬草除根」,類似的故事在歷史上數不勝數,可這樣毀滅後的結果又怎樣呢?在這個世界上,哪裡會有誰能永遠強勢,縱然如始皇帝那樣的天之驕子,企圖「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可事實呢?當「戍卒叫,函谷舉」時,還不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惡魔,它的名字叫野蠻,它既提供給我們強大的生命力,又會將我們帶向黑暗帶向滅亡。文明的進化就是要讓我們克制心中的這個惡魔,訓化它,讓它聽從我們的指令而不是掌控我們自己,在這一方面,「愛」就是它的天敵。當我們心中有愛時,縱然遭遇背叛,也會將那份痛苦埋入忍耐的海洋,在愛的頂端,還有一個更偉大的東西叫做「寬恕」,這才是將我們心中的仇恨能連根拔起的絕妙工具,只可惜,自古及今,掌握的人寥寥無幾。

「寬恕」並非不計較,它的背後是威懾,是力量,而不是簡單的順從與選擇性失明,如果沒有力量,何以談到寬恕?當普洛斯彼羅公爵被強行流放時,他具備寬恕的可能嗎?當然沒有,可是當他到達小島上擁有魔法後,他不但擁有了「寬恕」的能力,也擁有了「復仇」的力量。

於是,擺在他面前的就是兩條路,一條是將仇敵盡數毀滅,可這樣一來他就得永遠留在小島上,事實上也就是選擇了將自己在島上幽錮;另一條是以「愛」為基石將仇敵「寬恕」,這樣就可以返回家鄉,但卻會失去魔法,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上蒼。

普洛斯彼羅公爵選擇了後者,儘管未來充滿不確定,但他還是不想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孤單的世界中。

