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怎麼了?15年再關800家門店!

2021-02-07 服裝群英薈

點擊藍字關注!網聚服裝大咖的平臺


[導讀] 關店對於達芙妮來說也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目前來看,無論是我們還是同行業其他品牌,不大可能像過去一樣以一年700、800家的速度開店了。」

  王芳在四川省下的某個城市裡經營了三家達芙妮鞋店。「這兩年生意不好,挺迷茫的。」她告訴記者,自己加盟了達芙妮已有十年,最好的時候一個月一個店鋪的銷售有20萬元,但現在只有幾萬元。「說多了都是淚。」王芳嘆氣道。

  事實上,像王芳這樣的加盟商境遇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品牌女鞋達芙妮目前的狀況:品牌日益老化,對消費者已無多少吸引力。即使是王芳所處的這樣一個小城市裡,達芙妮的品牌「輝煌」已是蕩然無存。

  品牌的衰弱影響到的不止是加盟商的收益,最大的其實是公司自己。達芙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最新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顯示,其銷售進一步惡化,2015年達芙妮國際核心品牌的同店銷售下跌18.5%。

  店鋪運營方面也不太樂觀,集團第四季度加快整合門店組合,淨關店數量超過了前三季度的總和,達到405家(其中直營店為384家和21間加盟家);而全年集團合共淨關店805家(其中直營店為692家和加盟店為113家)。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31日,達芙妮核心品牌門店總數減少至5597間(5056家直營店和541間加盟家)。

  關店對於達芙妮來說也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目前來看,無論是我們還是同行業其他品牌,不大可能像過去一樣以一年700、800家的速度開店了。」這家公司的公共事務暨傳訊總監黃英哲2015年9月就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像達芙妮這樣的平價鞋業零售商受到電商衝擊巨大,利潤空間正在變得越來越薄。「平價鞋類的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如果是線下購買還好,但一旦上線,哪怕是三五十元一雙的差價也可以影響到他們的決定。」

  「雜牌的崛起(對於達芙妮)衝擊挺大的。」王芳根據她的經驗向記者分析道,「如果你深入市場,會發現在國內的一些小城市甚至以下的地方,這些年來一些雜牌賣得非常好。」

  她舉例的一個品牌是大東。這個起家浙江的女鞋公司在其官網上的介紹是目前在全國擁有超過3000家專賣店,一年累計銷售2800萬雙鞋。記者注意到,這家公司號稱擁有超過200位設計師為其服務,一年的設計鞋款高達3000款。

  按照王芳的說法,能設計出那麼多款式在同行業裡已算「非常厲害」,因為目前市面上幾個常規的大牌往往輸在款式上不夠多不夠新。況且,在價格上,由於這樣的「雜牌」無法與「名牌」達芙妮在名聲上對抗,於是性價比上就高出一大截,「大東的兩雙靴子只賣到120元。如果料子同樣PU皮的,而且又不是非常強勢的牌子,作為消費者,我幹嘛不買那雙便宜的?」王方總結道。

  另外一個原因也許是達芙妮自身願意承認的。在過去的數年裡,這家公司調整了公司的戰略,為了收回代理權不斷與其加盟商發生衝突。「他們前兩年亂殺價,我們進價130元,直營店裡直接賣99元。搞得加盟商人心渙散。」王芳透露。

  對此,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顧問程雄偉表示,這樣的現在在零售商中很常見。品牌擁有者前期期望依靠代理商、加盟商打開渠道,但這樣的模式對於後者其實是存在風險的。不要說小型加盟商,就連百麗這樣的巨頭也會遇到把市場養大,品牌不和它玩的情況。比如2013年,義大利男鞋品牌GEOX在與百麗五年代理期滿後「決定分手」。而在代理期間,通過百麗的努力,使GEOX在國內市場的網點從90多個擴至340個。合作戛然而止意味著百麗五年的渠道投入難以獲取長期收益。

  不止達芙妮,實際上,國內一些創立於十幾二十年前的鞋業品牌如今面對的是品牌老化的問題。「以往只要進行市場擴張就可以掩蓋許多問題,如今卻隨著消費者的日趨理性而行不通了。沒有精細化的管控必將被新興消費者淘汰。」


