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1966年邵氏老電影《邊城三俠》

2020-12-28 小謝說武俠

對於這部劇。集結了張徹的第一代弟子王羽、羅烈、午馬、鄭雷出演。

影片講述明末清初的動蕩時期,豐潤縣馬蹄莊莊主高保良把不顧百姓死活一心斂財的知縣魏懷遠的女兒魏文貞綁至磨坊,想藉此讓魏懷遠免收村民錢糧。因不敵入侵的清兵而陣亡的邊關元帥盧象升的侄兒盧方(王羽)因突圍一事途經馬蹄莊,見此情形決意插手。魏懷遠承諾豁免錢糧,暗中卻捉到高保良的女兒以作人質。

經過一番波折,盧方聯合到不願受魏懷遠指使的武俠義士燕子清(羅烈)、黃梁(鄭雷),三人一起在馬蹄莊與魏懷遠派來的士兵展開對壘,卻中計被捕入獄。知曉父親的所作所為後,魏文貞大義滅親將義士救出,一場惡戰隨即爆發

這部電影是斷斷續續看完的,而在這斷續裡,我也並非如何認真,倒不是因為演員裡沒有我特別喜歡的,實在是66年的電影比較難看。情節上的硬傷不去說它(張徹的電影裡有個把硬傷並不奇怪),主要是演員的戲有些假。王羽的表情尚不如生澀期的狄龍,好在他後來去扮酷了,不再需要神色上的生動,《看電影》雜誌上曾經評說過王羽太呆板,現在看起來王羽倒是適合呆板的。他在《獨臂刀王》裡從一而終的憤世冷漠,比《邊城三俠》裡的正直敏感看著順眼得多,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鬍子的關係……張徹給狄龍在《鷹王》裡安排的角色,就有些向王羽看齊的意思,但狄龍當時的英俊裡頗帶稚氣,演繹出來的感覺缺少不容世俗的叛逆,倒有小龍女般不食煙火的天真。雖然也是一條路途,但在那個年代,是走不通的。

羅烈的燕子青一身黑衣,顯見是拿來和白衣的王羽相襯的。吃著縣官家的飯,卻對給錢的主很不屑,常常事不關己的袖手於縣官派遣下來的差事,並在見到王羽後倒戈了。因為明珠暗投的關係,起初總有些鬱郁,後來在和BOSS抗衡的時候,反倒比官宦出身的王羽要決絕。看的時候想,這個角色要派給姜大衛多麼的合適,亦正亦邪,先抑後揚,情感上又有些曖昧……唔,這麼一說,王羽的角色正可以給狄龍。有些天真的正義使者,邂逅了前途茫然良知未泯的打手,然後一起殺了惡龍……那場鞭打的戲嘛,狄龍也必然可以抗得住,反正王羽和狄龍的身材都很好很好的……

鄭雷的樣貌和肌肉不大好看,戲路看起來也並不寬廣,但黃梁很適合他演。喜歡他的寡婦講臺詞的模樣真讓我看的腸子發癢。

華美到50歲的潘迎紫在這裡還是個小姑娘,稚氣活潑的登場,悲慘悽涼的死去。

又見到谷峰,仍是配角,好人一個,最後給壞蛋縣官的手下殺死了,戲不多,意外的也有些生硬。不知道那年代就是這樣要求的,還是尚未純熟的緣故。瞪大了眼睛說臺詞的谷峰,已頗壞人相,演員的樣貌,雖然常常被故意的略去不談,其實還是至關重要的。

影片的電影史價值自然要高過其自身的美學價值。整體看張徹的作品和張徹其人都是影史價值高於作品本身。

作為同期開創香港新派武俠片潮流的張徹、胡金銓,二人難免常常被相提並論,一同比較。

《邊城三俠》是新派武俠片熱潮興起之前張徹武俠片的嘗新之作。這部影片已經能看到很多日後張徹影片的影子,包括常常赤裸上身炫肌肉的男性角色,落寞的英雄,兄弟情誼,盤腸大戰的雛形,西樂配音,千篇一律的女性角色等等。

