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1009家門店、一代鞋王倒塌!背後原因驚人!

2021-02-28 水木然學社


本部分轉載

來源:網際網路熱點


輝煌三十年的鞋王,轟然倒塌

一年時間關閉1009家門店!

近日,鞋類品牌巨頭達芙妮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2017年,達芙妮淨虧損高達近8億港元;同時,2017年達芙妮集團在全國範圍內共關閉1009個銷售網點,其中包括317家達芙妮直營店。

財報一經公布,迅速引爆了網絡、新聞媒體、微信朋友圈!

誰都沒有想到,一代鞋王「 達芙妮 」竟然沒落到了這一步!一下關閉了近三分之一的門店網點!!!

我們在百度公開查詢了下達芙妮的基本資料!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達芙妮共有4598間直營店和1010間加盟店,僅2012年上半年達芙妮就新增了411間直營店;

同時,據2012年達芙妮的半年報顯示,僅僅2012年上半年達芙妮的營業額就高達50.8億港元,同比增長28.9%,經營利潤大增11.0%至7.0億港元!

那時候的達芙妮,如日中天!一年新增的門店就將近一千家!!!

在當時,幾乎任何一家百貨商場,都有達芙妮的門店!或是直營門店,或是加盟門店!甚至有的商場還不止一家「 達芙妮 」的銷售網點!

當時鞋界有一句非常出名的金句:百麗是女鞋業的「奔馳」,達芙妮是女鞋的「寶馬」!

然而,短短5年的時間。。。一切都化為烏有!

作者:水木然

內容選自變革三部曲

這兩年急轉直下的傳統品牌越來越多,比如百麗、達芙妮、美邦,再比如運動品牌德爾惠等等……

傳統品牌相繼倒塌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究其本質:當很多品牌還在因循守舊、盲目擴張的時候,殊不知商業的邏輯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當傳統的營銷理論、運營系統、渠道體系,都已統統失效,我們應該求變,而不是蠻幹。

喧譁之後,我們必須靜下心來分析這套變化背後的邏輯和規律!讀懂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從頭再做一遍!

2、每一個環節都有難以承受之重

首先,我們很有必要把傳統商業的問題先梳理一遍:

對於生產商(工廠)來說,用工成本越來越高,稅率負擔越來越重,而且隨著出口形勢的下行,很多都從出口轉內銷,導致國內競爭更加激烈,再加上很多工廠都是貼牌去生產,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附加值,利潤越來越低,處境越來越困難。

 

對於品牌商來說,上下遊三角債纏身,而且庫存居高不下、電商衝擊嚴重;利潤率也急劇下降,再加上屬於實體發展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這讓資本市場望而生畏,於是越走路越窄。

對於百貨商城來說,他們對發展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擴大營業面積、內部豪華裝修的層次上,然後經營成本大幅度上升,規模經濟效益遞減。再隨著品牌商的兵敗如山倒,撤櫃比入駐的多,倒求品牌商的反向趨勢已經形成,各種裝修補貼和廣告補貼已經讓百貨業的業態成為雞肋,商場周邊街店與小型小商圈的開成更是雪上加霜。

 

對於代理商來說,他們只是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受制於品牌商的各種政策,沒有發言權,他們手裡大量的資金已堆積成貨,各種新模式、新想法、新技術因無法與品牌商的整體戰略規劃同步也屢屢擱淺,可謂進退兩難。

 

對於終端店來說,房租和百貨商場的扣點居高不下,打折促銷已經成銷售必行之道,有折有賣,不折不賣,然後還得跟電商拼價格,在銷量和利潤的夾縫中左右糾結。

總之,這就是傳統商業的現狀:每一個環節的老闆都太累、利潤都太低、人才都太缺、風險都太大。老闆們都覺得太亂、都不缺想法、卻又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當然,一部分人開始出來折騰新概念,從020到網際網路+,再到網際網路思維,結果都是曇花一現,折騰了一番還是回到了原點。

 

其實,我們之前的創新都是概念上的創新,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身。

3、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追溯一下上述環節,會發現「庫存」和「折扣」,是吞噬傳統商業的兩大黑洞。庫存導致低效率,折扣導致低利率,這兩者都是可以致命的,更何況疊加到了一起。

 

先來看看「庫存」是如何產生的?如圖:

 

這就是傳統產品的通路,是一種連鎖的大批發模式,每一個下遊環節必須先花錢向上遊環節拿貨,而且每一個環節拿貨的數量都是有要求的,因此產品不是賣給消費者的,而是先賣給了代理商,代理商再賣給了經銷商,最後才賣給了消費者。

 

這其實是一種自上而下式的攤派做法。但是產品的銷量是一定的,超出市場消化能力之外那部分產品就變成了庫存,層層分布在各個環節手裡。

 

那麼,「折扣」是怎麼產生的呢?

