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大愛獻光明--香港趙幼斌楊氏太極拳總會八年不懈助力「健康快車」慈善活動

2021-03-01 趙幼斌太極文化

2015年7月12日在香港伊莉莎伯體育館,香港趙幼斌楊氏太極拳總會參加了香港「健康快車」的慈善義演活動。他們表演了傳統楊氏太極拳30式和37式、楊氏太極刀、以及由太極拳、劍、對打組成的綜合匯練等四組節目。


「健康快車」的由來是是在香港回歸祖國之際,一群熱心的商界人士籌建了首列「健康快車」眼科火車醫院,旨在為貧困白內障患者提供免費手術治療,讓他們重見光明,擺脫因病致貧的境況。1997年7月1日,第一列「健康快車」從香港出發,沿著鐵路駛入內地偏遠地區為貧困的白內障患者實施手術。目前「健康快車」火車醫院已從1列發展到3列,為了擴大服務範圍,「健康快車」還在內地設立了10個眼科顯微手術中心,迄今已免費幫助逾十幾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恢復視力。


為延續「健康快車」的光明使命,及推廣普及體育文化在小區概念,「健康快車」與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聯合主辦,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協辦的「健康快車武林群英匯光明」,是每年香港武術界的一大盛事,每年都有上百個武術團體參與其中,為「健康快車」慷慨捐助、義務表演。


香港趙幼斌楊氏太極拳總會已經連續八年參加「健康快車」義演,總會會員累計為「健康快車」捐贈善款30多萬港幣,還兩次榮獲「籌款銀獎」。以官方統計一例手術成本為2000左右,總會已幫助150人白內障患者恢復視力。香港趙幼斌楊氏太極拳總會的理事及會員,在不遺餘力的繼承和發揚楊氏太極拳和傳統文化同時,還厚德積善、達濟天下,傳播太極大愛,為社群的健康、快樂、祥和、安定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楊氏30式太極拳表演