相關焦點

  • 達芙妮、大東等初現關店潮 電商衝擊中低端女鞋市場
    多品牌女鞋店現打折關門  「怎麼達芙妮、月牙兒、大東等女鞋店少了好多?」這令常常逛街的夏女士疑惑不已。  昨日,記者在武昌中南路某商場旁看到,原來的達芙妮門店已關門,門楣招牌上還殘留著尚未褪盡的「達芙妮」印記。往前走,在武珞路某商場旁,另一家達芙妮門店也關門了。而另一女鞋品牌CNE的門店,目前更是已難覓蹤影。
  • 「鞋王」達芙妮正在「死去」:6000家店全部關閉
    從上市到190億市值,達芙妮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也用了足足17年;但從190億跌到3.4億市值,達芙妮沒怎麼努力,6年就做到了。       達芙妮的電商夢就此破碎,並在很長的時間裡一蹶不振。 直到2014年,電商才重新被提上日程。 但失去的時間已經無法再被追回,達芙妮的電商銷售只佔到了總銷量的十分之一,但線下銷量的下降遠遠不止於此。
  • 達芙妮,徹底涼了?
    這個消息是達芙妮25日晚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披露的,一同出現的還有虧損過億、大規模關店等令人唏噓的消息。雖然上半年長時間的閉店停擺確實是影響實體企業業績的重要原因,達芙妮也確實把鍋都丟給了疫情,但其實對達芙妮來說,只能算是駱駝身上最後一根稻草。
  • 記者打探「平價鞋王」達芙妮門店:兩雙99元鮮有人買
    「平價鞋王」5年關閉超6000家門店   8月25日,被譽為「平價鞋王」的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   紅星新聞記者翻閱過往的業績報告看到,達芙妮自2013年開始,營業額即出現下滑。到了2015年,達芙妮出現了10餘年來的首次虧損。
  • 餐飲大事件186期 | 喜茶香港8家門店關6家;海底撈兩股東套現15.6億港元
    8家門店關6家,喜茶在香港遭遇滑鐵盧;百勝中國計劃,未來數月在小城市開設更多門店;微盟成立智慧餐飲公司,白昱任總裁;盒馬連開7家門店
  • 達芙妮撤櫃背後:潮流退場,僅剩的幾家杭州門店多蝸居超市
    這家超市的達芙妮專櫃,只有她和店長李華兩個人。連同江城路店在內,目前,杭州僅剩幾家達芙妮專賣店,三家以上都依附於超市,少有的一間超百平方米的商鋪,位於距主城區15公裡的良渚。這幾天,李華她們和顧客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總部已經澄清,不會撤櫃,撤走的只是中高端品牌。
  • 一年關掉827間門店 達芙妮女鞋到底怎麼了?
    3月29日晚間,達芙妮公布了其截至去年底的全年業績,在營業額減少19.1%至83.79億港元的同時,其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額為3.79億港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超300%。這是達芙妮近10年來的首次虧損,再往前一次則要追溯到2001年,彼時其還未大舉擴張。不僅如此,包括百麗、星期六在內的國內幾大女鞋企業目前多遭遇增長瓶頸,門店收縮,同店銷售亦是下滑等情況。
  • 一代「鞋王」達芙妮衰落 輕資產模式能挽救頹勢嗎?
    1995年,達芙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上市。1996年後,達芙妮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內最暢銷產品。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達芙妮也一直在探索新的機遇。由於達芙妮做的一直都是「批發」生意,嚴重依賴加盟商的渠道,在1999年經歷了渠道危機之後,達芙妮於2000年開始變革。   在此期間,達芙妮更換了品牌標誌及店面裝修風格,經營範圍也由商場專櫃轉向街邊店。
  • 武漢Zara門店集體關閉 還有這些大牌也關店了
    武漢集體關店,更多大牌也關店!網友:網購太方便了)近日,武漢所有的ZARA門店突然全數閉店,引起大家的關注。雖然隨後Zara表示後期還會再開的,但卻引發大家對實體店「關店潮」的關注。數據統計,2019年在美國零售商關閉9300多個店鋪,創歷史新高。而在中國,拉夏貝爾、達芙妮等關店潮,更是讓人深刻地體驗到實體店的難。
  • 達芙妮,就輸在了這個字上
    頂峰時期坐擁6881家龐大門店的達芙妮,現在已經關到僅剩300家左右。這種落魄,很難跟「每賣出五雙女鞋就佔一雙」、「年銷售近5000萬雙」的昔日鞋王聯繫起來,達芙妮到底經歷了什麼?股價自從2013年一路下跌的達芙妮.
  • 關閉1009家門店、一代鞋王倒塌!背後原因驚人!
    家門店!近日,鞋類品牌巨頭達芙妮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2017年,達芙妮淨虧損高達近8億港元;同時,2017年達芙妮集團在全國範圍內共關閉1009個銷售網點,其中包括317家達芙妮直營店。財報一經公布,迅速引爆了網絡、新聞媒體、微信朋友圈!