 

庫存導致了資金回流與周期問題,各級為了甩掉自己手裡的庫存,總會儘可能的給到下級更低的折扣。因此,降價是傳統商業最原始的訴求。

 

再比如,做大的代理商會拿渠道來威脅廠家,你必須降低折扣(比如按3.5折供貨)我才繼續拿貨,而做得半死不活的代理商,你不給他降低折扣就馬上關門了。

這種邏輯傳導到產品的價格上就導致價格戰,有折有賣,不折不賣,你低我更低。

 

而廠家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在降低折扣的同時,抬高了產品的標價(吊牌價),但是標價遠遠高於成交價,因此整個市場完全陷入了沒有章法的局面,混亂不堪。最重要的是:品牌價值也開始貶值。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國內的品牌,諸如李寧、美特斯邦威等等好像一年四季都在打折……於是很多品牌積累多年的形象被「折扣」一招打敗。

 

這就是大批發時代的商品通路模式,已經瀕臨崩潰。

 

3、網際網路是如何改變商業邏輯的?

由於網際網路的公共性和連結性,消費者有機會直接跟各種品牌方接觸,於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直接付錢給品牌方(生產方),這就導致現金只是從各種渠道方和服務方經過了一下而已。

傳統商業是賺差價的邏輯:產品經過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會加價然後再出貨,所以現金流是層層加價的。這是一種侵吞關係,你的上下遊環節究竟賺了多少錢你都是不知道。

而未來的商品應該直接從品牌商手裡賣給消費者,然後從工廠到經銷商等各個環節再來分配自己的利潤,這裡沒有供貨價,也沒有供貨折扣,而是由品牌商根據庫存的倉位,統一制定零售成交價。

渠道方和服務方只有等品牌方拿到錢之後,再按照各級渠道的作用和服務,和大家一起分享利潤。也就是說未來你能賺多少錢,都是公開、透明的,當然你的價值越大,能吸引的人就越多。

以前,現金流不如利潤率重要。未來,現金流遠比利潤率重要!

未來流經你這裡的現金流就會越多,你賺的錢就越多。這冥冥之中也應了一句話:你只管努力,不求回報,上天會安排好一切的!

商家和消費者的關係,正在從「買賣關係」升級成為「服務關係」,未來比拼的是你的深度服務能力。

未來的一切生意都是光天化日之下進行,每一筆訂單都是眾目睽睽之下產生,你想坑蒙拐騙,門都沒有。

4、未來你靠什麼而活?


未來的社會只有三種企業角色:


1. 負責國計民生的資源型企業(國企、央企)

2. 負責商品流通的平臺型企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

3. 在各種細分領域裡有獨特產品或深度服務的小公司(價值主體)


除此之外,就是各種游離在各種平臺上的個體,比如:網店主、自媒體、律師、設計師、會計師等等(價值個體)。


如果以上這些都沒有你的位置,你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定位了。


在社會不斷向「平臺+個體」的結構轉變過程中,平臺先淘汰掉了一部分人:各級經銷商、中介、經紀人、銷售等二道販子等。


與此同時平臺又需要很多新人:技術、美工、客服、採購、策劃等運營人員。

每一個平臺都需要一個規模化團隊去運營。雖然大量中間商不存在了,但是大量服務人員出現了。


比如由於產品越來越趨向定製化,所以大量產品設計師出現了,比如由於產品的後期服務越來越重要,所以大量售後人員和客服出現了。


平臺的價值,就是通過運營能夠精準地將接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接起來。


於是定製化、個性化產品越來越多,並且都在千方百計地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這就是點對點的服務。

  

而之前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是無法直接對接的,所以只有讓大量的中間商去充當,但是這些中間商只充當了信息橋梁作用,並沒有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也就是說:原來的投機倒把、囤積居奇、反經濟周期、低買高賣等差價思維,正在被一種創新、與眾不同的創造性思維取代。


所以未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成為一個價值放大者,即:你要使產品或服務流經你這裡時能把它的價值放大,這樣流體才有流經你這裡的價值。而不是成為一個傳統的阻隔,讓人家必須從你這裡流通,然後去收個買路錢。


在未來的價值鏈裡,你要想獲得價值,自己首先得有存在價值。


未來社會,產品、信息、貨幣、人群的流通會越來越快速,而中間所有的阻礙,也就是傳統那些存在卻不產生價值的節點,都會被衝擊掉,比如那些加價的代理商、經銷商、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的商家、囤貨的投機者等等。


按照這個邏輯,社會一定會越來越公正,價值正在變得越來越對等,這才是一個高效運轉的社會,中國正在一點點接近!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有人悲觀,有人奮起。

悲觀的人認為中國開始做什麼都不賺錢,奮起的人看到了商業重組的希望,認為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從頭再做一遍!