楊氏太極太極13刀表演

楊氏太極拳綜合表演



相關焦點

  • 太極師父的獨特情懷
    今年4月,在參加了師父特意籌劃和精心組織的「2019陝西太極文化節暨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成立35周年慶典高峰論壇」大型活動後,對師父根深蒂固的太極情懷有了更深的認識。之後,便有一種衝動縈繞心頭,那就是想為師父寫點什麼,否則,就有點不吐不快的感覺。師父趙幼斌先生是個極具太極情懷的人!
  • 太極大家傅聲遠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舉行
    當代卓有影響的楊式太極大家傅聲遠先生3月27日19時42分在上海逝世,遺體告別儀式4月2日9時在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各界人士近兩千人參加了告別儀式和追悼活動。  傅聲遠,1931年生,河北永年廣府人,為楊式太極拳嫡親傳人。
  • 楊氏太極拳之「慢」
    點擊「太極健身匯」關注我☀做最好的中國太極文化推廣平臺楊氏太極拳之
  • 楊氏太極拳88式
  • 話說太極拳(12)|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八十四式為新架,也可稱為健身架,是王其和弟子劉仁海在師傳拳架的基礎上,為適應人們追求健康的需求,從楊式太極拳中吸收了一些拳勢打法形成的套路,更增加了它的健身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王其和式太極拳祖訓:學拳先學德,練拳先練順。十字要訣:德、順、輕、靜、松、柔、圓、緩、勻、空。王其和留下有太極拳專著《太極拳譜》手抄本。王其和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主要有大弟子劉仁海和王其和之子王景芳。
  • 太極英雄用武之地,打造史詩級「拳場」
    中國武術協會原主席、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原主任李傑先生特地為「太極名家公益大講堂」直播活動題詞,高度讚揚太極人的奉獻與激情。     3月10日下午15:00-16:00楊式太極名家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會長趙幼斌老師主講《楊式太極拳八法精要
  • 陳家溝太極拳在香港展演啦!陳正雷太極助力「2018香港歡樂春節文化廟會—中華源·老家河南」!
    香港歡樂春節文化廟會—中華源·老家河南」活動在香港九龍公園廣場拉開帷幕。受主辦方邀請,陳正雷太極表演隊的六名優秀教練赴港參加了此次文化廟會,為香港同胞帶來了正宗正源的陳氏太極拳表演。同時,陳家溝陳正雷太極拳館香港分館也積極參加了本屆文化廟會精彩的太極快閃互動表演。
  • 香港太極拳發展概況 (鄧昌成)
    梁勁予與曾如柏等都是陳微明在廣州開設致柔分社時的學員。臺灣熊養和先生,師承國學大師胡樸安學太極拳,胡樸安亦是陳微明早年學生。梁通古文,視師如父,禮節甚嚴。更得師之推介,受教於太師傅楊澄甫,得日夜薰陶,藝業大進。梁之詩書畫亦甚出眾,遊學京津滬杭,曾師從胡佩衡等研習書畫、篆刻,收藏書畫極富。梁隨名醫石筱山學習針灸、內科及跌打傷科。後因祖母年事已高多病,辭師回到廣東故裡,懸壺濟世。
  • 談太極拳的「知覺運動」——太極拳「感覺」的學習
    那麼看看《現代生理學》又是如何闡釋感覺運動的:「感覺是客觀物質世界在腦的主觀反映,是機體賴以生存的主要功能活動之一」。太極拳強調的認知是從意到身知的感覺,是人類獨有的心知、理知、交知、言知通過太極拳運動後產生的感受、感知、感覺。這是經過腦的主觀反映後整合形成的形體與內外環境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太極拳術上體現。亦是「人和動物通過對體內外環境變換的感受或感知」的本有良能。
  • 太極巨星隕落,同道沉痛悼念:陳式太極拳國際推廣傑出貢獻者、全美陳式太極拳總會會長程進才大師逝世!
    先生的仙逝,是整個太極拳界的一大損失,太極巨星隕落,全體同道哀痛,大師一路走好!程進才,字良清,一九五三年出生於河南溫縣,常年旅居美國,現任美南河南同鄉會會長,美國文體藝術聯盟主席,美國全國武術總會顧問,美國太極拳總會顧問,國際陳式太極拳推廣中心負責人,中國河南省焦作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焦作市武術協會副會長。美國「世界功夫」報發行人。
  • 話說太極拳|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八十四式為新架,也可稱為健身架,是王其和弟子劉仁海在師傳拳架的基礎上,為適應人們追求健康的需求,從楊式太極拳中吸收了一些拳勢打法形成的套路,更增加了它的健身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王其和式太極拳祖訓:學拳先學德,練拳先練順。十字要訣:德、順、輕、靜、松、柔、圓、緩、勻、空。王其和留下有太極拳專著《太極拳譜》手抄本。
  • 陳、楊氏太極拳競賽套路動作及攻防含義比較
    較之於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有些許不同。從運動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後者主要是通過骨盆運動的方式,也就是通過骨盆繞一垂直軸來進行性轉換的幅度更大,並且在該過程中保持相應的旋移性。在步法過程中,重心向迴旋移並左右腳跟著地的時候,因為繞一垂直軸的幅度要大,所以骨盆繞丫冠狀軸後仰。骨盆後仰的時候,軀幹從頭到尾間變成一條直線,可以更好地當作身體的轉軸,以便更好地轉動在一垂直軸。
  • 楊氏少侯小架人盤太極拳
    楊少候是楊健候長子,七歲學拳,拳技得家傳於二伯父楊班候和父親楊健候,童年時得到祖父楊露禪的親自指導,太極功夫名冠於世。民國年間被人稱作「太極第一人」,與人推手「出手不見手,見手混身手」,因此又被人美喻為「千手觀音」、「聖手觀音」。      楊少候將大架太極拳喻作「長手」,小架太極拳喻作「短手」。
  • 【和太極再創大馬紀錄】陽光孩子,未來希望!全民共享太極,促進社會和諧大型慈善活動在馬來西亞舉行
    (馬來西亞)控股有限公司承辦的【陽光孩子 未來希望】全民共享太極,促進社會和諧大型慈善活動在馬來西亞安邦二小舉行。這是一次非同一般的慈善活動,來自17所雪蘭莪州華文小學的老師、學生、家長、外國友人等近2000人參與,是和太極繼2016年舉辦的最多國際代表參與太極活動打破大馬紀錄大全後的又一次壯舉!
  • 近代太極拳的先驅(作者:趙斌、趙幼斌、路迪民)
  • 楊式太極拳85式與103式對照表
    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架是楊振銘、趙斌、傅鍾文依據楊澄甫先師的定型拳架所傳,楊振銘是楊澄甫長子,趙斌、傅鍾文分別是楊澄甫二兄楊兆元之外孫和外孫女婿,因楊兆元早逝,趙斌自幼居住在楊澄甫家,7歲開始學拳,得到外公傳授指點,早有根基。所以可以說楊振銘、趙斌、傅鍾文所傳的八十五式太極拳架是楊澄甫先師的定型拳架最早、最原形的套路,而且影響最深、最廣。
  • 話說太極拳(13)|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陳正中,1940年生,25歲時在無錫致柔拳社隨寧大椿學習楊式太極拳,寧大椿1934 年在上海從王薌齋學習形意拳,後在致柔拳社向楊澄甫、田兆麟、陳微明學習的太極拳。1973年,陳正中赴北京隨陳照奎學習陳式太極拳一路及推手。1981年移居香港,教拳於天台及九龍信號山。其他太極拳流派在香港也有流傳。
  • 《愛無止境---健康快車的2018》公示材料
    愛無止境----健康快車的2018 >>>點擊收聽音頻12月11號,來自北京人民醫院的眼科醫生在廣東肇慶為慈善公益項目如果沒有這次免費的白內障手術,失去光明的不僅僅是何妹仔本人,這個家庭恐怕也要長久的生活在陰霾當中。音  響:火車緩慢行進的轟鳴【壓混】主持人:健康快車火車醫院是專為中國內地貧困白內障患者開展免費手術治療的公益慈善項目。它始於1997年7月1號香港特區成立之際,面對著來自祖國各地的賀禮,香港市民將這列健康快車當作了答謝的禮物送給了內地百姓。
  • 「健康南陽行·大醫獻愛心」尖峰眼科健康扶貧眼健康公益活動走進...
    10月15日、23日,南陽市衛健委等單位主辦「健康南陽行·大醫獻愛心」健康扶貧公益活動,應通知要求南陽尖峰眼科醫院共同參與了活動,與當地診療機構一起走進社旗和鎮平。為當地居民群眾開展眼健康公益篩查活動,發放愛眼護眼知識宣傳資料,普及眼健康醫學常識。
  • 楊氏太極拳動作名稱考證
    太極拳命名者將太極拳與日常生活常見物品聯繫起來,使習練太極拳者易於掌握拳架或套路動作之型,更易理解太極拳的技法。接著才是「起勢,兩手舉動,陰陽即起,太極產生。待拳架將練完時,千萬不可忽略「收勢合太極」 拳式,合太極者,合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仍歸於太極,即收其心意氣息,復全歸於丹田,凝神靜慮。   攬雀尾     太極宗師楊澄甫先生說:「攬雀尾為太極拳體用兼全之總手。即推手所謂黏連粘隨。往復不離不斷。逐以雀尾比喻手臂。故總名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