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只是一個騙局,掩蓋在歷史下的真相如何呢?

2021-02-13 三千年讀史

因為《封神榜》的故事太過於深入人心,商紂王的名號也漸漸變得家喻戶曉,但人們對他的評價從來不是明君,而是寵幸妲己、濫用私刑的暴君。

其實,商紂王雖然是亡國之君,但絕對沒有影視劇中那麼不堪,至於那些殘忍的"事跡",很可能是後世杜撰而來不可盡信。

再來說標榜正義的"武王伐紂",看似順應天道為國為民,其實終究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

帝辛暴行未必真實,或許是後世臆測杜撰

商紂王的本名其實是帝辛,人們之所以稱他為"商紂王",只是為了表達貶低羞辱之意。

按照輩分排位來說,帝辛是帝乙的小兒子,但他出生前母親被封為王后,所以比其他人的身份都要尊貴得多。

在傳統史書當中,關於帝辛的記載多是惡事,比如說寵愛妲己、奢靡浪費、迫害忠臣等等,所以才讓大家覺得帝辛是徹頭徹尾的昏君。那麼,這些記載都是真實的嗎?

首先來說生活奢靡、廣修殿宇這一項,這些作為雖然有些過分,但也符合紂王一國之君的身份,歷朝歷代的皇帝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堅持節儉呢?況且,

這些事情的開端並非商紂王,很多代商王皆是如此行事,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留下如此大的惡名呢?

至於殺死鄂侯、囚禁姬昌,或許只是紂王剷除異己消除隱患的手段而已,對於君主來說再正常不過。

當一個人的惡名越來越大的時候,大家都習慣把壞事加到他的身上,其實多是臆測做不得真。

西周時期有幾本書曾記載過帝辛的罪行,其中不過是酗酒、任用小人這些簡單的事情,並沒有特別駭人聽聞的行徑。

但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當中,卻記載了紂王越來越多的罪行,難道這些人會比前人更了解事實真相嗎?當故事情節越來越詳細的時候,便讓人不得不懷疑它們的真實性。

關於這點可以拿比幹的遭遇舉例說明。《尚書》算是比較早的史書著作,在這當中並沒有提到過大臣比幹,如果他的結局真的那般悽慘,想必不會被史書遺忘。

待到了春秋時期,關於比幹的記載則是"因為進諫紂王而死",至於比幹究竟進言了哪些內容、被殺經過,都是沒有詳細描述的。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紂王的很多惡行可能根本沒有發生過,只不過後人覺得紂王殘暴不仁,就應該"被賦予"這些事情。

當某些人不了解事情經過卻非常想分享的時候,就會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去杜撰,反正真相無人知曉,自然是越吸引人越好。

關於紂王的極端行為,都是在一些年代較晚的古書中發現,可信度並不是很高。帝辛的昏君身份或許無法辯駁,但還是得尊重歷史事實,不可過於誇大其詞。

再來說寵信妲己這一項,其實商朝時期女性地位較高,所以不能算是大錯。在早期的史料當中,並沒有關於妲己惡行的詳細記載,只是說"紂王之所以喜歡酗酒,都是為了討妲己的喜歡"。

至於慫恿紂王逼迫比幹挖心、砍腿看骨髓等等,都是神魔小說當中才有的情節,不能作為評判歷史人物的依據。總而言之,紂王雖然有很多罪過,但絕對不是泯滅人性的暴君。

商朝的滅亡有很多因素,不全是紂王的責任。紂王剛剛接手商朝的時候,面臨的不是國富民豐而是"爛攤子",就算他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扭轉朝局。