整個世界都在被推倒重建,不要再為你的過去的成功而驕傲了,也不要為你過去的失敗而氣餒,未來屬於每一個勤勞、智慧、攜帶正能量,而又大膽迎接變革的人!

更多文章請閱讀水木然變革系列叢書

(點擊下面可直接購買)

也可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微店購買

↓↓↓

相關焦點

  • 一代「鞋王」達芙妮衰落 輕資產模式能挽救頹勢嗎?
    原標題:一代「鞋王」達芙妮衰落,輕資產模式能挽救頹勢嗎?   一代「鞋王」貌似真的要隕落了。
  • 從福建發家的一代鞋王崩盤!SHE、全智賢曾代言,很多廈門人都買過…
    隨著潮流界的更新換代此消彼長不止達芙妮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宣告破產曾經稱霸一時的百麗也說涼就涼這些名牌鞋漸漸冷清風光不再2005年SHE的新歌《月桂女神》空降音樂平臺熱搜榜愛上SHE,愛上達芙妮這句廣告詞也傳遍了大街小巷
  • 達芙妮虧損超7億元,一代鞋王為何突然倒塌?
    在中國的鞋履行業,能稱為是「鞋王」的大概只有兩家,一家是百麗,另外一家就是達芙妮。不過這兩家巨頭都沒有躲得過時代的洪流,如今的達芙妮也將走上百麗的老路,揮手與市場說再見了!而隨著中國鞋履行業的快速發展,達芙妮顯然是趕上了行業的風口期,開始著手建立起自己的自營專賣店網絡,並且避開「中高端」路線,以「基本款」為主,這一營銷戰略也讓達芙妮這一品牌更加的「接地氣」,並且成為了每一位顧客的首推選擇。
  • 「女鞋之王」成「關店王」:虧損5億,市值縮水97%,關店3000家
    達芙妮曾經是一代愛美女性的青春記憶,被稱為「女鞋之王」、「女鞋寶馬」、「大眾鞋王」。在大小城市的街頭、商場,隨處可見達芙妮的專賣店。在2004年前後,中國每售出5雙鞋,就有一雙是達芙妮。但如今,曾經的休閒鞋類大王達芙妮卻陷入虧損的泥潭無法自拔,甚至掀起了關店潮。那麼,「女鞋之王」達芙妮美人遲暮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 「鞋王」達芙妮正在「死去」:6000家店全部關閉
    SHE的才能當然也不能浪費,她們還為達芙妮唱了一首品牌主題歌《月桂女神》,方文山寫的歌詞「我的愛很不一樣」、「沒有一種愛可以在自由之上」、「比誰都不平凡」擊中了無數敢愛敢恨的年輕一代,她們哼著
  • 蘋果將在法國臨時關閉17家門店 線下實體店面臨生死考驗
    自疫情以來,蘋果公司並非第一家關閉線下門店的科技巨頭,此前微軟也曾宣布關閉所有門店,線下實體店面臨生死考驗。蘋果將在法國臨時關閉17家門店巧合的是,蘋果將在法國臨時關閉17家門店的的消息結合蘋果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來看也頗為耐人尋味。
  • Zara母公司擬關閉上千家門店 投資電子商務
    Zara母公司Inditex近日宣布2020-2022發展計劃,將在全球範圍內永久關閉旗下1000至1200家門店,加速發展線上銷售,在電子商務領域投資10億歐元,以順應疫情後大眾消費習慣的改變。《五日報》報導,2019年是Inditex集團有史以來關閉門店數量超過開店數量的一年。僅在西班牙就關閉了55家門店。在本次宣布的計劃中,還將在西班牙關閉250至300家門店,在歐洲其他地區關閉340至400家門店,在亞洲地區關閉340至400家門店,在美洲地區關閉約100家門店。
  • 鞋界「優衣庫」大東開8000家門店 溫州人能重新奪回鞋王麼
    溫州人還能重新奪回「鞋王」之稱麼?沒有達芙妮就沒有大東你有沒有進過「大東」的鞋店?紅白相間的配色、醒目的「DUSTO」logo、經常出現的折扣標語,這些是一家典型「大東」門店的標配元素。低價,是很多人聽到「大東」的第一印象。
  • 記者打探「平價鞋王」達芙妮門店:兩雙99元鮮有人買
    原標題:記者打探「平價鞋王」達芙妮門店:兩雙99元鮮有人買   達芙妮關閉中高檔
  • ZARA母公司計劃關閉全球1200家門店 廣州門店怎樣了
    現場:門店大部分消費者尚不知道關店計劃天河城ZARA門店,現場熙熙攘攘在天河城、天環兩家ZARA店,有消費者對南都記者表示,自己尚未聽說門店關閉的相關消息。剛買單的陳女士表示,如果以後ZARA徹底轉線上,可能不會再購買了。
  • lululemon暫時關閉大陸29家門店 在抖音等平臺設立直播群
    2月5日下午,《lululemon(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基於近期公共衛生於預防疫情的考慮,即日起,lululemon將暫時關閉中國大陸地區共計29家門店,其中北京5家、上海9家、成都2家、廣州3家、深圳3家,重慶、西安、廈門、瀋陽、杭州、蘇州、武漢各1家。