打鬥場景明顯還處於探索階段,相比日後新派武俠片時期還並不成熟。整部影片算不上佳作,硬傷不少,但也不乏令人眼前一亮之處。

想要了解新派香港武俠片淵源或者張徹作品的影迷,當然不能錯過。

相關焦點

  • 香港十大電影公司之【邵氏兄弟】
    公司口號:邵氏出品 必屬佳品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 懷舊影視:邵氏電影合集300部+,重溫港臺經典
    1934年,天一憑藉邵逸夫引進的技術,推出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套,由中國人獨力製作的有聲電影《白金龍》(粵語),為中國電影技術帶來突破。在1938年天一影業正式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其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東南亞,香港、南洋地區相繼淪陷,邵氏各兄弟的電影事業大受打擊。戰後,二哥仁棣回港重建業務,並於1948年將「南洋影片」改名「邵氏父子」。
  • 電視劇電影舊版導演:張徹
    在整理《刺馬》老版資料時,驚奇地發現原來電影版與電視劇版《刺馬》,導演都是張徹!  張徹 (Chang,Che,張易揚)  中國臺灣影視導演、製片人。原名張易揚。原籍浙江青田,生於上海。1940年參加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從事戲劇工作,後就任上海市文化運動委員會秘書。
  • 邵氏電影三十年人物圖譜
    從成立之初的激流勇進到曾經的業內霸主,再到群雄逐鹿和日薄西山,邵氏引導了和鞭策了香港電影的轉型和興旺。1987年,邵氏正式宣布停止電影製作,製作影片累計達千逾部。上世紀90年代初,海岸貢獻的錄像帶將邵氏電影大批量引進大陸,加上盜版的推波助瀾,錄像廳生意火爆,大陸觀眾才真正廣泛觀看到邵氏電影。
  • 邵氏兄弟電影目錄(1952-2003)
    DIRECTUBE導筒1925年,邵仁枚在新加坡成立邵氏機構,後來邵逸夫加入參與經營多間戲院及電影發行。同年,邵氏三兄弟長子邵醉翁、次子邵邨人、三子邵仁枚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建立了電影發行基地。
  • 懷念古龍——邵氏古龍電影全點評
    邵氏電影公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如今也已是一代人的回憶了。我小時候最初接觸到古龍,就是看了邵氏的電影,當時看的第一部是狄龍的《魔劍俠情》,後來又看了不少,到今天就成古龍粉了。註:由於本文只說邵氏的古龍電影,所以諸如成龍《風·雨·雙流星》《劍花·煙雨·江南》《飛渡捲雲山》、凌雲《中原一點紅》等其他公司的電影都不會出現在這裡1.《玉面俠》1971嚴俊指導,黃楓編劇,何莉莉(飾小魚兒),潘迎紫(飾鐵心蘭),高遠(飾花無缺),谷峰(飾燕南天)等主演。
  • 懷舊的邵氏電影中,很少有人知道有著名的功夫明星「邵氏五虎」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經歷了輝煌的時期,香港邵氏電影邵可以說是亞洲電影的一面旗幟,「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引領了香港電影的一個時代。
  • 毛澤東曾向邵氏借電影 華國鋒親為主席找影片
    1973年,邵逸夫(左三)迎接在亞洲影展上獲獎的邵氏演員們。右二是姜大衛、右一是狄龍,他們都憑藉張徹導演的電影得獎。吳思遠回憶道:「我是邵氏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的第六屆畢業生,他們(邵氏)是從第五屆才開始開辦編導科的,之前在香港還沒有過對於編導方面人才的專業培訓,主要都是集中在演員方面,所以我也算是比較早受益的一批人。南國是邵氏辦的,全名是南國實驗劇團,那時候校長叫顧文宗,他是邵氏老演員。他們一方面和無線電視臺一樣培養新人,一方面可以用學生做臨時演員,有些演員像嶽華、鄭佩佩、沈殿霞,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 邵氏電影當年為什麼能獨霸影壇?全靠他們
    一、李翰祥(已故)1996年去世,享年70歲。他是邵氏電影的第一代導演,他加入時正值邵氏電影的創業期。他不僅開創了黃梅調電影,比如:《金玉良緣紅樓夢》,當年正值顏值最高峰時期的林青霞反串風流才子賈寶玉,俊朗迷人,這部片應該給60後70後觀眾留下過深刻的印象。李翰祥還擅長歷史片、宮廷片。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
  • 聊聊老電影,1966年的《畫皮》