寬恕了別人,事實上也就為自己釋放了心的枷鎖。

相關焦點

  • 莎士比亞:暴風雨
    莎士比亞《暴風雨》節選Be not a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Sounds and sweet airs that give delight and hurt not.
  • 夢境,安放理想世界的唯一所在|莎士比亞《暴風雨》
    劇本賞析 暴風雨(節選)作者:威廉·莎士比亞 [英國]劇本朗讀:王佳駿 | 演員    話劇《暴風雨》劇照(英國原版)當莎士比亞將悲劇推向極致後,晚年又寫下《暴風雨》,用「和解與接納」給權謀引發的悲劇畫上了句點。
  • 英國TNT劇院 莎士比亞經典名劇《暴風雨》
    英國TNT劇院演繹莎士比亞力作《暴風雨》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
  • 兩版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你更鍾愛哪一部?
    第一版當然是「開年巨獻」系列板塊中的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暴風雨》;另一版則是「好劇歸來」系列板塊中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的《暴風雨》。演員身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服飾,演繹了莎士比亞生前最後一部完整作品,講述了背叛、復仇與寬恕的喜劇,充滿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色彩。
  • 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與貝多芬的樂章
    貝多芬《d小調第十七鋼琴奏鳴曲「暴風雨」》Op.31-2,作於1801-1802年,也是題贈給她的一位女學生
  • 書評|作為莎士比亞創作寓言的《暴風雨》
    ——《暴風雨》中的普洛斯彼羅如是說。片段來自於莎士比亞皇家劇團於2014年復排的《暴風雨》(第四幕,第一場),由羅傑·阿拉姆 (Roger Allam)飾演普洛斯彼羅、科林·摩根(Colin Morgan) 飾演精靈愛麗兒在《暴風雨》這部封筆之作裡,在普洛斯彼羅放下他的魔杖告別奇幻島嶼之際——莎士比亞說出了這段通透也最能予以人慰藉的獨白
  • 《女巫的子孫》:不僅是莎士比亞經典的改寫,更是一場自我救贖
    說來實在慚愧,自詡讀過了很多的書,但是對於很多名人大家的著作依然僅止步於了解的程度,並不曾細細讀來,甚至都不曾聽聞,其中就包括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我不曾讀過,也沒有想過要去讀一讀,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自己的興趣索然,然而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為一部改寫莎翁的作品,而對他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部作品就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女巫的子孫》,它改寫自莎士比亞的劇作《暴風雨》。
  • 不知道莎士比亞現在作何感想……
    400多年來,莎士比亞戲劇從大眾娛樂消遣開始,一路攀升到了文學經典不可跨越的高峰,不是因為他講的故事始終流行,永不過時,而是因為我們總能在他的作品中讀到一代人的愛與痛。可實際上,對於大部分讀者來說,莎士比亞多半只是學生時代的課業,尤其是在國內,因為缺乏文化土壤,莎士比亞是一個遙遠而高高在上的名字:莎翁戲劇語言難讀高,精妙的比喻無法理解,劇本讀起來枯燥。
  • 莎士比亞《暴風雨》,賈曼開了一場同性戀派對
    1979年德裡克·賈曼電影《暴風雨》(The Tempest)莎士比亞創作《暴風雨》的年代背景,和同性戀導演賈曼改編
  • 名著賞析:讀莎士比亞《李爾王》的感想
    通過對莎士比亞多部劇的閱讀,我發現,通姦(婚外情)的罪孽在莎士比亞的世界裡,僅僅次於殺人。這也是符合舊約中十誡的排序。作孽,對於莎士比亞來說,不會是下地獄的懲罰,而是直接的、現世的血淋淋的報應。婚外情雖然不是置於死地的罪孽,但足以嚴重到使人失去雙眼。這個報應可能不是一年內,兩年內來臨,但有生之年,可能在當事人已經忘記當年的罪孽的時候,因果突如其來,要你為20年前的罪孽血債血還。
  • 讀《文學回憶錄》看莎士比亞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文學回憶錄》,本書基本上,把人類文學的歷程全部介紹到了,從最早期的希臘文學到二十世紀的文學,以及現代流行於世的主流文學流派,都有一一提到,我主要感興趣的方面是有唐詩,宋詞,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十九世紀俄國文學。
  • 莎士比亞|悲喜劇中的人性之光
    文|M2M·主播|小武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我們尊稱他莎翁,莎士比亞生於1564年,他曾在文法學校讀書,後因父親破產,中途輟學。21歲時到倫敦歌劇院工作,很快就登臺演戲,並開始創作劇本和詩歌。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蘭姆姐弟改寫的莎士比亞?
    如果你問我一定要讓孩子從小讀到大的作家,我必然會給你推薦莎士比亞。僅僅是打下這一個名字,似乎就已經感受到了無限能量。都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雅的靈魂對話, 而孩子在9-12歲這個階段時,讀各種經典名著,名人名著,更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大關鍵。
  • 新民晚報數字報-揭秘莎士比亞
    這部由多家機構贊助的電視系列片,一共有六集,分別由多位著名導演、演員解讀莎士比亞的戲劇和幕後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對於愛好戲劇和文學的人來說,莎士比亞一定耳熟能詳,早先,我通讀過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也去劇院觀看過莎劇,BBC從1978年開始製作的全套被譽為最忠實於莎士比亞原著的電視電影,大都收入囊中。在許多無聊的日子裡,莎士比亞的戲劇,總能給我帶來歡愉。
  • 【鋼琴名曲】貝多芬 暴風雨奏鳴曲第三樂章
    鋼琴演奏:巴倫博伊姆《暴風雨》是莎士比亞晚年(1611年)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被稱為是莎士比亞用詩寫成的遺囑,他在《暴風雨》中表達了熱愛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願。同時,貝多芬在創作《暴風雨奏鳴曲》時,正是他聽覺衰退、精神危機的時刻,他在幾個月後寫的「海裡根士脫遺囑」中說自己「六年以來我的身體何等惡劣……可是我不能對人說:『大聲些,我是聾子』……這感官在我是應該特別比別人優越……我不致自殺是因為藝術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不能離開這個世界。」
  • 魔戒甘道夫深情為大家朗誦莎翁名劇《暴風雨》|有料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英國莎劇老戲骨、電影「魔戒」電影飾演甘道夫的伊恩·麥克萊恩爵士(Sir Ian McKellen)和著名的莎士比亞研究學者喬納森貝特教授爵士(Professor Sir Jonathan Bate)聯手知名新媒體公司Heuristic Media導演李察·朗肯(Richard Loncraine),共同新推蘋果app:Heuristic Shakespeare -
  • 貝多芬《D小調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賞析
    貝多芬《d小調第十七鋼琴奏鳴曲「暴風雨」》Op.31-2,作於1801-1802年,也是題贈給她的一位女學生。
  • 【聽吳老師講故事】《皆大歡喜》(給孩子講莎士比亞系列)
    皆大歡喜主播:小樹媽媽點此查看☞截團︱名著讀不下去?《羅密歐與朱麗葉》(給孩子講莎士比亞系列)《哈姆雷特》(給孩子講莎士比亞系列)《威尼斯商人》(給孩子講莎士比亞系列)《暴風雨》(給孩子講莎士比亞系列)
  • 莎士比亞詳細介紹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劇或傳奇劇《泰爾親王裡克裡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暴風雨》。這些作品多寫失散、團聚、誣陷、昭雪。儘管仍然堅持人文主義理想,對黑暗現實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決主要靠魔法、幻想、機緣巧合和偶然事件,並以宣揚寬恕、容忍、妥協、和解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