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太極……
山右王宗嶽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1),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2)。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3)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4)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5)而有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枰(6)凖(7),活似車輪,偏沈(8)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舍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網絡文章,紛繁複雜,良莠不齊。既有讀之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真知灼見,亦有牽強附會、東拼西湊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說般雲山霧罩、故弄玄虛的。我輩習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雙慧眼,才能在眾多的文章中汲取營養。以我之見,通篇文章能夠有一句話對自己有用,能夠讓自己記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分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摘要:本文主要對陳氏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進行對比,對其中的典型招式從攻防以及套路動作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並且得出相關結論。通過文章的論述,可以更好地明確兩種不同的太極拳存在的優缺點。
陳氏太極拳在演練過程中更加重視重心垂直軸的變化,通過肩肘髖膝幾個重點的關節角度進行變化實現在重心水平上的波動,這也充分說明了太極拳中的「立如平秤」。陳氏太極拳要求相對的平穩,但不是絕對的平穩。通過左右側肩關節的角度變化能夠體現出該太極拳的拳理特點:協調對稱、動作連綿平緩,因此也能夠總結出陳氏太極拳節奏更加鮮明。在陳氏太極拳中,節奏是其最為明顯的表現,這也能夠體現出其韻味。通過具有舒緩的動作波浪式前進,同時其中的柔化動作慢、剛 發動作快,整個拳法套路都是非常連貫協調額,因此在演練的過程中能夠實現精神、意念之間的高度協調,同時也能夠做到剛中帶柔、快慢相間。
較之於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有些許不同。從運動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後者主要是通過骨盆運動的方式,也就是通過骨盆繞一垂直軸來進行性轉換的幅度更大,並且在該過程中保持相應的旋移性。在步法過程中,重心向迴旋移並左右腳跟著地的時候,因為繞一垂直軸的幅度要大,所以骨盆繞丫冠狀軸後仰。骨盆後仰的時候,軀幹從頭到尾間變成一條直線,可以更好地當作身體的轉軸,以便更好地轉動在一垂直軸。兩種不同的太極拳都能夠通過脂肪和蛋白質的氧化過程來提供活動的能量,陳氏太極拳在演練過程中對於心臟的要求更高。 陳、楊氏太極拳在演練中的套路動作以及相應的攻防含義都是存在很大的區別的,本文僅選取其中一些動作進行比較分析,希望讀者可以見微知著,更好地了解陳、楊氏太極拳的練習價值以及二者之間存在的區別。但是其中要明確的是,太極拳的演練並沒有好壞之分,同時對二者進行比較也無貶低之意。
在單鞭招式的演練中,陳氏太極拳首先需要身體微微側右,並且左膝也稍微彎曲,步型保持不變。其中做出相應的手勢動作:右手開始順時針纏絲,手肘向內收縮,保持掌心向上,同時指尖要直對正前方。左手則向內進行逆時針纏絲,與右手相反的方向向下,掌心朝下,手指也朝著前方。雙眼目視手部動作。其後身體想做偏轉,左手逆時針纏絲,下身保持不變。身體在之前的動作下保持繼續左轉的狀態,並且逐漸將身體的重心都落在右腿上,左膝向前產出,保持上身動作。隨後將身體向左微轉,左腳落地踩實。身體的動作轉向右方,並且左手呈託掌動作,左腳尖稍微向內,眼睛注視右方。最後,身體重心向左開始移動,右手保持動作不變,沉肩墜肘,圓襠沉胯。
楊氏太極拳在演練單鞭招式時,首先將身軀緩緩左轉,同時左膝用力,並且將整個身體的力量移動到左部,右腳的力量則逐漸落到腳尖。雙手保持與身體相水平的狀態,並且從身體的右前方逐漸移動到左前方。整個過程掌心朝下,之間朝左上方。隨後將自身軀幹右轉,並且將身軀的力量逐漸下落到右膝,逐漸抬起左腳,保持膝蓋彎曲,將腳提離地面,並且將之落到右腳腳弓內形成楊氏太極拳中的「丁字步」。此時將雙手從身體下方逐漸上移到身體的中部位置,並且通過平推的方式到達身體的右前方。此時指尖微微上翹,並且雙眼目光集中在右手上。最後,身體保持左轉,右膝在此用力,左腿則向身體的內測緩慢移動。腳尖在離地的過程中將右手勾手,右腳轉移中心到左腿,保持左右腳處置放置,右手勾手保持不變,掌心向左,並且雙眼目光集中到左手。
對上述兩種不同的太極拳進行動作比較,在動作上又一些相似之處,同時也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兩種太極拳在開始時都是用弓步面朝攻擊方。其次,上肢都是一手勾拳,一手推掌。並且在進行攻擊時,兩種太極拳都是通過正面的形式來對對方進行攻擊,並且由於攻擊的部位都是較為接近的,因此可以相互轉換。其中也有很多具有差異性的動作。陳氏太極拳在推掌之前有一定的肘靠動作,而楊氏太極拳在演練過程中通過勾手,並且略微高於右肩。在下肢步法中也有所區別。陳氏太極拳通過弓馬步來進行移動演練,楊氏太極拳的步法則為其典型的丁字步轉為馬步。陳氏的單鞭聯繫通過引採加上另一手的攻擊,同時靠擊加上肘擊的結合配合勾手攻擊下頜或頸部。其中採用弓馬步的方式來對側重心進行來回的移動,並且以此來攻擊敵人的重心。樣式太極拳通過丁字步作為擰轉採引化解對方勁力的方式,在攻擊的過程中主要是對方的正面。楊氏太極拳用擰轉的方式直接展開推掌,並且也沒有對重心進行迴轉。 陳、楊氏太極拳在其發展中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但是由於其中有很懂的技巧攻防技都是存在一定的區別的,因此在實際的動作運作中還是能夠體現出很大的差異的。太極拳的動作開展都是為了攻防技含義而進行的,因此並不是單純的花架子,而是有著實質性的效果。本文以單鞭招式的演練中陳、楊氏太極拳二者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進行闡述,並且對其攻防技擊都進行詳細的闡述。希望通過文章的論述,可以為相關學習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學習價值。 參考文獻:
[1]練習楊氏太極拳的意義分析[J].馬傳福.中國民族博覽.2017 (04)
[2]山西傳統楊氏太極拳國際邀請賽的賽事研究[J].耿鶯,翟燕星,智喜鑫.當代體育科技.2018 (28)
[3]傳統楊氏太極拳在西藏推廣普及的可行性研究[J].李德平.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 (02)
[4]李雅軒楊氏太極拳在四川發展研究——以出版圖書為例[J].李勝領.當代體育科技.2016 (22)
[5]湖南省陳氏與楊氏太極拳發展對比研究——基於湖南省第二屆太極拳錦標賽的調查[J].鄧堯,馬燁軍,鞏子天胤,易新明.搏擊(武術科學).2012 (04)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請勿謾罵。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