    今天來聊聊老電影,由鮑方導演執導,朱虹(飾演張梅娘)、高遠(飾演王崇文)、陳娟娟(飾演陳氏)、翁午(飾演王崇文)主演的《畫皮》於 1966 年在香港上映,於 1979 在內地上映。1966 年的《畫皮》既是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也是內地上映的第一部恐怖電影,在中國的電影史上有一定的意義,電影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時至今日依舊存在。《畫皮》的電影情節在展開上比原著合理,不像什麼都是在大街上遇見,感覺上甚是隨意。電影裡故事一開始就給了一個王崇文求神拜佛的鏡頭,說明王崇文是個深信鬼神之說的秀才,之後再通過家門口路過的算命先生來引出王崇文和梅娘兩人初次相遇。
  • 改編自古龍作品的二十四部邵氏電影一覽【轉】
    》,魯俊谷的《紅粉動江湖》(改編自《大人物》),徐增宏的《蕭十一郎》(1971年韋弘版)、嚴俊導演的《玉面俠》(即盜版的《絕代雙驕》),雖然邵氏也為古龍的小說有了推廣,但也出現了不少流水作業,總的來說,也是毀譽參半。
  • 邵氏的片場可能要拆了 長帖細說從頭 聊聊邵氏當年的老電影老明星&八卦
    (法國人都邵氏電影有特殊情感;另外昆汀也是邵氏武打片粉……)  前陣子是香港武俠電影展(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先後都有),大銀幕上看了很多邵氏片;這會兒又在看李翰祥《三十年細說從頭》……小傷感下,開帖來聊聊那麼長一段時光的老影人、老電影、老八卦。  以邵氏四大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張徹、楚原)和邵氏明星撲克牌(撲克牌上所有明星)為主線,各種夾雜八卦與私貨,慢慢說給你聽。
  • 邵氏電影,今人仍覺經典
    1932年,「ー・ニ八」淞滬抗戰成為邵氏家族轉移影業的導火索。民眾的關注焦點轉移至國家存亡,「邵氏」舊日取材坊間唱本、古典小說的通俗劇慢慢失去號召力,描寫愛國、進步的左翼電影開始受捧。在這前後,1933年,「天一」與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在上海拍攝首部有聲粵語電影《白金龍》。此片在廣東香港南洋票房全線飄紅,這讓邵醉翁看到南洋市場的潛力。
  • 鄭雷:曾經的「邵氏五虎」之一,塑造了許多經典角色
    喜歡香港老電影的朋友相信都知道,在張徹掀起「功夫熱」之前,觀眾往往會聚焦影視中是否有高顏值的女星,實力花旦成了票房保障。但在此之後,因張徹的戲偏重於熱血江湖,是以劇本中給女演員安排的戲份少得可憐,有時甚至沒有。
  • 免費電影電視劇在線觀看懷舊老電影:香港武俠電影的先驅—邵氏武打片(一)
    看到上面的標誌,朋友們, 武俠電影嗎?基因, 一定不要陌生人說到武術片,我不能談論邵氏武術電影。我們可以說, 邵氏武術是香港武術電影的創始人和先驅。編輯還喜歡觀看邵氏兄弟的武術電影。但是時間相對較晚。t,第一次, 我看過邵氏電影 是2000年以後而且大多數都是在網際網路上查看的。
  • 她是邵氏女王,當紅時嫁入豪門,一生鬥小三,獲丈夫70億遺產!
    今天無二君講的也是一位邵氏的花旦,可說是邵氏的女王,名為何莉莉,想必很多90後00後都沒聽過這個名字,更不用說看過她的電影。1966年的《西遊記》是邵氏十分成功的影片,而嶽華也因為在影片中飾演孫悟空而名聲大噪,在這部戲裡,何莉莉飾演白骨精的妹妹,這也是何莉莉和嶽華的第一次合作;同年的《鐵扇公主》還是原班人馬出演,依舊大賣。
  • 邵氏優秀演員從1966~1986年列表
    狄龍、姜大衛搭檔邵氏電影優秀演員:羅烈、嶽華、狄龍、谷峰、姜大衛、李菁、田豐、陳觀泰、元華、林珍奇、香港邵氏著名導演:劉家良、楚原、張徹、何夢華、羅維、嶽楓、華山、程剛、孫仲、徐增宏、桂治洪、午馬、魯俊谷、鮑學禮、高寶樹、徐蝦、蕭榮、申江、黃楓、何藩、田青、李翰翔、王偉等等。當時的演員可以說演的惟妙惟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法模仿、複製。
  • 懷念嶽華:邵氏一代大俠,古龍電影最強反派
    邵氏《西遊記》劇照,嶽華飾演孫悟空。《大太監》劇照,嶽華飾演總管大太監陳福。《大醉俠》劇照,嶽華飾演隱於江湖的俠客範大悲。1977年楚原導演的《楚留香》劇照,嶽華飾演反派妙僧無花。【一種懷念】2018年10月20日,曾經的邵氏老戲骨嶽華在加拿大去世。
  • 揭秘:1960邵氏電影女明星自殺事件
    因為1966年邵氏女星李婷曾吊死在女生宿舍102室的廁所裡。月24日-1966年8月28日),原名李中婷。1960年隨父親李書唐來到香港,而母親和其他五位手足則留在了北平,父親曾在南京國民政府任文化官員,赴港初期入長城電影公司為編劇。李婷生性文靜,比較早熟,讀女中時就出落得亭亭玉立,是學校的校花之一。20歲那年,她與邵氏公司籤約,從此演藝圈多了一名憂鬱寡歡,多愁善感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