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部劇。集結了張徹的第一代弟子王羽、羅烈、午馬、鄭雷出演。
影片講述明末清初的動蕩時期,豐潤縣馬蹄莊莊主高保良把不顧百姓死活一心斂財的知縣魏懷遠的女兒魏文貞綁至磨坊,想藉此讓魏懷遠免收村民錢糧。因不敵入侵的清兵而陣亡的邊關元帥盧象升的侄兒盧方(王羽)因突圍一事途經馬蹄莊,見此情形決意插手。魏懷遠承諾豁免錢糧,暗中卻捉到高保良的女兒以作人質。
經過一番波折,盧方聯合到不願受魏懷遠指使的武俠義士燕子清(羅烈)、黃梁(鄭雷),三人一起在馬蹄莊與魏懷遠派來的士兵展開對壘,卻中計被捕入獄。知曉父親的所作所為後,魏文貞大義滅親將義士救出,一場惡戰隨即爆發
這部電影是斷斷續續看完的,而在這斷續裡,我也並非如何認真,倒不是因為演員裡沒有我特別喜歡的,實在是66年的電影比較難看。情節上的硬傷不去說它(張徹的電影裡有個把硬傷並不奇怪),主要是演員的戲有些假。王羽的表情尚不如生澀期的狄龍,好在他後來去扮酷了,不再需要神色上的生動,《看電影》雜誌上曾經評說過王羽太呆板,現在看起來王羽倒是適合呆板的。他在《獨臂刀王》裡從一而終的憤世冷漠,比《邊城三俠》裡的正直敏感看著順眼得多,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鬍子的關係……張徹給狄龍在《鷹王》裡安排的角色,就有些向王羽看齊的意思,但狄龍當時的英俊裡頗帶稚氣,演繹出來的感覺缺少不容世俗的叛逆,倒有小龍女般不食煙火的天真。雖然也是一條路途,但在那個年代,是走不通的。
羅烈的燕子青一身黑衣,顯見是拿來和白衣的王羽相襯的。吃著縣官家的飯,卻對給錢的主很不屑,常常事不關己的袖手於縣官派遣下來的差事,並在見到王羽後倒戈了。因為明珠暗投的關係,起初總有些鬱郁,後來在和BOSS抗衡的時候,反倒比官宦出身的王羽要決絕。看的時候想,這個角色要派給姜大衛多麼的合適,亦正亦邪,先抑後揚,情感上又有些曖昧……唔,這麼一說,王羽的角色正可以給狄龍。有些天真的正義使者,邂逅了前途茫然良知未泯的打手,然後一起殺了惡龍……那場鞭打的戲嘛,狄龍也必然可以抗得住,反正王羽和狄龍的身材都很好很好的……
鄭雷的樣貌和肌肉不大好看,戲路看起來也並不寬廣,但黃梁很適合他演。喜歡他的寡婦講臺詞的模樣真讓我看的腸子發癢。
華美到50歲的潘迎紫在這裡還是個小姑娘,稚氣活潑的登場,悲慘悽涼的死去。
又見到谷峰,仍是配角,好人一個,最後給壞蛋縣官的手下殺死了,戲不多,意外的也有些生硬。不知道那年代就是這樣要求的,還是尚未純熟的緣故。瞪大了眼睛說臺詞的谷峰,已頗壞人相,演員的樣貌,雖然常常被故意的略去不談,其實還是至關重要的。
影片的電影史價值自然要高過其自身的美學價值。整體看張徹的作品和張徹其人都是影史價值高於作品本身。
作為同期開創香港新派武俠片潮流的張徹、胡金銓,二人難免常常被相提並論,一同比較。
《邊城三俠》是新派武俠片熱潮興起之前張徹武俠片的嘗新之作。這部影片已經能看到很多日後張徹影片的影子,包括常常赤裸上身炫肌肉的男性角色,落寞的英雄,兄弟情誼,盤腸大戰的雛形,西樂配音,千篇一律的女性角色等等。
打鬥場景明顯還處於探索階段,相比日後新派武俠片時期還並不成熟。整部影片算不上佳作,硬傷不少,但也不乏令人眼前一亮之處。
想要了解新派香港武俠片淵源或者張徹作品的影迷,當然不能錯過。