  • 美國老牌海鮮餐廳出售核心資產,永久關閉數家門店
    美國老牌海鮮餐廳出售核心資產,永久關閉數家門店2020-12-21 11: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作者/&nbspJason&nbspHuffman編譯/&nbsp胡路怡&nbsp上周六,美國一家老牌高端海鮮連鎖餐廳Legal&nbspSea&nbspFoods宣布出售旗下大部分資產,並永久關閉多處門店
  • 「東江古榕之王」竟然倒塌!千年古樹讓人惋惜!
    「東江古榕之王」竟然倒塌!千年古樹讓人惋惜!8月8日凌晨0時20分,廣東河源市龍川縣通衢鎮一棵古榕樹突然發生「腰折」斷裂。古榕樹有5條枝幹被折斷,傾覆於通衢廣場與鄰近街道。目前,榕樹的樹幹倒塌之後,對鄰近的房屋、路燈等造成些許損傷。通衢鎮黨委政府已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對榕樹倒塌範圍進行封鎖,組織工作人員對現場進行清理,對樹幹進行保護,組織人員有條不紊地清理著倒塌的樹枝。並聯繫縣林業等相關部門對古樹倒塌原因進行調查並搶救。
  • 一代鞋王如今只剩4家門店蝸居杭城超市!網友:青春結束了
    李華當時在街邊店當店長,另一家門店就開在對面,賣的鞋款也差不多。李華很不理解,為什麼要同時開兩家達芙妮自相競爭。那年,28歲的林青青也加入達芙妮,成為導購,在延安路旗艦店僅做了三四個月,就升為店長,「因為開的新店太多了,當時杭州就有二三十家店。」
  • 達芙妮百麗的強勁對手:只賣「百元鞋」,今坐擁8000家店年銷50億
    在這個大環境下,網購平臺上湧現出許多新品牌,進一步衝擊到了實體店,很多曾經銷售火爆的品牌迎來了「關店潮」。就拿女鞋品牌來說,達芙妮女曾是國內的女鞋巨頭,現在卻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關閉上千家門店,一代鞋王百麗也走上了退市「賣身」的衰敗之路,許多頂尖鞋企的業績出現了滑鐵盧,陷入危機。
  • 一代鞋王達芙妮隕落,僅僅因為跟不上時代?
    鞋王達芙妮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它,它在以前可以說是潮流的代名詞。但是近年來一代鞋王卻慢慢的隕落了。面對這個一代鞋王的隕落,這當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 虧損15億,計劃關閉1200家門店!全球時裝巨頭Zara也加入了關店潮
    在繼星巴克、達芙妮、施華洛世奇、Gap等多個品牌出現裁員閉店潮之後,全球時裝巨頭Zara也加入了關店潮。1受疫情影響 計劃閉店1200家近日,全球時裝巨頭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發布半年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淨虧損1.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 高瓴531億港元私有化一代鞋王,只用2年讓其重生,張磊做了什麼
    2017年7月27日,創立40多年的一代鞋王從港交所退市,以高瓴資本為主的買方以513億港元的價格完成了百麗鞋業的私有化,這是港交所至今最大的私有化,百麗私有化的價格相比於高峰市值1500億港元已經跌去大半,私有化完成後,高瓴資本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是百麗鞋業的控股股東。
  • 曾飽受歡迎,現關閉上千家門店,損失上百億
    在美特斯邦威最輝煌的時候,曾做到了5000對家門店,大多數青少年都在美邦買過衣服,年收益能夠高達百億。但是現在美邦的門店數在以極快的速度減少,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沒去美邦買過衣服了,有多久沒有在大街上看到過美邦的門店了。
  • H&M或將關閉香港旗艦店!快時尚品牌除了撤店還在做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近期,有報導稱瑞典快時尚品牌H&M或將關閉香港旺角旗艦店。而在此之前,英國的快時尚品牌Topshop、美國快時尚品牌GAP等也宣布或已經實施了在香港的關店計劃。快時尚服裝品牌的「衰退」似乎進入集中爆發期,尤以在近年來快時尚品牌搶佔的中國市場表現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