  • 早報| Chloé年收入不及1億美元或將換創意總監;達芙妮去年關店近...
    據品牌提交的報告顯示,在截至2019年3月的年度內Chloé銷售額從上一年的2.15億歐元大跌136%至9100萬歐元,而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該品牌的收入也錄得38%的跌幅。截至去年9月,Chloé在全球擁有228家精品店,其中124家為直營店。
  • 達芙妮百麗的強勁對手:只賣「百元鞋」,今坐擁8000家店年銷50億
    文:加七馬雲曾經做過一個「預言」:未來10年內,國內將有一半的實體店「倒下」,而這個預言已經開始應驗了。隨著各大電商平臺的崛起,網購已經逐漸融入進國人的生活中,實體店的客流量銳減,但房租卻在不斷增加。在這個大環境下,網購平臺上湧現出許多新品牌,進一步衝擊到了實體店,很多曾經銷售火爆的品牌迎來了「關店潮」。就拿女鞋品牌來說,達芙妮女曾是國內的女鞋巨頭,現在卻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關閉上千家門店,一代鞋王百麗也走上了退市「賣身」的衰敗之路,許多頂尖鞋企的業績出現了滑鐵盧,陷入危機。
  • 從6800家門店到退出實體零售,達芙妮怎麼了?
    2015年達芙妮的庫存周轉期甚至達到218天。也就是說,不加上設計和生產的時間,達芙妮一款鞋,從入庫到全部銷完,要花7個月。同期百麗國際的庫存周轉期只有134天。達芙妮鼎盛時期有6800多家專賣店。當時,一條街3家達芙妮,甚至7家店的情況並不鮮見。達芙妮同店銷售從2012年就開始下降,這說明開業一年以上的門店同比難以獲得有機增長了,可能出現了新店和老店相互競爭傾軋的情況。
  • 「女鞋之王」成「關店王」:虧損5億,市值縮水97%,關店3000家
    在業績公告中,我們還看到了達芙妮毛利率在下降。公告稱,營業額減少這主要是由於銷售點按年減少25.9%及其核心品牌業務同店銷售下跌。由於過季產品在銷售組合中佔比增加,集團毛利下降至10.8億港元,而毛利率則下降至47.8%。也就是說,由於賣的產品中很多都是過季打折產品,導致毛利率下降了。毛利持續下跌的一大原因,是達芙妮的平均售價持續下滑。
  • 這些臺灣品牌曾經大紅大紫如今哀鴻一片 它們怎麼了?
    達芙妮兩年關店1600家市值縮水90%,錢櫃基本上都關門了,百腦匯、大洋百貨業績下滑大量關店,HTC、宏基、華碩也賣不動……這些臺灣品牌到底怎麼了?達芙妮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臺灣品牌了,最高峰擁有6800多家門店,近幾年女鞋品牌百麗、星期六、千百度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沒有哪一家比達芙妮更難過,曾經喊出「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的達芙妮,最近3年的市值直接打了1折。
  • 「國民女鞋」跌落神壇,一年關店1900多家,市值跌的只剩下零頭
    事實上近些年來不少曾經陪伴80後的一些品牌,都面臨了關店、破產的情況。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就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並且進入破產清算階段。而除了真維斯之外,曾是一代「鞋王」的它,也從輝煌走向了落幕。說到這裡相信已經有人猜到了,這一品牌就是達芙妮。
  • 2年關4店!民生百貨再關龍首店!
    民生百貨龍首店位於西安城北未央路盛龍廣場,2014年11月29日試營業,滿打滿算經營時間5年半。 門店官宣通知稱:因民生百貨戰略轉型調整,龍首店於2020年7月1日起正式閉店。顧客所持的民生預付卡、會員積分等業務可在民生百貨其它門店進行辦理。
  • 又一「國產」品牌面臨倒閉,一年關店數千家,曾被稱「國民女鞋」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看法,每次搭好衣服準備穿鞋出門時,總會感覺鞋子與衣服不搭,於是糾結的你總會再換幾雙鞋,達到自己心中的預期後在出門,而且出門後總感覺別人在盯著你的鞋子看,這種情況下導致很多人在不斷買鞋,雖然家裡有很多鞋,可是你會發現自己常穿就那麼幾雙鞋。
  • 早報|達芙妮將徹底退出實體零售;江南布衣2020財年利潤大跌28.5%;I...
    受疫情對店鋪運營和市場需求造成的負面影響,達芙妮決定徹底退出中高端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截至報告期末,達芙妮擁有約293家零售店,不及巔峰時期6881家門店的5%,僅過去一年就關閉了2395家店,日均關店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