在生活作風方面,紂王的日常花費不算節儉,但他並不是毫無作為。只是,紂王剛愎自用的性格讓他吃了很多虧,不但沒能挽救自己的江山,還讓連年戰爭拖垮了國庫。

"武王伐紂"看似正義,實則充滿陰謀詭計

在很多人的觀念當中,"武王伐紂"都是一場順應天意、正義無比的鬥爭,不但結束了商紂王的昏君時代,還讓素來仁厚的周武王得以統領江山。

當時,商紂王的大軍正在徵討東夷,朝歌那邊沒有太多士兵留守,這給姬發等人提供了絕佳的進攻機會。

戰爭發起以後,商紂王派出了將近70萬大軍,而姬發這邊卻只有區區4.5萬,只是誰都沒想到,商朝軍隊會突然倒戈相向,兩軍聯合共同打入朝歌。

對此有人猜測說,或許是因為紂王的行為太過殘忍,所以才使得人心渙散,但實際上,大軍反水的背後還有很多算計。

自從帝辛繼位以後,便多次派兵徵討東夷等地,大量用兵的結果便是朝歌無人可守。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帝辛開始大規模徵兵,除了本朝的人以外,還有附屬國的人馬混跡其中,人員成分相當複雜。

從表面上來看商軍的數量激增,但實際上,這些人並沒有多少忠心,又談何誓死保衛國家呢?

當西岐軍隊攻來的時候,有些附屬國早已成為他們的盟友,還有一些人變成"牆頭草"觀望局勢,真正的商軍所剩無幾,很快就被西岐消滅。

"武王伐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膠鬲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商紂王討伐東夷的過程中花費大量錢財,周文王便把膠鬲舉薦給了商紂王,充足的資金支持使得紂王對他格外信任。

但是,膠鬲終究還是周文王的人,自然會暗中替他謀劃。商紂王曾經派微子和膠鬲前往周國訪問視察,借著這個機會,膠鬲終於跟姬發達成了共識,同時還將微子變成了己方的盟友。

周武王討伐朝歌的時候,商軍的統帥恰好就是膠鬲,這才是眾人臨陣倒戈的真相。

總結:

帝辛其實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君主,如果他真的安於享樂的話,為何要多次派兵徵討他國呢?只不過當時商朝的局勢較為複雜,國力也變得衰敗不已,並不足以支撐紂王的宏圖霸業。

自古以來皆是"成王敗寇",我們不但要根據史書來看歷史,更要注意某些細枝末節,說不定可以發現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總之,帝辛在某些方面確實是昏君,但他並沒有昏庸到慘絕人寰的地步,影視劇中的杜撰內容不可盡信。

長按下方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快速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武王伐紂封神真相 《遠徵2》劇情完整版曝光
    隨著開放內測的開啟,官方也公布了《遠徵2》完整版劇情,武王伐紂等封神故事真相,將一一呈現。《遠徵2》世界觀以中國古代經典名著《封神演義》為核心基礎,重新演繹了人、仙、魔三界的封神戰爭。究竟《遠徵2》將為我們怎樣重現封神大戰的恢宏壯闊呢?封神真相又是怎樣?現在,就和小編一起走進劇情CG完整版探討一番吧。
  • 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戶曉,歷史上真實的武王伐紂是怎樣的?
    01一部《封神演義》,讓武王伐紂的故事家喻戶曉。」的戰爭也被描繪成了「神魔鬥法」,創造出一個絢麗的奇幻世界。競相鬥法……03不過,這畢竟是小說裡的世界但是歷史上真實的武王伐紂,武王說還不到時候;這些都說明,周要滅商,就是等一個時機,順帶試探一下商朝的反應,因為孟津其實離朝哥不遠。
  • 牧野之戰,武王伐紂的決勝戰
    沒關係,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相信大家會熟悉一些,甚至熟悉到不行的熟悉,就是「武王伐紂」,它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是不是想到了什麼?!對嘛,就是「封神榜」。在這部神魔小說裡,商紂王被描寫成被千年狐狸精附身的蘇妲己所迷惑,從此沉迷女色、荒淫無道、不聽勸諫、斬殺良臣,再加上窮兵黷武、嚴刑峻法,最終自食惡果,導致身死國滅。
  • 《封神榜》其實講的不是武王伐紂
    小時候甚愛《封神榜》,也從中知道了武王伐紂的歷史但後來漸漸地嚼出味來了,這書描述的是以武王伐紂這段歷史為背景的故事,從其成書的背景和思路看,這其目的顯然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要以演義來講說歷史的方式來講商周之際的歷史,它其實是有很強烈的整合中國神仙譜系和搶奪民間信仰話語權的意圖在裡面的。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的演員,你知道嗎?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的演員,你知道嗎?《封神榜之武王伐紂》該劇主要講述了痛失妲己並慘遭兵敗的紂王,在大周武王姬發拜姜子牙相父,正式起兵伐,紂王大敗臨潼關。最後眾將真靈全部進入封神榜封為真神。《封神榜之武王伐紂》的演員,你知道嗎?
  • 歷史上武王伐紂是真的嗎?西岐和朝歌又是現如今的什麼地方?
    但是還有一種說法,這個也是小編很認可的,那就是殷商的朝歌就是淇縣的朝歌,但是這個不過是個陪都,商王只是偶爾來這裡住幾日罷了。而安陽市才是真正的殷商首都,所以殷商時期的文物大多都是在這裡出土的!而岐山沒有什麼爭議,應該就是陝西省的岐山縣,這是個龍興之地,不僅五帝中的炎帝在這裡起家,而且周文王也是在這裡起家的。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登山東衛視 王力可獲好評
    近日,由黃維德,林心如,呂良偉,王力可等實力明星聯袂出演的大型古裝劇《封神榜之武王伐紂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林心如從良版妲己,觀眾並不買帳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 是一部改編自《封神演義》的古裝神話劇。該劇由金鰲勳執導,林心如、劉德凱、黃維德、呂良偉、王力可等人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痛失妲己並慘遭兵敗的紂王,在大周武王姬發拜姜子牙相父,正式起兵伐,紂王大敗臨潼關。最後眾將真靈全部進入封神榜封為真神。
  • 周武王伐紂之後,到底如何處理殷人?孔子刪削的材料或解開謎團
    關於武王伐紂的傳奇,如今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我們探討一下周武王「殘暴」的一面。武王伐紂之後,周人大軍如何處理殷人,主流史書記載可以用「秋毫無犯」四個字來形容。三千年前的軍隊果真如此軍紀嚴明,周武王真的仁義無雙只誅紂王一人嗎?
  • 品一品《封神演義》與《武王伐紂平話》中妲己的殘忍形象塑造
    《封神演義》與《武王伐討平話》的情節都是圍繞著「武王伐紂」的故事展開的。對於伐紂的原因,兩者也有很多共通的原因,如紂王的暴虐、妲己的殘忍。然而,兩部作品在紂王與妲己的形象上出現了不同的傾向。今天我們主要根據典籍與小說中所塑造的不同的妲己的形象來探討原因。作為中國歷史上名聲最為「顯赫」的禍國妖妃,蘇妲己毫無疑問是教科書一般被牢牢釘在恥辱柱上的存在。
  • 《姜子牙》背後的武王伐紂真不是拯救蒼生這麼簡單
    ▲國漫大作《姜子牙》宣傳海報其實,我們從《封神演義》原著當中就能感到許仲琳老先生的懷疑。▲《姜子牙》中的紂王第一層,那就是紂王不是昏君。光伐紂武王就祭祀了幾百人,包括他自己親自動手的。戰爭勝利後更是祭祀了很多次「乃夾於南門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聝)入」、「武王在祀.乃以先馘(聝),燎於周廟。」一次就用鼎煮上百人。
  • 武王伐紂,號稱正義之師,為什麼會允許陸壓使用邪術
    紂王荒淫無道,百姓民不聊生,於是諸侯反叛,周武王聯合各路諸侯討伐紂王,於是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封神大戰。文王、武王德高仁厚,愛民如子,興仁義之師推翻昏君暴政。然而,既然是仁義之師,為什麼在伐紂過程中會使用巫法邪術呢?
  • 武王伐紂,帝辛之後,世間再無人皇
    歷史書上記載,武王伐紂,皆因紂王無道,濫殺無辜,寵信奸佞,荒淫無度。周武王上承天意下應民心,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甚至認為紂王不僅不是無道昏君,還是一代聖君,年輕有為。歷史過於久遠,有待考證,故事姑且一聽,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 周武王90歲伐紂93歲去世?戰國竹簡揭開謎團,顛覆了傳統認知!
    姜子牙70歲遇見周文王,武王伐紂時姜子牙大約90歲左右,但《詩經·大雅·大明》裡用「維師尚父,時維鷹揚」來描述,顯示出姜子牙身手凌厲,一點都不像80、90歲的老人。不過,或許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就是這麼傳奇。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又是一部姬發和子魚的愛情史嗎?其實不然!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主線是興周滅紂,封神大戰,不少仙凡死於戰亂,運氣好可以上封神榜;還有一副線,自始至終貫穿姬發和子魚的纏綿愛情,武王為了愛情曾幾次險些壞了大事。有人認為武王大奇葩了,開國君主成就大業不應有兒女情長,其實不然。封神大戰,另擇明主,不但要有戰場經歷,更要有患難與共、心繫萬民的高尚情懷,這樣才能成為一代明君!因此武王姬發需要全方位磨練。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是姬發和紫玉之間的另一個愛情故事嗎?否則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的主線,主線是復興周朝,毀滅周朝,封神大戰,許多神仙在戰爭中死去,幸運地去了封神榜;還有一句話貫穿了姬發和子玉之間的愛情,武王幾次差點毀了大事。有人認為吳王是一朵奇葩,開國其實不應該成就兒女情長。要成為明君、封神大戰一代,不僅要有戰場經驗,更要有高尚患難與共、關愛人民的感情!因此吳王姬需要全方位的訓練。
  •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文王武王父子為伐商準備的五十年
    當然,這誰都知道是假的,人家都已經是長生不老的大羅金仙了,幹嗎還要羨慕小小的人間的富貴呢?但是「武王伐紂」這件事本身對後世的影響力之大卻是「管中窺豹,但見一斑」了。而實際上單純從歷史記錄中看武王伐紂這一戰絕沒有那麼複雜和精彩,完完全全就是一戰而下,連那些普通戰役中常見的「一波三折」都沒有。
  • 《被掩蓋的時間》:被掩蓋的不只是時間,還有未知的真相
    故事邏輯思路題材《被掩蓋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奇幻唯美的愛情故事,本是兩情相悅的青梅竹馬兩人,卻因為一次意外,使兩人身份地位發生了不同,同樣是即將一起上學的兩人,男孩卻因為這個意外在靜止的世界中呆了十幾年,再次出來,已然長成成人模樣,年齡的差距下,還有外界謠言的逼迫,最終使他們遭到了分離。
  • 武王你不要走,我們是好基友
    武王你不要走,我們是好基友武王伐紂,把紂給滅了。
  • 川普「中招」是《封神演義》中武王困「紅沙陣」現實版再現?
    這種神奇般的傳奇故事,似乎與《封神演義》中第四十九回《武王失陷紅沙陣》有些驚人的巧合!話說武王伐紂時,八百諸侯孟津結盟,各門各派的仙家聖尊頻臨凡間,為姜子牙出謀劃策,共破十絕陣,經過正邪大戰後,滅掉世間禍亂。在破十絕陣時,其中有一大惡陣叫「紅沙陣」。破此陣玄妙之處是,需要一個不善武事之人親自上陣,非仁德寬厚的武王莫屬!且說這「紅沙陣」果然奇妙,作法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